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古代普洱茶膏的制作方法:土制大锅熬膏法

古代普洱茶膏的制作方法:土制大锅熬膏法

2019-03-27 访问量: 31 茶礼仪网

古代普洱茶膏的制作方法:土制大锅熬膏法

普洱茶从制式上分为五大系列:团茶、饼茶、沱茶、砖茶、茶膏。而茶膏是这五大系列极特殊的一种,很少有人涉及。它又分为古代制法与现代制法两部分。其中,古代制法中的“御制压榨制膏法”代表古代普洱茶制作的最高技艺,给予这种评价不仅仅因为它是普洱茶第一款深加工的产品,而是因为这种制作技艺已接近现代生物科技的雏形;而现代茶膏制作中的“低温制膏法”则代表现代普洱茶制作的最高技艺,因为它的制作流程已经属于现代生物科技最前沿技术应用的范畴,其中的微生物菌群的分离与制取,发酵模型的创立,不仅在中国大陆,在国际生物学界都具备领先地位。

“大锅熬膏法”是云南先人借鉴中药熬膏的思路形成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中国的中医药在清代已趋于成熟,并自成体系。其中大量的中药膏状药物,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已经有几十种,说明熬膏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大锅熬膏法”是谁发明的恐怕很难有一个定论。因为这种技术相对中医药界的人而言,没有什么门槛。只能说是那个时代一个群体尝试的结果。

古代普洱茶膏的制作方法:土制大锅熬膏法

“大锅熬膏法”的操作,对生产工具与场地要求不严,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茶坊,只要有锅,有滤布就可操作。根据《云南省茶叶进口公司志》考证,其整个工序如下:

1、将茶及茶末放置大锅中,充分煎熬,使汁全出为止。投一次茶料,反复熬煎七次。

2、将煎熬之茶汤盛于布袋中压榨,使茶汤滤出,反复多次,避免有茶渣。

3、将滤出茶汤,再置于大锅中煎熬,茶汤上面浮上浅黄色之物,以小锅铲剔去,膏汁始清。

4、茶膏煎熬成极浓茶汁时,转盛于中锅煎熬,至液体呈膏状,再易小锅收膏,搅拌须快,此时应注意力求不嫩不老为度,其程度全凭眼力和经验,取起一团,拉长不粘手,色起淡褐色,恰到好处。

5、用具:第一套用大铁锅,二套大铁锅,三套铜锅,四套铜锅,滤汁细布,定型模子,存膏器暂用铁盒,以玻璃瓶盛装最合适。

1950年,为支援进藏部队需要,云南省茶叶公司接受熬制茶膏3500斤的任务,结果制成42市担(一市担为100斤)运出。这次的制作过程基本上是沿用云南古代熬膏的方法,经试验一市担茶叶,可煎茶膏20—25市斤,那时省公司每日约熬茶膏15.2市斤。

古代普洱茶膏的制作方法:土制大锅熬膏法

这种熬膏的方法相比中药的熬膏要复杂了一些。仔细分析,部分提法也是错的,估计是有意识的误导。如提到原料中所说的“茶末”,茶末不可能熬出茶膏,茶末内含物质极少,根本熬不出“膏类”物质。凡是做过这方面实验的人都清楚这一点。甚至直到现在,很多人仍然误以为“茶膏”就是用普洱茶的“废料”,即不能压茶的茶末做出来的。一些人听信这种误传,用茶末去熬制茶膏,却总出不来东西,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还以为熬膏的技术有问题。其实原因在于原料上。

另外,市场上对熬膏有老嫩程度的提法,也是不存在的。其实,熬膏的过程主要是对含水量的把握,含水量大,高稀,不能定型。含水量少,容易出焦屑(俗称过火烤焦的意思),不存在老、嫩之分。历史上也没有膏体老嫩的区别标准。因为它们最终都溶于水,只要溶于水,就无法辨别它的老嫩。其实,老嫩度只是一种说辞,估计是熬膏人人为强调自身熬膏的技巧故弄玄虚而已,别太当真。重要的是,熬膏的质量好坏只有一条标准,在不出现焦屑的前提下,含水量越少越好。(图源于网络)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中的烟熏味是怎么回事:谣言与真理真假难辨?

  关于普洱茶烟熏味形成原因的问题,业界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说法,纷纷杂杂,真假莫变,常见言论有以下几种:

  1.杀青环节燃烧不充分的柴火味被带进鲜叶中,从而产生了烟味。

 

  2.传统铁锅杀青,有的灶台不是很严密,或是烧柴口设在屋内,烟气灌进锅里。

 

  3.杀青揉捻后,毛茶干燥期间因夜间无日照在室内干燥,烧柴煮饭的过程中柴火的烟味被茶叶吸收了。

 

  4很多制茶的地方有火炕,如果没有专门的烘房,茶农就会把茶叶拿到炕上烘干,因此有了烟熏味。

 

  5.雨水茶也会产生烟味。

  这些说法有道理吗?茶叶中的烟熏味究竟是怎么来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

 

  1.茶叶杀青时,一锅杀不完,但是茶叶中的部分果胶物质已经析出并粘附在锅壁,久而久之果胶就会糊掉。后面几锅杀青前不洗锅的话,茶叶就会有糊味和烟味。

 

  2.杀青的锅壁太薄,受热非常快,鲜叶入锅后翻炒不到位就会产生烟熏味。

 

  3.茶叶摊晾过程中失水不到位,水味比较重,高温抖水不及时,起烟造成烟熏味。

  4.雨水茶:采茶这天如果天上下着雨,鲜叶含水量大,加之失水不到位,茶叶一入锅就会起烟,造成烟熏味。

 

  5.采用机器杀青时,鲜叶从一边进去另一边出来,整个杀青机的中间没有排气装置。如果杀青机温度很高,鲜叶的含水量很高,茶叶也会产生烟味。

 

  6.过去少数民族的生活和起居在同一场所,有时候茶叶在室外没有晒干,他们会搬到室内。烧火做饭产生的烟味会被茶叶吸收。

  7.茶叶拼配不当,茶性不相容从而产生烟味。

 

  8.仓储不当产生烟味。

 

  9.醒茶不及时,比如茶叶从低温高湿的地区被运到高温低湿的地区,没有及时醒茶或者醒茶不当都会产生烟味。

 

伟哥论茶:普洱茶海外“镀金”,国人肯否买账?

伟哥论茶:普洱茶海外“镀金”,国人肯否买账?

不久前,合和昌一款新品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首发式,引发坊间的广泛关注。而在今年6月米兰世博会举办期间,天士力旗下的帝泊洱普洱茶珍同样高调宣布登陆欧洲市场。普洱茶品牌“国际化”,曾经是多少品牌厂商的梦想,但这些厂商出洋“镀金”之后,家里的问题是否就解决了呢?

普洱茶外销的历史,以18世纪茶马古道开通为始。但因国内外饮茶习惯差异,普洱茶出口一直以来存在着显著的局限性。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数据,2014年普洱茶总出口量为3385吨。相对于2005年2188吨的出口量,十年间增幅仅有区区54.7%。从外销区域分布来看,除了近年来港台相对稳定的需求之外,普洱茶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

受制于绿色壁垒、生产标准化程度偏低、品牌意识欠缺等诸多问题,能以品牌敲开海外市场大门的,众所周知的也只有中茶、大益、下关等几个品牌的部分产品,不过出口量十分有限。以下关“销法沱”为例,1976年在广交会上首次接到法国订单,30多年来累计出口量也只有5000吨左右。而其它能够做“出口”生意的厂家,要么帮外商代加工,要么以供应原料为主,仍停留在整个茶产业链的最底端。

2014年以来,国内普洱茶行情急转直下,一些品牌厂商开始将触角转向外销市场:龙马同庆号在台湾茶展亮相,斗记普洱继续深耕韩国市场,龙润茶非洲马里开店,中茶作为“国礼”馈赠APEC嘉宾……至今年,帝泊洱、合和昌先后在欧洲市场推介特色茶品,企业的一系列“国际化”尝试,或多或少都在近乎一潭死水的国内市场激起了一点点涟漪。但遗憾的是,普洱茶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好像并未真正找到出路。

从前述出口数据分析,普洱茶外销的难度可想而知。品饮习惯、严苛的食品安全认证标准只是一方面,最关键的是,国内茶界盛行的“越陈越香”、“囤茶”理念根本行不通。在国外高度市场化、品牌化的茶品消费语境里,性价比才是王道。

普洱茶厂商敢于走出国门,积极的意义在于品牌意识的提升,但在海外显然要遵循“茶是消费品”这一前提条件,否则谁跟你玩?

如果仅盯着港台茶商有限的订购需求,显然同“国际化”的初衷相去甚远;若希望凭借一两款个性产品“登陆欧洲”,是否应先考虑解决产品的标准化、价格策略、目标消费群这些最基本的问题,而非“出口转内销”给国人,继续以前的“越陈越香”炒作路线。

在欧美的现代化茶店,泡茶早已实现“傻瓜式操作”,快速、便捷、简单,逐渐像咖啡馆一样普及开来。茶品口感、形态的标准化,价格的亲民化,是实现消费普及的前提条件。在国内市场,相信绝大多数普洱茶厂商尚未真正解决这一问题,这也正是当前普洱茶产业的困境所在。照搬传统模式到国外,显然行不通;“镀金”归来,若不着力解决消费路线问题,显然也难以为继。

由此想到印度的一个跨境茶电商平台Teabox,他们成功地把简装散茶卖到90多个国家和地区。Teabox这样说,“不为经销商,不为代理商。只为茶叶爱好者能喝到一杯纯粹的茶。”如果普洱茶厂商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或许外销、内销都不是什么问题了。

普洱茶编号和大票的知识

  一块普洱茶饼根据用料等级的数目分为单级茶和拼配茶两种,单级茶就是指用一种等级的毛茶制作,一般的都是用比较高级别的单一制作,如陈年橡山普饼使用2级嫩叶制作的,金针白莲使用特级茶制作的,宫廷贡饼用宫廷级别的茶芽制作;拼配茶主要用数种不同级别的毛茶制作,一般粗老的茶放在里面,背面放些高级的,在饼的正面撒些细嫩的金芽,不仅为了漂亮,而且为了调和滋味,既保证香气,又兼顾甜醇浓厚的口感。

  比如7262这款是大益拼配茶的典范: 3-6级毛茶压制,面上撒些金芽,口感香气都非常好,被业内人士称为大宗货的高端!勐海茶厂介绍时说是“高单价常规熟饼”。每一种配方都有首先研制成功的年代,就是开头的两个字母。第三个字母表示所用毛茶中主要比例的等级,而不是全部等级种类,否则一长串太罗嗦了。

  有的厂家不愿意消费者知道这个“唛号”的含义,为的是可以唬弄消费者把粗老的级别的说成是高级别的茶品,以卖个更高的价格,其实这正体现了这些茶厂的制茶技术比较低,区分茶的价位只靠用料的高低;而勐海茶厂大益牌普洱茶决定的价位因素太多了,除了毛料的级别之外,毛料的品种(乔木还是台地/易武正山的还是普通茶山的)、陈放几年制作、发酵程度、拼配方案、常规大总产量还是特制小产量等等,所以对毛料的等级并不过分迷信。并非级别低一定就不好,还要综合考察才能分出高低!最后一个数字代表茶厂的编号,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茶叶总公司把几家大厂订了个编号,昆明茶厂-1,勐海茶厂-2,下关茶厂-3,普洱茶厂-4,从4以后就没有再定,因为那时候就这四家最好的大厂,后来体制改革,这四家大厂的部分专家和资本逐渐流向个体单立门户,自己给自己编号,造成4之后重复编号的现象。如勐海福海茶厂自己编号为6,普洱古茶有限公司也编号为6,这些就意义不大了。

  昆明茶厂如今已经散了,曾经很好,是我国解放后人民自己建造的茶厂;勐海茶厂是1940年由法国巴黎大学范和均和清华大学一人,两人都是博士后,在国民党*****政府的支持下在勐海建的厂,应该说是最早的机械制茶工厂,原来的都是手工制茶作坊,1973年勐海茶厂又率先开发了人工渥堆发酵技术,发明了速成发酵熟普洱茶,1989年从中国茶业总公司云南分公司脱离启用大益牌,1994年大益牌商标获得注册,2004年历史悠久的勐海茶厂被强势资本收购,现在成为私营博闻集团有限公司麾下的勐海茶厂。业内对勐海茶厂的发酵技术是公认的第一水平!3号下关茶厂制作生普洱沱茶第一。1-3号都是西双版纳的厂家。4号普洱茶厂是思茅地区(除西双版纳第二大产区)的大厂。

  大票是茶出厂的标示,503就是05年第三批茶,大益牌特制茶只做一批,哪年做的就是几零一,如宫廷贡饼501,并非说还有502,只有一批!06年就不再生产了。因为不进所用的原料有限,而且大益普洱茶做茶的原料都是陈年至少一年的毛茶,有的是3年的毛茶(如7742青饼),所以怎么可能很多每年都有呢?市场上到处都说自己的茶庄里有,价格又那么低,大家想想也就明白了,根本不可能的事儿!批次越小,距今约早,价格越高,就因为自然陈化的缘故。

  示例:7572:2005年第一批 75年的配方/7级毛茶/勐海茶厂的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