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茶人微语录︱普洱茶再现冲击力,行业洗牌初现端倪

茶人微语录︱普洱茶再现冲击力,行业洗牌初现端倪

2019-03-27 访问量: 32 茶礼仪网

茶人微语录︱普洱茶再现冲击力,行业洗牌初现端倪

@新益号:【为什么要拼配?】普洱茶按茶区和级别等级不同,口感有一定的差异,有的苦涩重、有的柔甜、有的生津强、有的茶气温和。先了解毛料的茶性,再通过拼配可使汤感平衡协调,拼出你想要的茶汤风格,而且通过拼配才能做到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

@老同志文化馆:【品饮普洱茶】好的普洱茶有四要,一要清(味道要清,不可有霉味),二要纯(茶色要棘红,不能像墨汁),三要正(存放干仓,不可潮湿),四要气(口味温和,不可五味杂陈)。有人说普洱茶的年份越久普洱茶越好喝?!其实普洱茶的好坏不能完全以年代来评比,好的普洱茶喝了喉头生津,喝了才知。

@普洱茶频道:追新、炒新的另一面就是茶的储藏,储藏过程是影响普洱茶品质的关键,再好的料后期储藏不当就是一坨“豆腐渣”。

@福茶之心:陈年普洱茶,这“能喝的古董”,在光阴的手掌里,一切都显得自然而平实。那作为普洱茶灵魂的后发酵过程,就在茶的内部静悄悄地实施着革命和创造,这一切,没有刻意,一切都循着时间的过程。一饼茶的内质,只属于时间和时间赐予的机缘。这,就像一次路途上的相遇,一次宿命的恋爱。

@沈忠华玩普洱:【再现普洱茶的冲击力】要尽快建立云南普洱茶种植、初制、精制、储存的科学体系,要把普洱茶的仓储中心、集散中心设在昆明市,这样有利于普洱茶的长远发展;实业家、科研院所、农业技术部门、茶叶专家、茶文化工作者等要联合行动,为云南省普洱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作出贡献;看来普洱茶在中国茶产业中的冲击力会更大,全产业洗牌初现端倪,十年后见分晓!

茶人微语录︱普洱茶再现冲击力,行业洗牌初现端倪

@i:什么纯料普洱茶?第三种纯料,同一片茶园的古树茶,不分批次,不分茶树年纪大小。这种纯料茶的特点就是同一片茶园,而不是同一个山头或者是寨子,但是也是不分采摘批次的。虽然茶树上出的茶叶口感相似,但是不同批次采摘下来的茶叶口感差异还是很明显的,而且还不分茶树的年纪大小,(一般认为茶树年纪大的口感好于茶树年纪小的),这样采摘下来的茶叶混到一起压饼上市。

@新益号:熟普的冲泡水温一直要求是100摄氏度,这样冲泡出来的茶,香气才比较高扬,滋味比较醇厚。但是在阳关明媚,空气清爽的天气,即使温度稍稍低一点,普洱茶的香气也能散发出来,下雨天就不一样了,我们一定要保持每一泡都是用滚烫的开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茶香。

茶人微语录︱普洱茶再现冲击力,行业洗牌初现端倪

@合和昌茶业:茶多酚是茶叶中重要的有机成分,其中脂型儿茶素含量最高。脂型儿茶素呈苦涩味,收敛性强。北方纬度高,日照弱,茶多酚含量低;南方纬度低,日照强,茶多酚含量高。所以普洱茶茶多酚含量多,苦涩味较其他茶重,收敛性更强。

@i:什么纯料普洱茶?第二种纯料,同一个山头或者是同一个寨子里的古树茶,不分茶树年纪不分批次。这种纯料不分茶树的年纪大小,也不分批次,只分季节,也就是说只分春茶,秋茶和雨水茶(夏茶)。

特此声明:本文由整理自新浪微博等媒体平台,其观点仅代表发布者,不代表本网任何立场。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行业几种快速赚钱的方式

普洱茶行业几种快速赚钱的方式

做普洱茶没有几人不想一夜暴富,从进入普洱茶行业到现在,我见过各式各样的茶商,尽管每个人赚钱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所有人都有一个共性:今天能赚到的钱绝不会等到明天。所以在整个普洱茶市场当中,茶商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用最短的时间赚最多的钱。

普洱茶交易有一条永恒不变的规则:生产、批发、零售。每个环节都有赚快钱的方式,这里就一一论述。

生产环节赚快钱:从收茶到做茶,这基本没有任何投机取巧的可能。曾经有茶商这样做,收茶的时候原料钱部分拖欠茶农,等到茶做出来卖出去。用回款跟茶农结算。这样用最少的投入赚最多的钱。但市场一旦出现变动,经常会血本无归。最保险的方式其实是空手套白狼,从市场找到潜在的需求,接着以预购的方式募集资金,资金到位后再去做产品,之后赚差价。但这样需要操盘者拥有广泛的人脉:不在普洱茶市场当中,而是各种企事业单位的大量需求。这种生意向来是半年不开张,开张吃一年。

批发环节赚快钱:普洱茶批发的利润其实很薄。虽然从批发价到零售价,每片茶饼的利润可以高达上千元,但在实际批发的环节中,一件茶的利润可能只有几十元,甚至几元。除非茶价变动的非常剧烈,今天一件茶的批发价在1000元,下个月一下子升至2000元。囤货一月收益翻倍,普洱茶期货市场怎么来的,说白了就是这么一回事。炒茶一夜暴富,一夜返贫。想要在批发环节赚快钱,消息必须要灵通。这个消息要早于市场,如果跟着市场的消息走,赚起钱来很慢,赔起钱来那是超快的。

零售环节赚快钱:在过去几年是无法想象的,但在现在已经逐渐成为可能。一些有大量客户的茶媒体,通过团购预售的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零售交易。不得不说,这将改变未来普洱茶零售市场的销售格局。如果说过去普洱茶零售市场是一个人脉市场,那未来普洱茶市场一定是一个流量市场。茶商拥有的流量直接决定零售的规模,流量为王的时代正在悄然到来。(

茶叶市场普洱茶投资分析:普洱茶销售落地的重要性

  与红茶绿茶相比,从事普洱茶行业的商家在压货的信心上要远高于前面两类茶的商家。这种信心源自于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品质以及一些早期从事普洱茶交易的商家因为库存而获得财富的神话。时过境迁,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普洱茶销售落地要比压货更具有现实意义。

  压货神话再现的可能性

  普洱茶老茶神话的诞生决定性因素来自“物以稀为贵”,许多年前生产加工普洱茶的厂家不过是以中茶、大益、下关为主的国有企业。普洱茶一部分作为边茶流向牧区,一部分作为出口农产品用来创汇。只有极少一部分进入一些兼营普洱茶的茶庄,那时候把普洱茶作为品鉴茶来品饮的恐怕在喝茶的人当中也是凤毛麟角。时过境迁,现在品饮普洱茶的人群要比上世纪90年代增加了百倍不止,本来存世就很稀少的老茶被如此多的人追捧,身价倍增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在旺盛的需求下,当时一些滞销压在仓库的普洱茶也为它的主人带来了巨额的经济回报,这就是普洱茶价值神话的整个过程。

  销售落地的重要性

  与20年前的普洱茶市场相比,今天的市场拥有更多的消费人群,从事普洱茶加工的企业也由过去的几十家上升到几千家。普洱茶的产能也从过于的几百吨上升至现在的数万吨。虽然现在普洱茶的消费还没有达到全民喝普洱茶的盛况,但也相去不远。除了极个别边远省份,普洱茶已经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落地生根。普洱茶的收藏也不仅仅是广东人的专利,但是现在并不是一个适合做库存的时机。原因有三:1.高端普洱茶价格已经接近高端红茶、绿茶价格,如果再因为时间的积累而升值,最后在性价比上势必会被其他高端茶所击败。2.未来20年,中老期茶进入百花齐放的时期,物以稀为贵的情况不会发生。3.只有强大的现金流才能使茶企发展壮大,存茶只会带来风险。

  当下很多经销商都走入了仓储误区,诚然一批茶如果被大量销售,剩下来的存货必然会大幅升值。如果经销商都在等最后的升值,这相当于大家抱团等死。同时,茶商也需要经销商将产品卖出后得到的现金来运转(人力、原料、生产以及宣传支出),一个茶企的好坏关键在于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而不是有多大库存。所以,销售落地才是符合当前市场环境的销售方式。

观点:谈普洱茶,看央视的傲慢与偏见


  前些天,马云和李连杰来云南景迈山考察的新闻刚刚在坊间被疯传,作为普洱茶利好的佐证被业界所津津乐道。殊不知,仅隔一天,央视的一盆凉水就跟上来了。

  大家都在说,央视又在拿普洱茶说事了。央视拿普洱茶说事,已经很多次了。

  说实话,一个行业在被热炒或投机大于投资时,是有必要浇浇凉水的。普洱茶确实也有游资在炒作,确实也乱象丛生,是需要有一定的警示和规范的。

  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发言之前,尤其是有分量的发言之前。更需要有深入严谨的调查的。有句话说,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而央视恰恰是把干粮当了豆包。本来一个那么好的平台,完全可以更有深度,更有高度的做些有益于这个行业的事情,却恰恰揪住某个点就不放,习惯的以偏概全,习惯的把个例当普遍,丧失了自己应有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8000元一公斤,请问有几个买了?买了几公斤?

  路虎、保时捷,谁买了?茶农说的是想买吧,不是已经买了吧,我还想买劳斯莱斯呢,想买私人飞机呢。再说,真要买的时候他会舍得?毕竟,都是从贫穷落后过来的,我想他们还没那么抽风吧,还会想着普洱茶不会一直这么贵下去吧?

  我在西双版纳已经丈量茶山丈量了数月,跑遍了西双版纳的村村寨寨。可惜没能与我们央视的大记者大编导们碰上。不知道他们的很多素材是怎么来的,不知到他们的有些论断是怎么来的。

  我只想针对我看到的知道的,我专业范围以内的做些补充和纠正。

  首先,带领央视采访的企业,客观公正的说,是为茶山人民尤其是老班章人民做了贡献的,企业的合同也是合理而值得鼓励的,茶农们的短见和小农意识也是该批判的。但作为独立的媒体人,记者们不该只听企业的一面之音吧。8000元一公斤茶叶,农民想买路虎保时捷是很有新闻点,很有卖点,但站得住脚吗?不要耸人听闻,听风就是雨。是否该多去走访走访?

  其次,即使真到了8000一公斤,又有何不可?云南成百上千年的古树茶是天之蕴地之藏,比起外省那些动辄几万几十万的中小叶种和台地茶,这个帐还能算吗?这个茶还算贵吗?

  再次,何谓采摘过度?我在茶山采访数月,见到少数民族很可笑甚至很可气的一面,他们只要有了钱,菜不种,粮不管,整日拎着个酒瓶优哉游哉。根本没想着要去施点肥打点药什么的,他们的采摘,只是茶叶发出来了,就是可以采了,采了就是可以卖钱了,就可以有酒喝了,如此简单。这是跟着大自然的步伐和节奏而生存生活,顺应天时,何来过度?有的省茶叶一年四季采到头,天天有新茶上市,哪来的,那是否叫过度?我想告诉不知情的朋友一个常识:云南茶叶面积全国第一,而产量第二,产值则排到了第四的位置,这叫过度吗?这叫暴富吗?

  再其次,买得起豪车别墅的,毕竟只有一个老班章。况且,还没买。而其他的产山,只是这几年才慢慢的富裕了起来,甚至是从赤贫过渡过来的。很多地方依然贫穷,他们只有靠茶,没了茶,他们将一无所有,茶叶是他们的一切之源。这点热度,过分吗?还有,云南的古茶资源有100万亩,除了勐海,除了西双版纳,还有横亘无量山、高黎贡山两大山脉的几十万亩古茶园,有着广阔的古茶资源,甚至还有没被开发利用的。不能以一个老班章就代表了云南所有的古茶。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之谓也。

  央视是一个公共平台,是一个国家级的平台,是国家舆论的喉舌。我希望,我们的大多数记者也好,编导也好,在报道或者批评什么时,一是多考虑考虑这个新闻或报道拨出去以后造成的影响。二是,反躬自问,我采访到的,我看到听到的是真实的吗,是深入的吗,是经得起考验和推敲的吗?毕竟,事关重大,事关边疆民族的产业。毕竟,你只是在无限的接近真相而没有到达所有的真相。
文/茶驴普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