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喝普洱茶不仅带给你正能量,而且能追逐更多的快乐!

喝普洱茶不仅带给你正能量,而且能追逐更多的快乐!

2019-03-27 访问量: 33 茶礼仪网

喝普洱茶不仅带给你正能量,而且能追逐更多的快乐!

普洱茶厚重的品质滑过你的口腔,刺激你的味蕾,征服你的口腹之欲时,你会与普洱擦出火花,诞生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然后不可救药地恋上她,八匹马都拉不回来,甭管其他茶类如何勾引,都无法激起你内心的悸动。

喝普洱茶的人沉着、冷静,有一股世外高人的风范,别人一跟他们说话,就会感觉到自己是一个透明的人,苍白的脑袋无处隐藏。

普洱茶具备了攻补的特性,未发酵或氧化程度低的普洱茶有攻的属性,而经发酵和氧化程度深的普洱茶具有补的属性。

喝普洱茶不仅带给你正能量,而且能追逐更多的快乐!

普洱茶在众多茶类中最能体现其补的作用。

又由于普洱茶经历了生茶到熟茶的转变过程,其生茶具有祛风解表、清头目等功效,而熟茶又有下气、利水、通便等沉降功效,故普洱茶一直被誉为一种攻补兼备的良药。

普洱茶水深坑多,古树、大树、小树、台地,班章、冰岛、易武、昔归、千年、百年、五十年,搞的你眼花缭乱;单株、纯料、拼配、乔木、老树、高杆、荒野、野放、国有林让你懵逼。

没有什么茶比普洱茶更复杂、更难以追溯和证伪的,你穷极一生都无法弄清楚事实的真相,只能在自己认知的范围内点着火把一步步拓宽自己的视野,在普洱茶面前,我们卑微、渺小,可就算如此,我们仍旧是爱着它,即使因为它丢过丑、出过嗅,这难道不是真爱?

喝普洱茶不仅带给你正能量,而且能追逐更多的快乐!

如今生活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常引起焦虑、紧张、烦躁不安、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茶叶含有茶氨酸,它是一种无镇静作用的松弛剂,可以帮助大脑增加产生γ波,γ波可帮助控制焦虑情绪,提高注意力,改善精神状态和总体机能。

喝普洱茶,你会变得心胸开阔,乐于分享,没有什么比自己喜欢的茶受到别人的肯定更让人欣喜的事情了,别人的赞美会消弱你的吝啬、抠门,让你收获精神上的愉悦,一个乐于分享的人,自然眼界宽广,高瞻远瞩,就算是外界的批评和不以为然,同样不会造成自己多大的困扰。

爱上普洱茶,你会成为一处别样的风景,因为普洱茶本就是一个另类。(本文来源:普洱世家,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上的白霜,究竟是不是霉变?白霜与霉变的区别对比

 

  普洱茶在后期陈化过程中会有出现白霜的现象。不懂的人会把这种现象认做霉变,而白霜却被老茶友视为宝贝,也有人称为“白条”,在老茶客看来异常珍贵,奉为至宝。

  何为白霜?

 

  普洱茶后期转化(无论生茶还是熟茶)主要来自微生物作用。此过程中,微生物与茶叶本身氧化酵素发生作用产生的结晶,我们叫做白霜,俗称“茶单宁”。白霜是一种混合结晶,由单宁、咖啡因、单宁和咖啡因的络合物、糖等物质共同析出茶叶后形成。

 

  白霜味苦,具有消炎的作用,是茶物质逐渐氧化的结果,在学理上称这种现象为自然氧化作用。白霜产生的过程中,茶叶本身的单宁酸也会慢慢的发酵氧化,以致茶中的苦涩味渐渐被有益的物质所取代,茶水也会由菁转黄橙,更使茶水由黄转红,口感也更具特色。

  白霜与霉变的辨别

 

  白霜

 

  白霜是均匀分布的,而且大小均匀,不集块,不聚巣。产生“白霜”的茶饼也是干燥的,条索相对紧结。嗅之并无霉味和令人不舒服的气味,反之有一股特殊的香气萦绕。

 

  霉变

 

  霉变是茶饼受潮的情况下产生的,所以整个茶饼不够干、脆,有韧性。局部出现不均匀白沫,聚块,大小不一,且茶饼掰开内部也有白斑。气味刺鼻或出现异味,茶饼大多呈黑色或者绿色,颜色令人不舒服,甚至长毛。

购买普洱茶,该选嫩芽还是老梗?

  前几天,一个茶友带了把宜兴老一厂的紫砂壶给我们欣赏,可能考虑到我们喜茶多于好壶吧,所以顺便也捎带上两片有年份的普洱茶来分享。人、壶、茶都到齐后,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把前两者给忽略掉了。我迫不及待地接过茶叶袋,打开后拿出来发现,其中一饼是普洱茶迷梦寐以求的“九七水蓝印”。

  该茶是勐海茶厂一九九七年的青饼,因为中间那个“茶”字淡蓝色,故在业内有此称谓。我小心翼翼地把棉低打开,看到来自勐海茶厂非常标准的茶饼拼配布局。可能是很长时间没开过这类型芽头撒面的茶饼吧,至使我竟然对它凝视良久,莫名地想起去年读过的一篇文章。该文章由一位著名普洱茶科研人员撰写,内容主要讲述普洱茶该摘老梗大叶而不是嫩叶细芽。本来我对于这位作者之前写的,有关普洱茶的文章都非常认同的。但去年看完那篇文章的时候,就很想在他的博客或微信留言,提出我的一些不同看法。但后来我去了北京一个多月,就把这个事情给撂下了。

  此时,看到这片铺满金色嫩芽的水蓝印,引起了我就老梗与嫩芽的问题,发表一些意见的想法,顺便也可以与大家一起探讨探讨这个问题。在去年的那段时间,除了上述那位科研人员外,还有些茶学者也发表过同样的观点,认为,要确保良好的普洱茶发酵,则不能选择一芽二叶的采摘标准。其佐证是所谓的“号级茶”都是以大叶老梗为原料制成的。

  姑且勿论那些“号级茶”是二、三十年代的真品,还是六、七十年代生产的仿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它都来自于毫不讲究的制作工艺,就更别说有什么采摘标准了。由于当时这些产品的价格非常低廉,所以茶农一般都避开春季繁忙期才开始做茶叶。正是这种现象,导致在八、九十年代期间,几大国营茶厂都认为这种农民的古树茶是不合格的次品茶。也难怪茶厂会有这样的定义,因为在二十年前,就连茶农自己都不会用这些,被称知为“大叶子茶”的茶叶来招呼亲朋好友的。

  当时我看完这些茶叶专家的论述后,也真就醉了,难道专家们会不知道上述那些历史吗?两个月后,我在济南茶叶市场,见识了一饼用老梗大叶铺面的、由某知名古茶坊出品的高价普洱茶时,总算茅塞顿开了……那为什么用大叶老梗制成的“号级茶”有这么多追随者呢?如果抛开人为的炒作,以及某些人群的财富暴增外,还有个关键的成因:这些“号级茶”都是用极其传统的工艺制成的。正是因为这种工艺的某些环节,把茶叶的酶促作用推到高点,令茶叶具备充足的耐氧化能力。而这种工艺的核心技术,则掌握在以台湾老茶人为主的少数人那里。

  2000年到2004勐海茶厂的定制产品“大白菜”,其中的高端系列,如2003年出品的四、五、六星孔雀班章,就是采用该种工艺制成的。据说制茶师也是台湾人。如果有喝过这几款孔雀班章,并在结束时观察其茶底的人都应该清楚,这些茶是基本没有老梗大叶的。虽然这些产品的价值高昂,但它的大众互通价格,绝对比所谓的“号级茶”要可靠得多。

  据我多年的制茶经验,普洱茶的可采摘范围远比红茶、绿茶要大,但也不代表可以选择已经纤维化的老梗大叶。最理想的标准是,一芽二叶到选择性地一芽三叶。这个标准之上还有两个前提:1、新发的茶叶成熟度要好,如果太嫩的话内质不够;2、一定不能把当季发出来的母叶摘下,因为这片叶子加工后就是被挑出来的黄片……随着部分有责任的品牌主以及消费者对茶叶本质的追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普洱茶会得以正本清源,以朴实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

 

  作者简介:韦柱正,出生于六十年代未的东莞水乡。八十年代初,穿梭在珠江的大小水网,以运输建材营生。九十年代,上岸从事玩具加工行业。其后开办服装工厂。千禧年后,抵不住大都市的诱惑,在广州设立了贸易公司。由于喜欢美食与品茗,所以与普洱茶结下不解之缘。工作之余屡赶云南普洱茶产地,从观察到思考直至自己尝试复古的普洱茶初制工艺,并得到部分茶友的认可。

普洱茶传统产业结构面临的巨大问题和变革

普洱茶传统产业结构的最大变局,在于个性消费的崛起,大生产、大流通已不合时宜。

任何领域的炒作都存在天花板,普洱茶当然也不例外。在经历了2016-2017年短暂的“小阳春”之后,茶市的这波行情已是强弩之末。近年来各大厂商以古树茶、山头茶为标榜的产品阵营,被无数小众玩家品牌、私人订制产品冲击得溃不成军,整个市场呈现高度碎片化状态。随着品牌护城河的不断蒸发、“失血”,以传统招商加盟模式为立足之本的厂商,已逐步丧失了继续存在下去的合理性。“去中心化”浪潮席卷之下,普洱茶传统产业结构的巨大变革就在眼前。无论大家承认与否,普洱茶市的最后一波盛宴就要散席了。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看看市场基本面的变化就一目了然。基于“越陈越香”的产品认知,近一二十年来,普洱茶作为类金融产品的投资属性不断被强化,这也正是民间藏茶、机构炒作的底层逻辑。

既然是投资,就要考虑回报。操盘的庄家张网以待,一旦圈到了足够多的小散,做空出逃随时都会发生。2007年、2014年普洱茶市的两次崩盘,事实上正是由庄家高位甩货出逃引发,崩的是炒家阵营的盘,而非消费市场的盘。但作为最终接盘的小散,每轮短线炒作都是被庄家宰割分食的对象。无奈之下的长线持有,更像是守着一张兑现遥遥无期的空头支票。

随着时间推移,普洱茶的类金融操作模式越发变得可疑起来。厂家与庄家联手打造的“招商—放货—炒高—再放货-再炒高-再招商……”脚本眼看演不下去了,因为普洱茶在二级市场的存量早已达到过饱和状态,手上有俩闲钱的小散也越来越不好骗了。

正是藏家市场多年来的虚假繁荣,吹大了普洱茶从原料到成品的价格泡沫,令无数跟风者误判了形势,主动或被动沦为“越陈越香”的信徒。解套,恐怕要等到猴年马月了。

需要厘清的一点是,作为投资品、奢侈品的普洱茶,与作为消费品的普洱茶并非一回事。茶市的每次震荡,首当其冲的是前两者。而作为消费品的普洱茶市场,近年来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的阶段。

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9%,自2004年以来首次出现个位数增长,其中可选消费的增速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减速,必选消费相对企稳。”可选消费,即日常必需品之外的消费,享受型的服务、奢侈品都可以归入此类消费。可选消费减速,说穿了就是消费降级,动辄数千元、上万元一饼的名山古树茶没那么好卖了。这就是市场发生的变化,和国民经济收入,和社会经济环境大有关系!

2007年以来,茶市虽然有过两次较大的震荡,但普洱茶从原料到成品的价格一路上扬。无论终端接受与否,厂商的每一次主动“提价”,都无异于自我注射的强心针。“投资冲动”带来的巨大库存已接近爆仓,反馈到上游便是新品陷于滞涨,厂家一厢情愿的“自嗨”越来越难以提起投资客兴趣。

可选消费减速的宏观背景下,主打高端古树茶、山头茶的厂商被置于十分尴尬的境地。调子起得太高了,猛一降下来肯定要跑调。坚持继续唱高调,以前肯买账的也捂紧了钱袋子。曲高而和寡,对于营商可不是什么好事。显而易见,由投资品、奢侈品构筑的所谓普洱茶“主流”市场,伴随着原料价、终端零售价被人为拉升至空前的高位,炒作余地已非常有限,“可选消费”属性反而成为其流入大众消费市场最大的障碍。

这一波以高端古树茶、山头茶为“主菜”的炒作盛宴,毫无悬念地到了散席的时候。可以看到,2018年以来,各大品牌厂商新出的山头茶数量大大缩减,产品名称开始含糊其辞,诸如“山韵”“野韵”“蓝印”“红票”“传奇”等抽象品名遍地开花。茶品的去山头化,意味着原料成本可以最大限度压缩,从而在价格上能够做到尽量贴近大众消费需求,也为合作商留下了腾挪的空间。

与之相对应的是,名山古树茶的重心更多向小众玩家、私人订制倾斜对于依托品牌化、规模化运营的众多品牌厂商来说,高成本、低成交率的名山古树茶产品几无竞争优势可言。原有的拥护者要么仓满为患,要么早已自创品牌、另立山头。看上去最具含金量的名山古树茶市场,被无数这样的小众玩家品牌、发烧友解构,品牌厂商好不容易构筑的“口碑”市场消解于无形。离开了真正具备购买力的小众玩家、发烧友支撑,这些厂商还有什么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

当下,看到有品牌厂商还在玩新品“开盘即售罄”的把戏,真让人哭笑不得。“自嗨”得多了,容易体虚;而每一次煞有介事地“提价”,无形中将更多有购买诚意的用户推到了竞争对手那边去。

已经懂得太多了的核心用户,终于看穿了品牌神话背后的真相。普洱茶行业的“去中心化”,本质上正是用户自我意识的觉醒。传统“渠道为王”的市场格局已然淤塞不堪,无数以审美倾向、口感偏好、消费能力等要素自然联结而成的圈层开始上升到主导地位。圈层内的活跃度无关行情,圈层与圈层之间的隔膜正在加厚。

普洱茶传统产业结构的最大变局,在于个性消费的崛起,大生产、大流通已不合时宜。“老鼠会”式的恶炒成了过街老鼠,只能龟缩在某个阴暗角落自娱自乐,自欺欺人,他们绝不能代表市场主流。

有茶商说,变是找死,不变则是等死,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阵痛,已经越来越清晰,未来市场会是什么样,一切还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