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绿茶>碧螺春>碧螺春鉴别>碧螺春和龙井哪个好喝龙井和碧螺春的区别

碧螺春和龙井哪个好喝龙井和碧螺春的区别

2019-05-19 访问量: 22 茶礼仪网

  碧螺春为洞庭山产,太湖水面,水气升腾,雾气悠悠,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由于茶树与果树间种,所以碧螺春茶叶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

碧螺春和龙井哪个好喝龙井和碧螺春的区别

  龙井出自西湖,龙井是中国杭州四大名茶之一,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的特点。

碧螺春和龙井哪个好喝龙井和碧螺春的区别

碧螺春和龙井哪个好喝龙井和碧螺春的区别


有用+10
分享

关于洞庭碧螺春的几种等级划分

关于洞庭碧螺春的等级划分有有多种定义方法,如国家标准,茶商收购标准,也有按时间划分的标准如明前、明后、雨前、雨后等。
按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管理等级分类洞庭碧螺春分为五个等级:特一级、特二级、一级、二级、三级。

关于洞庭碧螺春的几种等级划分

特一级洞庭碧螺春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批毫,银绿隐翠,色泽鲜润,香气嫩香清幽,滋味甘醇鲜爽,汤色嫩绿清澈明亮,叶底嫩匀多芽,在鲜叶挑拣上从碧螺春茶一芽一叶(俗称一旗一枪,又谓之一叶一芯)炒制,改为单芽,此茶是碧螺春当中的极品,挑拣的用时也比其他的茶叶多一倍的时间
特二级洞庭碧螺春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披覆,银绿隐翠,清香文雅,浓郁甘醇,鲜爽生津,回味绵长。叶底嫩匀多芽.特二级茶是碧螺春中的上品,,是需要高档洞庭碧螺春人士必选。
一级洞庭碧螺春条索尚纤细,卷曲成螺,白毫批覆,匀整,嫩爽清香,滋味鲜醇爽口,汤色绿而明亮、,叶底细嫩,绿,明亮.是挑拣一芽一 叶而炒制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之称。洞庭山茶农对碧螺春描述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一级茶叶质量优异,价格又适中。
二级洞庭碧螺春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
二级茶叶质量好,其叶子相比其它碧螺春要大许多,茸毛也较少,茶叶颜色要深一点,茶汤教浓,价格合适,性价比最高,家里自己品尝或与朋友分享,是不二选择。
以上五种分类是从茶叶的口味和品相着手分的。
按照当地茶商收购的话则是按时间进行收购的,不同的时段价格则不同,品相不同价格也不同,无具体的分类,主要从品相和外观进行分类价格。
按照时间段进行分类则分为明前茶,明后碧螺春,雨前碧螺春,雨后碧螺春。这个主要是从采摘时间来定义的,一般明前碧螺春教名贵,产量低,品质好,多为特一级、特二级、一级碧螺春。而明后几天的有的是一级碧螺春,大多是二级碧螺春,而雨前的一般为二级碧螺春,雨后的则为三级碧螺春为主,不排除有时的质量为二级碧螺春,具体还要看当年的天气决定。

碧螺春的诞生与发展

十大名茶之碧螺春讲座

碧螺春的诞生

据现有的史料,最早记载碧螺春的是《随见录》。该书散失,史料引自清陆延灿《续茶经》(公元1734年):“洞庭山有茶,微似芥而细,味甚甘香,俗呼为‘口下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另据金有理(洞庭东山人,清代地理学者)编纂的《太湖备考》(1750年)卷六饮馔之属称:“茶出东西两山,东山者胜。有一种名碧螺春,俗呼‘吓煞人香”味殊绝,人赞贵之。然所产无多,市者多伪。”

从以上资料可见,碧螺春俗称“吓煞人香”,因产于碧螺峰,并经康熙帝题名而闻名全围,以后,东西山采制的各茶,都渐改制碧螺春。

陈珲、吕国利在《中华茶文化寻踪》一书中指出:“在茶史研究中一向当作‘唐时已有散茶’的重要证据,即唐代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写的,就是洞庭西山,并且说如此,从唐时就已有的卷曲状‘西山兰若茶”到北宋时的‘西山水月茶”再到如今的东西山‘洞庭碧螺春”可以说是一脉相承而早已定型的,而其散状之貌,更是自古已然。”

碧螺春的发展

明清时有关洞庭山的茶园面积和产量难以统计,资料记载也很少。据明代陈继儒撰《太平清话》卷一(公元1595年):“宋南渡以前,苏州买茶定额六千五百斤(按:南宋以前苏州的茶叶产地主要是洞庭山),元则无额。国朝茶深验科征纳,计钱三百一十九万三千有奇,唯吴县长洲有之。”

据《江苏省棉麻茶叶行业志》(公元1996年):“清代茶叶的经销与明代相似,实施商人请引自行买茶,每引买茶50千克,每引征税,各地不同,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江南定额6万引,江宁府领引5.3万引,吴县领引1000引……”说明当时以洞庭山为主的吴县茶叶产量和销售已达到相当规模。

碧螺春产生后,因其独特的风格和超群的品质,取代了苏州历史所有的名茶,包括“海内第一,天下之冠”的“虎丘茶”。“天池茶”,成为一枝独秀,并很快成为清代贡茶,相应有所发展,但曲折缓慢,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优惠政策,除按规定发给扶持资金外,从1954年起视签订合同的数量和金额,预付20%的无息定金给茶农,且组织起来多付,单干者少付,有困难者多付,无困难者少付,重点使用,不搞平均主义,鼓励茶农组织起来。1958年实行按量发给定金,每500千克碧螺春发定金52元,相当于当时红绿茶预付定金的4.3倍,鼓励茶农生产名茶。1960年为每50千克80元,相当于红绿茶的5.3倍。1961~1979年按订购合同总值20%的范围发放。1956年茶叶丰收,国家对交售茶叶给予了奖售粮食、化肥等鼓励。1963年起改为奖励优质名茶。标准碧螺春三级的奖励与雨花茶一级的奖励相_当,品质越优奖励越多,大大促进了碧螺春品质的提高。

从碧螺春的产生到20世纪70年代,约300年的历史中,产地仅限于洞庭东、西山,其产量1949年11.8吨,至1983年也只有17.4吨。20世纪80年代初,东、西山的邻近地区,苏州的天平山、光福、常熟等地开始仿制,宜兴、溧阳、无锡也进行生产,江苏的有些茶区借鉴了碧螺春的工艺技术创制名茶,如1979年创制的无锡毫茶,1985年溧阳创制的前锋雪莲。在80年代,除洞庭东、西山外,其他茶区虽按碧螺春工艺生产,但在市场销售时并不使用碧螺春的名称。到了90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碧螺春茶需求量大量增加,苏州及江苏其他茶区的茶叶经销者带人去浙江丽水地区及四川峨眉、宜宾等地生产加工碧螺春,同时,江苏的常熟、宜兴、溧阳、无锡等茶区也开始批量生产碧螺春,正式以碧螺春名称在市场上进行销售。90年代中后期,几乎各产茶省都生产碧螺春。为了维护东西山碧螺春的传统风格及优良品质,防止外地碧螺春仿冒洞庭山碧螺春,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政府在2002年开始成立了洞庭山碧螺春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办公室。2002年12月8日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正式对原产地域产品洞庭(山)碧螺春进行保护。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政府一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发放茶农信息卡、防伪标志、二维条码等对洞庭山碧螺春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另一方面大力开展洞庭山碧螺春的一系列茶文化活动,加强宣传和推介力度,扩大洞庭山碧螺春的影响,提高洞庭山碧螺春的声誉。

2003年春在东山开展了“碧螺姑娘”评诜活动。2004~2006年连续三年在洞庭东、西山两地举办了“洞庭山碧螺春炒茶能手擂台赛”,以及“苏州吴中洞庭山碧螺春茶文化旅游节”,表彰了“十佳炒茶能手”、“十大生产基地”、“十大名牌企业”。在2006年举行的“苏州吴中洞庭山碧螺春茶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别开生面的唱碧螺春赞歌,祭祀碧螺仙子,其歌词和祭文如下:

碧螺春歌词:

波清水柔兮,太湖之浪;

土沃果香兮,洞庭之壤;

翩翩茶神兮,瑞降吴中;

茶叶绝品兮,萌发我乡;

仙子肌肤亲碧螺,

茶育灵气香四方。

尝一口,齿颊便留香,

尝两口,神气清也爽;

尝三口,浊气尽涤荡!

吓煞人香仙家树,

碧螺峰下美名扬!

吓煞人香仙家树,

茶飘四海万里香!

波清水柔兮,太湖之浪;

土沃果香兮,洞庭之壤;

翩翩茶神兮,瑞降吴中;

茶叶绝品兮,萌发我乡;

康熙驾临吴中地,

好茶初尝喜欲狂。

尝一口,齿颊便留香,

尝两口,神气清也爽;

尝三口,浊气尽涤荡!

碧螺春名康熙赐,

碧螺春香飘四方!

碧螺春名康熙赐,

皇皇名声赋华章!

丙戌年祭碧螺春仙子文:

维丙戌之春,二月癸丑。千年水乡,万亩茶园,躬逢蛊世,四海升平。适逢开茶盛,吴中洞庭万户茶农,敬具时果醇酒,祭颂碧螺仙子于碧螺峰沙滩山。

而告知以文日:

苍苍翠微,浩浩太湖:

婀娜仙子,佑我四方;

碧螺青青,香飘万里:

圣祖南巡,御赐美名:

国宴佳品,天下名扬:

吴中儿女,辛勤劳作;

丰衣足食,颂我故乡;

三山文明,万载沧桑;

商伯南迁,“勾吴”始建;

始皇鼎立,吴地大兴:

隋唐要冲,人杰地灵:

明清繁华,商贾云集:

今日吴中,承续辉煌:

乘改革之机,聚外资而新城兴;

处、江南之要,誉古镇而四海知。

洞庭盛装新颜,喜迎嘉宾,

高朋满座,湖山同庆:

万人空巷,共度佳节,

碧螺飘香,旌旗蔽日:

征鼓阵阵,颂歌高扬;诚以阅师之际.

把酒祭酹,祈告仙子,

天遂人愿,碧螺遍山:

裹我邑民,兴我茶乡。尚飨!

2007年3月18日,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走进吴中、走进碧螺春之乡”大型演唱活动,把洞庭碧螺春的茶文化活动推向高潮。有关部门表示碧螺春茶文化浙江要深入细致地开展下去,使每个茶农了解螺春的文化内涵,提高碧螺的产品质量,把碧螺春茶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碧螺春为何具有宜人的花果香

碧螺春因其独特宜人的花果香韵而闻名海内外,这不仅得益于其独特的产地环境,精湛的制作工艺也是其香韵来源的主要原因。

碧螺春炒制特点: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

1、鲜叶的采摘及处理:

茶叶采得早,采得嫩,每年在清明前三四天就开采初展的一芽一叶,茶叶总长约1.5厘米,采回来后,将所带的鱼叶、大叶和夹杂物等拣剔干净。

2、杀青:从杀青起到干燥止在平锅上炒到底。杀青前将锅洗净磨光,使锅不粘茶叶,易翻炒,锅温90~100℃(鲜叶下锅略有响声为度),,为使杀“透”、杀“熟”、杀“匀”,而采用闷抖结合的方法,约炒5~6分钟,达到叶变软、色变暗、折梗不断,手捏茶叶成团并有粘手之感,即为适度。

3、揉捻:有继续蒸发水分及成条作用,在锅中搓揉。杀青适度后,降温到60℃左右,就用双手按住锅内茶叶顺锅腔壁搓揉,使茶叶在手心下滚翻,这样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揉卷曲成螺状,水分逐渐蒸发。

4、干燥:揉捻适度后,继用双手掌成弓字形轻慢地搓揉成团,以防止碎末多,如在干燥时不搓团,则条索要还直,卷曲度不够,茸毛不多,故要轻慢地搓捻到约九成干为止。在将近出锅时,为了提高香气,温度又渐回升到50℃左右,起锅后摊在帐上,放在锅底上烘1~2分钟即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