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老包说茶|“普洱”新诠释:“普润万物,惠泽天下”

老包说茶|“普洱”新诠释:“普润万物,惠泽天下”

2019-03-27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老包说茶|“普洱”新诠释:“普润万物,惠泽天下”

普洱茶因普洱府而得名,普洱市因普洱茶而闻名中外。但普洱的内函解释一直困扰着人们,一种比较普遍的解释,“普洱”用哈尼语是“水湾寨”,我觉得这个解释比较局限,并与当时的历史背景不符。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全市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是云南省国土面积最大的州市。

普洱这块土地,在唐代时,为南诏国的银生节度使管辖,称为“步日赕”;宋代时,为大理国属地,改为“步日部”。

公元1253年,大理国被大蒙古国所灭,原国君段兴智被任命为大理世袭总管。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元朝在大理原境置云南行省,加强了中国对西南边陲的统治。

元代改“步日部”为“普日部”;明代洪武年间,改“普日”为“普耳”;清代雍正七年(1729)设普洱府,普洱成为府级建制,府台驻宁洱。

1913年撤普洱府,设“滇南道”,1914年更名“普洱道”,道署由宁洱迁驻思茅。1926年道署迁回宁洱县。1929年撤普洱道,改设“普洱殖边督办区”。1940年改设“普洱行政督察区”。1950年改设“宁洱专区”,1951年更名“普洱专区”。1955年专员公署迁驻思茅,更名“思茅专区”,2003年思茅地区改设“思茅市”。2007年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

老包说茶|“普洱”新诠释:“普润万物,惠泽天下”

下面我就从中华文化中去寻找“普洱”名字的演变过程:

普洱这地方在元代以前为蛮荒之地。元朝是中国历代国土面积最大的王朝。元代把“步日”改为“普日”,一方面是近音,在中华文化中“普”字《史记·秦始皇本纪》:“~施明法。”《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天一统,于是定矣。”所以把“步日”改为“普日”符合时代背景。

明代把“普日”改为“普耳”,也许是官方看到东汉·许慎《说文》一一“普,日无色也”。或是读着押韵,故而把“日”改为“耳”。

雍正四年(1726年)鄂尔泰调任云贵总督,兼辖广西,他在云南实行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即为“改土归流”。也就是取消土司世袭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从而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统治。

设置“普洱府”属于顶层设计范畴,不可能去釆用一个毫无话语权的少数民族语言的意思“水湾寨”,而必有深层含意。

“洱”水名。《水經注》洱水,出弘農郡盧氏縣之熊耳山。《楊愼·雲南山川志》西洱海,在府城東,古葉楡河也。一名渳海。又名西洱河。普洱这个地方与洱海较近,洱有惠泽之意,故把“耳”改为“洱”。

老包说茶|“普洱”新诠释:“普润万物,惠泽天下”

所以我认为古“普洱府”名字的诠释应为“普润万物,惠泽天下”的意思。今天被称为“天赐普洱”,也就很好理解了。(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够不够老,怎么看?


  普洱茶的魅力来自一点点细微的变化,三年、五年、十年,就如岁月能带给人独特的气质,没有捷径,也无法伪装。

 

  普洱茶有收藏价值,也正是因为其新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良好的仓储环境下,慢慢转化,成为老茶,滋味和功效上都有很大的提升。

 

  很多人想收藏普洱,首先还是要了解怎么辨别普洱茶的新与老。

 

  1|普洱茶的生熟、新老是什么?

 

  生茶与熟茶

 

  普洱生茶简称生普。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在存放的过程中,会进行自然发酵。其外形墨绿油润,白毫显露,茶汤金黄,滋味醇厚。

 

  普洱熟茶简称熟普。以晒青毛茶为原料,比起生茶,多了经渥堆的步骤,在人工增温增湿的方法下发酵而成。其条索为褐黄色,出汤红褐明亮,滋味甘醇顺滑。

  新茶与老茶

 

  一般来说,刚制成或制成一两年的都称为新茶。

 

  而熟茶的定义却见仁见智。有人认为3年可称为老茶,有人则认为5-10年的茶才算是老茶。觉得,主要还是看茶叶转化的效率,有的茶可能3年就有了明显的转化。不过业内一般还是以5年以上的茶为好。

 

  目前来看,普洱生茶存放成的老茶比较多人收藏,实际上,普洱熟茶经过存放,品质也会更佳。

 

  2|生普的新茶、老茶的区别

 

  外形

 

  新茶条索呈现墨绿色,毫毛比较明显。

 

  老茶条索黄褐色偏黑褐色,饼面白毫逐渐转为金黄。

 

  香气

 

  新茶香气明快,蜜韵明显,带一点点新鲜的青味。

 

  老茶带枣香、木香、荷香、参香等等。

 

  滋味

 

  新茶口感刺激性强,苦涩味较明显,回甘生津迅猛强烈。

 

  老茶则口感比较温润,汤质比较醇浓、滑爽,回甘生津没有新茶那么刺激。

  汤色

 

  新茶汤色呈现黄绿色,且刚做好的新茶,茶汤多少会有一些浑浊。

 

  老茶从明黄色-橙黄-橙红,几十年的老生茶汤色已经接近酒红色,和熟茶相近。

 

  叶底

 

  新茶叶底鲜绿,叶片脉络清晰,叶片柔韧鲜嫩,翠绿欲滴。

 

  老茶叶底偏黄绿,年份久的呈现黄褐色。

 

  茶性

 

  新茶刺激性强,肠胃不好的人饮用容易不适。

 

  老茶茶性较温和,适合人群广泛。

 

  3|熟普的新茶、老茶的区别

 

  外形

 

  熟茶的新、老茶颜色都很深,从外形上比较难看出差别。

 

  香气

 

  新茶经过渥堆这道工序,会有很浓烈的渥堆腥味,类似海鲜味。

 

  老茶的渥堆味会逐渐散去,转为熟茶独特的醇香、陈香。

 

  滋味

 

  新茶水味比较重,茶汤不够稠滑。

 

  老茶的茶汤稠厚顺滑,甜润适口。

  汤色

 

  新茶汤色红褐、透亮。

 

  老茶几乎也是呈红褐,看起来更粘稠浓郁。

 

  叶底

 

  新茶叶底比较有弹性,手指捏一下能感觉到韧性。

 

  老茶叶底比较软,手指一捻就碎。

 

  茶性

 

  新茶性热,新做好的熟茶喝多了容易上火。

 

  老茶性温,相比新茶来说更加温润舒适。

你知道普洱茶为什么有散茶和茶饼之分吗

不论你是熟悉普洱茶饼的人还是天天品饮它的老茶客,在第一次与普洱茶饼见面的时候,都会不经要问,为什么普洱茶有散茶和茶饼之分?尽管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能将普洱茶做成散茶,但普洱茶饼紧压的形状依然不变。很多的茶友,觉得把普洱茶饼做的紧压状是为了方便存储,或是就觉得紧压更好。

你知道普洱茶为什么有散茶和茶饼之分吗

普洱茶多为饼状压制的方式储藏以及运输,历史上一饼357克,七饼为一挑,方便计算以及骡马驮运。普通紧压茶分为饼茶、沱茶、方茶、砖茶等几种。当前良多伴侣都感觉饼茶比拟好,这也是个误区。依照以前的说法,一二级作散茶,三四级作沱茶,七八级作饼茶,九十级作砖茶,然则目前的普洱茶,其外形与其质量早就无关了,砖、饼、沱、散茶等都有原料凹凸之分。

普洱散茶以嫩度划分等级,从级外、十级到一级、特级,嫩度越来越高,一般来说,嫩度越高,品质越好。衡量嫩度的高低主要看四点:一看芽头多少,芽头多、毫显的嫩度高;二看条索紧结、厚实程度,紧结、厚实的嫩度高;三看色泽光润程度,色泽光滑、润泽的嫩度高;四看净度,匀净、梗少无杂质者为好。

普洱茶茶饼和散茶因为加工工序不同所以口感上是有差别,不仅如此普洱茶在茶菁原料上有乔木和灌木之分,在年限上有新茶和老茶之分,在发酵转化上有生茶和熟茶之分,在口感上又有清香、樟香、荷香、枣香、参香、陈香之分,存储中有干仓和湿仓之分。外形上有散茶和紧茶之分、新旧之分、青茶和熟茶之分;发酵茶有轻发酵、适度发酵、重发酵等,茶性各不相同。每一支普洱茶都有其独自的个性,这些区分使普洱茶的价格、口感、功效上各有不同。

青饼(生茶):水温在80--95度左右,水温太高容易烫伤茶叶,冲出苦涩味,但有利于发散香味和茶味快速浸出。先洗茶,一般洗一到两遍。一道茶冲泡的好不好,关键在洗茶这道工序,不能小看。主要决定于水温,和冲泡时间,出汤的速度,这些最好自己感觉。切记出汤后要打开壶盖或碗盖,否则容易损害其香气和品质。每次出汤力求干净。

新茶买回家中后不宜马上密封,要略透气。如果新茶存有较重仓味,可先将其置于空气中,待仓味散尽后在储存。无味或略有仓味的整筒饼茶,可将竹箬拆去,单饼储藏,也可以撕掉外包纸再储藏。整筒茶若无仓味,可在竹箬外用宣纸,棉纸或牛皮纸包裹,然后存放。这些包装纸有调节作用,可以挡住外界过多的湿气。

对于普洱散茶和茶饼哪个好,其实是针对个人来讲的,只有适合自己体质、口感、品味就是一款好茶。好茶不在于价格的贵还是便宜,只是针对个人喜爱来看。同时提醒各位喝普洱茶的朋友,普洱有分生茶和熟茶两大类,生茶因没有经过渥堆发酵刺激性较大,熟茶有经渥堆发酵,胃不好的朋友可以选择具有养胃、暖胃的熟茶进行品饮。

虚寒者不能过量品饮普洱茶

普洱茶的功效已经讲了很多,但是有一些却是我们不得不注意的。在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普洱茶》一书,我就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他讲的就是虚寒者不宜过量品饮普洱茶。以下就是全文的内容:

1765年,赵学敏写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说,普洱茶产于云南普洱府,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虚人禁用。苦涩逐瘴下气,刮肠通泄。

这里所看到的是解油腻,“虚人”勿用。何谓“虚人”?中医观点:虚即体质寒者,不宜过量饮用普洱茶。普洱茶刮肠通泄,有肠胃疾病者也不宜常饮。

1943年编修的《昆明县志》记载:茶,常绿灌木,高五六尺,叶长椭圆形,秋日开白花,五辨,属山茶科。按:唐时使以充饮料,大别为红茶、绿茶两种。旧俗聘多用茶,故受聘亦日受茶。李时珍曰:茶苦而寒,最能降火,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清爽,不昏不睡,若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之最久,则脾胃恶寒,元神暗损,百病即生。医经云:茶有百损,独利一目,斯言信然。

李时珍的提醒,用现代的说法是:已经有胃病的患者如何饮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傅延龄建议:胃病患者不是不能饮,而是应该知道如何饮茶。

在以后众多的茶友中,我们都得注意一些基本常识,必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医药),以可能造成对一些事实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