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老泥:了解香港仓的陈年普洱茶

普洱老泥:了解香港仓的陈年普洱茶

2019-03-28 访问量: 33 茶礼仪网

普洱老泥:了解香港仓的陈年普洱茶

年代久远的古董茶、印级茶和早期七子饼,多数是经由香港茶仓存放出来的,单就保存下大量陈年茶品这一贡献,香港茶仓便已经具备了无法泯灭的历史地位,而长期积累下的仓储经验与技术,更造就了其它茶仓难以模仿的港仓陈茶品质,香港的仓储技巧,无论是对于其它地区的茶仓还是私家存茶,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作用。

香港仓陈年茶的独到之处是具有特殊的老茶香,这同数十年的放仓经验是密不可分的,香港的茶仓大致可以分为地仓和干仓两类,地仓以天然湿度来加速茶品的转化,干仓则用来给茶品退仓,近些年来也用作存放干仓茶,地仓是香港传统仓储的核心,茶品能否转化出迷人的陈香主要靠地仓环境的控制。地仓的选址十分重要,最佳的地点是选择东南朝向山边而建的半地下仓库,因为地仓的背后是隆起的地势有利于停聚空气中的水汽,也能提供仓库以湿度稳定的地气,由于具备了充足的自然湿度,环境良好的地仓并不需要人为增湿。

存茶的仓库要时常保持相对的密闭,将茶香闷在室内,避免通风过度而流散茶质,为防止茶叶变质,茶仓还要严格避光,窗户要用厚实的窗帘或木板封闭起来,灯光也要关闭,保持茶品在黑暗的环境中陈化,好的茶仓是要经过时间打造的,经过长时间的茶叶仓储,茶仓的墙体会退去泥土味道,吸附老茶的香气。

湿仓中的茶品会生出一层乳白色的霉菌,这个过程是茶叶在入仓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就如同熟茶的渥发酵一样。在仓储管理中要加以控制的是茶品转化的速度和程度,茶仓要通过控制湿度和温度来防止茶叶快速熟化,茶仓的建筑材料要选用吸水力强的砖石和水泥,这样墙体和地面在潮湿的时候会吸收水汽,而干燥的时候则会吐出水分维持湿度的稳定。

为防止茶叶直接吸收墙壁、地面的返潮,茶叶要用垫仓板架离地面并离开墙壁,地面还要铺一层石灰用来防潮。由于茶仓中每一件、每一筒茶所处的位置不同,长期陈化后茶品会有转化不均匀的现象,为了减小陈化的差距,同时避免底部的茶叶受重压而变形,茶仓还要适时进行翻仓,每隔三、四个月就要将迭摞的茶上下互换位置。

由于茶叶有强烈的吸附力,环境的味道会迅速被茶所吸收,因此,仓库必须保持清洁。茶喜群居是老仓主们常说的一句话,为追求良好的存茶效果,茶仓中要堆满各种不同的茶叶,不同年份、产地的茶叶同在一个空间中,各自的香气会相互吸附和激发,才能转化出香港特有的老茶香,茶叶在地仓中陈化的时间视原料和所需达到的转化程度而定,通常以三年为一个周期。

香港的干仓多利用地上的房屋。早期这类仓储的主要作用是给入仓茶退仓,退仓的原理同熟茶出堆的原理也大体相同,出地仓的茶叶要在相对密闭、控制通风速度的环境中令茶中的水分慢慢走散,白霉随之自行消退,仓味也逐渐淡化,这一阶段通常耗时一年以上。在八九十年代香港地仓茶流行的时期,有意识的存放干仓茶是极少见的,许多早期的干仓茶是出自私家存茶。有规模性地将茶品存放干仓是近几年才流行起来的。

本文转载自“普洱老泥”的博客。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产业的生命周期分析与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

一、普洱茶产业的生命周期的预测分析

每个行业都有生命周期,进入的时期不同往往决定了企业的成功与败亡。早期进入行业的为天才,跟风进入行业的为良才,随大部队进入的为庸才,后期进入的为蠢材或赌徒,这是现实中屡试不爽的市场法则。

以一般产业10年为一个兴衰周期来预测普洱茶产业,其分析如下:

时期(年)阶段进入者利润价格

03—05兴起期早期进入者暴利价格上涨

06—07扩张期跟进者厚利价格高位运行

08—10饱和期主力军薄利降价

11—12衰退期后期进入者亏本价格不能保证利润

早期进入者,绝大多数都获取了行业的暴利,这一批先行者可能在行业饱和期退出。行业跟进者是在别人尚对新兴行业持观望态度时进入的,因为进入得相对较早,故能分享行业较丰厚的利润。随着跟进者的不断进入,行业迅速扩张,市场机会被放大,这时在远超平均利润的诱惑下,其他行业的资本,特别是大资本纷纷进入该行业。这就是行业主力军的进入。由于进入者太多,产品大量生产,成功模式被大量复制,而市场迅速扩张到它的边界,从而使行业迅速饱和,原先的行业厚利迅速沦为薄利。这时行业的第一、第二批进入者因已经赚够了钱就会选择退出,而第三批进入者因进入的时间短,而投入的成本被套牢,往往被拖入行业的衰退期。而在衰退期进入者,若不是白痴,就是想从行业的低谷以低成本介入,以期行业再次复兴来获利的赌徒。

二、扩张期的行业特征

现阶段普洱茶正处于扩张期,其特点为:

1、普洱茶迅速向非传统消费地区扩张,北方市场已经启动起来,正在向纵深发展。

2、传统普洱茶正在发生嬗变,口感与品种越来越复杂。随着普洱茶深加工产品(茶糖、茶饮料、速溶茶等)的出现,以及普洱茶的绿茶化、青茶化,预示着一个巨大的新市场正在浮现,传统的普洱茶正在悄然改变自己以满足不同消费地区和人群的需要。

3、在利润的驱使下,行业外的各种大小资本纷纷进入,呈现了一派全民热炒普通洱的大好气象。

4、普洱茶行业处于由乱到治的阶段,行业离洗牌的日子不远。由于进入者众多,市场呈现一定的乱像,而大企业在其中无疑充当了整合行业资源、建立行业秩序的角色。在政府的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的政策下,加上QS证的落到实处,市场将逐步规范。规范的结果是,少数大企业将控制产销格局,中小企业靠填漏补缺而存在。但随着行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市场进入饱和期,在行业利润趋薄的情况下,无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若没有核心的竞争力,都将面临生存的困境。

三、扩张期中小企业的市场机会与任务

由于新市场的迅速扩大,而市场还远没有达到它的边界,在这一时期只要在战略上不犯致命的错误,行业的从业者不论大小皆有钱可赚。因此,在现阶段对中小企业而严充满了市场机会,中小企业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赢利:

1、炒茶,此为暴利之源。用来炒作的茶有:

(1)老茶。老茶为稀缺资源,喝一片少一片,故存在巨大的炒作空间。

(2)炒著名茶山的优质原料及产品。面对消费者对品质的追求,好的茶山好的原料毕竟是少数,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故与老茶一样可以用来炒作。

(3)人气旺的大茶厂的新产品。利用消费者对勐海茶厂等少数厂家迷信与预期升值心理,囤积并不断抬高产品的售价,以造成产品紧缺与价格猛涨的假象,从而吸引众多的跟风者,将价格不断炒高。

2、做假。少数不正当经营者通过假冒名厂的茶而发了财。

3、做品牌商的代理商或经销商。因为品牌厂家注重渠道的建设,对经销商的利润与销售区域进行保护,做品牌厂家的经销通常能保证较丰厚的利润。

4、走大货。到小厂进行贴牌生产,或亲自建厂生产产品,以降低产品成本,用较低价格来冲市场。此种模式利润薄,但可以通过销量来增加利润的总量。

5、产品的模仿与创新。模仿是针对普洱茶的传统地区,在包装、口感上模仿畅销品牌,生产接近于大厂的产品,可以极大程度上降低推广成本,从而获取更多利润。而创新是针对普洱茶的新兴市场,由于这些地方对传统普洱茶的渥堆味、苦与涩等不能很好的适应与接受,故有不少厂家通过改变传统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和原料的拼配,使普洱茶绿茶化、乌龙茶化以更好地适应传统绿茶、乌龙茶地区消费人群的口感,从而迅速攫取市场。

但是,市场会随着更多资本的进入而迅速进入饱和期,若在扩张期中小企业没有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往往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随时可能被淘汰出局。因此,中小企业在扩张期的战略任务是:企业必须有忧患意识,在获取行业厚利时要及时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立之途

企业一般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建立核心竞争力:

1、成本控制型。通过规模化经营,整合上下游资源等形式来降低成本,以提升企业竞争力。这是大企业通常的做法。

2、产品差异化。通过用特色产品来细分市场,以保证市场份额。

3、经营模式差异化。通过经营模式的创新,来保证经营利润。

以上除第一条外,其余两条可适用于中小企业用来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针对普洱茶业产业,目前这两种方法都有很大市场。其具体运作手法为:

1、建立产品差异化的几个途径:

(1)做第一流的传统口感。

"影响熟茶品质的关键是发酵技术,可通过延请发酵名师,或依托发酵技术过硬厂家来解决技术瓶颈。

"决定生茶品质的关键因子为原料,可通过整合上游原料资源而解决。

(2)对传统口感进行创新以适应普洱茶新兴市场的需要。

(3)普洱茶的时尚化、概念化。通过运用现代的包装与概念炒作手法,将传统的普洱茶产品炒作成时尚产品。

(4)对原生态产品的坚持。普洱茶以前很少施用化肥、农药,因其天然、绿色、无污染,故被称为原生态产品。但现在茶农与茶业公司在利润的驱使下,纷纷靠施化肥与农药来增加产量,真正的原生态茶叶原来越来成为稀缺资源。若在此背景下坚持原生态的原料、原始的加工工艺,就是一种特色,其市场份额自是不待而言。

(5)茶糖、茶饮料等普洱茶深加工产品。此类产品是传统普洱茶的延伸,目前厂商开发的较少,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其市场潜在销量甚至远超传统普洱茶。但这个市场的激活,需要大资本、大运作。

2、建立经营模式差异化的几个途径。

(1)进入超市。超级市场是现代零售业的主要形态之一,但普洱茶进超市的很少。其原因在于,超市的高额的进场费与价格卖不起来使众多企业裹足不前。如果能有企业能率先找到破解超市困局的良方并大举进入的话,就能建立经营模式的差异化,从而攫取更多的利润。

(2)茶叶店特许经营。普洱茶行业的特许经营才刚兴起,目前龙生一骑绝尘,其他觉醒的企业正在奋起直追。该经营模式是近期行业的一次盛宴,只要拥有一定的产品、渠道或资金资源的厂商几乎都能分取一羹。

(3)茶叶超市。目前在金实茶叶市场已经出现了茶叶超市,尽管经营面积小,进场的品牌不多,实力不够强大,但其经营思路很有前瞻性,敢于率先吃螃蟹的勇气也值得嘉许。行业零售商整合上游厂家资源,最成功的是电器行业,国美电器是其代表。这种整合,对于普洱茶行业似乎出现得早一点,但作为一种商业炒作的噱头也未尝不可。

(4)电子商务。目前,做电子商务最成功的是新境茶文化公司。其通过新境茶文化网站来宣传茶文化与企业,并开展网上的茶企推介与招商活动,目前已经有20多个店加盟。

(5)直销。

普洱茶香飘进千家万户

  东莞人爱品茶、藏茶,在全国是很有名的。东莞与大益普洱茶结缘,不仅因为东莞人喜欢大益品牌,还在于大益集团在当地成立了大益茶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厂区建有大益茶文化馆。

  在东城花园新村的饮食一条街,茶业门店琳琅满目。以大红色作为门店装潢主色调的大益茶店显得尤为显眼。大益茶店在喜庆红色的衬托下,加上古色古香的装修风格,营造了惬意舒适的环境。像这样统一装修风格的大益茶店,遍布了东莞镇街。目前,东莞共有200多家大益茶店,占了全国大益茶店近10%,可见东莞人对大益茶是情有独钟的。

  东莞市大益茶业科技有限公司设在东城外经工业园,于2010年11月11日正式投入运营,集生产、研发、营销于一体。是大益集团的袋泡茶生产唯一公司。

  大益集团是现代化大型茶业集团,集团母公司为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有限公司,集团旗下包括勐海茶厂(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东莞市大益茶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皇茶茶文化会所有限公司、北京大益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江苏宜兴宜工坊陶瓷工艺品有限公司等成员企业,拥有享誉海内外的“大益”品牌。大益茶厂缘何落户东莞?东莞市大益茶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卜金山说,大益集团将重要的分厂落户在东莞,成为袋泡茶的生产、研发、营销中心,就是看好东莞的社会环境、生态条件与市场潜力,且东莞人历来具有品茶、藏茶的喜好。我们企业在东莞发展得很好,普洱茶文化会在东莞得到更好的传播。

  在东莞市大益茶业科技有限公司厂区,淡淡的茶香味渗在空气里,有沁人心脾的感觉。在厂门口正对面,坐落着一座集展示与品茶于一体的建筑,大益茶文化馆就设在这里。

  大益茶文化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普洱茶文化的历史与演变、大益集团的发展历程等。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是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茶叶为原料,通过晒青工序干燥制作毛茶,最终经独特的后发酵方式制成,并按照是否经过渥堆生物发酵工艺分为生茶和熟茶两大类型。茶文化馆作为该公司的一个展示窗口,也是传播茶文化的平台,受到了广大参观者的赞誉。

  来到茶文化馆参观,当然少不了品茶。该公司专门设有多个品茶室,环境简洁且舒适,并由专人负责泡茶。大家品尝着醇香的茶,交流着品茶的心得,别有一番惬意在心头。

  大益集团将重要的分厂设在东莞,不少市民感到好奇:为什么远在云南的大益集团来东莞办茶厂?大益集团营销中心市场推广部副部长李强说:“东莞有很多优势条件吸引我们来这里建厂的。东莞的仓储、物流的规模与条件在全国是位居前列的,东莞的普洱茶收藏市场在全国是最大的,无论是收藏者人数还是收藏总量都是最多的。这些是设立‘三位一体’中心所考虑的因素。”

  “普洱茶对生产环境很有要求,东莞的气候与环保还是不错的。”李强说,茶叶容易吸收气味,他们选择东莞,并选址在东城,首要考虑环境因素,厂区临近水濂山与植物园,没有什么污染,空气质量相当好,这就是我们找准适合生产的外部环境。

  东莞市大益茶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大益集团的创新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探索产品多元化的重要基地。李强说,大益集团在生产传统茶饼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东莞分公司作为探索袋泡茶生产与营销的新型茶业科技公司。东莞基地生产的袋泡茶通过4000余个门店终端,销往全国各地。

  该公司建立了符合国际环保要求的无菌生产车间,拥有技术领先的袋泡茶生产设备。记者在生产车间看到,原料输送、茶叶灌装、印刷包装等各个环节均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

无良普洱茶品质的主要表现


  普洱茶品质要素主要由“外形”和“内质”两方面构成。

  “外形”,指未浸泡之前,保持自然状态的普洱茶的形态,主要从“条索形状”、“老嫩程度”、“色泽特点”、“气味类型”进行比较鉴别。

  “内质”,指开汤(冲泡)以后茶叶所表现出来的品味特点。一般从气味、汤色、滋味、叶底(茶渣)四个方面进行比较。

  普洱茶不良品质主要表现为:

  (1)条索松泡、轻薄、扁曲、刺手、断碎多者;

  (2)茶条芽毫少、芽叶瘦小,老嫩混杂者;

  (3)茶条色泽泛黄、枯、暗、斑杂、色呆滞不润者;

  (4)干嗅气味透粗老(干稻草味)、“熟闷气”、霉味、杂有烟、焦、馊、酸和其它杂异气味者;

  (5)冲泡后热嗅气味杂异、香味不纯、短滞、低闷,香气持续时间短者;

  (6)热看茶汤色泽呆滞浑浊、亮度差者;

  (7)滋味淡薄、漂浅无味,恶苦、钝涩,无回甘生津者;

  (8)叶底(茶渣)少芽、多茶梗、色斑杂、质地硬脆、长短大小不均匀者;

  (9)混入非茶类夹杂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