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生茶.知其一不知其二

普洱生茶.知其一不知其二

2019-03-27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普洱生茶.知其一不知其二

传统的云南茶

根据古代文献记载(蛮书、滇南新语、普洱茶记等),唐代滇南地区的茶为散收、无采造法,以椒姜桂何烹而饮之,与当时唐代内地的饼茶、团茶的制法与型态不同。只将茶叶由树上采摘下来后,直接日晒而成生晒散茶,这可说是为云南最早的普洱茶。现在还有许多云南少数民族所饮用的茶品,仍以此简单古法制作。

紧压茶的雏形

明朝时,除散茶外还出现毛尖与蕊珠茶,属于幼嫩的高级绿茶类。而贡品中的紧压团茶也有两种,二两、四两的芽茶,与一斤到十斤重的女儿茶。到清朝之时为普洱茶的鼎盛时期,贵族人士饮用普洱茶蔚为风潮,普洱珍品有毛尖、芽茶、女儿茶都被作为贡品,普洱文献也达十余部。制作工序逐步出现炒青工序,及贡品八色茶等许多各式花色品种。十九世纪初期商人开始在民间收购毛茶,且将毛茶系分成铺面的嫩材与较粗老叶的里茶,蒸压成包面的团茶,此即现代紧压茶拼配模式的原貌。这种做法改变原本以采茶季节分档次、级别的概念,使普洱茶能藉以生产大宗花色产品,适应广大销售市场需要。

普洱生茶.知其一不知其二

普洱生茶产生的契机

到了二十世纪初期普洱茶不需上贡朝廷,成为一般民间商品茶,蒸制以竹箬成团裹的竹篓装大宗茶。文献指出(云南茶叶产销概况)云南普洱茶制法分初制与覆制,初制是将鲜叶经锅炒杀青、手揉、晒干而成。覆制再分毛茶筛分与蒸揉(精制)二阶段。

三种形态

杀青→揉捻→晒干

晒青毛茶,与一般认知的少数民族传统制法相同。将鲜叶放入热锅内手炒杀青,至颜色转深绿色时倒在竹席上以手揉条状,再摊均晒干。

杀青→揉捻→后发酵→晒干

此制法的后发酵方式,是将杀青揉捻好的茶叶在干燥之前,先装入竹篓中进行后发酵,让茶叶转成红褐色,隔日才将茶叶日晒干燥。过程类似渥堆,但并无洒水增湿之步骤。此类做法茶叶成品为黑褐色,有些类似红茶,与晒青毛茶的香气、口感大有不同。

杀青→初揉→后发酵→→复揉→晒干

此制法在杀青完,第一次将80%以上茶菁揉成条后,即装入竹篓进行后发酵;隔日再摊均在竹席上,晒至半干时,再将未完全揉成条状的偏老叶部分再揉一次,而后再晒干即成。

普洱生茶.知其一不知其二

云南在1938年以前一直只生产晒青茶,1945年有蒸青绿茶,1964年揉茶机出现,此时也才开始生产云南大叶种烘青绿茶。可以推断的是,从1964年开始传统晒青毛茶在充分接受现代文明的冲击与新制茶技术洗礼下,制作工艺有了另一种思维。

传统制法因为没有经过高温的炒青及干燥,酶活性没有完全消失,在经蒸压工序或储存过程,仍可以继续进行发酵及氧化作用,口感香气浓烈且可长存久放。不像一般经过高温炒青与干燥的绿茶,虽然香甜可口,但如果没有适当保存,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质变。

普洱生茶.知其一不知其二

传统晒青制法不仅目前许多滇南地区少数民族仍在使用,所制成的晒青毛茶口感多样化;而其制程中微渥微发酵的做法,也是现代普洱茶洒水渥堆工序的先驱。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是标准的后发酵茶,那“前发酵”是怎么回事?

  我是小小发酵师,普洱茶是标准的后发酵茶,不管是生熟都会有后转化的空间,相对后发酵而言,发生在后发酵前特别是鲜叶到毛料阶段的发酵可以称之为前发酵,那么渥堆发酵是什么?

 

  渥堆发酵就是渥堆发酵,如果要硬套的话,勉强可以称作“中发酵”,你开心就好!

 

  普洱茶的前发酵主要有五种方式:

 

  萎凋,将鲜叶摊开,在日光或者室内进行长时间晾晒,蒸发水分,软化鲜叶,在发生物理变化的同时,萎凋还会发生深刻的化学变化,鲜叶失水,蛋白质变化和分解,叶绿素破坏,多酚类化合物减少,鲜叶苦涩度下降,青草气散失,同时干物质损耗,内含物下降,后转化空间变小;

  杀青时低温长炒,此阶段是产生红梗红叶的最主要来源,由于鲜叶有一定的水分,杀青时候锅温较高(低温是相对的),低温长炒之下湿热作用剧烈,茶叶发生较明显的发酵,如果投叶量过大,茶叶红变的情况就更为明显,虽然鲜叶摊凉的时候过厚,时间过长也会产生红梗红叶,但比起低温长炒产生的红梗红叶来说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揉捻,杀青叶在揉捻的时候,茶叶角质层破碎,细胞壁被破坏,大量内含物被析出,在不断的揉捻中茶叶互相摩擦,与揉桶产生挤压,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茶叶生热,内含物在热力作用下发生转化、发酵,所以,控制揉桶的转速和减轻投叶量,避免茶叶在揉捻中发酵是制作毛料需要注意的问题。

  渥黄,茶叶揉捻完毕趁热堆积,茶汁渗出,热量提升,发酵随之进行,渥黄一般持续3-4,8-9小时,最重要的变化是叶底变得更加偏黄,以多酚类的氧化产物茶黄素以及一些脂溶性的黄色色素为主,多酚类物质较少,茶叶苦涩度下降,茶汤变得偏黄;

  晒干,光化学反应,30-40℃下晒干,在紫外线和阳光的照射下,茶叶水分蒸发,自体分解,内含物氧化,叶绿素减少,茶叶由绿黄向墨绿转化,甚至显黑条,此阶段以氧化为主;

  前发酵对普洱茶造成的显著影响是内含物的下降和减少,发酵本就是以内含物为底物发生反应的过程,总是要消耗内含物,主要以酚类物质的衰减为主,因此前发酵过的普洱茶苦涩度下降,收敛性降低,香气有所提升(甚至有红茶和白茶气),新茶现喝就很不错,但未来的转化空间被透支!

 

  有人看着当下的品质,有人注重未来的空间,所以前发酵无所谓利弊,看你如何选择了?

普洱茶的首要茶山有哪几座?

  茶的首要茶山有哪几座?普洱古茶山以澜沧江为界告别为江内六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江外六座: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这六座茶山就是首要的茶山。

普洱茶陈化的条件分别是以下几大点

普洱茶陈化的条件分别是以下几大点

贮藏条件可显着影响普洱茶陈化变化,贮放温度、湿度能够极其显着地影响普洱茶感官和理化品质变化的快慢。贮放条件不同,普洱茶的香气成分和香型的变化差异明显,陈化生香是有科学根据的。普洱茶的仓储,是后发酵的表现方式,而陈化技术是精致普洱茶所采用的必要措施,影响普洱茶陈化技术的因素主要有微生物、水分、温度和湿度等。

1.微生物

提供高浓度反应普洱茶与其他茶类相较,除了拥有质量比中小叶种丰富的原料外物,其最大差别在于其锅炒杀青、日照晒干和有益微生物固态发酵等特殊工艺。普洱茶特殊风味的质量形成过程中,微生物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没有微生物就没有普洱茶。微生物在后发酵过程中所引起的各种化学作用,对茶叶质量影响很大,有利有弊。整个涅堆变色和湿热过程中主要微生物有细菌属、酵母属、黑曲霉、灰绿曲霉、根霉属、青霉属等,一方面,微生物能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明显地改变茶叶的粗老的质量:另一方面,若微生物繁殖过盛,代谢产物过多,大量消耗茶叶内含物,使得茶汤平淡,且有不良的怪异气味甚至霉烂。

2.水分

水分是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细胞内所进行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的溶媒,也是化学反应的溶剂和霉菌繁殖的必要条件,微生物细胞组成不可缺少水。茶叶的水分含量决定了生长微生物的种类,一般来说,含水分较多的食品,细菌容易繁殖:含水分少的食品,霉菌和酵母菌则较容易繁殖。在储藏期间茶叶极易吸收水分,使微生物得以滋生繁殖,普洱晒青毛茶必须增加茶叶含水量,才能使微生物固态发酵发挥较好的湿热作用,改善茶叶品质。茶叶含水量约为10%,适度的湿度,年平均湿度不高于75%,否则易霉变,应开窗通风,散发水分。

3.温度

渥堆湿热过程中,微生物发育受温度影晌很大,温度保持在符合微生物生长的范围内,则微生物大量滋生,微生物分泌酶也会得到加强,且微生物的数量多寡决定分泌酶的浓度与种类,影响普洱茶氧化的方向与后发酵程度。普洱茶陈化的温度一般约为25~30℃,温度不可骤变。温度太高易加速发酵变酸,影晌响茶汤水性给予口感的活泼性,甚至形成闷热,会将原木的生茶,转变为成熟的普洱茶。

4.氧气

在仓储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主要是氧化还原作用,氧气是不可缺少。氧不足微生物繁殖困难,酶的催化作用难以表达,一则使茶叶内含物的变化不足、滋味平淡、汤色不黄、香气不高,二则微生物分解同化,茶叶中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减少。但氧气过于充足,也会影响茶叶的内含物过氧化,使叶底乌暗。流通的空气,含较多的氧分,有利于微生物繁衍,加速茶叶变化。

5.光照

普洱茶陈化注意避光,红外线使茶叶升温,紫外线加快光化作用,酚类物质、叶绿素更容易氧化,色泽、滋味变化,失去其原有风味和鲜度。

6.其他条件;

(1)忌异味;茶叶,多孔疏松体,富含高分子的棕榈酸和萜烯类物质,易吸收异味,注意必要的通风换气。

(2)利用竹箬包装;茶须筑实,仍用厚箬填紧,瓮口再加以箬,以真皮纸包之”,选自明代许次纾的《茶疏》。传统包装的质料和方式,有助于普洱茶于后发酵时,过滤杂味以确保清纯的功效。

(3)注意普洱茶的寿命;普洱茶年代寿命,没有定论资料,仅品茗者直觉判其陈化程度。如福元昌、同庆老号普洱茶的陈化己到了最高点,必须加以密封贮存,以免继续快速后发酵,造成茶性逐渐消失,品味衰退败坏。故宫的金瓜贡茶,陈化期已一两百年,其品味“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综述上所述,普洱茶陈化的四个要件是温度、湿度、通风、无杂味:而次要条件为重压与翻仓。温度约为20~30℃、相对湿度65%~75%、通风无杂味,优质茶品经干仓陈化,茶叶黑而有油光,条索清晰、松脱。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