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膏属于最实用的养生之道

普洱茶膏属于最实用的养生之道

2019-07-02 访问量: 15 茶礼仪网
普洱茶膏属于最实用的养生之道!“养生”向来是人们热爱生活的热衷表现,纵观现今五花八门、林林总总的养生之道,足以透露出人们生活方式的繁闹缤纷。包括以神养、行为养、食养、药养等在内的养生方式被人们推崇的热火朝天甚已混淆了人们的视线——究竟哪种养生方式时间最悠久,又是哪种最家常最实用又最适合自己呢?这真要好好考虑一番。

其实喜读史书与热爱养生的人都知道,最早的养生之术乃为“食养”,即以饮食方式与节制等来调养人的身心。而食养又包括医、药、食、茶、酒等几个方面。其中又以茶养为最早。有东汉的《食论》记载:“苦茶久食益思意。”可见茶在当时已被推崇。名医华佗如此记录,想必茶在民间也很是盛行的。华佗这句话是以普洱为标本,此茶也是最早被记录的饮品类之首。

截止到明代,人们对茶类养生更有了新一步的认识。有书云:“普洱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最能化物,与六安同。”用茶来促进食欲,在明代被广为认同。是方以智《物理小识》记录当时人们以茶养生的状态。到此时,以茶养生,已经成为当时人们追求惬意生活的一种趋势,茶的地位,不是当时其他物品可以替代的。

关于茶类养生,要以清代记录之数为最。曹翁巨著《红楼梦》也对普洱养生进行了阐述发掘。书中第六十三回写宝玉吃了面食,怕停食,林之孝家劝他饮“女儿茶”,宝玉饮后,顿时食欲便增。其中的“女儿茶”便是普洱茶的别名。记载说调此茶时,可加入少许糖,泡一夜即可服之。另据说还有通经的功效。清代人对茶更多的认识,标识着人们养生手段的进步。其中又有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云:“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普洱茶苦味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苦涩,逐痰下气,利肠通泄。”这是自唐代“茶膏”一词出现后,第一次有书对茶膏的性能进行剖析。可见茶的养生文化,也在逐渐步入正规了。

而今,茶膏已被更广众的人所接受,除了制作技术有重大改进外,分类也较之前更加的细致。不过虽然目今的茶膏制作工艺改进了,但对于产品的高品质要求却丝毫未损。制作茶膏,依然是以普洱茶为“主题”。国内最专业的茶膏“始祖”蒙顿茶膏就根据人们喜好,开拓出红运当头、玉龙胜雪、普洱黑金、易武春晓等多种。这些茶膏均品质优良,口味却各自不同。相同的是发散快,能解酒,颜色饱满,像一波荡漾的宝石红,并且都富含多种营养。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咖啡碱,茶氨酸等物质都对人体有很大帮助。

从古至今,人们“以茶养生”的日子,走过了一代又一代。茶似乎已人们生活的主题。当然,其他养生种类也很多,但似乎没有哪一种像茶这样,来的源远流长。而此类养生不仅普及也更让人受用。像酒也可以养生,但却要把握适度的“量”,而饮酒者也以男性为多。而茶就不一样。只要喜欢,男女老少均可。所以在受众这个层面上,茶类似乎更受欢迎。说它是最早最家常又最实用的养生之道,怕是丝毫不为过。

其实无论哪类养生,目的都是要调整我们的身体和生活。让身体更健康些,让生活更趣味些,这是人们养生的宗旨。但人们需要的,不都是适合自己的么?而茶类养生之所以受欢迎,除特别功效外,不过是因为它恰巧投合大家的趣味罢了。

有用+10
分享

古树普洱茶冲泡之操作篇


 

  继续前几期的话题,这次来谈谈冲泡古树普洱的具体操作。操作大体包括,水温,投茶量,出汤时间和冲泡手法等,都放在一起讨论。关于水和器皿方面前面已有论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历史信息。

 

  目前通用的普洱茶冲泡与品鉴方式来源于闽南乌龙,经由台湾同胞的努力而引入普洱茶领域。这种方式相对来说更加细致,至少能让我们看到一款普洱茶的大致轮廓,所以在未形成普洱茶独特的套路之前,仍是冲泡普洱的主要方式。但是这里面仍有很多细节没有经过推敲,未必适合古树普洱的品鉴。下面简单的谈一谈,详细的内容可以参考未来茗寿堂在这方面的专著。

 

  水温

 

  水温是一个影响非常大却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因素。

 

  水温的选择和茶质的特色和品饮者的倾向都有关系。如果你关注古树香气的丰富层次,口感的饱满度,回甘的细腻和山韵的悠长,那么水温一定不能太高,大部分茶的适宜水温在80-85度,部分可以更高甚至超过90度,而部分则要控制在75度。如果温度低于70度,会影响古树的发挥,茶气的运行也会受影响。

 

  不同的茶用不同的水温,这听起来有点玄妙,但这正是古树普洱的丰富性所在,这也是茗寿堂为什么每款茶会有不同的建议温度的原因。

 

  很多人习惯用沸水冲泡,其实和乌龙茶的工艺香不同,普洱茶的香气细腻丰富,是山场等综合因素的作用,除了少数茶勉强可为,这种方式对大多数茶来说都会掩盖很多特质。但是如果品鉴比较粗糙,只是注重所谓的霸气,那么温度的控制就不那么重要了。

 

  相对生茶来说,老茶的水温可以更高些,但是需要有温壶的过程来慢慢唤醒其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我们看似玄妙的东西,背后都和水温有关。

 

  比如有人说一款茶在昆明泡比在沿海地区泡花香更明显,这并非是空气中有什么玄妙,而是昆明水的沸点比沿海地区低大约7度,昆明的沸水只要稍稍放置,就进入适宜泡茶的温度。

 

  还有人讲高冲的茶香气更好,这也和高冲时水在空中降温有关。同理出水沿着杯沿旋转也和水经过杯沿冷却有关。当然我不反对这些技术性的手法来丰富我们的茶艺,我只是希望没有这些技艺的人也能喝到好茶。

 

  冲泡温度和适宜饮用的温度并不等同,单纯从口感的角度,50-60度的饮品喝起来口腔最为舒服,但我仍然建议大家适应更高的温度,来感受更丰富的体感。

 

  投茶量

 

  投茶量仍然是因人、因茶而宜,太低显然不利于品鉴,太高也会影响口感。按道理说如果单纯追求体感明显,加大投茶量应该没有问题,但实践中过大的投茶量,体感不一定更好,这正是中和的道理。

 

  一般的古树110ml盖碗投茶5-7克,从口感的角度,苦涩度重的茶可以减量,苦涩轻的茶可以增加;老茶可以适当增加,一方面为了体验老茶的醇厚,另一方面老茶苦涩度下降,加量不会影响口感。如果不确定一个器皿的大小,可以根据泡开后茶叶所占器皿的空间比例来估计,新茶泡开后叶底占盖碗一半或略多,老茶可更多至全部。以上只是从品鉴效果来看,当然每个人口味不同,没必要一致。

 

  出汤时间

 

  从古树普洱品鉴的角度,见到的大部分人的出汤时间还是过长。千万不要以茶叶评审的方式来泡茶,那只会掩盖云抗(台地茶主流品种)和古树的差异,再好的古树也会面目全非。

 

  一般来说,古树散茶前几泡可以入水即出,或者5秒内即出。撬的饼茶根据撬的块大小可以适当加一点时间。当然也要看具体的茶,比较紧结的茶比松泡的茶时间要长。随着泡数的增加出汤时间也逐渐增加。

 

  为什么出汤时间这么短,因为古树普洱是内涵物质最为丰富的茶品,浸出物比其他茶品多得多,你再按其他茶的出汤时间,就不合适了。

 

  和投茶量的道理类似,苦涩轻的茶或老茶可以适当增加时间,苦涩重的茶则不能闷泡。

 

  前几泡

 

  前几泡的重要性往往被忽略,前几泡处理得好,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后面可以自由变化泡法。如果前几泡处理不好,后面就很难挽回,这就是“缘起”的道理。

 

  节奏感

 

  冲泡过程不应过急或过缓,过急品鉴得不充分,过缓人心容易涣散。一般品鉴一道之后,稍有停顿为佳。尤其两三人品时,过快会对品鉴造成很大影响。

 

  品泉与茶点

 

  为什么要在品茶中间喝一杯水?主要有两个好处,第一是清洗你的舌头和口腔,消除品鉴疲劳;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你的生津和口腔活力,你会发现水是如此甘甜醇和。

 

  一般来说,在品茶时不宜吃茶点,尤其是甜腻的东西,少量中性或微咸的无刺激性的东西无大碍,有时反而会激发一下口腔活力。在品茶之前不宜吃麻辣食品,舌面会迟钝,喝茶涩感更重。

 

  手法

 

  手法上可说的东西很多,这也是茶道课程教授的内容,茗寿堂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沉淀,才会开启这方面的因缘。我这里只提示两个方面:外在的形式和说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要放松而专注,手法要流畅不要迟疑。能做到这两点,就足可以泡一道好茶了。

 

  煮茶

 

  茶泡过之后可煮,这并非是新发明,而是最古老饮茶方式的延续。煮茶时需要注意加水适量,控制煮茶时间,煮出来的茶会更加醇厚。不仅老茶可煮,新茶也可以煮。内涵丰富的古树在泡到味减之后,都可以煮三次以上。

 

  其他冲泡方式

 

  除了上面这些,古树普洱还可以有其他的冲泡方式,飘逸杯冲泡,保温杯闷泡,冷水泡等等,不一而足,大的原则都是一样的。只要理解了古树普洱的特质,便可以灵活运用了。比如我出门有时会用泡了十几泡的茶放在保温杯里,经过长时高温闷泡,也可能会出现盖碗和茶壶难以达到的惊艳效果,那正是无心成佳茗了。

有关于普洱茶的内发酵理论你知道多少

通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我们了解到,普洱茶是一种有生命的茶,不论是熟茶在渥堆完成之后、还是生茶在自然陈化过程中,都会发生一种由微生物参与的极其复杂而又缓慢的生物化学反应,我们把这个反应称之为后发酵。

有关于普洱茶的内发酵理论你知道多少

为帮助茶友们更好的理解后发酵过程,我们引入一个全新的概念,“内发酵”以及与之相对的“外发酵”。我们把与之配套的一系列解释、形容的内容统称“内发酵理论”。“内发酵理论”是我茶庄的首创和独创,是我们大量劳作、实践、观察、分析、总结得出的智慧结晶。希望如果有读者转帖、引用、转述的,能够尊重我们的劳动和创造。同时也欢迎读者对我们的“内发酵理论”提出批评和指正,使之更加的准确和完善!

我们把后发酵过程中能“看见”的部分称为“外发酵”,把“看不见”的部分称为“内发酵”。外发酵的特征是会改变茶叶的外观和结构,它会使干茶的色泽加深,汤色加深、变红、变得更红,叶底的颜色也会有明显的变化,它还会改变茶叶的机构,使之失去弹性。当外发酵过度时,可以从叶底的结构看出,叶底碳化,又称烧心,叶底手感有明显的硬颗粒感;或者是叶底泥化,用手轻搓叶底,叶底会被很容易的碾成稀泥状。烧心和泥化都是外发酵过度的表现。内发酵同样会使茶叶的物质发生变化,只是这些变化很难从外观上看出来。内发酵会使茶汤更加透亮,茶叶的香气更低沉内敛而富于变化,茶汤的滋味更加醇和细腻,苦涩味降低。较长时间的内发酵会使茶叶的汤色变得像油一样的透明而且有些“稠”,苦涩味大大降低,回甘更强,生津明显,一些新生长出的香气伴随陈香,有的出现荷香、有的出现药香、有的则出现类似橄榄的香气。汤色、口感、滋味的变化显著,而干茶和叶底则没有明显的变化。

内发酵和外发酵往往又是同时进行的,只是在不同是时间和环境下,以哪个为主的问题。在熟茶的渥堆,或者在类似湿仓、港仓的环境下,茶的发酵以外发酵为主。储存在北京、昆明等较干的地区的茶则以内发酵为主。相比较而言,外发酵对环境要求严格,必须有适于的湿度和温度,发酵的速度也非常快,效果比较直观。而内发酵对环境没有较严格的要求,靠茶叶从空气中自然吸入的氧气和水分,在茶叶内部缓慢进行。适度的外发酵可以给内发酵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因素,加速内发酵进程,又快又好的提升茶叶的品质;而过度的外发酵则会毁掉内发酵进行的环境,从而毁掉茶叶。

总体而言,外发酵是一个“破坏”的进程,内发酵是一个“建设”的过程。举个例子讲,外发酵像是砸开坚果的硬壳,而内发酵像是坚果内的果仁在缓慢的成长、成熟。适度的外发酵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的吃到果仁,而过度的外发酵则会伤及果仁。而内发酵则决定了坚果里面是否有可口的果仁,所以我们说内发酵是普洱茶后发酵阶段茶叶品质的决定因素。

普洱茶投资分析:9月1日-9月8日大益行情预测


  中国普洱茶网讯:从春节到现在,大益茶市进入下行阶段已经持续了半年有余。在这半年的时间内,大多数投资客是赔多赚少。据芳村的朋友说,有的小商家已经顶不住压力,开始有清仓割肉的情况发生。临近中秋,大益1401批的勐海孔雀据说要发布,同时这又到了一年一度买茶的时候,目前很多大益茶价格都接近配货价,也给了茶客入茶的动力,所以未来一周大益茶成交量会有所攀升,首次影响一些跌幅较大的大益茶回暖的可能性很大。目前市场有2条消息值得关注:

 

  1.大益1401勐海孔雀发布

 

  大益的1401勐海孔雀亮相第九届东莞茶博会。据说这个茶期货价约为8000左右。单从价格来看,这和金色乔木高度相同。金色乔木---早春乔木,勐海孔雀---布朗孔雀。从价格来看金色乔木1万元的期货价,勐海孔雀8000元的配货价。这就像大益集团自己探自己的底一样,到底投资茶标多少钱才会让市场回暖。假设中秋前买大益茶的人多了起来,同时又有不少人入手勐海孔雀,那么大益茶市开始回暖也不是不可能。不过现在英雄骏马跌这么厉害,小散敢入的不多,就看有没有大资金来做这个事情,从而带动散户的积极性了。

 

  2.入秋后毛茶价格的回落

 

  从茶山反馈的情况来看,今年秋茶的价格会有较大的回落已经是铁定的事实。毛茶价格的回落就意味着茶企生产成本的降低,这对于会出现高性价比的产品是一个很大的利好消息。当这些产品出现以后,配合从中秋到春节这段时间的买茶季,茶市有较大的回暖也不无可能。所以,今年能不能赚到,就看秋季毛茶能有多大跌幅了。

 

  综合,未来一周大益茶市总体会有小幅上涨,上涨的产品主要集中在7432.菁华厚转这些转悠在配货价的产品上。对于明星茶是否会有较大涨幅,一个看新上市的勐海孔雀的表现,还一个看易武正山的表现,大小马可能会涨,但是涨跌可能都很剧烈,喜欢走钢丝的朋友可以碰碰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