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绿茶>什么是龙井绿茶?龙井绿茶的简介、制作工艺简述

什么是龙井绿茶?龙井绿茶的简介、制作工艺简述

提问者:金波提问时间:2019-11-26
已采纳

在我们的身边,说到龙井茶应该乜有人不知道,因为龙井茶是茶叶中的精品,是中国绿茶名茶之首,不仅口感非常的好,最主要的是适宜饮用功效很多,那大家知道什么是龙井绿茶吗?不知道的话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龙井绿茶的简介

西湖龙井属于炒青绿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的狮峰,翁家山,虎跑,梅家坞,云栖,灵隐一带的群山之中。杭州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记载,龙井茶则始产于宋代。品质特点:龙井茶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于世,素有“国茶”之称。

龙井绿茶的制作工艺

1、采摘

西湖龙井采摘讲究早、嫩、勤。以龙井茶的采摘还以采摘细嫩而著称,并以采摘嫩度的不同分为莲心、雀舌、旗枪,鲜叶嫩匀度构成龙井茶品质的基础。

2、摊放

采回的鲜叶在室内进行薄摊,厚度为1厘米左右。经2小时以上摊放后,使部分水份挥发,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鲜爽度,使炒制的西湖龙井外形光洁,色泽翠绿。

3、杀青

杀青,又称青锅,即杀青和初步成型的过程。当锅温达80~100°C时,涂抹少许植物油脂于锅内,投入约100克经摊放过的叶子,开始以抓、抖手式为主,散发一定的水分后,逐渐改用搭、压、抖、甩等手式进行初步成型,压力由轻而重,达到理直成条、压扁成型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时即起锅,历时12~15分钟。

提高茶叶品质高级西湖龙井的炒制全凭一双手在一口特制铁锅中,不断变换手法炒制而成,炒制手式有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压、磨等,号称“十大手法”,炒制时还要根据鲜叶大小、老嫩程度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断变化手法。只有掌握了熟练技艺的制茶师,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西湖龙井。而且因全用手工在热锅内操作,劳动强度甚大。

4、回潮

杀青后,放于阴凉处进行薄摊回潮。摊凉后筛去茶末、簸去碎片,历时约40~60分钟。、

5、辉锅

回潮后的茶叶倒入锅中,进一步整形炒干,完成定型。通常是四锅青锅叶合为一锅辉,叶量约250克,锅温60~70°C,历时20~25分钟,锅温分低、高、低三个过程,手式压力逐步加重,主要采用抓、扣、磨、压、推等手法。其要领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炒至茸毛脱落,扁平光滑,茶香透出,折之即断。

6、分筛

用筛子把茶叶分筛。簸去黄片,筛去茶末,使成品大小均匀。

7、挺长头

把筛出的大一点的茶叶再一次放入锅中,将其挺直,历时约5~10分钟。

8、归堆

将成品分包成0.5公斤一包或其它重量包装,分开保存。

9、收灰

炒制好的西湖龙井极易受潮变质,须将归堆后的成品茶,放入底层铺有块状石灰的缸中加盖密封封存一星期左右,西湖龙井的香气更加清香馥郁,滋味更加鲜醇爽口。经此处理后的西湖龙井,在室温干燥环境中保存一年仍能保持“色翠、香郁、味甘、形美”的品质。

如何选购龙井绿茶

1、摸

判别茶叶的干燥程度。随意挑选一片干茶,放在拇指与食指之间用力捻即成粉末,则干燥度足够;若为小碎粒,则干燥度不足,或者茶叶已吸潮。干燥度不足的茶叶,比较难储存,同时香气也不高。

2、看

看干茶是否符合龙井茶的基本特征:西湖龙井茶色泽翠绿,香气幽雅清高,甘鲜醇和,形如雀舌,即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的特点。

3、嗅

嗅闻干茶香气的高低和香型,并辨别有否烟、焦、酸、馊、霉等劣变气味和各种夹杂的不良气味。

4、尝

当干茶的含水量、外形、色泽、香气均符合要求后,进行开汤审评。取3至4克龙井茶置于杯碗中,冲入沸水150至200毫升,5分钟后先嗅香气是否嫩香馥郁,再看汤色是否嫩绿鲜亮,细尝滋味是否鲜醇甘爽,后评叶底是否幼嫩成朵、匀齐。这个环节更为重要。

总而言之,特级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素以色翠、形美、香郁、味醇冠绝天下,其独特的“淡而远”“香而清”的绝世神采和非凡品质得到很多人的喜欢!


回答者:爱性回答时间:2019-11-26
有用+10
分享

绿茶有哪些品种属于烘青绿茶这些品种是如何分布的

鲜叶经过杀青、揉捻、而后烘干的绿茶,称为烘青绿茶。烘青绿茶大部分用于窨制各种花茶,称之为茶坯。特点是外形完整稍弯曲、锋苗显露、干色墨绿、香清味醇、汤色叶底黄绿明亮。绿茶的品种很多,那绿茶有哪些品种是属于烘青绿茶的呢?这些品种又是如何分布的?

秒杀价格最低的品牌茶,关注72匠微信

烘青绿茶产区分布较广,产量仅次于眉茶。以安徽、浙江、福建三省产量较多,其它产茶省也有少量生产。烘青除部分在市场上销售的素烘青外,大部分是用来窨制花茶的。

烘青绿茶依原料老嫩和制作工艺不同又可分为:普通烘青与细嫩烘青两类。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绿茶有哪些品种是属于烘青绿茶的。

普通烘青绿茶,主要产于浙江、江苏、福建、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主要品类有,福建的“闽烘青”、浙江的“浙烘青”、安徽“徽烘青”、江苏的“苏烘青”、湖南的“湘烘青”、四川的“川烘青”等。这类绿茶直接饮用者不多,通常用来作为熏制花茶的茶坯,成品为烘青花茶。花茶是我国内销量较大的茶叶品类。

细嫩烘青绿茶,采摘细嫩芽叶精工制作而成的行情绿茶统称细嫩烘青。主要有产自安徽黄山的“黄山毛峰”、太平县的“太平猴魁”、舒城的“舒城兰花”、宣城的“敬亭绿雪”、福建宁德的“天山烘绿”、浙江天台的“华顶云雾”、临安的“天目青顶”、乐青的“雁荡毛峰”、东阳的“东白春芽”、德清的“莫干黄芽”、湖南高桥的“高桥银峰”、四川永川的“永川秀芽”、贵州的“羊艾毛峰”、云南渤海的“南糯白毫”、湖北样楼洞的“松峰茶”、福建福鼎的“莲心茶”、河南固始的“仰天绿雪”、江苏江宁的“翠螺”等。

以上就是关于绿茶有哪些品种是属于烘青绿茶的相关介绍,相信你已经明白了吧!如果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就到茶叶网吧!

日本煎茶与中国绿茶有什么区别?日本煎茶与中国绿茶的区别介绍

  绿茶是在世界上比较常见的茶叶品种,同时也是我国的六大茶叶种类之一,绿茶在中国的饮茶文化中历史久远,已经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茶叶。日本的茶艺在世界上很发达。日本抹茶是如今在世界上认可率比较高的一种茶。但是你知道吗?在日本还有一种茶叶也非常受欢迎,那就是日本煎茶。说起日本煎茶,有不少人会联想到中国绿茶。那么,这两种茶叶之间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日本煎茶和中国绿茶的区别介绍

  不少中国人认为日本人喝的茶就是抹茶。这是我通过跟中国人的交流得到的体会。

  在日本,多数家庭日常喝的茶是煎茶,属于绿茶。在家里喝抹茶的人几乎没有。抹茶基本上只在日本茶道里使用。

  日本生产的茶叶,90%以上是煎茶。消费量最高的也是煎茶。

  日本煎茶与中国绿茶的区别是杀青方法不同,煎茶通过蒸青杀青。干茶颜色深,味道更鲜醇。

  日本煎茶制造过程中有切断茶叶的工艺,所以茶叶的形状不像中国绿茶那样完整,泡日本煎茶一定要用带有滤网的茶具。

  我在北京教日本人中国茶叶知识。介绍中国绿茶的时候,就拿它和日本绿茶(煎茶)进行比较。比如,中国的绿茶不像日本茶,它没有切断,所以把茶叶直接放在玻璃杯里冲泡后就能喝,不用特殊的茶具也可以泡,很方便。看着玻璃杯里冲泡的叶片,也很漂亮。常接触中国茶的日本人会觉得西湖龙井茶的味道比较淡,所以会放多一些茶叶或者用盖碗泡,这样更符合日本人的口味。

  我认为,更多地了解日本茶(外国茶)和它们的饮用方法,有助于更充分地认识中国茶的特征。

  以上就是关于日本煎茶和中国绿茶的区别介绍。希望中国茶文化在国外有更大的发展,中国茶的品质特征能被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普洱绿茶花茶属于什么茶-原生态古树普洱茶的5大特点

普洱绿茶 花茶属于什么茶-原生态古树普洱茶的5大特点



原生态古树普洱茶的5大特点

云南普洱原生态古树茶距海拔1600米以上,最高海拔达到1900米,平均海拔1700米,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只有旱湿雨季之分,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养分的积累。而本茶栈的茶品全部采用原生花茶属于什么茶态普洱茶。









而所谓的原生态古茶就是不打农药茶叶蛋红茶还 是绿茶、不施肥、不受空气污染,而且成长的时间很慢,一个月只采摘一次。它与普洱茶中红茶可以和什么一起泡台地茶之铁观音类的不同之处是:会适当的施肥,打农药,自然产量就会高,一个星期采孕妇菊花茶摘一次。但是国家也有个标准不允许超标,总的来说会有残农。然而市场上原生态古茶与台地峨眉山竹叶青茶的茶价3-4倍之多。

建议爱茶的茶友尽量喝生态古茶,长期喝茶每年收藏一提或几饼普洱茶这样就有陈年老茶了喝了。市场的陈年老茶是很少有卖的,如8-10年以上的陈年普洱茶是十分难找的,就算有茶价也是十分昂贵。

原生态古树普洱茶的特点:

1、古树茶的外观:条索粗壮,显毫,色泽油亮。

2、古树茶的汤色:不同年份的有不同的变化,新茶汤色清亮,存放过程中逐步发生变化,存放三年的老古树茶汤色已呈黄亮,油亮。且茶汤稠而厚。

3、古树茶香气:香气下沉,暗香突出,新茶明香更显,1至4年的香型总体呈花蜜香型,兰香感明显,且杯底留香。

4、古树茶滋味:茶气足,茶汤口感饱满,分布均匀,生津快,回甘长,很有厚度和刚度,入口即能明显感觉到茶汤的劲度和力度。苦涩味很协调,化得快,只停留在口腔上颚,至舌底,喉部一带时,已明显转化为甘味。

5、古树茶的茶叶:叶片相对肥厚,也有呈椭圆形的;叶片柔韧,颜色比较均一,叶片上毫毛明显,依山头不同也有不同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