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就是普洱茶,不要管什么鸟权威

普洱茶就是普洱茶,不要管什么鸟权威

2019-03-27 访问量: 30 茶礼仪网

有人说普洱茶红茶

有人说普洱茶是绿茶

有人说普洱茶是黑茶

更多的人说,普洱茶就是普洱茶。

普洱茶就是普洱茶,不要管什么鸟权威

按颜色或工艺划分茶类,是这个圈子内权威们最偷懒的做法。是啊,我家孩子才幼儿园小班,黑白红绿青黄,就能认全这六种颜色,专家就是专家,深邃的目光居然几乎俯视到地平线上,你不得不佩服!

然而,这种分法这些年给普洱茶产业发展制造出多大的困惑和制约,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一团乱麻,谁也说不清。

陈椽教授曾将普洱茶归在黑茶类。六六大顺,诚然也是件吉利的事,然而,普洱茶的归类,不是画师在画布上作画,当固有颜色无法笼罩新的茶类时,就要思变。2006年,云南省地方行业标准把普洱茶重新定义为云南一定区域内大叶种茶制成的紧压茶及散茶。两年后普洱茶地理标识下来,普洱茶不属于黑茶,亦不属于任何一种茶类的说法更有根据了。然而,固有陈见仍然冥顽不化,除了圈外人,很多圈内人也在这个问题上愁肠百结,更有很多网站的销售网点上不分青红皂白将普洱茶归为黑茶类。关于普洱茶的归类问题还将持续纠缠下去。

普洱茶就是普洱茶,不要管什么鸟权威

黑茶癖专家总是恋恋不放,非要认普洱茶这个血亲,它罔顾普洱茶历经十几年发展,将他抛在十万八千里的距离,但事情就是这么邪门,你越发展,越有影响力,它反而越要往你身上蹭,黏黏糊糊,大概追女孩子也是这样,女孩越优秀,男的越要对她死缠烂打。

绿茶还要好点,毕竟以西湖龙井为代表的她,从来不乏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之类的追逐者。

可悲的是很多普洱茶大师们,问他到底普洱茶是红茶黑茶绿茶还是普洱茶?他会用辩证法的观点给你讲上三天三夜,唯恐给人落下把柄,他会说普洱茶是黑茶有黑茶的道理,说它是绿茶也有绿茶的道理,但说它是普洱茶也没错。听的人一头雾水。

所有的茶都要归在六大茶类吗?我很怀疑。连牛顿的相对论都能被爱因斯坦干掉,尼采的出现,不是连上帝都崩溃了嘛!这个世界,没有什么真理是可以颠扑不破的。

是的,六大茶类的说法很经典,但既然六大茶类吃不下普洱茶,就该让普洱茶独立出来,自立门户。这叫改革思维。

一说普洱茶,大家想到的就是云南,这个地域属性根本无法复制,无法混淆,这是铁打的,白茶这几年什么都可以模仿普洱茶,但就是这个地理属性无法模仿。既然按你说普洱茶和黑茶仅仅是工艺上的区别,你说你卖的是湖南普洱茶,这不是笑话吗?一句话,云南可以产黑茶,但就是其他省份无法产普洱茶,不服没办法。男人始终无法临盆分娩生孩子。

除了产地,普洱茶的工艺也是独特的。它是绿茶吗?晒青毛茶、生茶、熟茶又该怎么说?说它是黑茶吗?发酵一说从何而始终,特别是生茶。说它是红茶吗?它偏偏是后发酵的。理论的相互冲突矛盾,害死人。

就拿发酵工艺而言,普洱茶的渥堆温度是多少,黑茶的渥堆温度是多少?对于普洱茶这样一个绞尽脑汁无法归类的品种,非要将它塞到黑茶的类别,这和让人认猿这门亲戚有何区别。

普洱茶就是普洱茶,不要管什么鸟权威

当然,普洱茶和黑茶的区别远不止这些,普洱茶虽是后起之秀,但黑茶也总不能倚老卖老,永远将普洱茶压在五行山下做自己的孝子贤孙。

普洱茶就是普洱茶,不愿以颜色命名,不愿以工艺行世,卓尔不群、遗世独立。很多权威专家大师,图自己爽快,让多少人找不着北,现在更是限制了行业的发展。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概念,不也是近几十年才提出的新概念嘛?现在不也畅行天下,万方宾服嘛?

普洱茶自己也千万别自己犯贱,老往黑茶绿茶身上蹭,带个黑纱不吉利,带个绿帽子更是脸上无光。别听一大堆的权威们忽悠来忽悠去,专家自己不能万寿无疆,普洱茶还要浩然长存呢!所以:

普洱茶就是普洱茶,不要管什么鸟权威!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熟茶也会回甘?理由和依据在哪儿?


  熟茶也会回甘,但是概率较小,特别是中老期熟茶。但请注意,熟茶能不能回甘,不是判断品质高低的标准,更不应该因此分出三六九等,如果非要声明一点的话,直接甜,才应该是熟茶追求的东西,毕竟生茶的优势才是回甘,熟茶何必扬长避短和生茶比这个!

 

  轻发酵或者发酵偏轻的熟茶有回甘,很简单,它保留了较多的多酚物质,还有生茶的特性,特别是苦涩还在,而苦回甘涩生津,当然会回甘,甚至大部分情况下发酵轻的话,酸味也会较重,苦涩酸伴随,新茶阶段并不好入口,需要陈化几年逐步后发酵才可以降低苦涩度,更易入口。


  苦底较重的熟茶,苦底较重的意思是,即便是重发酵回甘也很明显,更不用说轻发,比如布朗料发酵的熟茶,苦底一般都很重,通常选择重发酵,这类型熟茶,涩底不显,但苦味重,回甘明显而持久。反之,一般内质单薄的原料发酵出来的熟茶就不担心这样的问题了,可以轻发酵,重发的话内质损耗太多,即不厚也不耐泡。

 

  一些中老期熟茶有回甘,这可能与当时的工艺有关系,事实上重发酵是在2006年以后才出现在市场上的,以前的熟茶都是偏轻发酵,而且压的还偏紧,转化慢,有些人甚至能在2003年的老熟茶里感受到回甘,这并不奇怪,2005年的很多大厂熟茶也会有这样的感觉,甚至冲洗叶底都会看到乌青的叶子。

  另外,要注意区分回甘和回甜,回甘是苦化开后转甜,回甜是入口不苦但不是马上感受到甜味,而是等待一会儿后从口腔嗓子眼迸发出的甜味,是一种甜润,经常和直接甜伴随,高品质的中老期熟茶往往是直接甜加回甜,甜度一浪高过一浪,交互出现,可遇而不可求,感觉实在很美妙!

被放置多少年的普洱茶才可以叫“老茶”?

被放置多少年的普洱茶才可以叫“老茶”?

身边有很多朋友喜欢喝老茶,或者收藏老茶,以图最终“奇货可居”,转手卖个高价。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是挺不错的,但是,首先,到底多少年份以上的茶才是老茶呢?

事实上,对于老茶年份的鉴别是有一些误导的,因为严格的说市面上其实是没有极其确定的科学方法和依据去检出实际年份的,想要通过口感来鉴别也纯属虚谈。加之市面上乱象丛生,所以说,想要以最稳妥的方式得到一杯老茶,还是得自己甄选一款好料子,踏踏实实的存上十来年……

精确的做不到,但是粗略的方法还是有的:

一般来说,10年以上的茶叶,才能被称为老茶,而10年以下的茶叶,因为陈化不够,只能被称为陈茶。

1.普洱茶

普洱茶有生普洱和熟普洱之分,熟普的须有5年以上的陈化,想要变成完全的熟普,就须要陈放20年以上或者更久方可。

2.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在保存良好的情况下,15-30年这个年份段,茶叶的陈化、滋味、口感等都达到一个顶峰,是最好的。

被放置多少年的普洱茶才可以叫“老茶”?

3.武夷岩茶

目前市场上大致上最佳的年份会在3-6年左右,10年以上的市面上比较稀少,可遇而不可求。

4.白茶

业内很多人认为,白茶应该存放10年以上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老白茶。据福鼎市品农茶业副总经理林章文先生介绍到,说以白毫银针为例,存放两年的基本没有特别明显的滋味,放3年后就呈现出奶油味,4-5年后就有荷叶香,5-10年转为枣香,10年以上的就呈现药香。他的这些话很好的阐释了白茶的存放问题,值得借鉴。

普洱茶的耐泡度:并非“古树耐泡,小树台地不耐泡”

普洱茶的耐泡度:并非“古树耐泡,小树台地不耐泡”

喝茶不可避免的会谈到耐泡度这个问题,但大部分人都会武断的说:“古树耐泡,小树台地不耐泡”,今天我们不妨重新认识一下这个问题。

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并不是“古树耐泡,小树台地不耐泡”这么简单,其中的变量非常多,举个红茶的例子,喝过的人一定知道,这个茶第二次过水的时候就基本没味道了,为什么?

这不是古树和小树的问题,而是因为茶非常碎,水浸出物的释放速度非常快,和整片茶叶缓慢的释放水浸出物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了解其中的这些变量才能弄明白茶耐泡与否。

决定耐泡度的因素

1叶片的老嫩及完整程度

很多茶友都知道全是芽尖的茶十分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耐泡度就要高一些,叶片越粗老水浸出物释放越缓慢,皮糙肉厚嘛(这点涉及到揉捻,下面会讲到);完整程度就如上面红碎茶所述,耐泡度和完整程度成正比。

2毛茶制程中的捻揉

捻揉的程度和耐泡度是成反比的,捻揉程度越深叶片细胞壁破损越多,那么水浸出物释放速度也就越快,耐泡度也就会相应降低。

3泡茶对耐泡度的影响

这里有三个主要的因素,投茶量和注水量的比例,投茶量越少注水量越多越不耐泡或者反之则越耐泡;出汤速度越慢茶越不耐泡,反之则越耐泡;水温的高低也能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水温越高耐泡度越低反之则越高。

4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

这两个指标是息息相关的,树龄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气候生态环境才是决定性因素,树龄的讨论必须是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才有意义,否则就如关公战秦琼一般;回到正题,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下树大根深的古树自然占尽优势,小树台地只能一旁偷偷抹泪了。

普洱茶的耐泡度:并非“古树耐泡,小树台地不耐泡”

普洱茶更耐泡?

所谓普洱茶耐泡,指的是茶经过多次冲泡后,其汤色口感没有太大的变化。

普洱茶确实经久耐泡,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它之所以耐泡,是因为普洱茶所内含的物质在起作用。

乔木普洱茶树历经了,数百上千年的生长,它的叶芽上积攒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在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这就是我们感觉到的它经久耐泡的缘故。

一般来说茶梗影响了茶叶的美观,于是人们往往忽视了茶梗的优点,对茶梗总是不屑一顾,然而人们却不知,茶梗对茶叶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梗中含有相当数量的香气物质,茶叶香气由第一叶至第三叶逐渐下降,而茶梗的香气最高。

普洱茶的耐泡度:并非“古树耐泡,小树台地不耐泡”

茶叶香气物质主要在茶梗和嫩叶的主脉中,而且嫩梗中的氨基酸高于嫩叶,所含物质大部分是水溶性的,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香气从梗中随水分蒸发转移到叶中,这些物质转移到叶片后,与叶片的有效物质结合,转化形成更高更浓的香味质量。

所以有适当的茶梗,才能制出香高味浓的茶叶,茶梗的长度根据普洱茶类品种不同而要求不一样。

讨论问题,若在任何变量都不考虑的情况下就妄下结论,未免偏颇。就如这相当不起眼的“耐泡度”一般,“这茶耐泡肯定是古树,这茶不耐泡肯定是台地”,如此武断的下定论,也许就和某款好茶擦肩而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