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仓储篇:干仓好还是湿仓好?看完这篇你就懂了!

普洱茶仓储篇:干仓好还是湿仓好?看完这篇你就懂了!

2019-05-27 访问量: 19 茶礼仪网

普洱茶仓储篇:干仓好还是湿仓好?看完这篇你就懂了!

仓储对于普洱茶非常重要,影响和决定着普洱茶后期的转化口感。但市场上各种仓储的茶比比皆是,茶友也很难分辨出来。

普洱茶仓储篇:干仓好还是湿仓好?看完这篇你就懂了!

▲普洱藏家温湿度计

今天,我们就请“普洱教父”白水清嫡传弟子、淘宝旗舰店“普洱藏家”掌柜、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湖北分会会长鲁文锋老师,来谈谈如何辨别干仓普洱茶?

鲁文锋老师自1998年进入普洱茶领域,逐渐收集了清末向质卿、宋聘号、红印、88青饼等珍品老茶,并把多年研究老茶的心得,发表在微信公众号:普洱藏家

普洱茶仓储篇:干仓好还是湿仓好?看完这篇你就懂了!

▲鲁文锋(右)与师父白水清(左)

分辨干仓与湿仓普洱茶的方法,可以从外形、气味、汤色和口感看出来。

1、看外形

干仓普洱茶的外包纸张和内飞,茶渍较少,印刷字体较淡;茶菁条索立体有序,充满油润光泽,条索结实、油面光泽、颜色鲜润,体现出茶叶的活力感。

相较之下,湿仓普洱茶的茶饼表面颜色暗淡,条索松脱、粗糙黑绿,而且茶叶表面或夹层留有霉点。严重者出现黄点、绿霉、黑毛。仓储较轻者,则仍会出现茶面油光的状态。

普洱茶仓储篇:干仓好还是湿仓好?看完这篇你就懂了!

▲干仓VS湿仓

2、闻气味

干仓茶没有刻意加湿、加温,进行适度通风,随自然四季变化,在这样的条件下转化出来的茶品,香气纯正悠长,或转出兰香、樟香、果香等,品质十分纯正。

而湿仓茶一打开时,从茶品中会发出一股霉味。其味道十分闷顿、不清爽、有杂味,闻之令人不悦。

如果发霉很久了,则茶品本身已经闻不出霉味来,但在茶汤中仍然有一股扑鼻的霉味,甚至形成轻微的“泥味”,喝入口腔会有轻微针刺的感觉。

普洱茶仓储篇:干仓好还是湿仓好?看完这篇你就懂了!

▲发霉的普洱茶饼

3、观汤色

干仓普洱生茶,汤色从金黄、黄红、依年份与制程、品种不同而有所变化;共同特色与关键在于汤色清亮,且泛油光。

陈期在30年以上的干仓生茶,茶汤略转深栗色。如50年代红印圆茶、88青饼普洱茶等,茶汤呈鲜栗红色,是典型干仓生茶的汤色。

湿仓茶的茶汤,像熟茶一样呈暗栗色,甚至变成黑色,不透亮、不清亮。而汤色琥珀、清亮、油光,才是优质茶的特征。

普洱茶仓储篇:干仓好还是湿仓好?看完这篇你就懂了!

▲干仓茶汤VS湿仓茶汤

4、品口感

“果酸”是稍有年份的干仓生茶之主要特色,其口感清爽不腻、回甘强,茶韵足、杯底留香。

陈期为50多年的印级茶,如果没有入仓,以重手浸泡仍微带苦涩味。缺点在于陈化速度慢,苦涩度高、汤质相对较薄。

湿仓普洱茶滋味变淡,失去了茶叶原始的香活浓厚。同期湿仓茶则汤滑水甜,口感饱满;适度入仓,时常会有超越未入仓茶的表现。但最大缺点,就是不管怎么退仓,永远都有仓味。

普洱茶仓储篇:干仓好还是湿仓好?看完这篇你就懂了!

▲普洱生茶汤

干仓普洱茶和湿仓普洱茶如何辨别?总之,新鲜自然是好普洱茶的基本条件,只有在这个基本条件之下,才能找到普洱茶的真实性,唯有找到普洱茶的真性,才可能品出它的艺境。

特别声明:本文为微信公众号“普洱藏家”原创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感谢!

有用+10
分享

高端普洱茶收藏不能盲目追“老”

高端普洱茶收藏不能盲目追“老”

从2007年年底开始,普洱茶市场泡沫破灭,“疯狂”的普洱茶一头跌入低谷,从此沉寂了长达5年时间。如今,高端普洱茶涨价之风再度袭来,让普洱茶市场迷雾重重。

  与普通茶叶不同,普洱茶保存时间较长,可以长达10年以上,这让很多收藏者嗅出了其中的“商机”。有一部分收藏爱好者,在普洱茶价格较低时出手,大量采购高端普洱茶储存起来,平时自己不喝也不对外出售,而是实现资金保值增值作用。记者了解到,从近年来的趋势看,高端普洱茶的平均价格增幅在年均20%以上,这一收益远高于很多行业,甚至比炒房的收益都要高。

  很多人认为带有“老”、“古”字样的普洱茶就是老茶,这是一个误区。以班章和老班章为例,其实班章是云南普洱地区的一个村委会,班章和老班章都是这个村委会下边的寨子,但是由于这两个寨子成立的时间有先后,所以才有老班章和班章的区分,并不代表这两个地区的普洱茶哪个年头更久远。

  很多藏友认为,包装上标注的年份越久远、价格越贵的普洱茶,其收藏价值就越高,这也是一个误区。一些不良厂家、商家正是抓住了这样的消费心理,故意将年代不长的新茶标注为陈茶。

  还有不少茶友,一看到知名的“山头茶”,就认为有收藏价值。其实很多知名山头茶的产量已越来越少,为了迎合市场的追捧,个别厂家将台地茶当做知名山头茶来进行包装、售卖。但是一些藏者由于所掌握的知识有限,所以难免上当受骗。

  还有一些普洱茶存在张冠李戴的现象,即一些小厂家冒充大厂家的商标销售,但是售价却低很多。现在大厂家生产的普洱茶都有激光防伪标识,在购买时一定要学会辨明真伪。

  辨别普洱茶的年份、山头并没有太好的方法,简单地通过看叶片、看汤色等都很难奏效,只能凭经验。藏友们喝普洱茶的时间久了,喝的品种多了,自然就能分辨出真伪。

普洱茶的现实矛盾

  普洱茶需要漫长的时间进行后陈化,才能成为优质的茶品;或者说,才会成为符合人们观念中的普洱茶品。现实生活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前者是慢,后者是快。慢和快是一对矛盾,似乎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时间,好的仓储无不消耗人的金钱和生命,现实生活中每样事情又无一不需要金钱来维系。急功近利是现实社会的需要,尤其是现今社会消费越来越高,做事成本越来越大,不赢得利是无法为继的,要将来很长时间才有利,恐怕是难以获得生存的。站在生存的角度,或以生存为第一要素,是没有什么道德可言的。当今普洱市场出现的种种不正常现象,一言蔽之,都是由这一矛盾造成的。很多人对普洱茶的营运明知是错的,不好的,对行业是伤害的,但还是要继续。何解?生存也。这就是现实的无奈。

 

  这一矛盾造就了普洱茶的种种痛,现实的作用令普洱茶错走方向,甚至朝着相反方向走,越走的快就越错得很。君不见,这几年的普洱茶发展得很快,很大,但似乎却是好像越来越难走下去,不知怎么走下去,怎样才能走下去,就是说难以为继。这是人们不断地对行业伤害所至的。普洱茶的特性与现实的矛盾,令人既不安又无奈。大概它需要很长期的市场作用才能调和过来吧,在这漫长的时间,大概会有许多业界人士经历适者生存的天演吧。

 

  茶是用来喝的,好喝才是硬道理。要收起普洱茶神秘的面纱,种种冠冕堂皇的概念。就要拿出可以现饮的茶品来,那是需要生产者,把生产出来的茶放到好才拿出来卖的。那是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的事。对消费者而言,能现喝才叫成品,要放到将来才好喝,顶多算半成品。将来是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可以变好,也可以变坏,这里存在巨大风险的。但作为生产者是需要承受这个风险,它也必须具有这种承受力,才会生存成长起来。从另一角度说,生产者只有用心造茶,他才会乐意存放自己所生产的茶。反过来说,如果生产者没有预计存放自己所生产的茶,他又怎么会用心造茶呢?

 

  投资收藏客是普洱茶很重要的一股力量。好的茶品一定是升值的,藏茶(指大批量的)的人是不可以用侥幸的心理的,必须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要下苦功的,不能假手于人的。藏茶要选茶底好,存放仓储要专业,才会放出好茶品。不要以为随便买个茶回来,随便放就会好的。那样几率跟中奖差不多。既然选择是投资升值,就要对自己负责,对行业负责。不耕耘是不会有收获的,在选择投资收藏时,必须确定自己是否掌握了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去跟风,不能人云亦云的。跟风成就的只是庄家,受伤的却是自己,还伤害了行业。

 

  如果是出于爱好,买来喝的茶友,就不用多买。一个人一年能喝多少茶,就算一生又能喝多少茶呢?茶什么时候都有得买,喝完再买,好喝再买。要普洱茶好,不是彻头彻尾的,而是要从头到尾的人人做起,更不是怨天尤人,事不关已就可以改变,要从实际做起。从茶友,到收藏者,到生产者每个人都抱着一种对普洱茶负责任的精神,从一点一滴做起才行。生产者生产优质的普洱茶,是前提,投资收藏者的专业,普洱茶友的理智消费反过来可以制衡生产者;相反它会助长行业的不正之风。套用一句古语就是,行业兴亡,人人有责。

 

  普洱茶真的是水很深,要大概理解普洱茶,有悟性的人也要二、三年,要有较深的理解,可能要十年八载。如果没有悟性的人,大概一辈子也弄不明白。也许会有个别的人悟性很高,一下就弄懂了,这是我们不能排除的。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心理准备,还是不要下水,在旁边戏水,和欣赏好了。劝朋友慎之再慎之,否则会误人误己。一旦真的下水,就要有足够的恒心和毅力,抱着一种对行业负责,对自己负责的精神,坚持不懈地努力为之奋斗。唯有这样,行业才会幸甚,自己才会幸甚。

普洱茶之从普洱茶名出现到清宫的贡茶

中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茶的故乡,而云南省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适长著名的云南大叶种茶,代表性的产品便是古今中外闻名的普洱茶,从这个意义上讲,普洱茶是茶树原产地的“故乡茶”。

普洱茶之从普洱茶名出现到清宫的贡茶

云南南部的茶叶,唐宋以来销往西藏。以后历代皇朝常用云南普洱茶同土番交换马匹,是“茶马贸易”的茶叶。茶叶有了稳定的销路,需求增多,便促进茶叶生产的发展,逐渐形成云南南部历史上著名的六大茶山(在今西双版纳境内),声誉远播。明末始见普洱茶名记载.公元1644年清朝建立,1659年顾治16年,清朝的统治势力到达云南.雍正皇帝指派满族心腹大臣鄂尔泰出任云南总督,1726年雍正4年,鄂尔泰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的统治政策(废土司、设官府、置流官、驻军队,加强行政统治),1729年雍正7年设置“普洱府”治,1735年雍正13年在府属的思茅镇设立行政组织的“思茅厅”(辖区包括今之西双版纳)。于是思茅的普洱成为六大茶山茶叶的购销集散中心,集市贸易相当繁荣。清朝为控制普洱茶的购销权,鄂尔泰总督于雍正7年在思茅设立官办的茶叶总店,指派“通判”官员亲自掌管总茶店,推行变相的茶叶统购专卖的土政策,不许私相买卖,独笼其利,剥削山民,同时推行岁进上用茶芽制,选取最好的普洱茶进贡北京,以图博得皇上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