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白茶>什么白茶最好白茶品质特征

什么白茶最好白茶品质特征

2019-05-20 访问量: 19 茶礼仪网

  白茶成茶满披白毫、汤色清淡、味鲜醇、有毫香。

什么白茶最好白茶品质特征

  最主要的特点是白色银毫,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

什么白茶最好白茶品质特征

  冲泡后品尝,滋昧鲜醇可口,还能起药理作用。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

什么白茶最好白茶品质特征


有用+10
分享

白茶知识的全面解析

  什么是白茶?

 

  白茶为六大茶类之一,属轻微发酵茶,是福建特产,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故名白茶。

  白茶历史

 

  1、名字出现在唐代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陈橼教授在《茶叶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可见唐代长溪县(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种。因其仅有名称,能否作为起源证据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另有学者认为白茶始于神农尝百草时期,湖南农学院的杨文辉先生就持此观点。他发表的《关于白茶起源时期的商榷》一文中提出白茶的出现早于绿茶。

 

  2、白茶叶出现在宋代

 

  白茶的出现迄今已有八百八十余年。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成书于1107~1110“大观”年间,书以年号名)中,有一节专论白茶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宋代的皇家茶园,设在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瓯县境)。《大观茶论》里说的白茶,是早期产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其制作方法,仍然是经过蒸、压而成团茶,同现今的白茶制法并不相同。

 

  3、白茶的生产始于清代

 

  白茶的生产,是于清嘉庆初年(1769)采芽茶制成银针。1885年改采福鼎大白茶制成白毫银针。至今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最早是由福鼎县首创的,因此又称为福鼎白茶。该县的优良品种茶树——福鼎大白茶,茶芽叶上披满白茸毛,是制茶的上好原料,最初用这种茶片生产出白茶。

 

  4、白茶的历史究竟起于何时?茶学界持不同观点。

 

  一说,起于北宋,其主要依据是白茶最早出现在《大观茶论》、《东溪试茶录》(文中说建安七种茶树品种中名列第一的是"白叶茶")中;

 

  一说,始于明代或清代的,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是从茶叶制作方法上来加以区别茶类的,因白茶的生产过程只经过"萎凋与干燥"两道工序。也有的学者认为,中国茶叶生产历史上最早的茶叶不是绿茶而是白茶。其理由是:中国先民最初发现茶叶的药用价值后,为了保存起来备用,必须把鲜嫩的茶芽叶晒干或焙干,这就是中国茶叶史上白茶的诞生。

 

  福鼎白茶故事

 

  据传说,太姥山古名才山,尧帝时有一老母在此居住,以种兰为业,为人乐善好施,深得人心,并曾将其所种绿雪芽茶作为治疗麻疹圣药,救活很多小孩,人们感恩载德,把她奉为神明,称她为太母,这座山也因此名为太母山。到汉武帝时,派遣了侍中东方朔到各地授封天下名山,于是太母山被封为天下三十六名山之首,并正式改名为太姥山,现今福鼎太姥山还留有相传是太姥娘娘手植的福鼎大白茶原始母树绿雪芽古茶树、太姥娘娘发现绿雪芽的山洞和浇灌绿雪芽的丹井。距今150多年前(约1857年),有柏柳乡竹头村陈焕把此茶移植家中繁育了福鼎大白茶。产量比当地菜茶高。制成红茶、绿茶、白茶品质均佳。采制银针以芽洁白肥壮、茸毛多最为特色。

 

  白茶产地

 

  白茶(树)又名野藤茶、藤茶、白茶饼,属于葡萄科,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江西、湖南、湖北、贵州、福建等海拔400—1300米的灌丛中、林中、石上、河边。

 

  主要产区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

 

  白茶品种

 

  白茶的主要品种有出自福建北部的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尤其是白毫银针,全是披满白色茸毛的芽尖,形状挺直如针,在众多的茶叶中,它是外形最优美者之一,令人喜爱。

 

  1、银针白毫:采用单芽为原料按白茶加工工艺加工而成;

 

  2、白牡丹: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福安大白茶等茶树品种的一芽一二叶,按白茶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白牡丹或新白茶;

 

  3、贡眉:采用菜茶的一芽一二叶,加工而成的为贡眉;

 

  4、寿眉:采用抽针后的鲜叶制成的白茶称寿眉。

 

  采制工艺

 

  白茶是指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一般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细分有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而其关键是在于萎凋。白茶制法的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显现,汤味鲜爽。

 

  1、采摘

 

  白茶根据气温采摘玉白色一芽一叶初展鲜叶,做到早采、嫩采、勤采、净采。芽叶成朵,大小均匀,留柄要短。轻采轻放。竹篓盛装、竹筐贮运。

 

  2、萎凋

 

  萎凋分为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和加温萎凋。要根据气候灵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闷热的晴朗天气,采取室内萎凋或复式萎凋为佳。

 

  采摘鲜叶用竹匾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翻动。摊青后,根据气候条件和鲜叶等级,灵活选用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或加温萎凋。当茶叶达七、八成干时,室内自然萎凋和复式萎凋都需进行并筛。

 

  3、烘干

 

  该精制工艺是在剔除梗、片、蜡叶、红张、暗张之后,以文火进行烘焙至足干,只宜以火香衬托茶香,

 

  初烘:烘干机温度100-120℃,时间:10分钟;摊凉:15分钟。

 

  复烘:温度80-90℃;低温长烘70℃左右。待水分含量为4~5%时,趁热装箱。

 

  4、保存

 

  茶叶干茶含水分控制在5%以内,放入冰库,温度1-5℃。冰库取出的茶叶三小时后打开,进行包装。

 

  白茶品质

 

  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

 

  白茶最主要的特点是毫色银白,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且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冲泡后品尝,滋昧鲜醇可口。

 

  白茶茶色为什么是白色?

  这是由于人们采摘了细嫩、叶背多白茸毛的芽叶,加工时不炒不揉,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来,这就是它呈白色的缘故。

  白茶功效

 

  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清热润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防癌抗癌、治牙痛等功效,尤其针对烟酒过度、油腻过多、肝火过旺引起的身体不适、消化功能障碍等症,具有独特二灵妙的保健作用。

 

  1、退热祛暑

 

  白茶含丰富多种氨基酸,其性寒凉,具有退热祛暑解毒之功,在产区夏季啜一杯白牡丹茶水,很少人会中暑。

 

  2、预防夜盲症和干眼病

 

  白茶存放时间越长,其药用价值更高。白茶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它被人体吸收后,能迅速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能合成视紫红质,能使眼睛在暗光下看东西更清楚,可预防夜盲症与干眼病。

 

  3、防辐射

 

  白茶还有防辐射物质,对人体的造血机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能减少电视辐射的危害。尤其是少年儿童更应提倡多喝白茶,有利于保护眼睛,健体。

 

  4、退烧

 

  陈年的白茶可用作患麻疹的幼儿的退烧药,其退烧效果比抗生素更好。

 

  5、解酒醒酒

  当酒精摄入过量,超过人体肝脏的代谢能力和解毒能力时,酒精就会对肝细胞产生直接或间接损害、刺激脂肪合成、缺氧、产生乙醛而诱导各有关酶系活性而导致扰乱肝脏代谢等等。另外,乙醇的代谢物乙醛是造成酒后第二天头昏和恶醉的主要原因,是给肝脏带来损害的主要物质。

 

  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白茶片富含的二氢杨梅素等黄酮类天然物质可以保护肝脏,加速乙醇代谢产物乙醛迅速分解,变成无毒物质,降低对肝细胞的损害。另一方面,二氢杨梅素能够改善肝细胞损伤引起的血清乳酸脱氢酶活力增加,抑制肝性M细胞胶原纤维的形成,从而起到保肝护肝的作用,大幅度降低乙醇对肝脏的损伤,使肝脏正常状态迅速得到恢复。同时,二氢杨梅素起效迅速,并且作用持久,是保肝护肝,解酒醒酒的良品。

白茶的历史白茶历史沿革

  白茶,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史载,东汉时期,一个叫尹珍的青年怀揣家乡生长自制的“荼”, 拜谒著名儒学大师许慎,遭门丁刁难,便在其檐下席地嚼“荼”,片刻,许慎整个府邸充溢着浓郁的茗香。许慎踱步而出溯源,随即便邀尹珍入书房,将其“荼”冲泡相观,但见其外形优美,白色叶底如银针坠壶,汤色碧绿明亮,品之顿觉味鲜而清爽醇厚,偶有淡雅苦味即刻津生口中。更激发其在《说文解字》中对 “荼”的注解,用“槚、茗、蔎” 译注“荼”字的色、香、味。

白茶的历史白茶历史沿革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陈橼教授在《茶叶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可见唐代长溪县(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种。因其仅有名称,能否作为起源证据还有待进一步商榷。有的学者认为白茶始于神农尝百草时期,湖南农学院的杨文辉先生就持此观点。他发表的《关于白茶起源时期的商榷》一文中提出白茶的出现早于绿茶。

白茶的历史白茶历史沿革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成书于1107~1110“大观”年间,书以年号名)中,有一节专论白茶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宋代的皇家茶园,设在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瓯县境)。《大观茶论》里说的白茶,是早期产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公元1115年,关棣县向宋徽宗进贡茶银针,“喜动龙颜,获赐年号,遂改县名关棣为政和”。

白茶的历史白茶历史沿革

  清嘉庆初年(1796年)已有白茶生产,当时以闽北菜茶品种为鲜叶。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政和铁山乡人改植大白茶,并于光绪15年(1890年)用大白茶制银针试销成功,次年运销国外。白牡丹始创于建阳县水吉镇。1922年政和县也开始制造白牡丹,运销香港,价格比普通红茶和绿茶高出一倍多。


带你了解白茶

茶文化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而且好多人通过饮茶来养生。按照制作工艺以及发酵程度的不同将茶叶分为六类: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黑茶和白茶。其中,白茶制作工艺最为简单,只经过萎凋和干燥,不杀青、不揉捻,保留了茶叶原有的清香,成品茶外表满披白毫呈银白色,白茶也因此而得名。白茶在六大茶类中,属最古老最自然最健康的茶类,属茶中珍品。

一、了解白茶的特点白茶属轻微发酵茶,主要产于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在其他地区并不多见。白茶具有完整的芽毫外形、满身披白毫、汤色清澈、入口清淡回甘,成为白茶所独有的特点。福建福鼎是我国白茶销量最大的县级市,一年要销售3000吨,但由于95%都销售国外,所以中国好多人对白茶不是很了解。目前市场上的安吉白茶虽说是白茶,但它属于绿茶,不属于真正的白茶。

二、白茶有哪些品种
白茶的主要品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1.白毫银针尤其是白毫银针,它是白茶中的极品。纯芽如针,芽头肥壮饱满,白中隐绿、外观满披白毫,素有“绿妆素裹”之美誉。冲泡后汤色杏黄色,温润如玉,毫香浓郁,清醇甘甜,饮后让人回味无穷。据说英国女皇伊丽莎白对白毫银针也“情有独钟”。2.白牡丹白牡丹是茶中上品,芽多叶少,是采自大白茶树或水仙种的短小芽叶制成的。因其绿叶夹毫心,形状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犹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因此有“白牡丹”之美誉。3.贡眉和寿眉贡眉又被称为寿眉,两者的差别在于贡眉的品质优于寿眉,都是由菜茶(一般指灌木茶树)的短小叶片和大白茶叶片加工而成的白茶称为“贡眉”和“寿眉”。干茶色泽翠绿,茸毫色白,冲泡后汤色呈橙色或深黄色,滋味清爽鲜纯,时间越久的贡眉,品质更优。

三、喝白茶的七大好处
常喝白茶有益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会带来七大好处:1.提高免疫力营养专家指出,白茶在六大茶类中氨基酸含量是最高的,其中茶氨酸在茶叶中占游离氨基酸的40-60%,对茶的色泽以及口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茶氨酸具有安神、提高免疫力等保健作用。2.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白茶中黄酮类物质高于其他茶类,黄酮类化合物可增强毛细血管壁的抵抗性,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3.具有抗癌作用美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研究表明,茶叶中的茶多酚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和消除体内自由基,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生,并且白茶的抗癌效果优于绿茶。4.提神、利尿和解毒作用白茶中的生物碱主要成分是咖啡碱,约占3%-5%左右,还含有少量的可可碱和茶碱,具有苦味和刺激性,是茶汤特有的风味,比红茶、绿茶等茶类中咖啡碱含量都高。咖啡碱具有提神、利尿、解毒、扩张血管等作用。夏季喝白茶可去暑解毒。5.抑制血糖上升白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和茶黄素,尤其是茶黄素效果最好,可以抑制体内的淀粉酶、蔗糖酶的活性,使多糖无法被吸收,直接排出体外,从而控制血糖升高。6. 预防夜盲症和干眼病白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在体内能迅速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可保护视力,预防夜盲症和干眼病等作用。7.美容养颜作用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白茶中的茶多酚以及芳香类物质,可延缓皮肤衰老,抑制色素沉着在皮肤表面,保持皮肤湿润,具有美容养颜之作用。所以说白茶虽好,但有一些人群不适宜饮用。因白茶性寒凉,对于胃肠不适的人不建议喝白茶。对于肾虚、心跳过快的人不建议喝浓茶,也不建议空腹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