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功效>普洱茶加枸杞有哪些功效?可以一起泡吗?普洱茶功效

普洱茶加枸杞有哪些功效?可以一起泡吗?普洱茶功效

2019-04-23 访问量: 26 茶礼仪网

普洱性温,久饮易生火;枸杞性味甘,平入肝、胃二经,兼入肺经。配菊花,共用于肝肾虚损之目昏瞻视,目生云翳,有明目之功。

普洱茶加枸杞有哪些功效?可以一起泡吗?普洱茶功效

普洱茶加枸杞的功效:

1、护眼明目

枸杞普洱茶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维生素C,钙,磷,铁等眼睛必须的营养元素。所含的胡萝卜素在酶的作用下转换成维生素A,能增强视网膜细胞组织,增强视网膜的感光性,有利于恢复和防止视力衰退。维生素B1,B2是维持视神经和视网膜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可预防角膜炎和由视神经炎而引起的视力模糊和眼睛干涩、流泪。

喝枸杞普洱茶,清晰整个世界。

2、排毒养颜

枸杞普洱茶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和有益菌,能帮助分解毒素,排出毒素。茶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其中一种在枸杞里新发现的维生素被英国专家称为“维生素X(驻颜维生素)”,可以提高皮肤吸收氧的能力,曾强皮肤细胞的活力,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使肌肤饱满,红润。

3、瘦身降脂

枸杞普洱茶中的有益菌可以减少小肠对甘油三脂和糖的摄取、提高酵素分解腰腹部脂肪,饭后半小时喝普洱枸杞茶,能有效中和多余油准的体型将不再是难题。

4、抗衰老

在明代,药圣李时珍发现枸杞具有“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的功效。现代,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国军事医学院纷纷发表了实验报告,用现代科学证明了枸杞确实具有显著的抗衰老功效,并指出,枸杞的抗衰老作用是来源于枸杞中的枸杞多糖,枸杞多糖具有清除自由基,维护细胞新生,帮助修复受损细胞,促进衰老细胞向年轻化逆转的作用。但枸杞中的枸杞多糖不能被人体完全吸收,单独食用效果不佳,而普洱中的有益菌能帮助分解,吸收枸杞多糖,充分发挥枸杞的抗衰老作用,因此用普洱和枸杞组合而成的普洱枸杞茶是抗衰老的佳品。

普洱茶加枸杞的功效解析

枸杞与普洱茶两种食物放到一起可以喝,而且其功效也是可佳的,陈皮改善胃弱及消化不良,枸杞补充体虚、改善视力,此茶是适宜老人饮用的清肠、助代谢、防老化的健康热饮。

普洱茶性温和,不会刺激胃,具有解油脂、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脾解酒等功能;普洱茶对降低人体所含的三酸甘油脂、胆固醇、血尿酸等有不同程度的作用;普洱茶还有降压、减轻烟毒、减轻重金属毒、预防便秘等功效。

在普洱茶叶中投放枸杞若干粒,共同冲泡,口感清爽。枸杞明目的功效,普洱有抗辐射的功效,两者同时饮用,效果相辅相成。

普洱茶和枸杞子在一起能对脂肪肝有用吗?

普洱茶叶中含有的多种化学物质,具有抗凝、减轻白细胞下降、防止血小板黏附聚集等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乙肝治疗起到必然的辅助作用。适量饮茶具有清热降火、消食利尿、排毒解毒的作用。长期服用可以防止动脉硬化、清热、解读的功效。

研究曾表明,普洱茶中含有锌和茶多酚,以及茶碱和咖啡因,还有维生素C和单柠酸。而在一些研究中发现,慢性丙肝患者大部分都是因为其血液中含锌量比正常人的低。所以适量饮用普洱茶补充锌的含量可以达到预防脂肪肝的效果。

总体来看,适量饮用普洱茶可以预防脂肪肝。只要避免喝太浓的茶,避免喝隔夜茶,正确的饮用普洱茶对我们身体将起到很好的食疗效果。

枸杞与普洱茶能一起泡吗?

枸杞泡茶喝的功效大家都知道,但是枸杞属于温热食材,有一些茶是不能与枸杞同食的,那么常见的普洱茶可以跟枸杞同吃吗?

枸杞分枸杞子和枸杞叶,枸杞子是性温的,枸杞叶是性寒的。

普洱茶分生茶和熟茶,生茶性寒而熟茶性温。因为生茶没有经过人工的发酵所以性寒,其实生茶的工艺和绿茶是比较接近的。熟茶是经过了人工发酵的所以性温。

普洱熟茶是可以和枸杞子一起泡的,可以有效的改善虚寒的体质。

如何选择与枸杞同吃的普洱茶?

首先要选好的普洱熟茶,不要选太便宜的,因为太便宜的普洱熟茶内可能料不纯,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好的普洱熟茶里外一致,泡出来的普洱茶汤,配合枸杞子能起到很好的温热身体的效果。

枸杞与普洱茶能一起泡吗?

枸杞普洱茶的泡法

枸杞普洱茶方一:

泡普洱熟茶最好用紫砂壶,因为紫砂壶本身的材质就能很好的保温,加上收口的设计温度不容易散开。普洱熟茶就需要这样的高温才能把味道给激发出来。

水温100度,取6克普洱熟茶,闷4-8秒出汤,可以根据汤色和口感进行泡茶时间上的调整。

枸杞普洱茶方二:

材料:3克普洱茶,3-5克枸杞、3-4粒红枣。

做法:直接将茶、枸杞和红枣放入玻璃杯中,以开水冲泡服用,或者用水煮沸后服用。

功效:劳累或熬夜后的安神、理气、明目。

材料:普洱茶3克,陈皮少许,枸杞6-7克。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入仓茶的辨识

  从2000年开始台湾普洱茶市场的风潮,笔者立即警觉到普洱信息随着网络扩展与传递之快速,有关于年份与仓储状态都将有被探讨的空间,而不再是神秘未知。再者,以普洱老茶快速被大陆与国外市场消化,老茶将迅速消失于市场;加上对食品卫生的要求,可预见在未来普洱茶市场,消费者对于年份与仓储状态的辨识将会有高度求知欲。本文将针对「饼茶」入仓与否的辨识方式作一简略说明。

  入仓的定义

  将茶品储存于某一仓储环境,而企图以人工方式改变自然环境,例如增湿、增温、不通风、添加药剂等等,以利茶品快速陈化,此即『入仓茶』。

  未入仓定义

  储存于一般人可以长期居住之环境,没有经过人工方式控制环境,随着四季温湿度转变陈化,则属于『未入仓茶』。

  辨识方式

  筒身

  一般而言,未入仓茶品因储存环境都较为单纯而量少,筒身较少碰撞,且较为干净、无水渍,云南七子饼固定筒身之铁丝也不容易锈蚀。反之,入仓茶筒身则较无法保持完整洁净。

  外包纸

  外包纸张如果有水渍,通常已经进过仓,尤其第一饼与最后一饼最容易发现水渍。而未进仓茶品在一定年份以上(最快四年,依茶质、环境而定),会出现油渍,且茶质越佳者越明显;但有时储存环境温度过高,也会快速出现油渍。

  年份与纸张完整性无关,保存良好的老茶纸张可能完整没有受损;反而入仓茶,在短时间内因潮湿与茶虫因素而毁损。蠹虫(银鱼)无论是在任何环境都可能存在,所以纸张被蠹虫咬食而破损,以此无法推测储存环境。

  饼身

  在一定年份,大约七年以上相同茶品比较;入仓茶的饼身边缘因湿气而较松散,但也因为湿气与压力,越往中心点越硬。而没有入仓茶因为通常储存量少,整简重叠重压的机会相对少,加上正常发酵与氧化,是整饼均匀的松散开。

  茶菁色泽

  以生茶饼来说,四年以上没有入仓茶菁的色泽油亮光洁,饼身内外颜色相同或是差异不大。入仓茶菁颜色灰白、灰黑,或是偏红(入仓重),且通常内外颜色不一、色差大。若茶菁黑而不油亮、色灰黑,通常为高温退仓方式造成。但有些茶商会喷茶油,如此会出现茶饼内外色差大的状态。

  熟茶品的辨识,未入仓的好熟茶品红棕色而有轻微亮度;若偏深黑、青黑色,则属于渥堆不当造成,茶质会受影响。入仓茶品通常略带白霜,或是红黑色而无光泽。

  茶菁味道

  以生茶品来辨识,未入仓茶的茶品有如冻顶乌龙或铁观音老茶香气,淡淡的陈香、微酸、带蜜味。入仓茶,有所谓的仓味;广东茶仓较闷,香港老茶仓通常陈味浓,味道明显差异;稍有年份支香港仓茶饼会有所谓樟香,或是?Q樟香。入仓茶品仓未退完仓前,常能从外包纸就能嗅的到仓味。

  判断熟茶品,轻度入仓之轻发酵芽叶熟散茶特有香气,有如干荷叶香,如白针金莲。轻发酵之熟老叶,有年份之未入仓茶,或是轻度入仓茶品。有红枣香与熟枣香之分,如7581、枣香砖。入湿仓较重之青壮叶熟茶,或轻度湿仓之老熟茶,然二者香气差异大,主要香气来源为茶叶木质化香气,如8592、7562。

  汤色

  未入仓生茶,汤色从金黄、黄红、浅琥珀色、透亮琥珀红...依年份与制程、品种不同而有所变化;共同特色与关键在于汤色清亮,且泛油光。入仓茶汤色较暗而深、不清亮,除非仓度非常轻、老茶或退仓多年的茶品,才有可能清亮而油光。从另一角度来说,汤色琥珀、清亮、油光,也是优质茶的特征。

  新熟茶,入仓茶较为入仓茶汤色深而不清亮;老茶,若退仓完整,二者汤色差异不大,但还是未入仓茶较为清亮。

  口感

  未入仓生茶,「果酸」是稍有年份茶品主要特色,口感清爽不腻、回甘强,茶韵足、杯底留香。四、五十多年的印级茶,如果没有入仓,以重手浸泡仍微带苦涩味。同期入仓茶则汤滑水甜,口感饱满;适度入仓,时常会有超越未入仓茶的表现。但最大缺点,就是不管怎么退仓,永远都有仓味。

  未入仓熟茶,则虽口感清爽、茶韵足,但水薄而质轻,泡水短。轻度入仓熟茶,汤滑水甜,香气足、口感佳,多方面表现都略盛未入仓熟茶一筹。在熟茶方面,个人较偏爱轻度入仓。

  斗茶

  『斗茶』,在民间流传已久,切确年代笔者尚无考证,在此仅将此法用于检测二种茶品优劣与仓味。二种茶在相同客观条件下,使用相同茶具、相同的水冲泡水、相同置茶量、相同水温、相同冲泡时间、相同泡数、相同杯子等等,二种茶交替喝,如果出现其中一泡茶的滋味出现大变化,比如滋味变淡、出现杂味、苦涩味增加...等等,则此泡茶质相较劣于另一泡茶品。

  斗茶的情形下会将较劣质的茶品缺点表现出来,而当明显入仓茶碰到没有入仓茶时,「仓味」它会成为缺点,如同杂味般被突显出来。然,明显入仓茶(较闷的茶)单独喝的时候,不会有此感觉,主要是因为茶内的浸出物质中许多活性物质会成为对比物质。入仓茶,在增湿、增温、不通风的环境下,基本上与熟茶洒水渥堆过程有些类似。若将入仓茶或是熟茶以120度以上的高温烘焙,所排出的味道,二者十分相近。

  通常鉴定有无入仓,笔者以新制栽培型野生茶为对照组。为何使用新制栽培型野生茶?如前文所提「斗茶」是以茶品互相比较,如果对照组不够干净、浸出物含量不高,也就是茶质不好或仓储状态不够明确,将无法明确突显对方的缺点。

  茶园茶(台地茶)茶质如果不够好,以内涵物质不及对方时,在口感上可能会略逊一筹;此时,对照组茶质输了如果出现杂味,将无法确认是仓储的杂味,还是茶质的杂味?

  最后使用栽培型野生茶鉴定茶质与仓储状态的主要因素,可能再几年后容易被推翻。1956-1996年之间(古董茶品之后)的茶品,坊间量产茶品少有纯野生茶。直至1996年以后,尤其1999年以后的茶品出现大量栽培型野生入仓茶;如果仓度轻、茶质好,以新制栽培型野生茶做对照组,如果茶质不够厚重,可能无法将入仓茶的杂味比较出来。

  结语

  此文探讨如何辨识入仓茶品,并非表示笔者完全排斥入仓茶。笔者品茗普洱茶十八年来,所品饮茶品,尤其印级古董茶都是入仓茶为主。适度的调控提高温湿度能令茶品快速陈化,以及提升香气口感。但其风险太高,在卫生安全上也有所顾虑,所以并非一般消费者储存茶品所能做到。撰写本文,除了引导消费者选购好茶品以外,另一目的是因为目前坊间只要标榜「未入仓茶」「干仓茶」就能提高售价,因为少见而供不应求,市场价格自然提高数倍。简略提供视觉、嗅觉、味觉来辨识仓储状态,即本文最终诉求。 

从湿仓到干仓,普洱茶仓储的进化史

普洱茶仓储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截至目前,共分为湿仓与干仓两个时代。

湿仓是做旧与随便乱放的产物,其反映了当初做仓是为了追求快速达到老生茶的口感,或者普洱茶不值钱,乱摆乱放,茶叶经高温高湿变成湿仓茶。

从湿仓到干仓,普洱茶仓储的进化史

在湿仓茶风行的数十年间,我们要明白是存在“湿仓里的干仓茶”的,也就是台湾人在2000年以后鼓吹干仓茶,是因为他们不掌握港仓老茶话语权,从而在一大堆湿仓里挖掘出来干仓的价值。

为什么湿仓茶的时代会有干仓,是因为在同一茶仓里可能90%的茶经高温高湿变成湿仓茶,但有极少数的茶,比如10%幸运地没有高温高湿,成为湿仓茶堆里的干仓茶。

从湿仓到干仓,普洱茶仓储的进化史

另一种情况是,茶叶不值钱,将茶叶在仓库里一放了之,过了十年左右,到了干仓概念兴起之初,打开仓库一看全部是干仓茶。“干仓鼻祖”88青的传说就是这么来的。我估计88青放成干仓茶,可能跟相对密封的自然存放有关。那个年代,茶叶不值钱,虽然茶存放在通风透气的地方,茶主人会经常将大门一锁,没去人工干预仓储,形成相对密封的自然存放环境。

从湿仓到干仓,普洱茶仓储的进化史

复盘普洱茶在八九十年代的兴起,最开始靠的是降三高之神奇保健功效宣传,造成在法国、日本等地的热销。虽然卖得好,普洱茶也不是一种很值钱的东西。真正将普洱茶的历史文化价值、品鉴价值与投资收藏价值挖掘出来的是台湾人。九十年代中期,普洱茶在台湾兴起,经过数年的酝酿,而在1999年达到疯狂,2001年因香港《壹周刊》之普洱茶负面调查报道,台湾普洱茶市场崩盘。2003年普洱茶在大陆开始火热,一方面普洱茶的保健神话广为流传,另一方面普洱茶作为能喝的古董,其收藏投资价值得到空前强调,引来了全民收藏炒作普洱茶之热潮。

从湿仓到干仓,普洱茶仓储的进化史

九十年代末期,到21世纪初期加入的台湾人、大陆人,尤其是台湾人,其中的一些人受过较高的文化教育,通过钻研与梳理普洱茶的历史文化、品鉴与收藏投资体系,并大力宣传之,取得了普洱茶产业的话语权。但他们没有年份茶库存,仓储的话语权在香港人手里。普洱茶的收藏投资价值要靠仓储来体现,仓储话语权的缺失,让台湾与大陆的茶文化人很难走到话语权的中心。与此同时,台湾、大陆许多茶商,是做普洱茶的新人,他们手里没有老货,也要向香港人进货,他们不愿意被香港的大盘商、二盘商“剥削”一道。

从湿仓到干仓,普洱茶仓储的进化史

台湾人带头振臂一呼,大陆人云集响应,于是一套全新的体系诞生了:其中有古树茶(当年叫野生茶、乔木茶、野放茶等)对台地茶之否定,石模对机器压茶的扬弃(这是古法制茶的滥觞),干仓对湿仓之否定,等等不一而足。

2000年以后,台湾人开始宣传干仓,到了2005年干仓概念深入人心,广东存茶大都按照干仓理念来存茶,于是港仓逐渐被边缘化,进入了东莞为藏茶之都的时代。

从湿仓到干仓,普洱茶仓储的进化史

宣传干仓显然是一本万利的事:

首先,能攫取仓储话语权。世界上本没有湿仓茶,是因为有了干仓概念,才制造出一个对立批判物——湿仓茶。香港人从来不认为自己在做湿仓茶,一直强调自己的仓储是港仓。港仓就是世界上最专业、最健康的技术仓,干仓是不太懂茶的人乱搞的。香港人的辩解,在干仓掀起的时代洪流面前苍白无力,在许多做茶的“明白人”看来,貌似得了便宜还要卖乖!

从湿仓到干仓,普洱茶仓储的进化史

其次,能改变过去普洱茶交易以年份茶为主的模式,转而形成“卖新茶,收藏新茶”之交易模式。干仓作为新概念仓储体系,肯定要重新建仓,最好从藏新茶开始建仓!

从湿仓到干仓,普洱茶仓储的进化史

邓时海先生的“藏生茶、喝熟茶、品老茶”就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出台的,并成为市场之圭臬。天量的新生茶,被广东人收藏起来了,而不是喝掉。现在我们知道了,普洱茶还是要以消耗为主,收藏为辅。“藏生茶”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改成“藏精品生茶”可能会好很多。大量生茶被用于收藏,造成了新茶交易火热,进而市场由追捧年份茶,转向追捧新茶。将才出厂的,或者只见到绵纸设计稿还没压茶的概念股生茶价格不断炒高。非理性的市场行为造成了2007年崩盘之悲剧。2011年之后,古树茶大热,大家又去追捧古树新茶,将山头生茶的推得很高。

从湿仓到干仓,普洱茶仓储的进化史

由此可见,新概念出台往往能绕开原有的主流体系,开辟全新的主战场。干仓、古树茶,等等,一个个概念对普洱茶原有的经典体系进行围剿,抓住对方所谓的核心问题进行痛打落水狗,让其一夜之间废掉武功,成为人人都可以口诛笔伐的时代弃儿。

你香港人不是有许多年份茶想待价而沽吗?我轻轻一个干仓湿仓之辨,就让整个香港的茶变成发霉的“黑心茶”,成为一种见不得光之灰色买卖。到了2007年,全民都在买新茶干仓存放,经销商、消费者都变成“藏家”,家家有茶,走不动货。好了,古树茶的概念来了,我们要告别台地茶的天量干仓库存,开启古树茶收藏投资新时代。于是原有的天量库存积压货被绕开了,开始新一轮古树茶建仓。如今古树茶仓建满了,家家都是古树茶,云南每年生产的天量台地茶都不知道哪里去了。好了,高端熟茶来了,建仓,收藏投资又开启一轮大周期……

从湿仓到干仓,普洱茶仓储的进化史

客观来说,干仓取代湿仓不完全是概念驱动,其背后有消费升级与消费人群口感取向等深层次问题。

先看消费升级。港仓作为第一代仓储,在引领时代的同时无疑有极大的时代局限性。按港仓老经验存茶,霉变的多是客观事实。过去我们经常讲,“不干不净,吃了没病”,那是老一辈人的健康概念。时代在进步,港仓也要与时俱进,将茶仓储得更安全与健康一些。干仓的出现,其实迎合了消费者对品质升级的期盼与诉求。

从湿仓到干仓,普洱茶仓储的进化史

再看消费人群的口感价值取向。香港人喝了几十年港仓茶,已经习惯了仓味(指港仓特有的味道),其他地方的人一喝,可能不认为这是陈味,而觉得怎么有一股霉味。我们说,仓储跟山头一样,有明显的地域风格的。港仓茶体现的是香港藏茶的地域风格,而且其能融入了香港人的饮食文化中去,港人天天喝,已经习惯了,就认这个味。广东人不太接受港仓,热爱自己的广东自然仓。但北方人、昆明人喝了广东仓放出来的茶,觉得有股仓味。广东人说你们不懂茶,那是陈味。而昆明仓存放的茶,广东人又觉得除了香气好,没什么茶气,但许多新消费人群就认昆明纯干仓茶。

细说普洱茶七子饼茶

七在中国是一个吉利的数字,七子作为多子多福象征,在南洋已深入人心。其实七子的规制是起自清代,《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合今3。6市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为始,颁给茶引三千。”这里,清政府规定了云南藏销茶为七子茶,但当时还没有这个提法。

清末,由于茶叶的形制变多,如宝森茶庄出现了小五子圆茶,为了区别,人们将每七个为一筒的圆茶包装形式称为“七子圆茶”,但它并不是商品或商标名称。民国初期,面对茶饼重量的混乱,竞争的压力,一些地区成立茶叶商会,试图统一。如思茅茶叶商会在民国十年左右商定:每圆茶底料不得超过6两,但财大气粗又有政界背景的“雷永丰”号却生产每圆6两五钱每筒8圆的“八子圆”茶,不公平的竞争下,市场份额一时大增。

解放后,茶叶国营,云南茶叶公司所属各茶厂用中茶公司的商标生产“中茶牌”圆茶。其商标使用年限为1952年3月1日起至1972年2月28日止。因此1970年代初,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希望找到更有号召力、更利于宣传和推广的名称,他们改“圆”为“饼”,形成了这个吉祥的名称“七子饼茶”。从此,中茶牌淡出,圆茶的称谓也退出舞台,成就了七子饼的紧压茶霸主地位。

七圆一筒原是清政府为了规范计量,规范生产和运输所制定的一个标准,只有在清代前期和中期,以及解放后的计划经济时代才具有规范作用。一旦进入自由化市场,除了品牌价值,它所代表的质量和重量的意义也就模糊了。四禧茶、五福茶已经有了,难保今后不出现八禧、九宫之类的茶品,七子饼的大旗还能飘多久,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