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鉴别>普洱越陈越香,如何鉴别年份

普洱越陈越香,如何鉴别年份

2019-07-03 访问量: 15 茶礼仪网

由于普洱“越陈越香”的特点,时常有许多新手茶友在买茶的时候在年份问题上被忽悠,一头雾水也不知道孰真孰假,其实,鉴别普洱茶的年份是有一定方式方法的。

普洱越陈越香,如何鉴别年份

普洱茶

1
捏厚度和泡度

随手拿几片不同年头的茶饼捏一下,5、6年以上的厚度和松散度明显好于较新的茶。由于长期存放其自然陈化发酵,导致老茶会越摆越泡,甚至把一提捆绑的笋叶都撑开撑烂!这是一招最简单直接的鉴别方法。
2
闻气味

打开绵纸后,把茶饼放到鼻尖,深深对茶哈一口气,然后细细闻10秒钟茶饼茶砖散发的气味。对于熟茶来说,三年以内的多少都还残留冲鼻的堆味,五年以上的则已褪尽。对于生茶而言,新茶清香气重,火烟味也会比老茶重,老生茶则是一种陈香。当然,如果有其他怪味和杂味的话,就说明此茶存放得不好有串味或者是带有霉味的湿仓茶。老茶友则能区别出烘青还是晒青、干仓还是湿仓、甚至出自哪片产区。

3
看颜色

仔细观看茶叶的内质和颜色。熟茶:老的会略微退为棕红色;生茶:越老的颜色越深,又绿色逐渐转变为黄色乃至棕色。红酒般的汤色是老茶的标准色。

4
看汤色

三年内的较浑浊,越老的汤色越透亮。熟茶越来越由棕变红;生茶越来越由绿变黄,十多年以上则由黄变红。

5
口感

当然是越陈越香,越老越醇厚!但是各种茶口感差异较大,还要看个人喜欢。
6
看出汤

老茶比新茶耐泡,10年以上的出汤次数可以在20甚至50次以上。
总结一下
其实,不同年份的普洱茶在外观、口感、气味、汤色上都有差异的,需要茶友们细细观察、慢慢品尝才可辨别,新手茶友在购茶时,也应该尽量挑选信誉好的商家。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膏的工艺有那些?茶膏历史工艺与现代工艺的差别?

普洱茶膏的工艺有那些?茶膏历史工艺与现代工艺的差别?

1、宫廷压榨茶膏:86道工序,72天制作周期

优势:整个制作过程是在常温下操作,保护了普洱茶特有的活性“酶”,为茶膏的后续陈化提供了“动能”,茶膏的品质可向更高层次转化。劣势:工艺严谨苛刻,工序繁杂,费时费力;产量极低,成本奇高。汤色:汤色通透、红艳、明亮,几乎没有肉眼可看到的杂质。口感:新制作出来的茶膏“味薄”,但陈化一段时间后,其香气会越来越高,且越陈越香。保质期:六十年以上。

2、大锅熬制茶膏:借鉴中药熬膏法

优势: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对场地要求不高,适合个人和小作坊操作。劣势:1、反复高温熬制,导致诸多的生物酶消失,使茶膏后续转化缺乏“动能”,只能向霉变转变,不可能长期存放;2、茶叶在高温状态下,大量营养物质会随水蒸汽一起挥发,必然造成大量的营养物质流失;3、大锅长时间熬制,会产生大量的铅、汞、砷、铜等一些重金属,对人体的伤害大。汤色:暗淡、混浊,有肉眼可见的杂质。口感:水汽味重,茶味淡。保质期:一到两年。

3、中药提取茶膏:中药提取,喷雾干燥

优势:工具由“大锅”升级为“提取罐”,卫生程度略有提高。劣势:持续的高温,从提取到浓缩,再到喷雾干燥,使普洱茶中最为富贵的“酶”失活,茶膏没有后续转化的动能,造成保质期缩短和品质下降。同时,持续的高温也损伤了茶叶中的很多营养物质。这种加工方式属于“混提模式”,造成所有产品趋向一种品质,甚至一种口感,缺少差异性。汤色:茶汤暗淡有混浊。口感:茶叶中芳香类物质较轻,随着高温的蒸煮,芳香类物质随蒸气挥发,导致水汽味较重,缺少茶味。保质期:一到两年。

4、蒙顿低温萃取茶膏:低温萃取、低温干燥

优势:加工环节在低温下进行,避免了高温以茶膏内含营养物质和香气组份的破坏,茶味更贴近原茶本味;茶膏可以持续陈化,突破现有固态速溶茶保质期较短的问题(一般为24个月),可将保质期延长至六十年以上;采用超滤技术,剔除农残、无重金属残留,安全、纯净。劣势:由于“低温萃取”工艺成本过高,导致产品售价偏高。汤色:红润、明亮、通透的宝石红,随着后续陈化,汤色愈加明亮。口感:润滑、厚重、醇正,无杂气,有淡淡的陈香,随着后续陈化,口感会更加醇正,陈香味更足。保质期:六十年以上。(本文来源:云南普洱茶中期茶新茶交流,

闲品普洱之----一家之言谈农药

如何分辨茶叶里是不是打了农药

 通常,农药有一定的残留时间。一般是7~10天左右,在这个时间之后的茶叶,称作采摘安全期。一般情况下,茶农都会选择在安全期进行茶叶采摘加工。此时的茶叶,理论上说就没有农药残留了。但是,情况往往会有变化:

 第一,本来不打算下农药。但是虫子长大了,对茶叶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只好“亡羊补牢”。这个时候,往往是下药的时候,就离茶叶的成熟不远了,但是又无法到达安全期。

 第二,不懂施药,以为下药就可以灭虫,结果反复施药,数量过大,残留过多,一些药品对一些虫不起作用,或者某些虫子有了抗药功能。

 第三,盲目催长茶叶,一年多季生产,只好用农药加化肥的手段,拔苗助长。

 如何分辨呢?

 1、送检。
 2、口尝。
 凡是药,都有药性:不是怪香(吸引天敌),就是怪甜(诱杀虫子)。再就是苦。

 略说茶苦:

 1、舌心苦,久而不化,伴有药味,挥之不去,久尝有点恶心。基本上可以断定是农药残留过量。
 2、舌根苦,苦后起粒,有毛糙感觉,顿时没有胃口,伴有头晕眼花,虚汗等症状,属于农药中毒。
 3、舌边两侧苦,久而不化,开始生津不止,而后口水满嘴,伴有黏液的滑溜感觉,担心是老陈茶中的农药残留。

贮存普洱茶,您绝想不到还会有这些问题!

普洱茶的贮藏实际上是时间上的等待和陈化。无论是准备购进的茶品还是购买后的存放,仓储条件都是非常重要的。

“陈”字是普洱茶的核心,所以“藏之得法”尤为重要。同时由于传统普洱茶缓慢后发酵的过程就是普洱茶品质形成和提升的过程,人工发酵的普洱茶存放一段时间品质也会得到提升,随着品质的提升普洱茶的价值也得以提高,所以普洱茶就兼具了饮品和收藏品双重属性,越是稀少的珍品价值越高。

受普洱茶越陈越香,越陈价越高的影响,普洱茶的收藏日趋升温,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时尚。

一、收藏普洱茶要注意掌握选购、归档、贮藏三个环节。

贮存普洱茶,您绝想不到还会有这些问题!

一是选购。

首先,选购时需根据自己的收藏爱好、收藏目的、收藏时限来选择茶叶,如果是打算收藏待品质提升后过几年品饮,可选购熟茶,如果是打算长期收藏以待升值,最好选购生茶,因为生茶转变为熟茶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其次,选购时要认准生产厂家和产地,要选购那些用料精良、品质稳定的厂家的茶品来收藏,最好是选用生态有机茶,以古茶园所产茶最为上品。再次,选购时要认真品鉴茶的年限、品质,以确定收购价格。

二是归档。

购回茶后,要做好普洱茶收藏记录,要分门别类对购茶的时间、地点、厂家、品种、等级、名称以及是否是生态茶等认真记录,以备今后鉴赏和交易。建议在茶品商标附近加盖自己的收藏印章(或加贴一张自己的收藏印章),名人收藏的名品今后升值的空间将会更大。

贮存普洱茶,您绝想不到还会有这些问题!

三是贮藏。

普洱茶贮藏十分讲究。一般要有专门的贮藏室,室内避免阳光直射,避免雨淋,温度应保持在25~C左右为宜,湿度控制在75%左右,室内要通风,切忌与其它有异味的物品摆放在一起。散茶要用陶制的大瓮来装,饼茶、金瓜茶、沱茶要用木架陈放,以利于通风透气,木架最好选用材质疏松无异味的水冬瓜木制作。藏茶要每隔3个月左右翻动一次,检查是否霉变或其它寄生虫侵入,最好3个月左右把藏茶移出仓外,用紫外线灯对仓库进行消毒杀菌,以避免细菌交叉感染。若发现异样,要尽快采取措施或找专家咨询。根据专家的意见,我们推荐以下几种贮藏室的建造方法:

一是高档收藏室,主要收藏名品精品。用普洱府所属地区所产红砂石铺设地板(5—10cm)、支砌墙体(20—30cm),红砂石透气保温,有利于普洱茶的保存和品质提升,室内避免使用塑胶材料,最好人工调控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通风。

二是土基房或土墙房,这是普通老百姓的收藏室,保温保湿性能较好,但要做好防鼠防虫工作。

三是楼房收藏室。普通收藏者一般居住在楼房内,如何收藏普洱茶呢?最好要用专门的房间或隔出收藏间,但是手万不要让其他有异味的东西靠近茶品,茶叶会吸收这些东西的气味,改变其本来的香醇本色。

贮存普洱茶,您绝想不到还会有这些问题!

普洱茶越陈越香,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普洱茶具有巨大的收藏价值和增值空间,普洱茶年代越久价格越高,口感越好。品质好的普洱茶,每年能以10%至15%的增长率升值。云南西双版纳某厂出品7542号常规茶(干仓货),当时一饼(七两茶)才卖10元,6年后升到了150多元。一块重350克、存放了50年的普洱茶饼,身价甚至贵过一辆本田车。“越陈越香”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主要决定于储存的环境、茶的本质特性、陈放的年限等。由于茶叶的特殊性,其存放年限只能通过茶家品尝断定,没有统一标准。更有许多不法厂商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湿仓存茶,把茶叶放在通风不畅、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加速陈化炮制。

据普洱茶收藏人士表示,收藏普洱茶饼必须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是要区分生茶和老茶。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的老茶基本以青饼、生茶为主,即未经过人工发酵工序,把采来的茶青萎凋、晒干、蒸压成型后干燥而成的饼茶、散茶称为生茶(青饼普洱),让其与空气接触,自然变化而产生后发酵,储存时间越长,茶质越醇。而通过加温渥堆技术在一定温度、一定湿度下使茶叶发酵做成的叫熟茶(熟饼普洱)。熟茶的发酵已经定性,储存时间长短不会改变茶质本身。其次,要辨别储藏位置。

贮存普洱茶,您绝想不到还会有这些问题!

1、必须在干仓陈化

干仓不会发霉,转化较为缓慢,但能保持普洱茶的真性。“茶喜蒻叶而畏香药,喜温燥而忌冷湿”。《茶录》宋?蔡襄着。干仓指茶叶在湿度、温度适中、通风透气的环境中后发酵存放;湿仓是指茶商为了获取利润,把茶叶放在通风不畅、湿度较高的环境加速陈化。

2、温度不可骤然变化

仓内温度如果过高,温差变化太突然,将会影响茶汤水性给予口感的活泼性,甚至仓内温度太高,形成闷热,会将原本的生茶,转变为熟普,此种情形在香港的茶库时有发生。

3、避免杂味感染

茶叶是最会吸收杂气异味,洒一把干燥茶叶,会吸清空气中的异味,因外,应力求贮放环境清洁无杂味。“喜蒻叶而畏香药”。宋?蔡襄著;“喜清凉而恶蒸郁。喜清独而忌香臭”。明?闻龙著;“茶性淫,易于染着。区论腥秽有气之物。不得与之近。即名香亦不宜相襟”。《茶解》明?罗廪。

贮存普洱茶,您绝想不到还会有这些问题!

4、利用竹箬包装

“茶须筑实。仍用厚箬填紧。瓮口再加以箬。以真皮纸包之”《茶疏》明?许次纾。这种传统包装的质料和方式,有助于普洱茶于后发酵时,过滤杂味以确保清纯的功效。常有人将已打开了的老茶,改用较低劣品质的塑料纸重包,时间一久,就会发出异味,直接破坏了普洱茶品味。

5、注意茶龄寿命

普洱茶年代寿命,到底是六十年,或一百年,或数百年,没有定论资料,往往只靠品茗者直觉研判其陈化的程度。如福元昌、同庆老号普洱圆茶陈化感已到了最高点,必须加以密封贮存,以免继续快速后发酵,造成茶性逐渐消失,品味衰退败坏。故宫的金瓜贡茶,陈期已一两百年,其品味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

贮存普洱茶,您绝想不到还会有这些问题!

二、特殊环境之存放

1.瓮

相同的茶品,单饼放置、原竹篾筒身、封存纸箱与存放于瓮中会有明显差异。而目前收藏家多数都认同少量、长期储存的状况,以紫砂瓮所呈现的茶品最佳。紫砂瓮有下列特点:

A.为透气性佳。

B.氧化不至于太快,且能保香气。

C.可调节温湿度。

D.能隔绝灰尘与昆虫动物等。

然,凡事有一利即有一弊,因紫砂瓮密闭性较佳所以能保存香气、口感也较为浓郁,但陈化速度相对较慢,且占空间。并建议消费者置放紫砂瓮处,瓮底要离开地面至少十公分以上,否则容易将水气渗入瓮中,影响茶质。

2.高温高湿

所谓高温高湿意指茶品长时间存放于摄氏30度以上、相对湿度85%以上,甚至高达100%的不通风环境。普洱生茶在此环境白霜生长快速、由外而内,时间过久会导致茶品快速熟化、香气下降、口感迅速软化转甜,但完全丧失普洱茶应有的茶质茶性。汤色黑红不清亮,若过度熟化则叶底出现黑硬现象,口感虽甜却无质感。熟茶类如果经过高温高湿,在短时间内很容易产生坊间所谓的熟茶樟香;如果再经过适当往返的出入仓,茶菁出现木质化现象,就会有所谓的蔘香出现。

3.高温低湿

所谓高温低湿意指茶品长时间存放于摄氏30度以上、相对湿度却在80%以下的环境。如果新生普洱茶品储存在此过久,茶品易产生入口不快之酸化现象,如果加上不通风则酸化现象更明显。此类高温低湿的通风环境,一般茶商用来快速退仓,能让仓味与白霜迅速消失。但如果经验不足,虽仓味消失,然白霜犹存且出现茶菁黑而不亮的现象,口感犹如熟茶一般。

贮存普洱茶,您绝想不到还会有这些问题!

4.低温高湿

所谓低温高湿意指茶品长时间存放于摄氏26度以下、相对湿度却在85%以上,甚至到达100%的不通风环境。此类环境以早期香港仓为代表,现今仍有一些茶仓以此法储存。在地下室中,以洒水或湿棉被覆盖,让茶品快速生长霉菌,普洱生茶品容易有劣变与熟化现象。

5.低温低湿

所谓低温低湿意指茶品长时间存放于摄氏26度以下、相对湿度80%以下,但不通风的环境。目前许多茶仓所使用的方法,虽然所耗费时间较长,但此法较能保持茶性,稍控制得当不容易产生熟化或劣变现象。此类茶仓的白霜是藉由茶品本身的湿气所产生,内外较均匀密布,对于往后茶品的陈化有正面帮助。与高温高湿的仓类似,熟茶类如果经过高温高湿,在短时间内很容易产生坊间所谓的熟茶樟香;如果再经过适当往返的出入仓,茶菁出现木质化现象,就会有所谓的蔘香出现,只是整个过程较长,熟茶茶性也较能保持完整。虽如此,笔者仍由衷建议消费者,普洱茶品仍应以正常储存环境为佳,以避免产生对茶品卫生有不必要的顾虑。

贮存普洱茶,您绝想不到还会有这些问题!

6.通风

由上述几个特殊条件环境中,可以了解除了温湿度以外,通风与否对茶品的影响相当大。如果茶品本身干燥度不足,例如新制茶或刚出仓的茶品,若加上通风性差,将导致茶品从内部产生霉菌,先不论所产生的菌类是否为益菌,很明确的已经知道产生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储存环境。以这个入仓的观点来看,通风度也是影响入仓茶品的一个关键因素。

7.压力

笔者在开始储存大量茶品时,发现另一个现象。当储存量大到需要以整支纸箱叠放,在翻仓时将最底下茶品取出置于通风处后发现,可能因为压力的关系,茶品呈现香气内聚而茶面较快速出现点状出油的情形。这现象还需进一步观察且量化整理后才能证实,笔者推测与温湿度、通风度交叉影响,对茶品的陈化应该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