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喝普洱茶对胃好吗普洱茶养胃还是伤胃

喝普洱茶对胃好吗普洱茶养胃还是伤胃

2019-07-10 访问量: 15 茶礼仪网

生普洱对胃的刺激性较强,而熟普洱是公认的养生健胃茶,品性比较柔和,每天喝一点,暖胃,胃偏酸性的人喝了会舒服一些,当然红茶也不错,但相对于后发酵的熟普洱来说,还是欠缺一些,不过红茶口感和香气都是熟普洱不能比的。

喝普洱茶对胃好吗普洱茶养胃还是伤胃

经常饮用过新的普洱生茶很容易对胃造成影响,因为普洱生茶的新茶过于刺激,含有较多的茶多酚、儿茶素等物质,这些物质对人体的肠胃黏膜有较强刺激性。对于肠胃较差的人,如果经常大量饮用过新的普洱新茶的话,会直接对胃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导致胃寒、胃疼等各种症状,甚至严重的还会胃出血。

经过后期自然存放之后的普洱老茶,茶性温和,并且对胃产生刺激性的物质已经大部分氧化,经常饮用普洱老茶,无论是老生茶还是老熟茶,都能够暖胃护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调理肠胃进而达到养胃的功效。老茶当中还含有一定的活性酶,能够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地产生变化,对普洱茶本身形成有利的影响。如果品质好、仓储得当的话,几十年上百年的老普洱还能喝,而且滋味醇和、经久耐泡。

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平和的普洱茶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粘稠、甘滑、醇厚的普洱茶进入人体肠胃形成的膜附着胃的表层,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层,长期的饮用普洱茶后可以起到护胃、养胃的作用。

从中医观点看,普洱熟茶色红属火,性温、味微苦亦属火,其有淡味,归脾属土,总体看有温养脾胃和利湿的作用。其生长环境在云南,云南山高且多,地气最厚,因此普洱茶得土气较其它茶厚,所以普洱茶温暖脾胃、助消化的作用一定比其它茶要强。

普洱茶饮用对体质和胃的影响最大,现代人的体质因各种缘由多少都会有点“虚”,在喝普洱茶上,就得了解自身体质,有所禁忌的选择品饮。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制作工艺“揉捻”详解

普洱茶制作工艺“揉捻”详解

揉捻,是普洱茶鲜叶杀青之后的制造工序,藉由外力使茶叶外表与内部细胞组织毁坏,组织液体附着于茶菁外表,利于冲泡时增加香气口感,以及让内含物质平均释出。

普洱茶工艺“揉捻”工序,可分为手工揉捻和机器揉捻两种。手工揉捻现多应用于小批量的古树茶消费;机器揉捻相较而言更为省力,消费效率高,多用于台地茶等大宗茶品的消费制造。

普洱茶揉捻的目的,主要在于使茶菁成条索状,并使茶叶外表裂而不破,易使茶叶内含物平均而充沛释出。揉捻缺乏的茶叶,条索成片、口感油腻;揉捻过度,茶品会无光泽、汤色混浊、苦涩度高,枯燥贮存后易有杂味。

普洱茶制作工艺“揉捻”详解

茶叶鲜叶在刚刚完毕杀青工序之后,叶片温度较高,同时茶叶不同位置(叶片中心与边缘)的水分散布不均,此时若立即揉捻,会招致茶叶细胞壁决裂过度,产生汤色混浊、口腔刺激性过高等缺陷,在这种不当制程的影响下,即使原料是古树茶鲜叶,最终废品也会呈现台地茶的口感。因而茶叶在杀青工序之后进入揉捻工序之前,需经过摊晾,降低叶温,同时使叶片水分散布平均。由此叶片的韧性进步,在恰当的揉捻工艺之下方能到达“裂而不破”的效果。

茶叶鲜叶杀青,即便工艺正确也会有少局部叶片受热过多,产生少量“焦片”。若没有相应工序去除这些焦片,它们便会在揉捻时被揉进茶叶的条索之中,形成茶品永远无法去除的烟焦味。为了防止烟焦味,一方面要进步茶叶的鲜叶杀青工序的水准,尽量减少焦片的产生;另一方面则需在揉捻前的摊晾和揉捻中都应有认识的筛去茶叶中的焦片。一切努力都以最终茶品呈现的相对圆满为目的。

普洱茶制作工艺“揉捻”详解

在有孔洞的簸箕上手工揉捻,在揉捻过程中筛去焦片。

普洱茶制作工艺“揉捻”详解

由于揉捻工艺之故,若茶树种植过程中喷洒农药,附着在茶叶外表的农药残留与析出的茶叶组织液体混合,即便不溶于水的脂溶性农药,同样能够藉此存在于茶汤之中。经典普洱体系选择原料的底线是其种植过程不运用农药、化肥、生长激素,而不是茶叶中的农药残留到达某种规范,便是基于关于本身职业道德的坚持,以及抵消费者安康担任的义务。

你真的是知道普洱茶是属于什么茶的吗

说起普洱茶,很多人都知道,但是普洱茶属于什么茶你知道吗?有人认为它属于黑茶,但也有人有其他想法。

你真的是知道普洱茶是属于什么茶的吗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

普洱茶是历史以来形成的云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云南原产地的大叶种晒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两个系列:直接再加工为成品的生普和经过人工速成发酵后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紧压茶两类;成品后都还持续进行着自然陈化过程,具有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

而黑茶(darktea),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得名。六大茶类之一,属后发酵茶,主产区为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安徽等地。黑茶采用的原料较粗老,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黑茶按地域分布,主要分类为湖南黑茶(茯茶)、四川藏茶(边茶)、云南黑茶(普洱茶)、广西六堡茶、湖北老黑茶及陕西黑茶(茯茶)、安徽古黟黑茶。

下面为你介绍下普洱茶的6奇

1.产地奇:经历了由地名命名而发展为专门茶类的一种茶叶。普洱茶原是产于云南普洱府所在地,并在普洱集散的茶叶。

2.品种奇:茶树鲜叶为普洱茶变种,即云南大叶种茶树的鲜叶。

3.原料奇: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而成。后发酵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存放,长时间的缓慢自然发酵,这样变成的普洱茶,叫传统普洱茶;一种是用晒青毛茶经过人工促成后发酵办法生产的普洱茶及其压制成型的各种紧压普洱茶,叫现代普洱茶或熟普。

4.形状奇:普洱茶除散茶外,紧压成型的普洱茶有各种形状,有如小药丸、圆球、象棋、沱茶、圆饼;大如南瓜、巨型饼、树筒、屏风、大匾等等。

5.饮用奇:如在茶馆用盖碗或紫砂壶冲泡陈年普洱,可泡20泡。

6.品质奇:普洱茶有越陈越香的特点,与茶贵新、酒贵陈的特点背道而驰。如储存保管得当,可储存一百年左右。

云南普洱茶中国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这已经是世界公认的:印度《阿萨姆评论》1993年第四、第五两期连续刊载研讨成果;《人民日报海外版》1993年4月 17日载:“茶叶故乡在何方,专家确定在思茅”;香港《文汇报》1993年4月15日报道:“世界茶叶原产地,专家认定云南思茅”,同一天的泰国《新中原 报》载:“云南是世界茶叶起源地”,次日,菲律宾《世界日报》载:“云南省思茅山区,世界茶叶发祥地”。

云南普洱茶中国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

大约在一亿八千万年前的三叠纪,云南已是露出海面的陆地,许多裸子植物在这里滋长和蔓延。约七千万年前的第三纪,古滇西三江(怒江、澜沧江和金沙 江)流域的山坝交界地带具备了茶树起源应具备的裸子植物繁茂、陆地稳定和气候湿热等三个条件,古木兰植物群在这里出现、繁衍,特殊的气候环境促使木兰演化 为茶树。第四纪多期冰川活动毁灭了许多植物群,而在澜沧江中下游的思茅和西双版纳等滇南、滇西南一带未受到冰川袭击,茶树等古生植物在此区域得以生存,发 展为热带和亚热带大叶种茶树。

云南茶区分布在澜沧江两岸的山区丘陵地带的温凉、湿热地区,海拔在1200~2000米,年平均温度在12~23℃之间,活动积温在 4500~7000℃以上,年降雨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最高达2000多毫米。土壤为红壤、黄壤、砖红壤,PH值在4~6之间。云南普洱茶主产区主 要分布在北纬25°以南的滇南茶区,包括思茅、西双版纳、红河、文山四个地、州的22个县市。如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地,普洱市是历史上普洱茶的集散 地。这一地区的气候主要有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和北热带气候类型。年平均温度17~22℃,活动积温在6000~8300℃,年降雨量1200~1800毫 米。这些的气候条件为该区种植的云南大叶种创造了适宜的生长条件,也为普洱茶化学品质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茶树原产中国,中国的西南,西南的云南,已为古地理学,古气候等古生态环境及植物系统演化发展所证实,又为山茶植物的自然分布所证实。

茶树是在被子植物形成的中期诞生的,与早期被子植物木兰目、五桠果木有亲缘关系。

被子植物是在晚侏罗纪、早白垩纪诞生的,茶树是在晚白垩纪、早第三世纪产生的。茶树诞生的地史正是燕山运动时期。

茶树诞生的地理前提是:在地史上海陆变迁过程中,在茶树起源的地史阶段必须是持续稳定的陆地。只有稳定的陆地,才可能提供植物系统演化的基地,才能最后产生被子植物茶树。

茶树诞生的气候前提是:该地长期处热湿气候,只有热湿气候才能形成酸性土,才能造就茶树典型的嗜酸性生物学特点。

茶树诞生的气候诱因是热湿的环境下,出现干旱,因为干旱使裸露的种子不宜保存,难以济生命之穷,为延续后代,必须适应干旱,对种子进行保护,从而产生被子 植物,因此,茶树起源地必定是长期稳定持续的陆地,裸子植物繁荣与热湿气候条件三个前提俱备的地方,出现了干旱气候的侵扰或该地正处在热湿与干旱气候交界 的界面上。

茶树诞生的地史背景是燕山运动,那时欧亚大陆的中国西南的陆地边缘是:斑公湖—拉萨—雅鲁藏布江—怒江—(南折)腾冲一线,北部是古昆仑山,古巴颜克剌高 地,南部、西部是喜马拉雅海(太提斯海),东部是山地,那时的中国三江地带尚是一马平川的三江平原,靠山面海,是长期持续稳定的陆地,斑公湖—怒江——腾 冲一线以北以东,向干旱演变而成干旱气候,以南以西是热湿气候,裸子植物繁荣。三江盆地具备了高等被子植物和茶树起源的地理气候植物三个基础条件,同时又 处湿热与干旱两个气候区的界面上;在此,有人猜测,茶树起源的原点是在三江地带及其以南,茶树诞生时,喜山运动尚未开始,印度板块还在大洋中飘浮着,晚第 三纪印度板块俯冲西藏云南,青藏,隆升,三江皱褶,第四纪冰川南压,茶树渐次南移,保存于三江流域的低热湿润区,并随喜山运动的生态变化进行多样化过程, 随江河传播到现在看得见茶树自然分布的地方。

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发现山茶科植物有23属380种,在中国有15属260多种,集中分布于西南,到1985年止,全世界已发现茶组植物37个种,3个变 种共40种,而在中国就有38种,只有两种分布于中越、中缅边界的越缅一侧,38种中,在云南就有33种,33种中,云南特有种就有24种和一个变种。在 这些种之中,普洱茶、大理茶、滇缅茶为优势种,如此庞大的种群高度集中存在于三江中下游,证明茶树发生的原始区是“古三江平原”。现代茶树自然分布的实际 是:金沙江—长江;南盘江—红水河—珠江;元江—红河;川河—把边江—李仙江—红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龙川江—瑞丽江—伊洛瓦底江,各流 域呈扇 形展布,扇柄是三江地带,反过来证明茶树的原生地点恰是三江地带,由于三江地带印度板块俯冲楔入皱褶隆升,位置高、势能大,是河流的集中点,利用高位势 能,由高向低,顺江传播,造成了这种分布格局,从贡山、怒山、无量山、哀牢山广泛分布的大量的成规模的野生茶树群落来看,不论是种数,种群规模,还是出现 的频度,均是离扇柄越远越省(或小),充分说明了茶树起源于三江地带,沿扇形河流传播,多样化,进行扇形分布的客观性。

1975年,云南省博物馆提供宾川县羊树村原始社会遗址中红土块中果实印痕标本,经中科院遗传研究所李 番教授鉴定为茶树果实,是石器时代的首次记绿,证明茶树在史前,已与中华人类活动建立了联系。

1991年在澜沧江畔的澜沧县邦崴村发现了全世界唯一的一株古茶树,经组织全国茶叶专家鉴定,为介于野生型与栽培型之间的过度型。证明它是在人类对茶树驯 化过程中,中途逸散出来,中断了驯化过程,繁殖保存下来的后代,同时,证明了茶树起源与驯化地理同源,都在云南省的三江流域。也就是说,云南的古滇 人是茶树的最后驯化人和最早的载培人,说明云南栽培利用茶树始于史前。

云南不仅是茶树植物的起源地,也是茶树栽培的起源地。

茶树驯化过程和驯化后,沿金沙江长江东行到巴蜀,受到腹地先进农业文化的滋养,实现了商业栽培,发育成先进的茶叶农艺和茶文化,而沿澜沧江、怒江、 红河流域南行,则远离了先进农业文化的滋养,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这中,茶树栽培加工,商业文化,均滞后于腹地,并带有原始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