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黑茶>湖南黑茶:千两茶的传奇

湖南黑茶:千两茶的传奇

2019-04-06 访问量: 25 茶礼仪网

湖南黑茶千两茶的传奇

“千两茶,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湖南有,湖南只有益阳有,益阳只有安化有。”顾名思义,安化是千两茶的原产地。千两茶的制作、经营、品饮是梅山文化独有的生产、商贸、生活方式,其制作技艺是人类难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于2008年6月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先有茶,后有县”

  唐朝中期,此地所产“渠江薄片”茶成为朝廷贡品。唐朝末年,统领湖南的马殷称王建楚后,大力鼓励农民种茶,既增加国民经济收入,又用黑茶向西北游牧民族交换战马,安化成了当时湖南黑茶的主产地,黑茶便是后来千两茶精制加工的原料。宋朝熙宁五年(1072)设置安化县,朝廷对安化的认识就是“惟茶甲于诸州市”。当时,官方就已建立茶马交易的茶马司机构。熙宁七年(1074)设有收购茶叶的茶场司和向西北少数民族买马的买马司。元丰四年(1081),合两司为一,称为茶马司。朝廷司茶机构的设置,极大地促进了安化黑茶业的发展。

  千两茶发展道路曲折

  道光元年(1821年),陕西茶商委托驻益阳的茶行汇款在安化收购黑茶。受委托的又转雇人员下乡收购,并将茶踩捆成包,当地人称这种捆包茶为“澧河茶”。为了便于运输,当地人又把收来的黑花茶踩捆成小圆柱形,每支定量为100两(16两老秤),故称“百两茶”。到同治年间,资水河畔的江南镇对河的边江村,几家刘姓茶农在“百两茶”的启示下,独创出千两花卷茶,重量为老秤1000两。

  千两茶创制成功后,由于封锁技术,只能在小范围内生产,没有形成规模。大约过了三、四十年,千两茶发源地的正宗茶艺传人开始收徒授术,把这项传统手工技艺逐步向四周扩散,再代代相传,才不至于被历史长河所湮灭。

  1917年10月11日《大公报》所载《安化县署茶业调查报告》:“丁巳年(1917年)产红茶12万箱(每箱30公斤左右),黑茶(花卷)2万卷,引茶800票(每票2400公斤),以上折合共116900担(6971吨)。自后因欧战爆发,茶叶外销受阻,景况趋向衰弱。”文中提到的花卷,就是千两茶。又据1946年9月11日湖南《金融汇报》称:安化1926年运销陕、甘花卷31620支。抗日战争时期,千两茶因交通受阻,滞销压库。

  共和国成立后,湖南省白沙溪茶厂引进千两茶制作工艺,使生产得到了一定规模的发展。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茶叶市场严重滑坡,千两茶产量甚微。近几年,随着茶叶市场的重新启动,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的感召,千两茶生产呈现出生机,大有重振雄风之势。据初步预测统计,2007年安乡县可产千两茶3.2万支,将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

  手工制作 技艺精良

  千两茶属于黑茶类别,其包装呈圆柱形,紧压而成。整个工艺流程,系手工操作,大都在家庭作坊生产。精深加工千两茶所采用的原料是黑毛茶,以黑毛茶三级为主,拼入部分二级下堆。黑茶的采摘,在谷雨前后细茶采摘过后,茶农又忙春耕,一时采摘不过来,一些未采摘的茶芽,在夏初暖阳下蓬勃生长,等忙过春耕,再上山采摘,嫩枝蔓延几寸长了。有工夫的就一叶一叶摘下,没有工夫的就连枝带叶采摘,通称“老茶”,只能用于制作黑茶。

  千两茶的工艺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黑毛茶制作。这是千两茶加工最基础的工艺流程,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和烘焙五个步骤。第二个阶段就是千两茶加工。黑毛茶制成后,经过筛分、拼配等工序,用高温蒸汽软化,装入内衬棕丝片、蓼叶的篾篓内,中间扎篾箍,先用脚踩,后用杠压,然后冷却,进行自然干燥,日晒夜露55天,遂成成品。

  吁建立强有力保护机制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少安化千两茶工艺的制作中向记者表示,在千两茶制作技艺的保护和传承方面,应尽快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保护机制。他们呼吁,建立一种由政府主导、市场引导、企业自主、社团配合、民间参与的保护体系,做到职责分明,任务清晰, 形成团结齐心、协调一致、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并按照财政预算方案 ,将千两茶保护工作经费及时拨付到位。

  【大公网湖南频道 记者 伍均哲 整理】

有用+10
分享

安化政府组织70家茶企培训黑茶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茶叶行业的标准体系建设,30年来,尤其是近年来,安化黑茶一直领先全国。这主要是地方政府和茶叶企业以及我们本地专家的功劳。但我们还是要清醒的认识到,安化黑茶正面临的严重危机。”3月1日,湖南农业大学11教学楼的310教室里,著名茶叶专家、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刘仲华教授,给益阳70多家黑茶企业负责人上课开讲的第一句话这样说。

    这个为期60个课时的培训班,叫做“安化黑茶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与评审技术高级培训班”,由益阳市政府和省农业厅、湖南农业大学联合举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市茶业协会会长李稳石,省农业厅副厅长兰定国,湖南农大副校长符少辉,著名茶叶专家施兆鹏,以及省商检局、省茶业协会、市政府办、市农业局等有关领导,与培训班学员一起,听取了第一堂课。

    26年前,安化黑茶毛茶以及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就建立了完整的标准体系,有了产品国家标准,远远早于我国其他茶类产品标准的建立。在黑茶类别中,安化黑茶是建立标准体系最早、最完善的。1995年,在全国紧压茶质量检测中,益阳茯砖茶是唯一各大指标全合格产品。近年来,我们又根据产业发展和科技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提升、细化黑茶产业链中的各种技术标准,目前已完成:安化黑茶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栽培技术规范、黑毛茶分级、加工通用技术条件、加工技术规程、感官审评方法、安化黑茶、千两茶、湘尖(天尖、贡尖、生尖)、茯砖茶、黑砖茶、花砖茶和贮藏运输通用技术条件13个方面的标准体系建设,大多数将会成为国家标准,进行颁布。

    施兆鹏说:“一块茯砖茶,原料极好,发花也极好,如果里面有一根茶梗,长度超过3厘米,这块砖就不是合格砖茶,不能出厂,更无资格参加名优茶评选。”学员们上课特别认真,都准备参加培训回去后,马上培训企业员工。

湖南茯茶和泾渭茯茶,哪个才是茯茶鼻祖?

湖南茯茶和泾渭茯茶,哪个才是茯茶鼻祖?

说到茯砖茶,可能大部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湖南安化的茯砖茶,最近小编的朋友买了点泾渭茯茶,向小编请教同为茯茶,“泾渭茯茶”跟“湖南茯茶”有什么区别。今天小编就跟各位说道说道。

湖南茯砖茶采用安化黑毛茶为原料,筑制成砖,目前从原料到成品都是湖南一手包办,但是在从前,湖南是没有茯砖茶的。

黑毛茶从湖南运往陕西,茯砖茶是陕西咸阳人发明的一种茶叶加工方式,约在公元1368年(明朝初)前后,出品于陕西。陕西、甘肃商人到湖南安化采买黑毛茶,运往陕西泾阳,再用特殊的加工方式筑制成发“金花”的茶砖,这就是茯砖。

所以,最早的茯茶可以说是湖南和陕西合作的产物,湖南提供原料安化黑毛茶,而陕西则负责加工筑制。

但是从湖南到陕西,蓬松的黑毛茶运输起来极为不便,于是双方都致力于发展自己缺失的环节,陕西开始尝试用本省的鲜叶原料代替安化黑毛茶,而湖南则开始研究茯砖的筑制和发花工艺。最终这两位都练成了茯茶神功,自立门户,称霸一方。

讲到这里,概念就很清晰了:茯茶主要的特点就是砖形、有金花,湖南茯砖茶和陕西茯砖茶(泾渭茯茶是陕西茯砖茶的一个品牌)同属茯茶,但在制茶原料和制作工艺上均有所区别,是两种不同的茯茶。

如果要认真地论茯茶的鼻祖,小编认为应该是陕西茯茶,因为对于茯茶来讲,其特色在于发花和筑制的工艺,而非制作原料。陕西茯茶是茯茶工艺的创制者,获得“鼻祖”之称理所当然!你觉得呢?

新黑茶或老黑茶,你分得清吗?

新黑茶或老黑茶,你分得清吗?

(图来源图库)

黑茶被称为能喝的古董,以陈为贵。如果将新茶比作仪态万千、风情万种的青春女子,那么老茶,则如历经磨炼、饱经岁月的沉稳老人。但是对于老茶和新茶的不同特质,你能分得清吗?

新茶老茶大对比:同品类、同等品质、年份不同。

外形对比:

新茶:发酵稍重的新茶,乌黑油亮;发酵轻的新茶,颜色以青色、褐色为主,同样它的砖面也会比较油亮。

老茶:随着时间的沉淀,由于茶叶的自然氧化,颜色会变得灰暗,就算是轻发酵茶,放久了成为老茶之后颜色也会变深,也不会像新茶这样有油亮的色泽。

香气对比:

如果是新茶,会带茶叶的清香味,茯砖茶的话还会有金花的菌香味。

而老茶,年代越久,它的陈香味会越发浓郁。

茶汤颜色对比:

新茶:特别是轻发酵的新茶,以明黄、橙黄为主;随着时间的积累,汤色逐渐加深慢慢变成橙红,而且不同品类的黑茶,汤色变化速度会有不同。

老茶:则汤色以红色、酒红色为主(两者都必须有茶汤透亮且给人明亮的感觉才算好茶)。

口感对比:

口感上,新茶的口感会略微涩口,或者有青味,也可能带点渥堆味,。

而老茶,随着时间的沉淀,由大分子转换成小分子,它的茶汤,入口之后会有一种明显的顺滑,犹如一碗米汤,是从口腔滑到喉咙里,口腔里还会留下陈香味、甚至说药香味。

叶底对比:

新茶:叶底的色泽会更加油亮。

轻发酵的安化黑茶叶底会偏青绿色,具有活性,一般到7年左右的北方仓储状态下,在泡开后还能有明显青色,微微有些泛红。

老茶:叶底明显会显得暗淡一些。而且色泽上发酵轻的新茶叶底颜色也稍浅,而老茶颜色相比较深。

老茶之奇货可居、狼多肉少、物稀价贵,所以更正确的建议,不是特别懂行的朋友,建议选购品质靠谱、价格公道的1-3年内新茶,自己妥善保存、边喝边存。(黑茶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