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的拼配要领介绍普洱茶如何拼配

普洱茶的拼配要领介绍普洱茶如何拼配

2019-07-14 访问量: 14 茶礼仪网
普洱茶为茶中之茶,是暖胃、降脂、养气、益寿延年及品茗的圣品,而普洱茶区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在普洱茶的制作中是需要拼配的,下面就普洱茶的拼配要领做一详细介绍。

普洱茶的拼配要领介绍普洱茶如何拼配

拼配可以让茶“扬长避短”,达到高质量,拼配是茶叶精制加工厂毛茶验收定级,精制加工,半成品拼配三大环节之一。产品质量的优劣,原料的使用价值发挥得如何,通过拼配体现出来;通过拼配使茶叶的色、香、味、形符合标准,符合贸易样,成交样;通过拼配才能做到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才能以质量创品牌,增效益。
拼配的技术要领
普洱茶体形粗壮肥实,不像红茶绿茶那样苗条紧细,拼配时除应注意运用常规的拼配技术达到拼配的目的外,还要注意扬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之长,凸托出普洱散茶粗壮肥实的外形风格和内质风味,使产品别具一格,称雄于国内、国际茶叶市场。
我们认为:普洱散茶的拼配技术要领可归纳为12个字:即“扬长避短,显优隐次,高低平衡。”
拼配可让茶突出自己的风格
所谓“扬长避短”主要是指发挥云南大叶种粗壮肥实、苗锋完整的产品风格,使原料经济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因为,每一个厂的产品,由于原料的特点和所采用的工艺不同,都有长处和短处。
如某厂生产的普洱茶,他的原料来自多个茶区的春、夏、秋茶,从总体上讲,春茶生产出来的精制茶身骨重实,滋味浓醇,而夏、秋茶生产出来的精制茶身骨轻,梗长条泡,净度差,滋味欠浓,且各茶区之间、同一茶区范围内不同时间地点的茶,它的香气、滋味和外形的塑造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长处和短处,拼配前要把各茶区的在制品分开,春、夏、秋茶分开,根据自己产品的特点,尽量发挥长处,克服短处,以长盖短,突出自己产品的风格。
所谓“显优隐次”主要是指半成品品质的“优”、“次”调剂。因为半成品品质都是单机筛号茶,由于原料的地区之别、级差之别、季节之别、山区和坝区之别,发酵程度轻重、好次之别、各筛号茶又有大小、长短、粗细、轻重之别,其品质有高有低,有优有次,对其中某一筛号茶来说,用茶叶审评八项因子全面衡量,可能某几项因子较好,具有这几项因子的优势,另几项因子较次,成为劣势,拼配时要尽量把筛号茶的优势显现出来。

同时要尽可能地减少劣势茶的拼配比例,使成品茶显现出优点,隐去缺点。如用某一茶区原料生产的7级3号普洱茶,条索松扁,多梗含片,但汤色红浓,滋味醇厚,拼配时可选用另一茶区条索紧实的大号茶或该地区上一级的大号茶做面张,拼入下一级的中下段茶,这样外形的缺陷就被“隐去”,内质的优势就显现出来。
所谓“高低平衡”就是以标准样或贸易样、成交样为依据,把品质高的调低,低的调高,使之平衡。同级各筛号茶,由于茶区不同,季节不同,山坝区不同,加工来路不同(本身路、圆身路、轻身路),拣剔净度不同,品质参差不一,需要平衡。并且普洱茶的初制(渥堆)由于受温度、湿度、空气、海拔、水质、茶叶含水量、原料储存时间长短的影响。
在发酵过程尚未用仪器、电脑控制的今天,发酵程度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忽轻忽重,品质忽好忽次,香气、滋味、汤色、叶底一批与一批不一样的情况,有的会造成滋味上的干差万别,更需要平衡。高低平衡贯穿整个拼配的始终,各级半成品品质高与低,以及成品茶八项因子的高与低达到了平衡,就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相对稳定。
以上就是对普洱茶的拼配要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这一知识有所帮助。

有用+10
分享

临床新发现:普洱茶对痛风有积极作用

  首先,喝普洱茶之后,胃里会比较舒服,能有效的分解油腻,平日里父母不在身边的助手君,和各种北漂一族一样,只能在公司附近随便找个地方,果腹而已。就算助手君挑着素菜来点,饭店里的油也恐怕也没那么善良。所以每天喝点普洱,刮刮油还是不错的。

 

  其次,饮茶几天后,发现舌头上的舌苔变薄了,说明也具备一定的润脾的功效。

 

  最主要的,就是喝了一些天之后,明显感觉脚步的各关节都归位了,身体也没有那么紧了!

  所以,我们就对此进行了临床的对比统计,请大家看一下具体的临床统计结果:

 

  普洱药茶治疗原发性高尿酸血症80例

 

  摘要目的:观察普洱药茶治疗原发性高尿血症的临床疗法。

 

  方法:对80例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采用普洱药茶治疗,10g/包,1日1包,开水泡服。1个月为一个疗程。

 

  结果:一个疗效后血清尿酸下降至正常者22例(

 

  结论:普洱药茶治疗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疗效较好,无毒副作用,服用方便。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普洱药茶;中药治疗

 

  目前对于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缺乏病因治疗,因此不能根治。由于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很大一部分要发展成临床痛风,根据预防为主的原则,有效的治疗高尿酸血症对于防治痛风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于2003年2月一2003年7月,采用普洱药茶治疗原发性高尿酸血症80例,收效甚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纳入标准:(1)血清尿酸>430umol/L;(2)未出现关节、肾脏、心脏等尿酸盐沉积症状者。排除标准:(1)已出现关节症状的急性痛风、慢性痛风者。(2)由于药物或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尿酸血症。(3)有严重心、脑、肾病变者。1.2一般资料80例患者中,男性6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3岁,平均41.5岁;首次发现者66例,病程2个月~1年者12例,病程1年以上者2例,病程最长者为1年5个月。

 

  2、治疗方法:

 

  普洱药茶10g/包,1日1包,一个月为一疗程。

 

  3疗效观察3.1疗效标准痊愈:血清尿酸下降至正常水平(

 

  3、治疗结果:

 

  以一个疗程为观察期限,80例患者中,痊愈22例,有效39例。总有效率70.62%,痊愈率27.5%。4典型病例林某,男,32岁,2002年3月6日体检时查出血清尿酸490umol/L.主诉:无任何不适,无关节红肿、疼痛、酸胀等不适。否认尿路结石等疾病史。查:关节(一)、肾区叩击痛(一)、舌质红、苔薄黄、脉滑。诊断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给予普洱药茶服用。一个疗程后,复查血清尿酸为400umol/L,痊愈。

 

  体会

 

  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内源性代谢紊乱较外源性因素更为重要。血清尿酸盐浓度越高,时间越长,发生痛风和尿路结石的机会越多。

 

  目前临床除了饮食控制以外,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别嘌醇等,能抑制尿酸合成,但不利于患者长期服用。我们将普洱茶与中草药有机结合起来,既能有效的治疗高尿酸血症,又利于患者服用,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素雅为佳松竹绿”——傣族与普洱茶

“素雅为佳松竹绿”——傣族与普洱茶

西湖龙井资讯平台7月31日讯:

世世代代生息于云南普洱茶区的傣族,与生活在这方热土上的各民族人民一道,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的茶文化。澜沧江沿岸的六大茶山之一的景迈茶山,方圆十几个村寨的傣族和布朗族世代以种茶为生,据芒景缅寺塔石碑文记载,景迈茶山上的茶园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经过一代代人民辛勤的劳作,他们开辟出了一片具有上千年种植历史的万亩古茶园,被国外学者称为“天然的博物馆”。这些经历了千年风霜的古老茶树,至今仍然郁郁葱葱,挺立山野,为各族人民默默奉献出片片新绿。

在傣族居住的地方,茶和竹一样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物。傣家竹楼中央的火塘,燃着四季不断的火苗,随时准备为远方的客人送上一杯傣家特有的“竹筒茶”。

竹筒茶是傣族最具有独特风格的饮茶习俗,傣语称为“腊朵”。主人取来竹楼边新鲜的香竹一截,将干青毛茶装入内,并用橄榄枝做成木棒在竹筒里冲压,一边冲一边放进茶叶,直到将竹筒填满冲紧为止。然后将竹筒放到柴火上烘烤。烤到香味四溢时,再将竹筒冷却,用刀剖开取出已成圆柱形的茶柱。掰一小块放入茶碗,冲入沸水,一缕清香便在竹楼里弥漫开来,沁人心脾。碗中的茶叶,一片片在沸水中舒展、变绿,尤如林中孔雀开屏。袅袅升腾的雾气中既有竹的清香,又不失茶的滋味。如果遇上一个有情趣的主人,还会为客人唱一曲傣家“请茶歌”:“远方来的客人啊,请把澜沧江边的竹楼当成家。喝下一碗傣家的竹筒茶,你就会不渴不乏走天涯。”正像一副对联描述的:“素雅为佳松竹绿,幽淡最奇芝兰香。”

【普洱茶再发现】白莺山:古茶博物馆

这里是茶叶的会所,是上千年来不同种类的茶树和谐生长的家园,谁也不知道当年,究竟是什么力量,能够召集如此众多的茶树在此集合,以群体的方式,共同展示着茶叶这种滋润苍生的植物所蕴藏的丰富内涵。

2006年9月5日,当我第一次穿行在白莺山巨大的古茶园里时,我发现那里的每一棵古老茶树,都是关于时光的传说。很多年来,它们就那样无言的生长,历经雨雪风霜,并在今天以勃勃的生机,带给茶人一份惊喜和感动。

白莺山古茶园自然博物馆

白莺山位于临沧市云县的漫湾镇,是“忙怀新石器文化”的核心区,早在4000年以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而那满山的古茶树,与这块土地上的最早的居民,究竟有着怎样的一种相生相伴的历史?

白莺山

白莺山过去又叫白鹰山,虽然“莺”和“鹰”只是一字之差,但却隐藏着一个故事。相传白莺山村边有一个水潭,潭边是茂密的森林,时常有成群结队的白色大鹰在此栖息,远远望去,宛若一棵棵大树开满白花,因此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白鹰山。但在遥远的古代,鹰为生存,常常啄食村民饲养的家禽,人与鹰的矛盾逐渐激化,还发生了人鹰之战,之后鹰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与人和谐相处的“白莺”,于是当地人就把白鹰山有意与成了白莺山。据郑有林先生说,白莺山原被称作“阿维”,最早生活在那里的村民是布朗族,据说他们是来自于三江源头的崇山峻岭之中,因躲避战乱,不远千里迁徙到此地,并从此与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因而在白莺山,至今民间还有顺口溜:“阿维人来阿维人,烤罐苦茶献祖坟”,也有快板“阿维中山好地方,茶树成林满山岗……”而景东和南涧一带的茶商,至今仍然把白莺山生产的茶叶称作为“阿维茶”。

作者与第23次上白莺山的云县茶办主任左成琳

很多年来,茶叶一直是白莺村村民赖以生存的重要植物。一年四季,苦荞是当地人的主粮,而茶叶不仅是当地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更为他们与外界换回盐巴、布匹等生活必需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白莺村至今也还不通公路,当地的茶叶运输,仍然采用最原始的马帮驮运。在白莺山蜿蜒曲折的山道上,不时还能见到一串串深深的马蹄印,那是岁月的履痕,也是当地村民生活维艰的见证。然而也许正是因为交通的不便,使得白莺山有幸地避免了古茶树的大面积砍伐,从而为我们留下了一份难得的“自然遗存”。

在白莺山,茶树的品种非常的丰富,有当地茶农称的黑条子茶、白芽子茶、藤子茶、柳叶茶、红芽口茶、豆蔑茶、大叶本山白芽口茶、贺庆茶,至于十三不靠的茶树,当地的人则将它称为二嘎子茶。这些茶树与本山茶和勐库茶一道,构成了一园多古茶品种的独特景观。生活在白莺山的人,不仅能准确分清不同种类的茶树,而且为每种茶树评选出了它们的茶树王,甚至有了茶树为媒成就美好姻缘的故事。据不完全统计,仅白莺山和相邻的核桃林两个村12400亩区域内,就保存了野生型、半野生型和人工栽培型古茶树数百万株。专家说,白莺山古茶树种类多样,变异繁多,不仅是茶树种质资源的宝库,而且展示了从野生茶树到栽培茶树不同阶段的演变历史。

白莺山古茶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神则灵。平凡的白莺山,因郁郁葱葱的古茶树而成为无数茶人心中的圣地。作为云南古茶树保护得最好的一个区域,白莺山有着自身神奇的历史。有资料显示,一百多年前,白莺村就开始以“赶茶会”的方式来推动茶叶的发展。白莺山早年有一座道庙,过去叫大河魁星阁大殿,现在被人们称为“大河锁水阁”,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六,人们都会在那里举行一个斗茶会。届时,每个族的族长,会带上精心采制的茶叶,在那里进行现场泡制,并请参会人员轮流品尝。然后分出一、二、三级茶族。一级茶族有一定的货币奖励;二级茶族奖励200市斤贡茶;三级茶族奖励100市斤贡茶。而这些奖品,则由三级以下茶族进行准备。同时,赶茶会又要求获奖的茶族,要采集本族茶奖茶品的茶子,送给三级以下的茶族作为优良品种进行推广。当时,这种以品茶、评茶并佐以物质鼓励的方式来推动茶产业发生的活动,曾在白莺山周边产生很大的影响,每年举办茶会的时候,都会有数千人,上千匹马云集白莺山,他们中不乏外地的客商,带来了白莺山人生活所需的盐巴和布匹,也带走了白莺山回味绵长口留余香的茶叶。

白莺山古茶园

据说,当年举办赶茶会时,都有活动的详细记录,而且被装订成册,存放在大河锁水阁内,可惜的是这些记录白莺山茶文化历史的资料,被后人有意损毁了。所幸的是,作为茶文化历史的另一种记录:茶树,却被保留了下来。因为茶树,已经成为了白莺山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你可以在那里,频繁地看到百年古茶树随着地生长在人家的庭院中、大门边、古道旁,真正与人们相伴相生。每一年的清明,当地人在祭扫祖墓时,都会奉上一杯清茶,表达对祖先的怀念之情;若遇老人去世,人们也习惯用红布包上一撮茶和米放在他的嘴里,意思是民以食为天,而茶是生命之源,死了也不能忘记的。此外,如果死者还未成年,则只在死者的嘴中塞茶,表示生命有限,而传承祖宗种茶的事却没有结束。

作者购买白莺山本山茶王的茶叶

也许正是日常生活中与茶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才成就了白莺山成为今天的古茶树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