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熟茶品质形成的奥秘

普洱熟茶品质形成的奥秘

2019-03-27 访问量: 33 茶礼仪网

普洱熟茶,通称熟普,是采用云南大叶种制成的晒青毛茶,经发水、渥堆、陈化及干燥工序加工而成,其中渥堆工序对其品质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渥堆发酵过程就是以晒青毛茶的内含成分为基础,在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的酶促作用、微生物呼吸代谢产生的热量和茶叶水分的湿热作用的协同下,发生以茶多酚转化为主体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从而实现普洱熟茶特有的色、香、味。

普洱熟茶品质形成的奥秘

熟普品质变化特点

那么,熟普在加工过程中多酚类物质(茶多酚、茶黄素、茶红素及茶褐素)、主要内含成分以及香气成分都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这些成分的变化究竟是如何影响熟普的品质呢?

普洱熟茶品质形成的奥秘

1.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

(1)茶多酚

茶多酚是形成普洱茶品质的重要活性物质,滋味苦涩且有较强的收敛性。

现象:普洱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含量逐渐减少,至成品茶时,其含量减少59.74%(田洋等,2010)。

原因:茶多酚在渥堆发酵过程中,在多酚氧化酶作用下,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导致茶多酚含量不断下降。

(2)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

皆为多酚类物质的水溶性转化产物,是构成茶叶外形色泽、汤色的主体。

现象:在普洱茶加工过程中,总的变化趋势是: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均有所增加,成品茶中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分别是晒青毛茶的1.31倍、1.92倍和6.31倍(田洋等,2010)。

原因:加工过程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儿茶素在多酚氧化酶作用下,氧化聚合成茶黄素、茶红素等物质,同时部分茶黄素和茶红素又进一步氧化聚合成茶褐素,使茶褐素不断积累。

多酚类物质含量变化的结果:由于茶多酚含量的减少,茶汤的苦涩味、收敛性大大减弱;同时,成品茶时,茶褐素含量远远高于茶黄素和茶红素,形成普洱茶红褐明亮的汤色。

普洱熟茶品质形成的奥秘

普洱茶加工过程中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田洋等,2010)

2.几种主要内含成分含量的变化

(1)氨基酸

氨基酸是茶汤中重要的滋味物质,是茶汤鲜、甜滋味的主体。

现象:加工至成品时,游离氨基酸大幅度下降,其含量下降了57.98%(田洋等,2010)。

原因:一方面由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大量繁殖,需要消耗大量的氨基酸作为氮源,导致氨基酸含量减少;另一方面在渥堆结束后,为了防止渥堆过度必须进行干燥,在干燥过程中,由于高温作用,有些氨基酸或挥发散失,或脱羧基形成胺,或脱氨基形成有机酸,或放出氨或二氧化碳而损失掉,导致氨基酸含量大大降低。

(2)咖啡碱

咖啡碱是茶叶中的主要嘌呤碱,是构成茶汤的重要滋味物质。

现象:咖啡碱含量明显增加,至加工结束时,普洱熟茶的咖啡碱含量是晒青毛茶原料的1.23倍(田洋等,2010)。

原因:究其原因可能是在蒸气压、干燥工序中使普洱茶的温度升高,咖啡碱同儿茶素及其氧化产物在高温时各自呈游离状态,但随温度的下降,它们之间形成络合物,导致咖啡碱含量下降。

(3)水浸出物

同茶叶品质呈正相关,一定程度上反映茶汤的厚薄、浓淡。

现象:从晒青毛茶到成品茶的加工过程中,茶叶水浸出物含量下降了23.36%(田洋等,2010)。发水量越多,水浸出物的减少量越多。

原因:渥堆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需要营养成分,消耗了部分水浸出物;同时多酚类物质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了非水溶性转化产物,非水溶性转化产物的增加也是导致水浸出物含量下降的直接原因。

内含成分含量变化的结果:各主要成分的变化及它们相互之间配比的协调,使茶汤变得绵柔、顺滑、醇厚回甘,苦涩度及刺激性大大降低。

普洱熟茶品质形成的奥秘

普洱茶加工过程中主要内含成分含量的变化(田洋等,2010)

3.香气成分含量的变化

现象:从晒青毛茶到普洱熟茶,茶叶自身的香气物质种类、含量及其相互配比发生剧烈变化,醇类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相对含量总体上逐渐减少,而酮类、醛类、酸类、酯类及杂氧化合物等的相对含量总体上都处于增加状态。

原因:这些呈现陈香、以及霉味物质的形成,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所分泌的胞外酶的化学催化作用、微生物本身的次生代谢以及发酵过程中的湿热作用有关。

结果:使普洱茶的香气由原料的清鲜变为陈韵。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正是由于前述的原因,刚完成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通常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堆味”。如果以刚渥堆结束的熟茶原料压制成饼,则经过1~2年在相对干燥环境的存放后,前述类型的多种物质挥发与转化,“堆味”通常会明显减轻,口感会变得更为适宜。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厂家对工艺略加调整,即在渥堆结束后,将熟茶原料直接在仓库储存1~2年后再压制成饼。

由于上述这些物质在加工过程中发生激烈的生物转化反应以及彼此之间配比的协调,才形成了普洱熟茶汤色红褐、滋味醇厚、香气陈醇的品质特征。

参考文献:

1.宛晓春.茶叶生物化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田洋,肖蓉,徐昆龙等.普洱茶加工过程中主要成分变化及相关性研究[J].食品科学,2010.

3.吕才有,单治国,刘勤晋等.普洱茶后发酵中的香气成分变化分析[J].食品科学,2009.

4.吕海鹏,钟秋生,王力等.普洱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J].茶叶科学,2009.

本文转载自祥源茶官方微信(微信号:sunrivertea)。

有用+10
分享

普洱生茶存放每个阶段滋味有什么样的变化?


  普洱茶放上一年口感已经有显著变化,润感十足、回味无穷,若是放个三五年,将会有绝美的口感和更大的升值空间。每个陈期阶段的普洱茶,都有其独特的滋味特点和功效,尤其每个阶段的生茶滋味变化是甚为奇妙。

 

  十五天后

 

  这个时期的普洱生茶茶性寒凉,茶气强,滋味有青涩也有饱满,优缺点一目了然。这个时期的普洱生茶只适合尝鲜,不宜长期饮用。

  一年后

 

  普洱生茶存放一年后,口感有显著变化,水味褪尽,口感趋于稳定,香气厚重感倍增,缺陷慢慢退却,寒性也在慢慢减弱。

 

  三五年后

 

  普洱生茶存放三五年后,寒性慢慢转变为温性,陈香慢慢体现出来,口感稍顺滑,香韵饱满,舌底鸣泉。

 

  十年后

 

  普洱生茶存放十年后,不单是口感发生改变,就连价格也翻了好几十番。香气浓郁,滋味醇浓厚滑,生津不断。

  三十年后

 

  经过若干年存放而自然转熟的普洱生茶是非常珍贵的,甚至是价值连城的,但是从医学和营养学角度看,普洱生茶存放不超过30年,否则只有文物和拍卖价值,并无品饮的意义。

《中国普洱茶百科全书》:号字茶时期普洱茶包装设计

  清末民初,云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广为流行着一种,发明于元代盛行于明清的古老印刷术,叫“木活字印刷”。那时,古“六大茶山”有的私人作坊、茶庄所制作的普洱外包装纸的印刷,就是靠这种古老的印刷术完成的。

  从中国印刷术发展的年代来看,清末民初时期,云南普洱茶产地的民间是私人制茶商号,印制茶品商标、票号大多采用雕版印刷(木板印刷)。雕版印刷所用材料,一般选适于雕刻的枣木、梨木。方法是先把文字和图案写在薄而透明的纸上,字面朝下贴到板上,用刀把文字和图案刻出来;然后再刻成的版上涂以水性油墨,把纸张盖在版上,用刷子轻匀地揩拭,揭下来,文字和图案就转印到纸上成为正字或正确图案。这一时期的普洱茶包装包装印刷,一般都是单面印刷,亦称“一枚印”。这种印刷技术,就是一张包装纸质只印一面。通常保存时无需折叠,如古代的瓦版报纸、街头告示、商业广告等。印刷油墨大都采用“植物油性油墨”、“水溶性油墨”和民间自制的油墨。

  “号字茶”时期的普洱茶包装用纸,通常使用民间手工自制的草板、条纹纸、松皮纸、棉纸、土纸等,纸质有厚薄之分,茶品用纸多为薄纸,具有不规则纸浆纹路,厚薄均匀,易破损。

  “号字级”普洱茶时期的包装按不同的茶品、销路和对象,有不同的外形包装。譬如:进入康藏地区的边销茶包装、紧压茶包装、边境普洱茶包装盒内销茶包装等等。如:边销茶包装有人背、马驮的外包装,无论人背还是马驮,茶品大都为砖茶条形包装,有的根据路程遥远情况,采用牛羊皮加固茶品的包装材料;紧压茶包装一般采用“圆茶”筒形包装。早期的一些“号字级”普洱茶无包装棉纸,七饼圆茶为一筒,再用竹箬包装成筒形,用细竹篾条捆扎。
来源:《中国普洱茶百科全书》节选   作者:张顺高 苏芳华

各大普洱茶区“茶王”将齐聚云南勐海“斗茶”

从有着“中国普洱茶第一县”之称的云南省勐海县委宣传部获悉,第九届勐海(国际)茶王节将于9月30日至10月7日在勐海县举行。届时,来自各大普洱茶区的“茶王”将展开激烈的“斗茶”比赛。
勐海县委宣传部部长刘应枚介绍称,此次勐海(国际)茶王节由中共勐海县委、勐海县人民政府、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西双版纳州商务局主办,以“回归勐海•寻味勐海”为主题。期间,将举办茶产业大会、万人茶山行活动、茶王赛、产业扶贫成果农特产品展、新米节等16项目活动。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茶王赛上,来自各大普洱茶区的“茶王”将展开一场激烈的“斗茶”比赛,内容涉及古树晒青毛茶、小树晒青毛茶和精制普洱茶生茶、精制普洱茶熟茶等制作赛事。
刘应枚表示,作为中国普洱茶的核心产区,勐海县名山名茶众多,已拥有234家大大小小的精制茶企业集群,创造的产值、产量,一直位居云南普洱茶产业第一。希望通过举办此次茶王节,弘扬茶文化,打响勐海茶品牌。
勐海县是国际茶界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带和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发祥地之一,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茶树王、古茶园和最古老的种茶山寨,被誉为“中国普洱茶文化之乡”。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该县茶园面积为61.36万亩,毛茶总产量2.45万吨,茶业工农业总产值达41.3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