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瞧瞧这些穿越时空的普洱老茶

瞧瞧这些穿越时空的普洱老茶

2019-03-27 访问量: 32 茶礼仪网

瞧瞧这些穿越时空的普洱老茶

近年来,随着“普洱茶热”的兴起,市场上动辄可见“40年历史”、“50年生产”的“陈年普洱”。如中茶牌“红印”以及那些五六十年的熟茶。今天我们就来看这些穿越时空的老茶是怎么回事吧。

1、市场上经常会遇见作为40年代产品出售的“中茶”商标红印圆茶。但事实上,“中茶牌”商标是1951年12月才在北京注册的。

2、市场上出现了1980年出产的“班禅紧茶”。而班禅是1986年才到云南下关茶厂视察的,因此不可能有1980年的“班禅紧茶”。

3、市场上所谓1970-1980年的“凤凰沱茶”,标明是南涧茶厂出产的。其实南涧茶厂是80年代才成立的。

4、有些地方出售1957年出厂的“云南普洱砖茶”。事实上,云南到1977年才开始生产这种茶,标号只有7581、7811两个,而且从未在包装上印过标号。有些号称1967年出厂,或是文革期间出厂的,也不可信。

5、市场出售的号称50年代生产的“铁饼”。其实这种茶是1972年才出了第一批。

6、市场出现五六十年的熟茶,而熟茶研制成功是1973年,也是说最老的熟茶也就是四十二年。

7、一博物馆在“银毫沱茶”下标明的牌子是“1973-1977”。其实“银毫沱茶”是87年以后才生产的……

有用+10
分享

迎接普洱茶繁荣的春天

  普洱茶作为国茶中之上品,是由普洱茶的内涵"三大特征"所决定的,即:一、普洱茶原产地域的独特性,二、普洱茶特有的品种性,三、普洱茶独特的工艺性及其只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所决定的,也为自孔明兴茶1780年的历史所证明,并非可以炒作而成,也不是花重金撰文就能抵毁掉的。正如中华茶人联谊会的专家王郁风先生在《茶中普洱犹如酒中茅台》一文中所说:饮地道的普洱茶,犹如品饮正品茅台酒,两者似有某种共同品格,例如普洱茶与茅台酒两者都是饮品中的的佼佼者,两者产地都有特殊的天时、地利的小环境,两者的特色难以一言概括,故都以产地命名,茶贵新、酒贵陈,唯独普洱茶以陈为佳,制成品经过存放后熟过程(缓慢后发酵),转变成各具独特风味的饮品,两者在一定年份内"愈陈愈香"。
  唐代樊绰在《蛮书》中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银生城在今普洱市景东县城。地处云岭无量山脉和哀牢山脉之间。历史上无量山区就出产过优良品质的茶叶,当时(唐代南昭时期)银生节度的辖区较大,除今天的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各县外,还包括与二州市接壤的越南、缅甸、老挝、泰国部分边境地区。这些地方产的茶叶都属银生城界诸山出的茶叶,为后来普洱茶的前身,当时虽无具体茶名,但除自己饮用外,已作为商品销往西蕃。明代洪武十六年(1383)将治地改为普耳,万历年间改称普洱。从此,在这里生产、加工和驮运到这里集散的茶叶统称为普洱茶。
  明代谢肇制著《滇略》中就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之说。清代《普洱府志》卷十九(食货志)记载:"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这便是有文字记载的史证。
  另据史料记载,清顺治十八年(1661),仅从普洱运销西藏的茶叶就有3万驮之多,而驮运的茶叶均属紧压的紧茶(牛心茶)砖茶和沱茶。雍正七年(1729),清政府在普洱设普洱府,辖区比银生节度辖区有所缩小,主要包括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各县,均属唐代产茶的"银生城界诸山",普洱生产加工和从各茶山驮运来集散的茶叶剧增,驮运茶叶的马帮络绎不绝。
  千百年来普洱茶不仅是各级官员和平民百姓喜爱的饮品,而且被清朝列为贡茶,由地方官员押运到京城供皇室享用。清乾隆九年(1744),云南布政司拨出千余两白银给普洱府辖区的思茅厅专门采办贡茶。于是便有了普洱茶因普洱得名,普洱因普洱茶扬名天下之说。清代乾隆年问,朝廷还把普洱茶作为国礼回赠英国国王。可见普洱茶品质之优是为历史所见证的。
  普洱茶品质优良还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普洱茶产区的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地处澜沧江中下游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冬无严寒,夏无酷著,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干湿分明,少霜多雾,茂密森林下植物种类繁多,真可谓"绿荫蔽天密
  无缝,林海沧茫翠连云",为云南大叶种茶树的繁衍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普洱市境内经普查在森林中的野生古茶树群落有38万亩,其中镇玩县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内千家寨1号野生大茶树和2号野生大茶树,分别生长在海拔245Om和海拔2280nl的山中,经专家考证树龄分别为2700年和2500年。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群落的面积达28747.5亩,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面积最大、最原始的野生古茶树群落。此外,还有千年树龄的邦威过渡型古茶树,芒景、景迈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园,以及以普洱茶种为主广泛栽培的生态茶园和有机茶园,经国内外的专家考察论证,一致认为云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普洱市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也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生、传播的摇篮,被称为世界普洱茶的故乡。
  普洱茶产区的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各产茶县,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特定工艺加工的普洱茶产品,同贵州的茅台酒一样,是不可复制的产品,具有明显的特征。
  历史上的普洱茶都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分筛拣剔蒸压成饼茶、砖茶、沱茶等各种紧压茶,在长期储运过程中逐步完成其多酚类化合物的酶性和非酶性氧化而形成普洱茶特有的色、香、味的品质风格:.这一后期氧化过程被称为自然后发酵的普洱茶,在一定年份内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
  为适应市场需要,1973年起,中土畜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在昆明茶厂采取人工速成发酵的办法进行试验,后经省科委列人科技实验项目,拨出专项资金,由省茶叶公司委托省微生物研究所实施,昆明茶厂协作配合,经过两年半时间的反复研究,认为普洱茶后发酵是微生物和植物酵类(植物酶类)综合发酵的过程,而发酵结束后,是一个缓慢的醋化后熟过程,逐步形成普洱茶特有的陈香风格,其陈香随后期醋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因此,存放时间越长的普洱茶,其陈香风格越浓厚,质量也越高,因此某些媒体散布的"普洱茶越陈毒性越高、越大"的说法是毫无科学根据的。

普洱茶升“值”,升的是什么“值”?

普洱茶升“值”,升的是什么“值”?

2016年一场拍卖会上,一筒百年普洱老茶以880万人民币高价竞拍出。有人说是炒作,也有人分析物有所值。不论怎样,消费者对普洱茶升值的关注一直热度不减。

仅仅是时间越长普洱茶价值越高吗?在普洱茶文化的传承中,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和饮茶者对茶叶更深刻的认识,普洱茶的一些深度价值也在逐渐浮现。普洱茶,究竟升的是什么“值”?

1.收藏

越陈越香,品质升级

能让普洱茶放得越久育有价值的,要归功于“越陈越香”的特质。制成紧压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可以转化,藏出更醇厚的滋味,这就带来了普洱茶的收藏价值。

收藏价值的体现,也是品饮价值提升的另一面。

普洱茶升“值”,升的是什么“值”?

不仅如此,品质好、年份长、保存得当的普洱茶,在收藏价值的背后将会带来等值的投资价值。如果有一定的收藏量,个人消耗之余也有可能满足当下对老茶有需求的人。

2.品饮

品类滋味众多,满足口感需求

普洱茶产区分布众多,既有“一山一味”的特别之处,拼配又能带来新的口感体验。不同年份的茶滋味又各不相同,因此可以满足更广泛人群的味觉需求。

除了收藏,消费者也注重当下的消耗,新茶口感香气特点鲜明,入手后更多用于日常品饮。品饮价值,也许是现阶段更受关注的。

普洱茶升“值”,升的是什么“值”?

3.养生

安全健康,调理身心

普洱茶拥有上千年的饮用历史,它的安全性和养生功能都得到世人的认可,也被现代科学所证实,具有调理身体和降低某些疾病的发生率。生茶与熟茶,茶性不同,功能上可以互补有无。

普遍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开始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尝试选择一些可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养生的食饮。源于云南大叶种的普洱茶,内含物质高出其他茶类,且可以长期保存,正在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普洱茶升“值”,升的是什么“值”?

4.文化

丰富生活,内涵雅致

普洱茶对人类的贡献不止品饮和药用这些基本功能,古往今来,茶树、茶叶在日常生活、人际关系交往中,常被作为促进和象征人情和美的信物,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茶文化习俗。

普洱茶的制作工艺、茶马古道遗迹、茶人的诗词美文,为普洱茶带来额外的文化价值。

我们喝茶不仅仅是停留在味觉上,也热衷去了解茶叶引发的一切事物。一件藏品,拥有可以追溯的内在才会变得有灵性。

普洱茶升“值”,升的是什么“值”?

5.品牌

新标准,新价值

在注重品牌效益的时代,良好的品牌口碑正在成为普洱茶的助力。就像谈论奢侈品一样,谈茶的同时也在谈品牌——这将会是以上4种传统延续价值之后进入大众视野的价值。

很多人正在通过各种渠道谈论和了解普洱茶的品牌。品牌,代表着一种品质保证,寄托着消费者的信赖。好的品牌塑造,也将促进普洱茶市场更健康地发展。

情形正在往好的方向发生,与过去普遍的投资心理相比,今天普洱茶的收藏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变得更加理性、专业、更加有序,甚至真正成为了很多人的爱好,这就是普洱茶的“升值记”。

一杯好普洱的标准(上)


  勐海茶厂创始人团队
  中国普洱茶网讯:杯好的普洱茶,其标准为何?对于普洱茶这个传统行业而言,这是个不太容易回答的问题。如果仅从历史价值角度去观看,整个普洱茶的发展史纷繁复杂、莫衷一是;如果仅以感官品饮的角度来描述,结论虽然曼妙却很私人化;而如果单从其功效、技术角度论证,对一个拥有浓厚文化气息的产品而言又显然过于呆板僵硬。对普洱茶的认知,可以说,存在无数个维度。

 

  导言:三联生活周刊《茶之道II》专刊本周全国面市。历经数月寻访中国大陆、台湾,日本、马来西亚等地,完成了创刊19年来单期最厚专刊,从茶史、老茶等多个角度解读了普洱。究竟一杯好普洱的标准如何?除了感官品饮还能以什么判断普洱优劣?本期三联深度寻访大益,《一杯好普洱的标准》上。

 

  一杯陈醇的普洱茶里,蕴含的是一段民族振兴的历史。1938年,为了中国茶叶不长期落于人后,也为了生产更多茶叶换取外汇,让国家购买更多物资以应对已然弥漫在中国大地上的战火,远在法国巴黎留学的江苏常熟人范和钧临危受命,携妻带女,来到荒蛮的边地佛海,在1940年创办了佛海实验茶厂,开启了西双版纳地区茶叶生产的现代历程,它在50年代生产的普洱茶生饼“侨销圆茶”至今是老茶市场追捧的经典。而70年代,勐海茶厂试验成功的现代普洱茶人工发酵陈化技术,让普洱茶以熟茶的形式进入到更广阔的市场,对普洱茶的传播和推广直到今天仍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此穷乡僻壤、瘴疠之区,通过一代代茶人的不懈努力,薪火相传,开创出普洱茶业的一片崭新天地。

 

  2000年后,普洱茶行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2004年,勐海茶厂也随之进行了改制,在70多年的时间里,始终专注于普洱茶的标准制定,并推动着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发酵的天时与地利

 

  普洱茶行家公认熟茶是真正考验厂家技术的活儿,要做得好必须天时、地利、人和。每发酵一堆熟茶,都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看茶做茶,一次制作往往涉及十几二十吨的茶菁,因此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都很高,发酵的风险又大,并非茶山上的小厂、小作坊就可以随心操作的,要想进入这个领域,很难。

 

  上世纪70年代,在继承过往普洱茶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勐海茶厂率先成功掌握普洱熟茶的“人工发酵技术”,它所生产的熟茶7572一直被誉为行业内熟茶的标准。作为最早研发成功熟茶“人工发酵技术”的企业,从1974年熟茶研发成功后,这里的发酵车间就成了禁地,不允许外人参观。而在勐海县的茶厂里走一圈,做熟茶的工厂都要标榜自己的气候、水源无限接近于勐海茶厂,熟茶的配方接近于7572。海内外公认的熟茶标杆7572到底是怎样的味道,要到勐海茶厂里寻找真正的答案。一直在茶厂实验室工作的科研专家、大益集团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肖海军解释,所谓“勐海味”的熟茶感觉,第一是味道比较纯正,没有酸味和中药味;第二是甜,勐海茶厂发酵车间发酵出来的茶,不管是闻香气还是品饮的过程中,都有一种甜甜的味道,这是其他地方发酵茶所没有的;第三是醇和滑,泡出来的茶用舌尖一顶,感觉到厚厚的一层,比较黏滑,不寡淡也不发酸。

  位于勐海茶厂的大益科研中心

 

  形成这样的味道,是气候、水源、技术的综合结果。不玄妙地讲熟茶发酵其实是微生物的作用,勐海的气候为微生物繁殖提供了很舒服的环境。水源也是促成发酵的天然因素之一,讲起大益的发酵,行内频频提到一源井。肖海军解释,这是厂里发酵的水源,它在老勐海茶厂紧压茶车间大楼外左侧的空地上。在没有自来水的时代,茶厂因为用水紧张,在厂区以及周围尝试打了许多井,可是要么是出水量小,要么是水质不好,一直不能令人满意,后来有人发现这块地方长满了鱼腥草,茎肥叶茂,于是就尝试在这个地方打井,没想到水质清澈甘甜,是难得的好井。肖海军告诉记者,一源井是澜沧江水域从石头里渗出来的水,矿物质的含量比较高。整个茶的发酵需要通过微生物的酶的催化作用来完成,而“一源井”的矿物质与微生物发酵催化酶需要的矿物质非常相似。

  一源井

 

  气候和水源可以无限接近,而“勐海味”形成无可替代的是发酵环境。云南大学微生物博士生导师高照告诉记者,勐海茶厂的熟茶味道来自于它从1973年研究发酵开始就没有移动过的发酵车间所累积的微生物群落,这是最具有地理标识意义的宝贵财富。“醇厚滑爽的口感,按照微生物的进化论,一定是这个地方积累几十年,形成发酵小环境之后才有的。厚的感觉是一些物质来支撑的,这些物质来自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分解,而醇的口感其实是各种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协调的状态,这些感觉在刚刚开始发酵试验的新环境里是没有的。”肖海军说。

  茶品抽样检测

 

  发酵工艺从研发到现在已经40年,它的工艺流程还属于机密,肖海军只能讲解发酵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点,整个流程里第一个注意的是洒水,发酵必须要用一源井的水,要洒得非常均匀,这影响着微生物的作用是否均匀。第二个注意的是发酵堆的体积,发酵茶菁的数量,发酵堆的长宽高都有一定的范围,这些数据同发酵的温度直接相关。“如果堆得很高,会导致发酵过热,茶菁就会慢慢炭化,最后发酵过度。堆得过低,堆温不够,就发不熟,会返青甚至发酸。”肖海军说。而流程中还涉及到洒水量、观察发酵的成熟度、堆温、判断发酵进行到什么程度要进行下一个步骤,过去全是依靠师傅们的经验,而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科研的成果就是把发酵的过程数据化,定下了一套严格的参数和标准。

 

  大益熟茶的发酵技术已经进入到第三代的“HEMA”技术。肖海军告诉记者,它包括四个模块:健康、环境、微生物控制和醇化技术。其中H是Health-orientation,大益普洱茶第三代发酵技术以为了凸显普洱熟茶的保健功效为方向。E是Environment,强调勐海茶厂所在地理位置适合微生物发酵的生态环境和发酵40年累积的优势菌群形成的具有地理标识意义的小环境。大小环境与高矿物质含量的弱酸性水源的结合,构成了大益普洱茶发酵的微生态环境,奠定了“勐海味”的基础。

  勐海茶厂生产现场

 

  拼配带来的稳定品质

 

  除了在熟茶研究方面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大益生茶也一直是行业内的翘楚,这得益于另一套技术的成熟——研配。

 

  研配又称拼配,是几乎所有茶叶而不仅是普洱茶精制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的根本原理是使用不同产地、不同品质或同一产地、不同筛号或级别的茶菁按照配方进行混合加工,从而起到扬长避短、显优隐次、高低平衡的作用,不仅使茶叶的色、香、味、形符合标准,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而且能生产出更具风格特点的产品,与白酒生产、中药使用中的“配方”有一定相似之处。而现在技术发展出了新的维度,不但按照等级、季节、茶区分类,还增加了年份这个坐标,用不同存放时间的原料加入到拼配中去,一起进行综合。

  勐海茶厂拼配实验室

 

  在茶叶领域一直讲究“看茶做茶”,茶叶作为一种农产品,每一年因为气候等变幻莫测的因素,茶菁的情况也不一样,它不能像工业品一样毫厘不差地按照配方操作,而必须针对茶菁的具体情形进行生产。

 

  大益集团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巨大的库存茶菁来保证产品色、香、味、形的稳定。依旧用7572做例子,肖海军告诉记者,每一批茶都会跟上一批茶做对比,有时候7572会有苦涩的味道,那就进行一些微调。另一个拼配的经典例子是大益生茶的标杆产品7542。肖海军告诉记者,7542是生产时间最长、产量最大的普洱茶青饼。它是1973年云南省取得茶叶出口权后,为了恢复传统产品出口而依据50年代“侨销圆茶”的配方和规格研制的。“现在来看它的品质非常有保障。我们一个产品在研发阶段,通常做5到8批的样品,7542做了9批。这9批口感都是非常一致,说明配方很经典,拼配技术也很到位。”想象一下,当我们喜欢或依赖上一种味道后,它却消失了,会多么令人难过。因此,拼配工艺就是这样持续地保证着我们味蕾的延续和享受。

 

  勐海茶厂生产现场

 

  拼配也可以提高茶叶的品饮价值。肖海军告诉记者,不同级别、不同季节的茶菁,经过存放和陈化之后的感觉是不同的,只有经过拼配才能品出茶汤的层次感来。“春茶的话,后期存放就会醇一点;夏茶,刚开始会有点苦涩,但后期会越存越浓;秋茶会越存越香。一款经典产品不但要保证当下的口感好,也要保证20年后的口感不差,要达到这样的品质,一定要经过拼配。”肖海军说。不过针对现在当下品饮和用来收藏两个不同的方向,大益也开发了侧重点不同的产品,7542最近几年加了存放过的老茶菁拼配,既适合品饮也适合收藏,而针对“生肖系列”这样有纪念概念的产品,拼配里加了特殊的茶菁,适合做收藏。

  严格检测饼型规范度

 

  科研的结果也让一些市场正在流行的概念清晰化。肖海军告诉记者,大益的研发中心对同一地区的大树茶和台地茶进行了全方位扫描,各项指标都有差异,目前来讲大树茶好或者台地茶好的结论都是简单粗暴的,必须把两种茶菁放在一个系统里,确立一个参照目标才能比较。任何生物都需要阳光,阳光照射的面不同,吸收阳光的波长就不同,合成的东西就不同。大树茶的很多芽头和叶子都被挡住了,它吸收的光一般是一些短波,长波基本上被折射了,这样它的氨基酸就比台地茶多。如果以口感为参照系,大树茶因为氨基酸多,品饮时的口感就比较鲜爽、香气更好,更滑一些。台地茶的太阳光照更充足,吸收长波光比较多,合成的茶多酚物质就比较多,品饮的口感就浓烈一些。但是如果以保健功能为参照系,台地茶又优于大树茶,那些喝起来涩涩的物质是酯型儿茶素,在抗氧化、消炎方面比较好。大树茶的价格高主要是在稀缺性上,所以它的市场价值就高,而不是从口感和营养价值上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