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你泡的普洱茶又苦又涩?请留意这几个泡茶细节!

你泡的普洱茶又苦又涩?请留意这几个泡茶细节!

提问者:梨花菲梦提问时间:2019-11-03
已采纳

  冲泡普洱茶,投茶量不宜过多也会苦涩,投茶量过多不仅会使在泡茶过程中操作不方便,还会增加茶的浓度和苦涩度。

  除开投茶量,这三个细节也是需要去注重的地方。

  1、看茶叶松紧程度

  茶叶条索的松紧程度决定了冲泡茶叶时投茶量的多少、水温高低、茶叶浸泡时间的长短。一般而言,紧压茶可以浸泡时间稍短些,投茶量较小,这是因为紧压茶一散开,溶解速度会很快,所以投茶量相对要少,冲泡的水温略高;散茶的话,投茶量少浸泡时间可以稍长些,在刚开始,浸泡时间可以稍短些,泡久了浸泡时间可以稍长些。

  2、看干茶匀整碎度

  如果茶叶比较碎,那意味着其浸出物溶解也快,那么冲泡时,出汤要快。另外水温也要适当控制,避免出现"煮茶"。

  3、宜“透”少“闷”

  "透闷"技法是常见的普洱茶冲泡的技巧,视普洱茶嫩度状况而定。春茶一般较嫩,因此宜“透”,少“闷”,即在冲泡新茶过程中不要加盖(杯盖、壶盖等),且尽量使用透气性好、散热快的茶具,如盖碗、玻璃茶具或者紫砂薄胎壶等,以使其快速降温,让茶气自然而缓慢挥发。否则加盖,容易将鲜嫩茶叶闷熟,出现水味,香气不显,影响品饮体验,毕竟喝茶,讲究的就是美好体验。

回答者:爱性回答时间:2019-11-03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的生命力来自何方?消费大众!


  讯:茶首先是用来喝的,普洱茶是一种普通的茶。普通的茶必需在现实的生活中消费才会有出路。喝的茶只要能满足一般需求,又有益健康就已经物超所值了。如果茶脱离了品饮的本质,说太多的概念只能沦为忽悠的工具。

 

  有多少大众在消费普洱茶?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回想一下2013年春茶市场的古树纯料热——当特定山头、百年古树、拒绝拼配的纯料以及坚持手工制作的用心,构成了目前普洱茶高端市场的主要特征时,很显然,它便成为了被外界疯传的普洱价格神话的起源,但相对于更高端,且大众难以触摸的号级茶、印级茶这些更神奇的茶品来说,名山大树甚至是古树茶,却成为了满足对普洱茶有越来越多追求的发烧友心理的一种现实需要。

 

  我们知道,目前中国茶业的绝对格局是供过于求,这在普洱茶领域也无例外,当数千家发展程度不一的普洱茶厂或者作坊都在抢做大众生意时,我们却发现,他们所说的大众,往往只是少数人,即那些有经济实力、时间余地,以及学习热情来追求普洱茶至高感受的发烧友。他们既是目前普洱茶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也是最大的传播群体,而他们中有商人、文化人、名流明星……成分复杂,不一而足。

 

  那么大众在哪里?大众对普洱茶有多少认识?恐怕当我们走进众多的超市、社区以及街头人群时,你会惊异地发现,绝大部分人对普洱茶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知道其有生熟之分、有抗病作用、有可能升值的程度,但也还会担心喝多了影响睡眠。一句话,普洱茶是一种健康饮料,但它和其他茶类并无太大区别。我们的大众,尤其是年轻人反而不清楚,市场有如此激情究竟为哪般?

 

  年份传说与时间神话

 

  在普洱茶市场,广泛流传着“品老茶、喝熟茶、藏新茶”的说法,而这几乎也是2013年市场的共识。普洱茶收藏,使得当前的普洱茶消费有了更多可供玩味的空间,以及趣味性。当然,最具吸引力的还是增值的诱惑。

 

  其实,较了解普洱茶市场的人士大都知道,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普洱茶并不存在越陈越香的说法,为什么呢?首先在1949年以前,国内的普洱茶生产沿用的是历史传袭的生产和运输方式,原料也基本是纯料。所谓的工艺拼配,出现于1949以后,国家为了均衡云南全省各地产茶区的利益,把所有茶叶都用起来,才有了拼配,而拼配工艺则属于云南各大茶厂。其次,从1980年代开始,云南各地茶农在主管部门的提倡下,开始大面积种植新茶园、抓产量,这就产生了当今所说的台地茶茶园。这在客观上形成了与古树、乔木茶为主要原料的野放原生态茶园的区别。而后者如今以极小占比,轻松掠走了普洱茶市场的绝大部分价值,这其中有相当部分因素,来自于流通渠道的宣传。

 

  事实上,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从中国台湾地区便开始掀起了旷日持久的老茶热,其盛况演变成神话导致2001年时台湾市场崩盘。这一情形在内地市场再现——普洱茶因部分有掌控市场话语权能力的群体,对其特殊保健功效和收藏价值的宣传,使得老茶以及一些大厂的品牌普洱茶价格飙升,最终在2008年造成市场跌宕起伏,其影响延至今日。

 

  可是,老茶要多老才够价值?哪项科学成果证明老茶突出有益?恐怕没有一个人,能给出肯定说法,但有一个事实确定无疑——在不断推进的年份传说中,老茶们的身价已经翻了数翻,甚至数十上百翻,诸如福圆昌、宋聘号、50年代红印、88青饼……这些大名鼎鼎的老茶在无形之手的追逐中,已成为一种资本意志的象征。而因为老茶的时间神话,市场上就出现了永远说不完也卖不完的“老茶”,及令人难以判断的“干仓”、“湿仓”等诸多悬念,使得普洱茶在品鉴趣味无穷的同时,玄机暗藏。

 

  高端的执着和平凡的世界

 

  普洱茶好像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多年来风云变幻,既诞生了对中国茶叶市场体量来说影响颇大的大益、下关、七彩云南等企业,也催生了一批以山头为阵地、以小众为目标、以追求产品极致为宗旨的个性化小茶厂和加工作坊。而如果要细分市场,我们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普洱茶中的高端产品,往往出自后者;而普通人对普洱茶的直观感受和印象,一般来自前者。究其原因,和普洱茶企业对其产品的定位方法、渠道形式以及宣传发布口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到今天为止,我们绝大多数的普洱茶产品,还坚持以方便长期储藏及长途运输的饼、砖、沱这几种形象示人;在产品标准上,又习惯以概念模糊的“茶气”、“茶韵”等等形容词来进行判断。也许这对专业级的发烧友来说已足够,因为他们玩的就是个性,赌的就是变化,不缺的就是时间和钱。

 

  但是不要忘记,在现如今连90后都开始挑大梁的社会结构里,这样的做法,毕竟是一座独木桥。而纵观全世界,任何国家的任何产品(例如法国红酒)要发展,都需要有一个基础扎实的金字塔形产业链为支撑,也就是说,大众是永远的主旋律,只有普通人都来消费,才能成就塔尖的辉煌。

 

  鉴于此,我们应欣喜看待一些普洱茶企尤其是知名企业在产品品饮、包装、营销及与消费者接触终端等方面的一些改变,他们对新兴人群的培养和对未来市场模式的致力探索,因为毫无疑问,只有被“喝”起来的市场才有生命力,只有赢得大众消费的产业才是国家砥柱。这一点,绝不仅止于普洱茶,有更多的中国茶事,已经开始变革。

来源:三醉斋

仁易说茶:普洱茶入门需要多少时间?

我们只做大家欢迎的茶。简单喝茶!简单喝茶!简单喝茶!

仁易普洱茶一直在分享茶的“品质与健康”,“怎样选茶”,“品茶”的基本内容和心得。我们始终认为,喝茶对自己身体要负责,古代医书对茶功效的众说纷纭,都是基于茶品质优劣而发表的。我们的观点很明确,无论现代还是古代,茶品质的优劣直接导致身体问题,而现代制定的茶叶等级与古代茶叶评判的优劣是有本质区别的。这点只有通过线下演示来充分说明。视频目前无法做到体验,就像我们之前发表过“健康的古树茶没多少人可以用眼睛,触摸,语言去判断”一样,只有通过品饮才能最直观的区别,用眼睛和语言,触摸是很难分辨的。

《茶经》一之源中提到“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总体对茶的品质优劣进行了总体概括,《茶镜》中说到了茶品质对身体养生的特性,并说明了《本草纲目》经常喝茶会导致引发的健康问题是错误的。我们认为,只有当人饮食混乱,身体脏器出现某些功能性缺失或极端衰弱的,经常又喝品质很一般的茶才会导致《本草纲目》所说的这些问题。

当然茶的副作用也有。例如,女性月经期真要喝茶推荐淡饮少喝,以发酵茶为主。在某些补充元气或者大病初愈的时候我们不推荐喝茶,如果一定要喝,我们推荐的是服药前后30分钟到2小时不喝,且以健康的天然茶为主,淡饮少喝,温度以温热为主,等等。数据太多,我们需要时间归类,并想办法用最简单,合理形象化的话语来表述茶的副作用,从而让茶成为对身体互补,辩证,对立统一的“药食同源”的理论上来,让国人通俗易懂的理解,使大家在生活中随心所欲的发挥,举一反三,用一般的食物就可以代替茶养生。

真正的判断茶是否养生,有山韵,是需要实践的,至于多少时间?在我们这里,给出的期限,入门是一到三个月就可以有3-5年的茶龄,每天2小时,线上线下都可以。

关于普洱茶入门:

1,学会分生态,分清后可以知道哪些茶对身体好,这是最基础的?

2,到底什么是普洱茶?行业说属于黑茶,对么?精确么?

3,普洱茶的文化基本介绍。

4,对茶的香气,滋味,体感基本认识。

5,学会简单辨别拼配与相对的纯料。(普洱茶纯料不是看叶形就能辨别的,这点老茶客都知道)

仁易普洱茶是追求真实,强调以证据,实例说话,让各位简单喝茶的同时,轻松随心说故事,有底气说历史,茶品质能越陈越香,实现真正"能喝的古董",这样我们做的才有价值。同时我们希望大家了解普洱茶特性后,广泛传播普洱茶知识,唤起更多的良心商家们,繁荣普洱茶行业,让中国茶行业整体再一次回到世界首屈一指的地位。

普洱茶汤以什么颜色为好?汤色浑浊的普洱茶都是不好的吗?

在我们冲泡普洱茶的时候,会发现有的茶汤浑浊,有些茶汤透亮。根据认知惯性,很多茶友就觉得茶汤浑浊的茶是品质不好的。

汤色浑浊的茶到底好不好,我们暂且不下定论。首先我们需要搞明白茶汤浑浊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以下几个原因会导致茶汤浑浊:

第一,新茶往往有点浑浊,存放一年多后会越来越透亮。

第二,等级高的熟茶,一般芽头居多,茶叶显毫,茶汤会有绒毛,显得有些浑浊。高等级的熟茶存放时间再长,仍然会有浑浊的感觉。

第三,熟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大量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所以后期压饼或包装前都要进行除尘、拣剔、静电等处理,没有清理干净的茶也会导致茶汤浑浊。

第四,在撬茶时,如果撬得太碎,或投茶碎末较多,以及冲泡过程中,注水太快等也会导致茶汤浑浊。

从以上几个原因来看,“茶汤浑浊的茶品都是品质不好的茶”这个说法过于绝对,茶汤浑浊可能是由于外部条件影响,无关茶品品质本身。

当然,如果是茶品本身在选料、制作等过程中的不严谨,是会造成茶汤浑浊、不透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