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性,究竟寒凉温热?

普洱茶性,究竟寒凉温热?

提问者:玻璃&钢提问时间:2019-11-05
已采纳
  近日与友人茶叙,席间聊到中医的“寒凉平温热”之说,并由此引发到对于茶品寒凉温热属性的探讨。友人言说他曾在坊间听过一种说法:“普洱新制古树生茶性温”!这似乎与我们日常的认知大相径庭。问其出处,答曰“古籍”有所载。本着“于不疑处有疑”的理念,我们搜索了相关记载。果不其然,真有这么几篇:

 

  《云南志》

 

  普洱山在车里军民宣慰司北,其上产茶,性温味香,名普洱茶。

 

  《元江府志》

 

  普洱茶,出普洱山,性温味香,异于他产。

 

  《梵天庐丛录》

 

  普洱茶产云南普洱山,性温味厚。

 

  古人是因何得出普洱茶性温的结论呢?再翻古书,发现对于茶叶的记载中多将茶性归于“寒”,比如:

 

  《茶经》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

 

  《本草纲目》

 

  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

 

  缘何普洱茶得以特异于其它茶类而独独性温呢?而这种“性温”的普洱生茶在现在无法见到呢?再次翻查古籍,发现了对于普洱茶的另一种认识:

 

  《南诏备考》

 

  普洱府出茶,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专、慢撒六茶山,而以倚邦、蛮专者味较胜。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虚人禁用。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

 

  在这部古书中可见到知名的古六大茶山,而普洱茶的茶性也被归为“味苦性刻”。这与现在我们对于普洱茶的认识比较接近,却与前述三种认为普洱茶“性温”的古籍相异。

  普洱茶,到底性寒性温?

 

  判断茶性的寒凉温热,最为准确的方法当然是通过品饮。现在我们喝到的新制生茶,以原料来源划分,在工艺制程正确的前提下,台地生茶性偏寒,古树生茶性偏凉,这本是通过品饮与身体感受获知的经验数据。新制普洱生茶会“性温”,显然是与我们日常品饮的感知结果相抵触的。那么,古人是错了么?他们又是如何会得出普洱茶“性温”的结论呢?

 

  在《本草纲目》中有这样一段:

 

  真茶性冷,惟雅州蒙山出者温而主却疾。

 

  这段记载给了我们很大启发。书中所载的“蒙山出者”,应该就是现在我们所讲的蒙顶黄芽,也就是黄茶的一种。黄茶经过闷黄制程,儿茶素发生氧化与异构化,降低了茶叶的苦涩,茶品的寒性也随之下降。带来茶性变化的,是制程而非茶种本身。普洱茶的“性温”,是否也与之类似呢?

 

  1953年~1954年,云南省茶叶研究所调查傣族制作生产茶品的传统工艺,大致区分出三种形态:

 

  (一)杀青→揉捻→晒干

 

  此即晒青毛茶,与一般认知的少数民族传统制法相同。将鲜叶放入热锅内手炒杀青,至颜色转深绿色时倒在竹席上以手揉条状,再摊均晒干。

普洱茶工艺制程之杀青

  (二)杀青→揉捻→后发酵→晒干

 

  这里的后发酵,是指将杀青揉捻好的茶叶在干燥前,先装入竹篓中进行后发酵,将茶叶转成红褐色,隔日才将茶叶日晒干燥。过程类似渥堆,但并无洒水增湿之步骤。此类做法成品为黑褐色,有些类似红茶,其与晒青毛茶的香气、口感大有不同。

 

  (三)杀青→初揉→后发酵→晒干→复揉→晒干

 

  此制法在杀青后,第一次将80%以上茶菁揉成条后,即装入竹篓进行后发酵,隔日再摊均在竹席上,晒至半干时,再将未完全揉成条状的偏老叶部分再揉一次,而后再晒干即成。

 

  显然,上述三种制程工艺中的第一种,即是我们现在所谓的普洱生茶,而第二种和第三种现在已不多见,其工艺复杂度较第一种为高,茶叶经过明显的发酵,其制程类似乌龙茶或红茶。经过这样的工艺,茶叶的茶性自然趋向于“温”,“味香”也是很显然的结果。

 

  结合古籍、近代普洱茶历史与茶品推测,在1956年以前,有不少普洱茶的制作过程中是存在制前发酵程序的,由此以至于古籍中会有普洱茶”性温“的记载。在旧时,普洱茶并未如现在这边广泛进入全国饮茶者的视线之中,多数民众对于普洱茶缺少准确的认识,上述三种截然不同的制程,制成的茶品却获得了同一个名字——普洱茶。

 

  旧时普洱茶的制作工艺相对于中国其它茶区的制茶工艺相比是相对原始而粗糙的,当时普洱茶的主要消费者是边疆牧民,即便在清代成为贡茶也不过是作为煮制奶茶之用。而且由于普洱茶的杀青温度较绿茶、黄茶为低,因此上述第二、三种普洱茶制程,均以多酚氧化酶参与的酶促氧化为主。而黄茶因为杀青温度高于普洱茶,其“闷黄”工艺更多的还是湿热作用促进茶叶内含物质的化学变化。

 

  至此,问题的答案已经很明显。古籍中记载的“性温味香”的普洱茶,应系经过发酵制程制作的茶品,而“味苦性刻”的普洱茶,应该就是现今市面上最为常见的普洱生茶了。

 

  坊间流传的所谓古树新生茶“性温”的说法,显然就是在仅知道现代普洱茶生茶制作工艺的前提下,将之与古书所载生硬的结合,得出的荒谬结论。可叹无知者判断茶品,不从品饮入手,从故纸堆中摘抄只言片语,却又不识其历史背景,郑人买履,不外如是。伯乐之子执《相马经》以求马,终得大蟾蜍,便是此流之发轫。

  普洱茶之茶性,应结合其原料、制程、仓储的综合结果而定。以现代常见的普洱生茶工艺制作,古树生茶性偏凉,台地生茶性偏寒,新制的熟普洱茶性虚热。石昆牧老师总结多年仓储普洱茶之经验发现,普洱茶的茶性每经过一个仓储周期,会完成茶性的一个转变,呈现寒→凉→平→温的趋势。不同的仓储环境,具有不同的仓储转化周期。中药材经过不同的炮制工艺,会有不同的药性改变,在茶品的茶性转化中,仓储起到的作用,可以近似的看做一种在环境条件与时间条件协同作用下的缓慢“炮制”。

  除了茶品自身的茶性,茶友在饮茶时,还应结合自身的体质条件。比如北方干燥、平均温度低,肉食较多,饮食偏咸,茶友体质多偏热,比较不适合长时间饮用新制熟茶,日常品饮应以生茶为主,可少量搭配一定年份的熟茶。而南方年平均温湿度较高,饮食多偏甜,南方茶友体质偏寒,可以熟茶为主,搭配古树生茶,尽量少饮寒性较重的台地生茶。除了地域性的体质差异,茶友还应具体的了解自身的体质,选择相应的茶品,至于个人体质之辨识,可依据自身平日身体状况,或是洽询专业的中医师。

  茶虽是好茶之人的杯中爱物,但也应注意适可而止。在排除了农药、除草剂残留过量、制程失败的劣质品后,根据自身体质选择对应茶品,适量饮用方为上策。即使是经过多年仓储,茶性转为实温的老生茶、老熟茶,除了特殊体质(实热),基本上具有最为广泛的适饮范围,但也应注意饮用适量,毕竟“过量即毒”,饮水过量都会中毒。而以普洱茶“性温”为据,宣传适宜大量饮用的说法,殊不可取。李时珍就曾于《本草》中指出

 

  陶隐居《杂录》言∶丹丘子、黄山君服茶轻身换骨,《壶公食忌》言∶苦茶久食羽化者,皆方士谬言误世者也。

 

  茶友、从业者实应引以为戒,勿以“谬言误世”。

回答者:呵呵回答时间:2019-11-05
有用+10
分享

秋季如何喝茶减肥喝普洱茶要注意什么

肥胖的人不管在什么季节,都很像想让自己能减肥,而喝茶减肥也成了流行,那秋季如何来喝茶减肥,喝茶的同时应该注意什么?

普洱茶之所有受到人们的欢迎,不仅仅是源于它的口感,还源于它的对人体的健康功效。现如今,喝普洱茶不再局限于男的,女的也在大量的饮用,并且这个基数在不断增加。之所以受广大女性的欢迎,是因为普洱茶不但排毒养颜,而且美容减肥,对养胃等都有很好的作用。因此,普洱茶越来越受欢迎,特别是这个秋天,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一杯好的普洱熟茶在手,胜过了许多保健药品。

普洱茶是惟一的后发酵型的茶,熟茶五行属水,经过发酵降低了茶碱、茶多酚等活性刺激成分,口感顺滑,茶性平和,可养胃暖胃,特别适合秋冬季饮用。

虽然普洱熟茶对人体有诸多好处,但是切记不要浓饮、空腹饮、饭后立即饮、睡前饮。

浓饮和睡前饮。其一,普洱茶中含有一定量的咖啡碱和茶多酚,对脑神经有很大的影响,睡前大量的饮用茶叶会刺激大脑神经,会引起整个人的兴奋状态而难以入睡,导致第二天萎靡不振,工作效率低等症状。普洱茶熟茶虽不像绿茶那样对人体的刺激性强,但饮量过度,仍然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休眠。其二,熟茶的茶性虽然平和,但是给身体带来的热量却比生茶大,晚上若大量的喝熟茶,且饮用过度,轻者微微发汗,重者会使全身发热,极难入睡,因此建议喝熟茶的朋友尽量在白天喝效果会比较好。在这个天气渐凉的秋天,来一杯普洱熟茶,会感觉全身都是暖暖的,不仅祛除了寒意,也让整个身心都放松下来。

空腹饮和饭后立即饮。很多人喜欢清晨起来在没吃早点的情况下先来杯茶,其实这对身体容易产生不良的影响,有害而无利。空腹时整个人的血糖是非常低的,所以先吃点东西补充能量再喝普洱茶也不迟,否者会出现"醉茶"的现象,重者还会晕倒。但也不提倡在饭后立即饮用大量的普洱浓茶。第一,饭后应立即休息一下,让胃对食物充分消化后再喝,对胃的吸收来说会更好。第二,此时若立即喝茶,会对肠胃产生较为猛烈的冲击,这种情况下不是在利用普洱茶"消食",而会"适得其反"。因此,最好的在饭后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候内饮茶是比较适宜,也比较科学的。

为啥普洱茶的泡法味不对?专家解密

图为2019年布朗山老曼峨普洱茶晒青茶

很多人是不是有这样的体会:和别人买的是同一款茶叶,为什么别人泡的茶茶汤浓郁、余韵无穷。与之对比,自己泡的茶却毫无韵味可言,感觉入不了口呢?

一、为啥冲不出那个味?

大威越喝自己泡的生普越困惑:咋就不是那个味呢?

前段时间,在朋友推荐下,大威爱上了普洱茶。买茶叶、买茶具,好一顿忙活。可是,泡出来的茶味就是赶不上在茶店里喝的味道好。

大威有点想不明白——差在哪里呢?

于是,他又跑到茶店去“偷师”。看着人家有茶匙盛茶,烧水冲泡,分茶,大威忽然觉得自己有点明白了:原来是茶具不行。人家茶店用的是紫砂壶泡茶。敢情自己用的玻璃壶和杯不够好,所以泡的茶味也不地道。想明白后,大威又开始四处淘紫砂壶。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还是没有泡出在茶店喝的味。

二、掌握茶的习性最重要

“为什么在茶店泡的茶很对口,回到家里喝的时候味道就不对,尤其是生普更明显?关键是水温没有控制好,出汤的时间拖得太长或太短,才导致的口感不佳。”国际武林斗茶大会裁判员、国家级评茶员孙洁慧说,回家泡的茶味道与买来的有一些差别,主要是因为泡茶的工艺不同,生普是比较难泡的茶之一,需要掌握一定技巧才能泡得好喝。

孙洁慧表示,要想泡一壶味道纯正的好茶并不难,主要是了解不同茶类的习性,掌握不同茶类的最佳冲泡方法。“一把壶要养好,最好只泡一类茶。现在市面上紫砂壶的价格不菲,用其他茶具也可以把茶叶泡得很好喝。”

三、茶农喝茶用大茶缸?

在云南采茶有一“怪相”,茶农不泡茶,选中的茶自己冲泡。在格朗和乡帕沙村茶农家,茶农二土准备了10多款大小树不同等级的普洱生茶,等待采购人“为他泡茶”。

二土说,当地茶农喝茶都是用大茶缸抓一些茶叶投进去,一喝一整天。“看着盖碗、公道杯的冲泡方法挺讲究,其实,他们都是‘外行’。”

二土接待的茶商、茶客多了,也了解了每个地区的饮茶习惯和喝茶的口味。二土说,像广东人“口重”,冲泡得浓烈一些,上海、北京和东北地区喜欢滋味淡、味道清香一些的生普,所以,他家里来客人一般都是客人按自己喜好冲泡。

四、差二三度口感就不一样?

在云南采茶,每到一户茶农家时,孙洁慧也都是自己冲泡。她说,哈市市民接触生普的时间并不长,近三四年才逐渐火起来,而且比较喜欢甜香、花香口感的生普,所以,易武地区、临沧地区的生普比较受市民喜欢。她自己冲泡也是用哈尔滨的冲泡方式找哈尔滨人愿意喝的茶。

同一款生普,在云南当地泡出的滋味和在哈尔滨泡的会有很大差别。孙洁慧告诉记者,云南茶产地像易武、勐海地区,海拔都在1700米至1900米高,水沸时温度只有97、98℃,别小看跟100℃差不多,但就这二三度的差别,会让茶汤产生很大变化。所以说,喝新采的生普,应该在水沸后稍微凉几分钟再泡,这样才符合哈尔滨人的口感。原题《为啥泡的生普味不对?水温差了两三度;专家:产区海拔高沸点低,水凉一下再泡口感好》(记者:张立馨,来源:新晚报)

普洱茶的香气如何辨别?

普洱茶的香气如何辨别?答:辨别茶叶的香气靠嗅觉来完成。通过浸泡茶叶,使其内含的芳香物质得到挥发刺激鼻腔嗅觉神经进行区分。有干嗅茶香和湿嗅叶底两种方法。干嗅茶香,是对未浸泡的茶叶进行香气辨别。

普洱茶的香气如何辨别?

答:辨别茶叶的香气靠嗅觉来完成。通过浸泡茶叶,使其内含的芳香物质得到挥发刺激鼻腔嗅觉神经进行区分。有干嗅茶香和湿嗅叶底两种方法。

干嗅茶香,是对未浸泡的茶叶进行香气辨别。

方法是双手握住茶叶,靠近鼻腔细细嗅别,如遇香气低淡无法嗅到茶香时,可用对着茶叶呼热气,茶叶受热后,香气就会挥发出来。此时,应及时嗅香,辨别茶叶的香气类型。

湿嗅叶底,就是趁热对第一次浸泡后的茶叶叶底进行嗅香。

浸泡后的茶叶在加热作用下内含香气物质能充分发挥出来,一些不良气味也能随热气挥发出来。所以,趁热湿嗅叶底,最容易辨别出茶叶的香气类型。

方法是一手拿住已倒出的茶汤的茶杯(壶和盖碗),另一手半揭开杯盖,靠杯(壶、碗)沿用鼻轻嗅或深嗅,也可将整个鼻部深入杯内接近叶底以增加嗅感。为了正确判别茶叶的香气类型、香气高低、香气持续时间的长短,嗅觉的敏感性下降,嗅觉就不准确了,一般是3秒左右。

另外,如果需要嗅别的茶叶较多时,每次嗅的时间延长,同时辨别的茶叶冷热不同,就很难辨别出前后茶叶的好坏了。嗅香的时候,每次都应将杯(壶、碗)内叶底原料抖动,使其翻个身。辨清茶叶香气之前,杯(壶、碗)盖不得打开。

嗅叶底辨别茶叶的香气,分热嗅、温嗅、冷嗅三个阶段。

三个阶段相互结合就能准确评定出茶叶的香气特性。每个阶段辨别的重点不同,

热嗅,重点辨别香气类型、香气高低,叶温65℃以上时,易辨别茶叶有无污染。

温嗅,55℃左右的叶底温度,主要辨别香气类型和茶香的优劣。

冷嗅,叶温在30℃以下时,主要辨别香气的持久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