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为何横行茶界?看看版纳、普洱、临沧的生态就知道了

普洱茶为何横行茶界?看看版纳、普洱、临沧的生态就知道了

2019-03-27 访问量: 30 茶礼仪网

普洱茶为何横行茶界?看看版纳、普洱、临沧的生态就知道了

普洱茶为何横行茶界?和云南“森林系”特征明显的山山水水有关。西双版纳、临沧以及普洱,三足鼎立,向世界宣示着一个茶叶帝国的存在。

西双版纳,早年以旖旎多情的旅游闻名中外,大理、丽江、腾冲的旅游兴起后,西双版纳近年来又以普洱茶扬名立万。“古六大茶山”“新六大茶山”,茶人心中的好茶——“老班章”“曼松”“倚邦”“薄荷塘”“那卡”“刮风寨”“弯弓”……皆出此地。

普洱茶为何横行茶界?看看版纳、普洱、临沧的生态就知道了

茶界鼎鼎大名的老曼峨

普洱茶为何横行茶界?看看版纳、普洱、临沧的生态就知道了

普洱,森林覆盖率达68.8%,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古“茶马古道”必经之地,云南茶经此运到京城,故有“普洱茶”一词。

境内茶山秘境,风景绝美,让人神往,景迈万亩茶园,无量山云雾迷蒙,千家寨、邦崴、困鹿山、娜允,这些都是大名鼎鼎茶山茶寨。

普洱茶为何横行茶界?看看版纳、普洱、临沧的生态就知道了

无量山的茶园美景,去过的人这辈子都忘不了

临沧,是滇红的故乡,近年来“冰岛”茶风云直上,昔归不甘落后,更有小户赛、大雪山、忙肺等小山头、小村寨威震江湖。

普洱茶为何横行茶界?看看版纳、普洱、临沧的生态就知道了

西双版纳的勐海县,聚集了普洱茶行业80以上的大企业,它是普洱茶的“华尔街”,和终端的广东“芳村”遥遥相望,互为犄角,让世界瞩目。

勐海茶厂、福海茶厂、洪海茶厂皆坐落勐海县,一片树叶让这个边陲之城,成为全世界的焦点。易武更以贡茶闻名中外,各大茶企林立,据说90%的好茶从此走向世界。

中国茶叶历经数十年野蛮生长,如今正趋理性和成熟,既然2007年的雪崩不能摧毁这个行业,2014年后的茶市波动更无可奈何了。炒家林立,但无法再撼动消费者对普洱茶的信心和灰心。

普洱茶为何横行茶界?看看版纳、普洱、临沧的生态就知道了

普洱茶的真正兴盛,是中国消费升级下的社会现象。新世纪以来,云南被全世界恩宠,普洱茶和云南的空气、水土、天空、阳光、原始森林、少数民族、红土魅力共同构筑起祖国边疆的健康长城。

活在云南,是健康的,也是自由的,放心的。茶叶只是健康序列中的普通一员,若吃了太多添加剂的食物,你来云南解解毒,也不是一件坏事。

古代皇宫里喝普洱,一路延续传承,今天先富起来的群体,纷纷端起了普洱的茶杯,这不是炫富,而是对自身生命的看重和珍惜。

懂身体,懂健康,懂日常,懂责任,方为人。(文章来源:普洱世界)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的冲泡方式

 

 

  茶的冲泡方法是随着历史而不停改变,由唐代以前的烹茶方式,宋代的点茶法,至明代废团茶而改用散茶后,冲泡茶的方法才渐渐有了固定的方法。

 

  下面介绍四款不同的泡法。

 

  1、宽壶留茶根闷泡法:对于品质较好的普洱茶采取"宽壶留根闷泡法"。"留根"就是经"洗茶"后从始至终将泡开的茶汤留在茶壶里一部分,不把茶汤倒干。一般采取"留四出六"或"留半出半"。每次出茶后再以开水添满茶壶,直到最后茶味变淡。

 

  "闷泡"是指时间相对较长,节奏讲究一个"慢"字。"留根"和"闷泡"道出了云南普洱茶的茶性。采取留根和闷泡,既能调节从始至终的茶汤滋味,又为普洱茶的滋味形成留下充分的时间和余地,达到"茶熟香温"的好境界。

 

  2、中壶"功夫茶"泡法:就是现冲现饮,每次倒干,不留茶根。茶壶的容积因饮茶者的数量而定。用此方法也能冲泡好云南普洱茶。如对部分比较新的普洱茶或有轻异味的茶,使用中型壶现冲现饮,头几泡除去新异味,提高后几泡的纯度。对于部分重发酵茶,采取快冲倒干法便于避免茶汤发黑。对于苦涩味较重的茶叶,中壶快冲能减轻苦涩味。对于一部分采用机械揉捻制作晒青的普洱茶品,因茶味浸出较快,冲泡时也以此法为宜。

 

  现实中常常会见一部分储藏不当而茶叶质地却很好的普洱茶,要么轻度受潮,要么窜味,开汤时茶味不够纯正,但浓甜度和厚度尚可。对于这类茶叶,冲泡时也采用以宽壶闷泡法,只是头一、二泡不留根,三泡起再留根闷泡。

 

  3、盖碗杯冲泡法:此法有利于提高冲泡温度,提高茶叶的香气,比较适宜于冲泡粗老普洱茶。但对于一些细嫩茶,要求冲泡者要手艺娴熟,否则会出现"水闷气"或烫熟茶叶的现象。盖碗冲泡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器皿对茶汤醇度的有利影响,比较适合评茶。

网上能买到靠谱的茶叶(普洱茶)吗?

  网上购茶早已不是话题,其主要靠低价吸客,有茶人总结“低价”现在真的玩不过“套路”。今年“双十一”期间,就有天猫店销售突破千万元的战绩,令人唏嘘。业内人士分析这与部分电商精心设计活动有很大关系。而网上购茶究竟靠不靠谱,茶人们各有说道,只要方法得当,靓茶自然物美价廉。而实体店现场体验的优势也是更吸引茶客的。只能说各有千秋。

 

  工艺差别难辨别

 

  茶友罗先生痴迷上最近风光无限的茶品新秀“小青柑”,他在朋友处喝时就中意某品牌茶企的一款柑普茶,朋友告诉他是在柳州一实体店购买,罗先生觉得网上淘可能会更实惠,便决意网购。罗上网后发现同款茶,网上价格要便宜近20%,茶回来后,罗邀请朋友一起品,但却发现包装一样的茶,味道却不太对。

 

  罗的朋友是资深茶客,拿出了原茶比对,从细微的味道变化给罗先生分析:同是柑普茶用料决定了价格的高低,从茶底看别无二致,只是青柑的工艺有区别,原茶味道柑香味醇厚自然,而网购回来的柑香味浓烈而盖过了茶味,这应该是青柑的品质不同,有可能网购的青柑使用的是烘烤工艺,所以味道浓烈,而原茶则为自然晾干所以味道舒缓不会太浓,这细微的工艺差别耗费的人工不同,所以价格就出来了,同是柑普茶品质的细微区别会让价格千差万别。

 

  资深茶人认为,网购茶叶最大的弊端在于只见图片无法亲口体验,很多茶品是从口感上辨别真伪,选择在品牌官网店上购买似乎靠谱一些。一些沿海省份用不同的茶头使用同样的包装冒充品牌茶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值得茶友们警惕。

 

  品牌茶信誉可期

 

  经常碰到要买茶的人问:茶叶的“水”是不是特别深?不懂茶的人要是自己买茶是不是一定会被忽悠?确实,在很多的消费者眼里,茶真的太多讲究,要多便宜的都有,要多贵的也都有。要买茶特别是要在网上买茶,心里实在是没底。所以,为了避免冲动剁手之后的后悔,很多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品牌产品,特别是大众都知道的品牌。在他们看来,品牌比较大的企业为了维护自己的品牌形象,在产品质量上更有保证,毕竟他们付出的财力、精力是很多无品牌或者小品牌产品无法比拟的,他们的产品若出现问题,发生的机会成本将远远高于小品牌。

 

  有经常在网上淘茶的茶友周小姐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不要光看网单上的报价,其实与店家软磨硬泡还是能争取到更多的优惠,特别是喜欢存茶的朋友,可以先买少量的茶回来试,有些网店推出茶样服务就十几多元,试过样茶再批量购进,一般看准某家店不会错。以饼茶为例,超过两提(一提7片)店家一般会拿出更优惠的价格来,如果是一件(一件四提)价格还可以商量。“网购茶需要忠诚,忠诚于两三家靠谱的电商就行了”。周小姐总结。

 

  另外一些茶人也给出了不同的看法。经常在实体店买茶的马先生说,在相熟的实体店买茶,其实价格甚至比网上还便宜,关键货不对板还可以退。这是什么原因呢?业内人士表示,其实网购也好,实体茶庄购买也罢,茶厂会给代理商一个指导价,但最低价实体店与电商是一致的,只有买家还价时,不同商家会视情况给予优惠而已。记者向上述两名茶友分别通过相熟的实体店和网店方式询价发现,同一款茶的最低价格竟然惊人的一致,这也印证了业内人士的说法。

 

  低价玩不过套路

 

  而刚刚结束的“双十二”就出现提前预售,玩法翻新等新招,提前交定金,程序化广告投入。为解决消费者对购茶风险的担心,有些电商还创新地采用时下最流行的直播方式,通过主播产品讲解、冲泡演示、现场答疑等为消费者解除购买的疑虑。知名电商甚至大胆启用明星、淘宝达人、校花等作为直播嘉宾,宣传、讲解、演示爆款茶产品。如此手笔让人眼花缭乱,这对于本地茶叶电商来说启发很大。

品味陈香,感受茶韵---普洱茶的魅力所在

个人认为,品茶的魅力,并不在于口感,也不在于香气,而是茶韵
所谓茶韵,是指在感官获取的五识之外,给人留下的把玩回味的空间
就这一点上,茶和其他中国传统文化是相通的,正是因为有韵的存在
才使茶成为一种文化,而并非仅仅是一种饮料
所谓齿颊噙香对月吟,这才是使传统文人喜欢茶的主要原因

再次,说到普洱茶的韵,各种茶的韵是不一样的,观音有观音韵,岩茶有岩韵
猴魁有喉韵,普洱茶本身也是有韵的,鉴于普洱茶本身的评价体系和乌龙茶
并不一样,因此姑且称为陈韵,在这一点上,生茶熟茶是很不一样的,生茶的韵
在于生津和回甘,熟茶的韵指的是入口的醇厚度和滑顺度,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
感官上面的直观感受,而是在品饮完茶品之后,给品饮者留下的想象和回味空间

第三:普洱茶的红火,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炒作的原因,记得我曾有诗写到过:
"此物当时万贯争,杯中回味一生萦",单单这一种心理,就可以成为大众追捧
的原因了,而真正喜欢普洱的人,绝大部分不是因为普洱的存放价值,而是因为
生茶在存放过程中的变化,总是让人难以预料,从来带来的藏茶和品茶的乐趣
另外一个方面,普洱茶便于储存,易于冲泡,适合大众口味,有保健价值,这都是
普洱茶近年来兴盛的原因,不一而足

第四:普洱茶近道,这是我自己喜欢普洱茶的一个主要原因,入口没有明显的香气
和鲜爽度,没有华丽的外表,讲求的是醇厚温和滑顺,这就是所谓的无味之味,和儒家
的温良恭俭让,和道家的无为无不为,和佛家的色空不二是相契的,这几年各大寺院
逐渐都以普洱茶待客,也不是不无原因,饮普洱茶如同见老友,无须多言,一品已知
别后沧桑,这些就完全是文化范畴了,和个人喜好有关.就如同我同样写过:
"凌风生峭壁,岩韵旧曾嗟"一样,如果品茶仅仅停留在客观的感受,而不是精神的延伸
的话,那始终只是一个茶客,而不能了解到茶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