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大红袍>陈醉:陈香凝韵,醇厚隽永——1998年大红袍陈茶

陈醉:陈香凝韵,醇厚隽永——1998年大红袍陈茶

2019-05-18 访问量: 19 茶礼仪网

陈醉:陈香凝韵,醇厚隽永——1998年大红袍陈茶

封存,只为留住茶韵

启封,只为铭记初心

封  存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曦瓜三兄弟陈荣茂、徐秋生、刘安兴一起进入福建省武夷山市岩茶厂拜师学艺,从此结下二十几年共进退同创业的兄弟情缘。

1996年,曦瓜三兄弟正式担起了武夷山市岩茶厂的经营重担,陈荣茂担任厂长负责经营管理,徐秋生和刘安兴担任副厂长,分别负责制茶生产和审评品控。

从学徒到茶厂的经营管理者,曦瓜三兄弟在经历了武夷岩茶市场跌宕起伏的过程中,对武夷岩茶的产、销、制也有了自己的理解,三兄弟决定,从当年起,每年从厂里所制的茶叶中精选一些进行封存。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守护武夷大红袍、让世界分享武夷茶的信念,在三兄弟的心中,开始萌芽。

陈醉:陈香凝韵,醇厚隽永——1998年大红袍陈茶

启  封

2018年,武夷岩茶市场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家茶厂竞推新品,让茶友们领略了武夷岩茶的风韵与魅力。在这一年里,曦瓜茶师们决定,启封1998年精选的一款大红袍。

经过20年的岁月洗礼,三兄弟对茶的执着和制茶的初心未改,而精选封存的这款大红袍,随着时间自然陈化,更显顺滑、醇厚,如同老酒,一盏醉人,故名“陈醉”。

陈醉:陈香凝韵,醇厚隽永——1998年大红袍陈茶

陈  醉

陈醉:陈香凝韵,醇厚隽永——1998年大红袍陈茶陈醉:陈香凝韵,醇厚隽永——1998年大红袍陈茶陈醉:陈香凝韵,醇厚隽永——1998年大红袍陈茶陈醉:陈香凝韵,醇厚隽永——1998年大红袍陈茶陈醉:陈香凝韵,醇厚隽永——1998年大红袍陈茶陈醉:陈香凝韵,醇厚隽永——1998年大红袍陈茶

等级:特级

香型:醇香

净含量:256克/罐

上市时间:2018年11月

全国统一销售价:2800元/份

有用+10
分享

我、爱情,还有大红袍

喜欢喝茶,虽不到“不可一日无此君”的境地,但却也为那样浓浓酽酽的味道着迷。茶,让看书的日子更充实,让充实更香氛扑鼻。

说来,如我和老贾这般爱茶并不知茶者,其实也是一大“境界”了。从不敢冠以“茶艺爱好者”,恐贻笑大方之家。附庸风雅也还算不上,毕竟囊中羞涩。我们不过是在以茶作为聊表心意且并不很俗的礼物时,机缘巧合,恰逢其会,品过几次好茶,也品过品茶时那种淡然安静的心情罢了。

于是便也喜欢上了茶艺的一招一式。 看与品一样重要。繁杂的程序,却不会带给品茶人丝毫烦躁的情绪,反而一旦坐在茶桌前时,心立刻会安静下来。那样一个缓缓而斟的过程,无论“瓯里酝香”、“关公巡城”还是“韩信点兵”,招招式式都蕴含了深刻的古代的哲学思想。

记得第一次喝大红袍时,不过是三百每斤的中档茶,却汤色橙黄明亮,味道兰香馥郁,几杯下肚,已是醇香满口了。出门时正下起小雨,伴着清冷的风,冒雨走在路上,虽然衣单雨凉,身上却丝毫没有瑟瑟发抖的感觉,只觉得腹中温热久暖。竟然蓦得还生出些许的感动,在心中缓缓氤氲。

其实,可以用想像来品的茶,才是最好的茶!

上好的大红袍恰似大家闺秀,温婉圆润,仪态大方,香高持久,岩韵鲜明,必须以“功夫茶”细斟慢饮的程式,才能尝到武夷岩茶真正的韵味。而其浓郁的香味和金黄的汤色,用来养壶正是恰到好处。所以,在和老贾在淘宝上仔细对比后,选定汉唐茶具系列的花梨木雅韵茶盘。

茶具买回来的日子里,从温杯洁具到赏茶闻香,不舍得省却任何一个步骤。第一泡陈香扑鼻,第二泡层次渐现,第三泡才味至巅峰,完美融合。大红袍饮时须热,初入口时兰花香气便直逼唇齿,舌微动,便有热汤涌动,香气回荡之感;小口啜饮,入喉则感质厚温醇;待一杯饮完,香气回仍在鼻前、齿间、唇侧、舌根回旋;几杯下肚,只觉腹中舒坦,更会有种乌龙茶特有的醉 意浮将上来。

自斟自饮,自是独品得神,心神皆醉;

二人对酌,便是对品得趣,心有灵犀;

至今尚没有机会多人共赏,未曾体味众品得慧的快乐,想必那种相互启迪亦是人生一乐吧!

有些庆幸,我和贾某竟是这般臭味相投。兜里少得可怜的人民币得瑟出去,买房的愿望也越来越渺茫了。却又意料之中地收获了许多感悟。

止渴、生津、身心皆融、随心所欲。

想到这些,便又淡然笑了。

探寻岩韵以两款武夷山大红袍对比品评

对于喝茶的人来说,总是欣赏最地道的茶叶风味,不同地域出产的茶叶带有当地特定的迷人气息。常喝武夷岩茶的人,总是容易被岩韵独特的气息所感动。但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岩韵是谜之存在,只知道它在,却不知道它的模样。今天,我们将通过两款武夷大红袍的对比评茶,一起探寻岩韵的足迹。

基本信息参考表:

项目镕河茶业2014年金韵大红袍深宝裕兴2015年兴乆大红袍
品牌镕河茶业深宝裕兴
年份2014年2015年
工艺乌龙茶工艺乌龙茶工艺
产地福建省·武夷山福建省·武夷山
选料武夷岩茶武夷岩茶
包装小袋包装小袋包装
净重8g10g
>

一、包装·赏析

以烟盒形为包装的金韵大红袍,外观上偏商务风格,小盒便于携带,整体给人简洁干练的印象。


金韵大红袍采用烟盒形外包装

而深宝裕兴的兴乆大红袍则更加传统,八角形铁罐易于辨识,配合红色的罐体,整体喜庆自然。


兴乆大红袍采用八角形罐装

二、干茶·鉴赏

我们可以看到,金韵大红袍的条索相对完整,条索尚紧结,色泽乌褐稍灰,净度佳,尚匀整。


金韵大红袍干茶较完整

兴乆大红袍干茶色泽更加乌润,条索紧结尚壮,色泽乌褐较润,净度佳,较匀整,碳焙味明显。


兴乆大红袍干茶颜色较深

三、内质·品评

为了让两款武夷岩茶的香气和滋味充分发挥,我们采用了小盖碗作为冲泡的主要器具,容量约为110ml。透明公道杯便于观察汤色。


品评准备

醒茶阶段:5s/100℃

考虑到武夷岩茶滋味易溶出的特点,我们采用了快进快出的醒茶方式,获得了如下的结果。

金韵大红袍:汤色橙红欠亮,火功味较重。

兴乆大红袍:汤色深红欠亮,火功味显,稍带果香。


醒茶阶段茶汤图

一到三泡:5s/100℃,5s/100℃,5s/100℃

在充分醒茶的基础上,前面三泡的冲泡,我们把浸泡时间控制在5s,以获得可口的茶汤。

在滋味的表现方面,金韵大红袍具备充分的冲击力。茶汤橙红稍亮,油性尚足,火功味重,稍显花香。茶汤入口之后,滋味醇和稍厚,有苦感和酸感的存在,但化得开,带有生津感。


金韵大红袍1-3泡茶汤展示图

同样是火功较重的兴乆大红袍,却呈现出较为稳重的状态。茶汤深红稍亮,火功味足,偏果香,香气悠扬、自然。茶汤入口之后,可以感受到充足的厚重感,带汤香较为细腻,生津感充足。


兴乆大红袍1-3泡茶汤展示图

以岩韵的标准来说,在滋味的厚重感和带汤香的丰富程度上,两款茶叶均有所欠缺。两款茶叶呈现出明显的区别:金韵大红袍更显活泼,兴乆大红袍较为沉稳。

四到六泡:7s/100℃,10s/100℃,15s/100℃

从第四泡开始,两款茶进入了稳定发挥的阶段。金韵大红袍汤色变化较大,茶汤以橙黄稍红为主,亮度尚可,带有清淡的花香。茶汤滋味清晰,醇和尚厚,带汤香较充分,体现出细腻的一面,生津感持续。


金韵大红袍4-6泡茶汤展示图

在浓烈的滋味逐渐褪去之后,兴乆大红袍的个性开始彰显。茶汤橙红较亮,果香和蜜香都有所呈现,较为细致。茶汤醇尚厚,带汤香较为饱满,甜度尚可,生津感较强烈。


兴乆大红袍4-6泡茶汤展示图

两款茶叶在在带汤香的细腻程度上表现良好,接近了岩韵对香气和汤感的要求。岩韵之所以美好,一则是厚重的滋味带给口腔的愉悦享受,二是香气的充分表达,尤其是带汤香的细腻程度,令人赞叹。

四、叶底·鉴别

经过了几次冲泡以后,我们观看了两款茶叶的叶底。金韵大红袍的条索欠完整,色泽深褐偏黄,弹性尚可。兴乆大红袍的叶底则更加均匀,条索较完整,色泽乌褐较润,弹性充足。


两款茶叶叶底展示图

总结:通过对比品评的过程,让我们对两款茶叶的品质特征有了更直观和深入的了解。尽管两款茶叶在岩韵的表达上有所欠缺,但并不影响它们的品饮性。无论是金韵大红袍的活泼,还是兴乆大红袍的沉稳,对于喜爱它的人们来说,这就是武夷岩茶的魅力所在,是武夷岩茶带给他们的美好感受。

品茗茶韵——“国茶”武夷山大红袍

金秋的北京,秋高气爽,硕果累累。今天,我们十分荣幸地从海峡西岸的武夷山下,带着"万古山水茶"的奇秀与清香,来到中华世纪坛,和朋友们相聚一道诉说大红袍的神奇,心中充满了欢欣和喜悦。并借此机会将敬献给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一位我国金牌获得者的"国茶"大红袍移交给"人文中国、茶香世界"茶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文化宣传活动组委会,由组委会转交给北京奥组委。

大红袍是茶中极品,堪称"国茶"。

武夷茶早在唐代就以"晚甘候"著称于世,宋代武夷茶已成为皇家贡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四曲南畔创设皇家焙茶局(御茶园),武夷茶单独入贡,名声日渐扩大,武夷山成为元、明两代皇家贡茶中心。至明代万历年间,崇安(今为福建省武夷山)皇家贡茶达470.5公斤,约占全国贡茶的1/4。十六世纪,武夷山创制了乌龙茶与红茶,成为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武夷茶早在十六世纪就走向世界,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成为英国皇室饮品,当时的欧洲人把武夷茶作为中国茶的代名词。一千多年的茶事活动,不仅在武夷山留下御茶园遗址、遇林亭窑址和随处可见的古茶园、古茶厂遗址,并创立了独特的制茶、饮茶、茶艺表演,成为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

大红袍作为贡品进京一直延续到明朝,前后历时250多年。历代名家对武夷茶极致推崇,显示出武夷茶的王者地位。清代袁枚认为:"余尝尽天下名茶,以武夷山顶冲开白色者为最佳"。因为对武夷茶的钟爱,袁枚甚至将自己家乡名茶龙井也排在武夷茶之后。清代蒋叔南在游记中写道:"武夷产茶,名闻全球……如大红袍,其最上品也"。台湾现代学者连横在他所编修的《雅堂文集》"茗谈"一文中提到:"台人品茶,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琛,三者品茗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

武夷山群峰竞秀,幽涧流泉,气候温和,雨时充沛,烟笼雾罩,气象万千,形成了特有的茶树生长环境,加上被清代梁章炬叹为"武夷焙法实甲天下"的独特制作工艺,使武夷茶在众多名茶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2003年,武夷山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在全国茶类中唯一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武夷山大红袍"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证明商标;2002年武夷茶获得原产地域(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5年武夷山获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市);2006年,武夷星茶被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授予指定用茶。

位于武夷山九龙窠的大红袍母树已有350多年的历史,2005年在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上,20克母树大红袍茶叶拍出20.8万元的天价。经过科研攻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大红袍无性繁殖获得成功,经专家鉴定,无性繁殖的大红袍保持了母树的优良特征特性。2002年6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制定了大红袍强制性国家标准(GB18745-2002),并于同年8月正式实施。今年5月,武夷山市政府决定留养停采母树大红袍,对其实行特别保护和管理。目前,武夷山可供制作大红袍的茶园基地面积已达4万多亩。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茶叶质检中心主任骆少君认为:已形成规模的武夷山大红袍,它的质量和母树是一样的。今年3月央视《乔家大院》的热播,掀开了武夷茶陆上丝绸之路之谜,武夷山是晋商万里茶路的起点;7月,歌德堡号重返广州又掀开了武夷茶海上丝绸之路之谜,大红袍被水手们带回家,延续200多年前的海上之旅;10月初"国茶"大红袍成功在北京钓鱼台、马连道、老舍茶馆、王府井亮相,并与北京市民来了个亲密接触,"昔日帝王堂上茶,飞入寻常百姓家";昨天大红袍又进入了人民大会堂,并在"人文中国,茶香世界"茶文化宣传活动上摘取了36枚奖牌。

人文奥运的精神理念是"光明、团结、友谊、和平、正义",武夷岩茶1000多年来熔铸成了以大红袍为人文资源的传统精神,正好与他们相融,大红袍茶文化是在武夷山独特地域上培植起来的人文标志、名片标志、理念标志、时尚标志。因此,当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时,世界双遗产地武夷山的人们欢欣鼓舞,2002年12月,带着武夷茶文化的精神理念,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到北京举办了"迎奥运武夷山茶文化之旅"推介会,并在会上宣布2008年奥运会我国选手首获金牌者将获赠20克母树大红袍茶叶。今天,当"人文中国,茶香世界"举办之时,我们愿让更多的人见证武夷山人"友情、亲善、吉祥、和谐"的中华茶文化精神,将珍藏的母树大红袍移交给活动组委,由他们转交给北京奥组委。

"忆当年,六棵母树五百年流芳;看今朝,数亿红袍千万里飘香"。这次大红袍敬献奥运冠军,不仅将全面展示武夷茶之精华,也是武夷文化的传播之旅,3800年前的悬葬文化、2800年前的闽越文化、800年前的朱子理学文化和历经千年的茶文化,使武夷山这方山水无愧于成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我们希望这次活动使甘活清醇的"武夷山大红袍"能香飘京城,期待着武夷山的旅游业和茶产业能更快更好发展,能造福一方百姓,能再现武夷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