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用“大杯泡”也可以很好喝?且看看茶友的泡茶心得

普洱茶用“大杯泡”也可以很好喝?且看看茶友的泡茶心得

2019-03-27 访问量: 33 茶礼仪网

普洱茶用“大杯泡”也可以很好喝?且看看茶友的泡茶心得

首先,普洱茶没有绿茶的鲜嫩滑爽

如果把绿茶比作柳三变“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清秀隽永,那么普洱茶就是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厚实豪气,五六片云南大叶普洱投进玻璃杯,汤色青黄,大叶舒展,有茶香微扬,入口厚滑隐隐顺甜,头泡反到没有盖碗或紫砂泡饮的苦涩,再而两颊生津喉韵回甘,实在是舒服。

再者,耐泡好比成熟男人的魅力,滋味厚酽

用玻璃杯喝通常是喝茶的人不耐老是换茶,嫌喝来麻烦。有多少茶三泡味好,后面味淡,唯有古树普洱茶,三杯出味,五六杯刚好,七八杯香犹在味还佳,这股从开始到长久的厚酽滋味,造就了“百茶归来喝普洱”的霸道说法。

当然,茶有千般滋味,绿茶、乌龙、红茶、普洱等各有其味,只是喝得普洱才知茶味变化之丰富,层次之多样,不妨试试。

用玻璃杯喝普洱茶就是一个自在,口感清甜、经久耐喝,回甘有滋味,甚好。

有用+10
分享

大滇说茶(63):普洱茶不是越陈越香

  这个主题跟我们之前讲过的普洱茶越陈越香,是个逆命题。按理来说,这两个命题中必有一个错误的。而实际上,在实践中,这两个结论都并行不悖。都是正确的。因为,我们会在这前面加上若干前提条件。

  所以,很多无聊的文人,在做辩论的时候,总是给你出这样的选项,普洱茶到底是不是越陈越香?你答Yes或者NO,你都会被批驳。

  事实上,在普洱茶的各个论坛里,经常看见吵架贴,都是各执一词,炒得天昏地暗,实际上,吵的人都明白,但只是出于利益关系,非要绝对化不可,来打压对手。

  同样的例子,大滇的茶好不好?答案可以是:好,也可以说不好。我可以把自己赞到天上有,地上无,也可以把自己贬低得狗屎不如。而且,说得出很多道理。绝对让人信服。下面,我们就来解析普洱茶不是越陈越香的道理。

  按照大滇较为严密的逻辑方式,我们先设定若干前提条件:

  第一原料优秀;

  第二工艺适当;

  第三存储正常。

  在满足这三大条件的情况下,普洱茶可以越陈越香,也可以不越陈越香。中间的界限在于:

  在多长时间内是越陈越香的?我们不能像周星星那样说:如果非要一个期限,那是。。。。一万年!这个陈期是有限度的。普洱茶的所谓越陈越香,我是认可的,但同样认可,茶的转化是有高峰期的。如果过了这个高峰期,依然会趋向不越陈越香。

  实际上,这个是大滇制茶的基础理论之一。即大滇出品的茶,在生产前,已经大致确定了这个茶的陈期,或者说最佳保存期。并由此采取相关的工艺。为了方便统一,我们确定了以普洱茶销量最大的广东地区的气候为参照。给出了每个茶大致的最佳存储期。下面,我们以几个茶为例,来解析普洱茶的越陈越香,以及并非越陈越香。

  先看302易武精选,做这样的一个茶,为什么要这样做,有什么理由,这里就牵扯到太多的讲究,还有这款,302易武典藏,我们一直在说,这两个茶用的是一样的原料,302易武精选是从后面这个茶原料里挑选较嫩的茶来制作。但大家最后发现,这两个茶的口感相去甚远,而其实忽略了这两个茶表现的思想。

  实际上,最初的思路是:第一个茶,是为存储期达到15年-20年而设计,而第二个茶,则是为存储期达到8-10年而设计,如果要说,这两个茶最大的不同,或者我做这两个茶的初衷,就在这里。我建议的存储期是如此不同,所以采用了不同的原料以及工艺。读懂工艺,有助于你理解制作者的意图,确定不同的收藏方法,以及正确品种。你当然不要指望这个小饼,在第7-10年出现最佳的状态,也不要指望在第15年,用大饼去跟小饼PK,结局早已经注定,15年的时候,小饼是赢家。第8-10年的时候,大饼是赢家。

  下面我来谈一下关于最佳品印期的一些个人看法,为了避免引起误解,我不对别人制作的茶说三道四,只以自己的茶为例:

  第一压制工艺,松紧度对于最佳品饮期有巨大影响;

  第二原料对于最佳品饮期有巨大影响;

  请注意,我是在若干前提下来说明这一点的,比如,相对于同一个存储地。免得有人钻牛角尖。

  因为试图保持15年的陈期,302易武精选,用了非常重的石磨压制;而302大饼,用的是普通石磨压制;2010年,0520铁饼,试图将最佳品印期发到30年,让爱情海枯石烂,所以采用的是铁饼的方式。2008年的吴印良品,因为是当年新发酵的茶,所以采用了泡饼方式,而2009年,原料已经经过一年陈化,因此采用了较紧的方式,这些,我们关于工艺的选择,对陈化周期有巨大影响。

  而另外一点,是原料性质,这里主要是以台地茶和老树大树茶为区分点。相对来说,台地茶的刺激性强,而大树茶较为柔和,我个人认为,台地茶需要较多时间的陈化,而同等情况下,大树茶陈化得更快一些。一饼8年陈期的易武台地茶和大树茶,也许台地茶仍然苦涩味重,尚不适合饮用,而大树茶口感已经非常不错了。

  在正常情况下,同一地区,大树茶的苦涩度是较低的。那么,综合原料以及工艺,再结合当地的条件,我们不难判断一个茶在当地的陈化期,最佳状态应该是多少年。当然,这个多少年应该是一个范围。太多的时间,许多无聊的抬杠人士,非要给我精确到具体哪一年,甚至哪一个月,哪一日,我简单回答:我是学工科的,不是学理科的。

  这个有本质的区别,理科会计算出一个精确的结果,以此为正确答案,而工科会计算出一个结果,再乘以一定的安全系数。举个跟大家生活相关的例子,我是学发动机的,跟汽车有点关系。在设计发动机的时候,你要是照计算结果去生产,那基本上100%是废品,一般要考虑材料误差,工艺误差等很多因素,计算的结果乘以1.5,乘以2,乘以3都属于正常。年纪跟我差不多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一个广告,玉柴机器,王牌动力!原因在于,这个系数放得比较大,超载能力强,得到了山西运煤超载司机的欢迎。

  所以,大滇认为,普洱茶产品也存在这样一个周期,从一开始这个状态到比较理想的状态,这个是波浪上升的,然后再趋向下降,我们给出这个理想状态的数值,以及理由,给大滇的爱好者做参考,并不代表绝对正确。这就是,普洱茶并非越陈越香的理由。放了一百年的普洱茶,也许能喝,但估计碳化会比较厉害,品饮价值不大。最大的意义应该是考古价值,哦,我们通过这些茶明白,原来100年前的普洱茶是含有很多黄片的,原来1万多年前的原始人也喝普洱茶,不过是把这个当做药而已!
文/大滇飞扬 

普洱茶,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温存

普洱茶,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温存

茶本身有两种属性:物质需要和心理需求,前者普及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后者上升成一种文化。

普洱茶文化是一种开放性、包容性很强的文化。在当前的社会文化结构中,人不分贫富老幼、地不分南北中外、官不分高低大小、性不分古典时尚,九流三教的各色人等都能在普洱茶面前找到自己的文化认同感——所谓的“人有多深,茶有多深”,这一点也正是普洱茶会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

喝茶不仅是喝讲究的是喝的品味,古人云“美酒千杯难逢知己,小酌一杯也能醉人”,由此来说对喝茶是精神需求大于生理需求,正因为有了精神需求这一点,茶才像古董一样被赋予历史,茶的文化由此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普洱茶的甘、滑、醇、厚、顺、柔、舔、洁、亮、稠。不似绿茶的涩,不似红茶的苦,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温存,喝下回味无穷。慢慢的茶喝多了就觉得茶喝起来口感涩苦的感觉就像体味人生百味一样,人生不过匆匆几十年细算下所经历的就像茶的味一样,年轻时苦的多了到老时回味却是意味深长,对于喝茶的心得我想老年朋友是最有体会的。

现代品牌的普洱茶,已不仅仅停留的体验普洱茶本身的滋味,更是对普洱茶文化、西双版纳文化的一种体验,在这种体验中,感受茶马古道坚韧不拔的精神之道。

起诉责罚方舟子,普洱茶就安全了吗?

起诉责罚方舟子,普洱茶就安全了吗?

近段时间,普洱茶界的各种知名人士和科普流氓方舟子掐起架来了,围观者不嫌事大,别有用心者推波助澜,作为从业者,仅代表自己说几句寒心话:

1、方舟子说普洱茶会长黄曲霉素,并列举了某某人的实验结果加以佐证。普洱茶界很多专家、学者、文人、从业者们,一方面恨不得生吃了方舟子,另一方面辟谣说普洱茶不会长黄曲霉素,我不是科学家,不懂普洱茶会不会长黄曲霉素,但这里面有一个明显的逻辑问题:花生、核桃、玉米、大豆等等食品都会长黄曲霉素,是不是我们就不吃这些东西了呢?显然不是,大家都在吃,而且每天都吃。既然如此,那又何必谈黄曲霉素而色变呢?

2、方舟子似乎认为自己抓住了普洱茶的痛脚,以自己在业内混到的名声在专业刊物上发表危言耸听的普洱茶致癌言论。而普洱茶界,从政府到协会到专家学者们,轻而易举就被方舟子牵着鼻子走了,哪怕他仅仅是发表一段百十来字的小文,也会引得大批业内人士急眼,于是乎开会声讨,研究起诉方舟子,让他赔钱,我不懂具体法律法规,方舟子是成年人,是该为他的言论负责任,如果他触犯了法律条款,法律自然应该还大家一个公道。但方舟子说了,你们告不到我,要告我先告你们自己普洱茶学院的某某副院长吧,他说普洱茶长黄曲霉素,说的比我还过份。

3、普洱茶的核心价值是越陈越浓越香,但普洱茶的开放式包装和不规范的仓储环境,即使不会带来黄曲霉素,也会带来其它污染的问题,这么显而易见的事实,业内人士们不反省,假装看不见,普洱茶还是依然故我,瞎堆乱放,假如我是消费者,看到普洱茶的这种状况,也会对他的安全性表示担忧。大家不去规范仓储和研究包装如何安全,却一窝蜂的去怼方舟子,即使把方舟子怼下去了,再来李舟子张舟子王麻子怎么办?难道把方舟子怼死了,普洱茶就安全了吗,就不感染黄曲霉素了吗?

起诉责罚方舟子,普洱茶就安全了吗?

4、方舟子号称流氓学者,靠着臭不要脸混饭吃,增加曝光率。但尽管他是臭流氓,尽管他其心可诛,但是他基本的科学素养和打文字官司的强盗逻辑,连韩寒和崔永元都不是对手,我们普洱茶界又有几人是他的对手,这件事的持续发酵,会不会变成方舟子及其粉丝们的狂欢,变成普洱茶专家、学者、文人、从业者的集体尴尬。

5、基本的逻辑和常识告诉我们,大米受污染了,长黄曲霉素了,就应该把它扔掉、处理掉,普洱茶被污染了,长黄曲霉素了呢?难道商家还要睁着眼睛说瞎话:普洱茶不可能污染,普洱茶就是健康的,是不会生长那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的,面对太多这样不过大脑的言论时,我实在没有勇气说,自己也是从业者。

6、普洱茶的问题,不仅仅是仓储和污染的问题,使用非普洱茶的制作工艺生产普洱茶,名山古树茶遍地都是,不仅欺骗消费者,连自己都骗,大多数品牌包括著名普洱茶品牌们,毫无诚信可言,如此种种,大家扪心自问,相比方舟子,是谁对普洱茶的伤害更大。

起诉责罚方舟子,普洱茶就安全了吗?

7、如果普洱茶行业真的像大家所说,没有问题,就凭一个科普流氓,能掀起多大风浪?不用理他就是了,如果单单是一个方舟子都能兴风作浪,这难道不正说明,我们这个行业的脆弱吗?普洱茶要健康发展,只有从基础做起,解决工艺问题、仓储问题、内质标准的问题、感官标准问题、区域和品种等等的问题。

8、各位同仁,求求你们了,能不能正视自己,从基础做起,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使自身强大,不至于让别有用心的人随手一抓,就是一把又一把的小辫子。(本文来源:自田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