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鉴别>普洱茶砖由来与鉴别

普洱茶砖由来与鉴别

2019-07-03 访问量: 15 茶礼仪网

茶砖出现于光绪年间,很多产茶地开始制作砖茶。由于从前茶农交给晋商的散装品,体积大,重量轻,运输不便,且需将茶叶装入竹篓,踩压结实后,再行载运,颇有耗损。为了适应茶商的要求,而出现了砖茶生产。最早出现的茶砖,始自光绪初年,其压制法极为幼稚简单,一般都是人工压制。从光绪四年(1878)以后,晋商们在砖茶的制作中逐渐采用了水力压机和蒸汽机加工砖茶。这种制造砖茶方法简单有效便于操作。可以说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最早在我国出现,就是因为茶叶贸易带来的,作为一段历史的纪录,茶砖真实的表现了清代我国对外贸易的历史面貌,以及近代科技在我国的发展演变过程。

我们怎样鉴别茶砖的呢

一、 首先从外型看来条索细长,条形较完整,应是4—5级毛茶底料,干茶色泽棕褐色,散发少许油光,闻起来干茶有樟香,所以气味稍带生刺味,茶砖边缘有风化迹象,量为250克。

二、 鉴别普洱茶品质最重要的依据是开汤试泡,主要是观汤色品滋味,看叶底。从茶砖上取下约10克样冲泡。

1、 汤色显粟色,较清澈,茶汤透气,有极少微小悬浮物

2、 茶汤口感有明显樟香味,略带涩感,茶汤爽滑,回甘明显,生津强,水性稍薄

3、 叶底色泽暗褐,较匀亮,花束较少,叶质较柔软,捏起来有弹性。

普洱茶砖由来与鉴别

有用+10
分享

2012年细说普洱——历史(42)《一百二十七》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也许历史是注定改制后的勐海茶厂要成功的。进入05年,因为勐海茶厂的改制,普洱茶行业好像一切都要重新开始。怎么开始?大家都似乎在等待勐海茶厂怎么开始。大家都要看勐海茶厂怎样开始,才能确定自己怎样重新开始。也许从那个时候开始,勐海茶厂就更加确立在普洱茶行业霸主的地位,和风向标的作用。人们看勐海茶厂改制后的走向,心情是错综复杂的。有的人希望它走向成功;有的希望它失败;有的紧盯着它怎么走,随时准备调整自己的策略,去赢得市场。成为勐海茶厂新的经销商,他们当然希望勐海茶厂成功,自己跟着成功,赚上一把,他们打了那么多钱进勐海茶厂,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祈祷着,等待着勐海茶厂新的开始;原来在勐海茶厂造订造茶的茶商,因为不能接受勐海茶厂新的经销条件,他们一半有自己新造茶计划,一半有堵气成分,这些人心理是希望勐海茶厂失败的,他们冷眼旁观地等待着勐海茶厂怎么开始;其他的茶厂,其他的茶商,收藏客(也算着一股力量,实际上当时这股力量是相当大的,足可以左右市场)这部分人对勐海茶厂没有太多的爱和恨,所以希望勐海茶厂成功和失败的成分要少很多,他们只是想看勐海茶厂怎么走,自己作出最恰当的反应和策略,去赢得市场,赚取最多的钱,应该说这部分人,当时的投机心理是最大的,也是后来炒作的重要力量。

         应该说勐海茶厂开始的时候是没有多少底,对于后来销售的火爆更是始料不及的。这点从勐海茶厂刚开始还是极力拉拢有实力有影响力的茶商做经销商,为这些茶商投善送好,暗中降低门槛可以看出来。另一方面,经销商们就更是没有底了,他们都是抱着搏一搏的心理。而不进勐海茶厂做经销商的茶商就更不看好改制后的勐海茶厂了。如果他们早知道做勐海茶厂的销售商后来那么好赚,他们大概不会跟钱过不去,也没有那么清高吧。这从他们的一些人,见到后来勐海茶厂的经销商那么好赚,又主动申请进勐海茶厂做经销商可以看出。

        在万众触目和等待中,05年的4、5月勐海茶厂改制后的第一批茶终于问世投放市场了。这第一批茶就是501和7542,当时是大件竹笠装,84片/件,30kg/件,357g/片。7542是勐海茶厂最为常规的紧压饼拼配生茶,“75”是75年的拼配方子,“4”是4级茶配方的意思,“2”是当年中茶公司给勐海茶厂的编号。第一批茶出7542是顺理成章,也是必然的。因为,7542是市场和大众最为熟悉和接受的产品,也是勐海茶厂最为常规的产品。从勐海茶厂新主人的角度来看,刚开始的第一批茶出7542是最好不过,也是最不用头疼的事。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开始是非常好的,非常成功的。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找到那个切入点,找对了切入点,以后的事情就迎刃而解,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下一篇我们将讲述这个切入点。
文/无非妙道

普洱茶已成为了香港文化的一部分

  来到香港,才试到广东人爱喝的普洱茶,又进入另一层次。初喝普洱,其淡如水。因为它是完全发酵的茶。入口有一阵霉味,台湾人不懂得喝普洱,洱字又难念,乾脆称之为「臭普茶」。臭普,闽南语「发霉」的意思。

  普洱茶越泡越浓,但绝不伤胃。去油腻是此茶的特点,吃得太饱,灌入一二杯普洱,舒服到极点。三四个钟头之後,肚子又饿,可以再食。

  久而久之,喝普洱茶一定喝上瘾。高级一点的普洱茶饼,不但没有霉味,而且感觉到滑喉,这要亲自经验,不能以文字形容。

  一般茶楼中所喝的普洱,品质好不到哪里去,有些还是由泰国进口,当地商人收集冲过的旧茶叶,发酵而成,真是缺德。纯正云南普洱,不分贵贱,都有一定水准。

  其他茶叶沏後倒入茶杯,过一阵子,由清转浊,尤其是西洋红茶,不到十分钟,清茶成为奶茶般的颜色。

  普洱永不变色。茶楼的夥计把最浓的普洱存於一玻璃罐中,称之为茶胆,等到闲下来添上滚水再喝,照样新鲜。

  在茶庄中买到的普洱,由十几块钱一斤,到数百元的一个八两茶饼,任君选择。所谓的绝品「宋聘」,九十九巴仙是假货,能有「红印」牌的三四十年旧普洱喝,已是很高级。但是普洱是属於大众的日常饮品,太好太醇的茶,每天喝也不过如此。港币一百元一斤,已很不错。平均每一斤可以喝上一个月,每天只不过是三块多钱,比起可乐、七喜,便宜得多。

  普洱叶粗,不宜装入小巧的功夫茶壶。以茶盅沏普洱最恰当。普通的米通茶盅,十几二十块钱一个,即使买民国初年制的,也只不过是一两百。弄个古雅一点的,每天沏之,眼睛也得到享受。有许多人不会用茶盅,但原理很简单,胆大心细就是,有过两三次的烫手经验,即毕业。

  喝茶还是南方人比较讲究,北方人喝得上龙井,已算合格,但他们喜爱的香片,已不能叫做茶,普洱更非他们可以了解或欣赏的。

  普洱已成为了香港的文化,爱喝茶的人,到了欧美,数日不接触普洱,浑身不舒服。我每次出门,必备普洱。吃完饭来一杯,什么老外垃圾餐都能接受。

  移民到外国的人,怀念起香港,普洱好像是他们的亲人。家中没有茶叶的话,一定跑到唐人埠去喝上两杯。

  到外地拍电影,我的习惯是携一个长直形的热水壶,不锈钢做的,里面没有玻璃镜胆,不怕打烂。出门之前放进大量普洱,冲冲水,第一道倒掉,再冲,便可上路。寒冷的雪山中,或酷热的沙漠里,倒出普洱与同事一齐喝,才明白什么叫做分享。

  一次出外忘记带,对普洱的思念也越来越深。幻想下次喝之,必愈泡愈浓,才过瘾。

  返港後果然只喝浓普洱,不浓不快。倒在茶杯中,黑漆漆地。餐厅夥计走过,打趣著问:「蔡先生,怎么喝起墨汁来?」

  谦虚回答:「肚中不够嘛。」 

普洱茶药用成分与药用机理的研究与突破

普洱茶是一种饮品。我们在品饮普洱茶时经常出现一些功能性的反应。于是很多人愿意将普洱茶视为药物。但我们说普洱茶不是药,只是好的茶品。药品有“靶向性”,正如非糖尿病患者去吃二甲双胍会出现低血糖甚至肾衰竭。我们说普洱茶有功能性成分,只局限它有药用成分。但是这些成分有一个严格的界限:它不是药,只是药用成分。比如说2008年,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说在普洱茶里发现了他汀类物质。当我看到文章的数字的时候,我就知道了,这些物质其实从面包、馒头里都能提出,只要是发酵食品里都有他汀类物质,只是含量太低,形成不了药的概念。那么从普洱茶里发现这种物质,同样形成不了药的概念,我们只能说是药源,当我们一旦搞清楚它是怎么来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把它单独拿出来,去做成一款药,但是绝对不是说直接把它当成药来对待。现在有一个现象,国际上知名的大药厂在中国都有研究机构,就是研究中国的植物。现在国际上比较成功的技术就是从紫杉树里提取紫杉醇,其他的东西还在做,中国也是一个植物王国,现在大家纷纷在抢这个药源。我们中药界包括很多的东西没有药源。比如说前列腺康有420个品种,没有一个有专利的。所以国际社会在中国建立了很多研究室,抢中国的植物。我想普洱茶已经进入他们的视野。

普洱茶具有很多的药源,尤其是五十年以上的老茶,非常的丰富,但是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是最好的,我们看一饼五十年的老茶,真正茶的属性所剩并不多了,它最重要的是衍生物。有时候我和朋友说笑话:七十年以上的老茶,我个人认为就是药,当年清朝药学家赵学敏写《本草纲目拾遗》的时候,就把普洱茶纳入到药典里去了。普洱茶出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它后续的陈化出现一个膏化现象。我们知道,茶叶有三大变化,一是绿茶的后续陈化是霉变;二是红茶与乌龙茶是碳化、木质化,三是普洱茶出现膏化现象,我们看一个很肥厚的叶片,冲泡二十泡以后再展开这个叶底,几乎是半透明的了,实际上附着上的海绵体已经膏化了。我们讲的膏化不是说变成膏状物质。五十年以上的老茶香气有一个最敏感的东西:中药香,有的体会是人参香,有的说有点当归的味道,不管什么味道,我们统称中药香。为什么出现中药香,这是发酵产物所达到的,所以五十年以上的普洱茶有很多药源,更接近于我们中国古代说的“药食同源”。但是目前对老茶的研究是最薄弱的,薄弱的理由就一个:资源太少、价格太高。

以上是我讲的普洱茶的科技的七大突破,由于我的知识结构有限,可能有些问题没有谈到点子上去。我附带再讲一下七大突破之外的其他方面,就是普洱茶“大概念”的质量标准体系。普洱茶有一个非常难堪的局面,我们国家把普洱茶归为黑茶类了,中国传统的茶类划分是以颜色划分的,什么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黑茶是生物发酵的东西,就伏砖来说,它有一个检验标准:金花(冠突散囊菌),品质的好坏以冠突散囊菌为主。普洱茶也是生物发酵的东西,但是到现在没有哪一项检测的标准,这就带给我们一个问题,尽管我们现在对普洱茶做了很多的研究,但是我个人仍然认为,知道的太少,我一再强调我们只是在挖掘它的冰山一角,尤其是发酵过程衍生物的出现,和它的演变机理。

还有采香,很多茶包括红茶、绿茶、铁观音,都是经过高温提香的,在出锅之前瞬间把温度提到105℃,完成高温提香的过程,而普洱茶没有这个过程,普洱茶的香气怎么来的呢?是通过微生物产酶,酶产脂,脂产芳香类物质,而且刚出来的生茶,我们测它的芳香类物质有270多种,等到测到一款70年的老茶的时候,却只有不到40种,它越来越趋向于单一了,这种现象也非常值得研究。

我们在搞普洱茶研究工作的时候也一再呼吁,普洱茶的制作一定要切忌绿茶思维,大家有机会可以仔细看看老茶,含梗量不低于15%,也就是粗老叶子,我们现在的普洱茶标准正好与此相反,我们是按照绿茶的标准,什么一芽一叶、芽头都是绿茶的标准,可是用芽头压成的普洱茶砖饼沱经不起时间的摧残,老茶肯定留不到,全碳化了。那些没有被碳化的粗纤维物质,经过纤维素酶可以转化为糖,包括我们今天上午喝到的茶,现在喝还可以,但是20年后再喝可能都不存在了,因为有些是用芽头压的。所以,普洱茶的国标我觉得应该有一个沉淀期,到一定时候会有一个修改。这样我们未来普洱茶的陈化效果可能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