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陈皮普洱表面的“白霜”究竟何物质?

陈皮普洱表面的“白霜”究竟何物质?

2019-03-27 访问量: 31 茶礼仪网

陈皮普洱表面的“白霜”究竟何物质?

一般而言,人们在挑选苹果、橘子、桃子这些水果的时候都喜欢表面光滑鲜亮的,而那些暗淡、有磕痕、表面不光滑的果子都不太受欢迎。但是对于干果类的产品而言,这一条标准反而行不通了,人们更青睐那些不那么“鲜亮”甚至表面有“白霜”的柿饼、地瓜干、杨梅、葡萄干等干果类食品,有些地方会以“白霜”的多少来评判干果的优劣,“白霜”多的柿饼、地瓜干会更好卖,一些商家想尽办法造“白霜”,甚至会用撒淀粉的方法人为制造“白霜”。

近期市场上大热的陈皮普洱,也有不少茶友反应表面会起“白霜”的情况,那这个“白霜”是否跟干果上的“白霜”是一样的呢?“白霜”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干果表面的“白霜”通常被称为“果霜”是一种含糖物质,在新鲜的生果里含有大量水分还含有葡萄糖和果糖等当它被晒成果脯时水分逐渐蒸发,果肉里所含的葡萄糖和果糖跟着渗出到表皮上凝结成成白色粉末状的物质就形成了“果霜”。“果霜”是判断干果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功效,《医学衷中参西录》就有记载:“柿霜色白入肺经,其滑也能利肺痰,其润也能滋肺燥。”柿霜温水化服,可治慢性支气管炎、干咳、咽炎。

陈皮普洱表面的“白霜”究竟何物质?

陈皮普洱表面的“白霜”实际上跟“果霜”的形成机理是类似的但又略有不同,在陈皮之乡新会“白霜”被称之为“脑晶”、“柑油晶”,是柑皮经高温烘焙后释放出的柑油形成的结晶。形成“柑油晶”的因素有很多:一是只有青皮才会有“白霜”的现象,通常只有柑仔才会起霜,因为柑仔的柑油量是最高的,而随着柑果的成长柑油的含量会逐渐降低转化为糖分;第二因素是高温工艺,柑皮经过高温烘焙释放出的柑油形成结晶故称之为“柑油晶”;第三越是核心产区的柑果,柑皮上的油包越多,起的白霜也就越多,在新会当地,用柑胎、柑仔制成的产品,白霜越多越受欢迎。

所以陈皮普洱表面的白霜并不是发霉所导致,而是核心产区的柑仔在经过高温工艺后所析出的柑油结晶而形成的白色粉末状物质——“柑油晶”。

事实上,在茶叶中还有很多类似的容易被人误解的现象,像红茶中的“冷后浑”,最初人们发现有的红茶茶汤在放凉之后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浊之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并不待见它,直到后来被证实“冷后浑”是高品质红茶特有的现象,是判定红茶品质的重要标准。

喝茶,还得喝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茶,不止于喝,还能带来更多思考更多探索也是极好的。

有用+10
分享

“陈普”将引领普洱茶未来市场

  从2006年以来,全国储藏的普洱茶量在40万吨左右。普洱茶具有储藏、投资的特殊功能,但其本质还是消费品,只有消费了才能可持续发展。如果大家都把普洱茶储藏20年后成了老茶才喝,哪是不科学、不划算的,物以稀为贵,多了就成大众茶品。近10年来茶界一直提倡“存新茶、喝老茶”,我看现在要提倡“存生茶、喝陈茶”,一字之差可能会掀起一场普洱茶品饮文化的革命。我个人预测几年之后“陈普”会成为普洱茶消费市场的主流,引领普洱茶未来消费市场。“陈普”一词也会成为下一个热门词。

  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标准对理化指标中茶多酚的规定普洱生茶≥28.0%,普洱熟茶≤15.0%。云南大叶种晒青茶的茶多酚大多在28.0%—35.0%之间。如以普洱市思茅区为自然仓贮(称为干仓茶)条件下,生普紧压茶的多酚如果要下降5个百分点需6年左右时间,要让茶多酚下降15个百分点,一般需要15年以上的时间。也可以理解为当年生产的晒青普洱茶仓贮6年以上,其茶多酚一般小于28.0%,也就是说仓贮6年以上的生普不能算生普了。行内一般把仓贮时间15年以上,茶多酚下降到20%以内的干仓普洱茶称为普洱老茶。现在的问题是茶多酚28%—20%,仓贮时间6-15年之间,所谓“半生不熟”的这部分普洱茶既不是生普,也不是普洱老茶或熟普。这种“半生不熟”的普洱茶该有一个科学的名称,我建议命名为“陈普”比较靠谱,存放了八年就叫八陈普、十年就叫十陈普等。这样普洱茶就要重新分生普、陈普、老茶和熟茶几种类型。

  普洱茶的发酵过程需要四个要素来实现,湿度、水分、氧气(空气)、时间。普洱茶的后发酵过程分为干仓与湿仓。茶多酚在相同时间内“湿仓”下降快于“干仓”。“湿仓”、“干仓”普洱在口感、味道方面区别是很大的。“湿仓”茶在香港、广东等地流行,因为人们喝了几十,喝习惯它的味道,在全国其他地区接受它的就不是很广。“陈普”、“老茶”形成的口味人们常以陈酽暖润、滋味醇和、爽滑,汤色红褐明亮、褐中泛红,老茶至淡等说法。

为什么喝普洱茶会腹泻

 

  茶是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尤其是普洱茶,从前是边疆一带的生活饮品,现在海滨城市、内陆地区的朋友也都将普洱茶作为了日常饮品,其中很多爱美的女性,想瘦身的女性都将普洱茶当做天然的减肥品,但有些人喝了之后会有腹泻的反应。普洱茶是被誉为天然的“美容茶”、“保健茶”,一般是不会有副作用的,那为什么喝普洱茶会腹泻?是喝普洱茶的不良反应还是普洱茶在起减肥的作用。

 

  为什么喝普洱茶会腹泻?广东中山大学附属三院营养科副主任卞华伟认为,有些人的确在第一次喝普洱茶时会腹泻,这是身体对新食物的一种适应过程,就像水土不服一样,因人而异,不是所有人都会出现腹泻的现象。只要身体适应了,还是可以继续喝的,不过建议喝泡第二遍的普洱茶,或者喝泡得淡一点的普洱茶,这样身体比较容易适应。

 

  与红茶、乌龙茶等相比,普洱茶的茶性温和,对于特别容易“醉茶”(喝茶后产生头晕、胃肠不适等情况)。多喝普洱茶是不错的选择,因为普洱茶的功效是具有温胃暖胃的,对于体质虚寒、胃肠功能弱的人,较为适用。为了避免第一次喝普洱茶会腹泻,不妨把茶水泡得淡一些,以后再逐渐增加浓度。还可以在茶中加些枸杞子、菊花,以调和口味。

 

  为什么喝普洱茶会腹泻?除了第一次的不良反应之外,也有可能是普洱茶本身变质了导致腹泻,还有可能是有些人的体质适应不了普洱茶的茶性,因此大家第一次喝普洱茶的时候一定要少量淡饮,确保自己没有不良反应,购买普洱茶时候要到正规的茶叶店选购,可以的话找懂茶的朋友一起。当然,想了解更多普洱茶咨询请继续关注。

哀牢山普洱茶区的婚俗

  哀牢山普洱茶区的婚俗!无量山和哀牢山,从地图上看,是两条几乎并列的大山,走向,略西北向略东南,绵延数百公里。其实,两座山是相连的,走在大山里,常常不知道自己是在无量山还是在哀牢山。说起哀牢山,我们会马上想到彝族、哈尼族等等少数民族,实际上,哀牢山也有许多纯汉族的村寨,比如,靠近千家寨的黑竹箐,就是一个汉族寨子。黑竹箐整寨都姓风,属于聚族而居。寨子不大,八十多户,每家每户的正堂,都供有天地君亲师的神龛,厨房里则供着灶王爷的神龛,颇有古风。寨子里的风大哥是我们的朋友,他家是座老屋,前后都有院子。后院有棵千年大茶树,在寨子里排第三,还有两棵更大一点的,是另两家的。每年,就由他负责收这三棵树的茶叶,不多。

 

  风大哥只有一个女儿,叫庆霞,大学毕业,在镇沅工作,谈个男朋友也在镇沅工作,是她在昆明读大学的同学。前年春天小两口结婚,我和师弟提前一天赶去喝喜酒,风大哥自然是高兴万分。

 

  第二天就是男方来迎娶的日子,听风大哥说,当地的风俗,是将整个迎亲过程称为“打亲”,至于如何打、谁打谁,风大哥嫁女,忙里忙外,也没细说。而当地的另一风俗是,男方迎亲的队伍须在十人以上,且必须是清一色的未婚男性青年。这个我理解,内地好像也是这样。

 

  第二天一早,来了十几个年轻姑娘,都是庆霞一起长大的伙伴,她们一边帮庆霞梳妆打扮,一边叽叽咕咕的说着笑着,热闹非凡。十点,外面响起车笛声、鞭炮声,风大哥邀我和师弟一起出去,出门一看,嗬!屋外的空地上,站满了喜气洋洋围观的村民。而身后,院门却立马给关上了,咔的一声,还上了栓,只剩下庆霞和一大帮姑娘。我和师弟和山民们高高兴兴挤在一起——围观。

 

  新郎姓韩,文质彬彬,可能没见过这阵势,有点紧张,陪他来的果然是清一色的小伙子,都是他同学,城里孩子。

 

  新郎在同学的簇拥中手捧鲜花上前叫门,始而一遍遍低声,继而一遍遍高声,可是里面明明一屋子人,却没一个答应!叫“小风”无人应,叫“庆霞”无人应,叫“风庆霞”还是无人应!小韩只好换招数,一边说好话,一边往门缝里塞“红包”,红包倒是有人接,隐隐还能听到门内有笑声。可十个八个红包塞进去,仍然是动静全无。小韩进退不是,干着急,他同学也是一样,而围观的山民则笑作一团。这时,有山民开始鼓动:把门撞开!把门撞开!紧接着,几乎所有的村民一齐鼓动:撞门!撞门!

 

  这到底谁帮谁呀?细问,原来当地的风俗就是要求男方“破门而入”,撞不开大门,便别想娶到新娘!

 

  小伙子们年轻人气盛,加上村民们呐喊助威,他们的蛮劲也就上来了,一商量,于是齐声喊着一、二、三去撞门!老屋,双开木门,高大且厚重,门栓也拴得牢,屋内似又被很多人顶住,结果,一次撞不开、二次撞不开、三次四次还是撞不开!第五次,当他们拚尽全力去撞门时,屋内门栓已然悄悄抽开,更没有人顶门,结果可想而知。随着“咣!”的一声响,十几个小伙子人齐齐摔进院中,而门外,围观者笑声哄然!

 

  看他们正在狼狈,还没来得及爬起,屋内大门两侧突然冲出来十多个姑娘,把他们一个个按住,笑嘻嘻地在t他们脸上抹来抹去。等他们挣脱站起来,我才看到小伙子一个个成了大花脸,才发现姑娘们一个个两手黑黑。原来,她们的双手事先都抹满了黑黑的锅底灰!。也就在这一瞬间,小伙子便出于本能地报复,也顾不上怜香惜玉,抓住她们,把自已脸上的黑,往她们脸上抹去。于是,有追的、有跑的、有在地上滚作一团的,所有的村民都在旁边凑热闹起哄,笑声一片!最后的结果是:当地的大姑娘也好,迎亲的小伙子也好,全都成了大花脸。

 

  接下来是全寨吃喜酒,刚才抹黑的那些姑娘,全都参加作陪,陪那些来迎亲的小伙子。整个迎亲过程便是在这种打打闹闹之中完成。我这才明白什么是“打亲”,不是打架的打,而是打打闹闹的打。

 

  事后知道,当地风俗,迎亲那天,青年男女可以毫无禁忌,姑娘们可以不管不顾地把迎亲的小伙子按在地上抹黑,小伙子们也可以不管不顾地把姑娘们按在地上抹黑。据风大哥说,当地的婚俗世代如此,为什么?他不知道。不仅他不知道,他的父母也不知道,他的爷爷奶奶也不知道。当时,我只觉得这种婚俗太离奇,既然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也就没有细想。

 

  三天后,我和师弟离开黑竹箐,几个弯弯下来,回头看,黑竹箐仿佛是在云端。穿行在人烟稀少的哀牢山里,我突然一下明白了,当地那种奇特的风俗之后,应当隐藏着某种非常久远的东西。

 

  从文化人类学的的角度看,“破门而入”这一风俗,似乎是远古时期掠夺婚、抢夺婚风俗的遗存和变形,其背后,是对男性必须强力而且勇敢的一种崇尚;至于迎亲者须是清一色未婚小伙,女方出面的是清一色的姑娘,通过打打闹闹的形式完成迎亲过程,似又与古代同姓不婚、地广人稀、部族之间交往甚少有关,而“打亲”这种形式,其实是为不同姓氏、不同血缘的青年男女提供一个亲密接触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