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云南茶山|刮风寨不一定只有风,还有让人难忘的普洱茶

云南茶山|刮风寨不一定只有风,还有让人难忘的普洱茶

2019-05-27 访问量: 19 茶礼仪网

云南茶山|刮风寨不一定只有风,还有让人难忘的普洱茶

导读

你叫的刮风寨不一定只有风,还有让人难忘的普洱茶优越的自然条造就了刮风寨独特的口味,这里生长的几乎都是树龄上百年的古茶树,高的有5、6米高...


刮风寨是易武乡麻黑村委会的一个瑶族聚居村寨,距易武乡政府32公里,距老挝边界仅2公里。国土面积2.74平方公里,海拔1203米,年平均气温17.00℃,年降水量2100毫米,现有耕地2663亩,林地447亩。刮风寨茶山在易武七寨中海拔最高,在1700米左右,也是七寨中产茶最少的一个寨子,老茶树的保留也最为完整。


公路是直到2001年才修通的,之前基本属于一个与世隔绝的瑶族村落。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45.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62元,农民收入主要以茶叶为主。全村下辖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23户。人口668人,其中农业人口668人。刮风寨居住的全是瑶族,属于蓝靛瑶。这一支系在中国已经很少很少了。


云南茶山|刮风寨不一定只有风,还有让人难忘的普洱茶


优越的自然条造就了刮风寨独特的口味,这里生长的几乎都是树龄上百年的古茶树,高的有5、6米高。听我易武的朋友讲,以前这里的瑶族根本不知道怎样制茶,后来通过茶商学习的。不过由于技术原因,好原料在茶农杀青时经常弄糊,带烟火味。当然这点缺陷不能掩盖刮风寨古树茶的优秀!


云南茶山|刮风寨不一定只有风,还有让人难忘的普洱茶


刮风寨的茶,无论外形、感觉、香气都与一般意义上的易武茶有所不同,茶汤比麻黑、落水洞一带的滋味要浓烈很多,有一定的野性,蜜香混合花香,香气很足。有一种很独特的香气。由于茸毫很多,初汤稍显浑浊,茶汤颜色较深。口感细腻顺滑,稍有霸气。和丁家寨的也不一样,回甘很持久,越到后面,甜味越足。


刮风寨比其他易武茶茶气足,底蕴厚,回甘生津力更强,比其他寨子的易武茶特点更鲜明。


云南茶山|刮风寨不一定只有风,还有让人难忘的普洱茶


刮风寨古茶园离居住的寨子很远,只能在茶园制成毛茶。茶园里都建了些简易的房子,茶农就在那里杀青,揉茶,晒茶。制成毛茶后背回寨子,这是刮风寨的无奈!


现在的刮风寨古树茶产量一般不超过10吨,但市场上销量远远超过了产量,不外乎是自从刮风寨的古树茶出了名,部分茶商为谋利拿部分别处的茶参在刮风寨的茶里。更黑心的就拿其他地方的茶冒充刮风寨的古树茶来卖。由于很多人没有喝过纯刮风寨古树茶的,真假难辨,估计还一直以为喝的是纯正刮风寨呢。


云南茶山|刮风寨不一定只有风,还有让人难忘的普洱茶


易武茶香扬水柔,而刮风寨更以阴柔见长,江内茶中之上品。细细品啜着,甜醇中含着天然浓郁的蜜香,柔滑细腻中藏着强劲却内敛的茶气,苦涩也含蓄着。 喉韵绵延悠长,沁心入腹,使人有安稳、充实、舒顺的满足感。


外行喝回甘,内行喝山韵。刮风寨的神秘之处就在于:入口,就能让你感受到原始森林的粗旷与博大,和丝丝的滑润细腻。满身轻利,神清智明。所谓好茶,一片足矣;一泡耐人寻味,再喝念念不忘;尝之在口,赏之在心;过目而不忘也!

有用+10
分享

金芽 宫廷普洱茶的功效

  金芽宫廷普洱茶是采选用云南著名的凤庆凤山大叶种晒青茶叶,芽头多而金黄,经专业发酵工业精制而成,具有外形条索紧结完整,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纯正,陈香浓郁,叶底褐红,滋味醇厚回甘的品质特征。金芽宫廷普洱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饮用,有良好的保健功效。

金芽 普洱

  一、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

  长期饮用金芽宫廷普洱茶能使胆固醇及油脂减少,所以长期饮用金芽宫廷普洱有治疗肥胖症的功用。饮用金芽宫廷洱茶能引起人的血管舒张、血压减小、心率减慢和脑部血流量减少等生理效应,所以对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二、养胃、护胃。

  金芽宫廷普洱进入人体肠胃形成的膜附着于胃的表层,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层,长期饮用金芽宫廷普洱可起到养胃、护胃作用。

  以上便是小编为你介绍的金芽宫廷普洱茶的功效,希望对你了解金芽宫廷普洱有所帮助。

你品饮过时间稍久一点的普洱熟茶吗?

  市场上,还有些通俗的传说,说所谓“生茶收藏,熟茶现喝”,是这样吗?

 

  这两年对普洱熟茶产品做了不少研发工作。在大益普洱茶熟茶的产品结构中,高中低档,不同产品结构、制式,2005年以来都有了一些作品。高端的“班章普洱饼、勐海之星、金针白莲、0532、象山普洱饼”等产品,风格独到;中端产品,V93普洱沱茶、0652、7672等,纯正厚实的产品特征,也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有机会总结一下自己对普洱熟茶的感悟,也是有意义之事。

 

  问不少普洱茶消费者,真的品饮过时间稍久一点的普洱熟茶吗?

 

  许多人回答“没有”,但他们却宣扬着“藏生茶喝熟茶”的理念,或者说“入门喝熟茶,老茶客品老生茶”,甚至说“熟茶因为快速发酵,茶性已死”,而不懈一顾。

 

  这是多么偏激的举动,如此一来,他们也就失去了体验普洱茶丰富多彩魅力的一次机会。

 

  普洱茶熟茶,普洱茶生茶,是云南普洱茶的两大重要产品分支,缺一不可。生与熟,构成了普洱茶的森林。粗老与细嫩(指原料),风韵初显与阳刚成熟,茶区与山头,纯料与配方,饼茶、砖茶、沱茶,许许多多普洱茶元素,则是构成这个森林的树木。过分热衷某一个元素,山头也罢,纯料也罢,生茶也罢,熟茶也罢,可能会一叶障目,变得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普洱文化:你真的知道什么是马锅头吗

马锅头,顾名思义,是马帮的领头人,负责人。他应该是这伙赶马人中的精萃。要熟悉整套赶马的技术业务,生活规矩;要了解骡马牲口的习性、疾病和一般治疗知识;勒驮子、钉马掌、联络交往、货物接转、经济往来、结算分配都能操办;马帮大小事均能决策处理。他是马帮的核心。

普洱文化:你真的知道什么是马锅头吗

马锅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短期组合,本马帮认可的锅头。这类在锅头中居多数。由锅头去联系承接运输任务,按货按牲口数目,要三十驮或五十驮由他去联络,将附近村庄、邻里的赶马人组织起来,成立短期的运输马帮。运输任务完成以后,按相约的协议分配所得后,各自回家,自然散伙。在小农经济社会,各家散养几匹牲口,除自用外,搞点小营运。过去在顺宁,多属此类组合,自愿集结,自愿解散。另一种类型是自己有经济实力,自己购买牲口,自己组织马帮,自己当锅头,请人来赶马,请长工或短工,纯为雇佣关系,你给我赶马,我给你工钱,这种锅头为数甚少。但这种锅头常与官警有瓜葛,有的涉及走私,谋暴利,赚黑钱,甚至还有武装护运。当然也有正常马帮,因跑长途驿运,防盗匪抢劫而自备防卫武器的,我们只在过去年轻时耳闻途听,实际知之不多。

马锅头的首要任务是接转货物,办理承运业务。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大理、巍山(蒙化)的许多马帮,经常来顺宁茶厂驮运茶叶,我们就有实际接触了。茶厂运出的茶叶,都要由业务股储运组填办《磅码单》,写明茶类、等级、数量、批次、唛头、毛重、净重,依次按件列单。交给马锅头到下关交货验收,结算运费。一般青毛茶(晒青)用笋叶竹篮(简称大花篮)包装。茶篓封扎好后,在篮口笋叶上画码,用我国传统的数字:以毛笔黑墨书写。如毛重七十五斤画写为斤,净重六十九斤,画写为斤等,列单计总付运。红茶出口产品则用青木板(有味的松木等不能用)做的统一规格大箱装。箱内有锌皮罐焊封、衬一层牛皮纸,加钉木箱盖,铁皮搭攀。木箱四面和顶盖用粉红色的专用纸,刷印有中茶牌商标,中国茶业公司字样,并刷有毛重、净重、箱额数量,以及唛头等标记,认真裱好。如唛头“凤5201”意思是凤庆(1954年前用顺宁)茶,数字的第一个5代表五五年,2代表二级,01代表第一批工夫茶,刷四个数字,红碎茶则有六个数字记码。茶箱裱好后,刷一道酸性朱红,再用熟桐油揉油一道,红底黑字、油亮美观。再用缝好的棕搭(因单时还没用麻布、草蓆)作外包缝牢,挂上标笺。最后才能交给储运部门,再由马锅头承运到下关转昆明再转到口岸。当时的棕色青木板箱比较重,一般七、八十斤一个。牲口驮一驮就有一百六七十斤,差一点的骡子驮不动,所以,驮运茶箱的多是大牲口,强马帮,除茶厂马帮外,以蒙化马帮居多。

至于藏族赶马运货(茶),与滇西一带马帮不同。他们的办法是驮软驮。在驮背上搭一层皮子作垫鞍,皮层下面有一层用毛毡等物做的约两三公分厚的垫裼,保护马背。皮子上面(马脊)有个小木鞍,系有绳索。驮茶时,用鞍绳吊勒两篓茶挂在马背上就驮走。茶篮隔着鞍皮,软摇软摇驮着走。我年轻时见过西藏或迪庆的藏族(当时我们称他们叫老古宗)来下关驮茶,就这样走,还领着个大藏敖(犬),好吓人的。他们赶的牲口不多,看起来很悠然自得。但是太重或大件恐怕就驮不成了,牲口负荷不了,也难控制。大山险道,也只能适度负荷,便于行动。滇西马帮则不同,在一般较平缓地带,骡马驮粮食货物可负重到一百八九十斤甚至二百多斤。驮石头,驮木料,丈二木料可以勒驮,安稳驮走。有的更长更重的还可以两匹牲口勒驮一根大料,行走转弯均可控制,算是特殊的赶马技术了。

马帮的组合一般一个赶马人赶四至五匹牲口,因为赶少了收入划不来,赶多了忙不过来,也吃不消,所以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一人赶四匹为一把(小帮),人畜负荷都适当,也便于在驮子上捎带小物件,如料兜,盖毡等。整个马帮由若干个小帮(把)组成,自然有序。

除了马帮之外,滇西一带还有很多的牛帮。牛帮进行速度较慢,但很稳当。马帮一站六十华里,牛帮一站只走三十华里,一人赶一头牛。牛帮在保山一带较多,凤庆、云县、边疆各县都有,也是一批重要的驿运力量。牛帮不喜炎热行走,在炎热夏季多在太阳偏西后或黄昏行路。牛帮用的铃是圆筒形的,中间有击铃摇棒,挂在牛鞍中心的小横木架上。牛走棒敲铃,咚咚作响,不像马帮那么震荡,声音浑厚低沉,使人有很稳沉,很自然的感觉。牛鞍比马鞍弯弧大,适应牛背,也没有马鞍架长,较为简练。牛帮只用黄牛驮运,没有水牛驮运,因黄牛背有驮峰可以用鞍,水牛就用不成,只能架弯档犁田。对牛帮习俗知之甚少,无法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