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泡法>普洱茶生茶味道太苦涩,一定是你的泡法不对!

普洱茶生茶味道太苦涩,一定是你的泡法不对!

2019-07-10 访问量: 14 茶礼仪网

只有普洱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高香熟茶圆厚,有人将熟茶比作人妻,把生茶比作少女,作为少女的普洱生茶常被人嫌弃味道太苦涩,难以入口,其实只是因为你的泡法不对,普洱生茶冲泡是有诀窍的。

1、普洱生茶大多选用功夫茶的泡茶工具。如果是生茶茶饼,准备茶叶时用茶刀或者茶针将茶解成小片。建议从茶饼的上中下3层分别取出等量的茶叶,筛掉碎末。

普洱茶生茶味道太苦涩,一定是你的泡法不对!

2、泡茶前要先温壶、温烫公道杯、温烫过滤网和温烫品杯,水温尽量100度。(如果是朱泥壶,温烫要注意温度,防止惊裂)温烫茶具主要是为了清洁,祛除茶具中的异味。

普洱茶生茶味道太苦涩,一定是你的泡法不对!

3、温烫完后再将筛好的茶叶投入茶壶中,茶叶的量根据人数来定,每100毫升水大概放入3-5g干茶。如果是初次品饮普洱生茶或者是陈放了3-5年的生茶,建议投茶量适当的减少。

普洱茶生茶味道太苦涩,一定是你的泡法不对!

4、向壶中冲入开水润茶,润茶是为了洗茶尘,更好的让茶透发香气和滋味。润茶的操作是向茶壶中冲入开水后,迅速的将水倒出。

普洱茶生茶味道太苦涩,一定是你的泡法不对!

5、润茶后就正式开始泡茶,用温度在90-96度以上的水倒满茶壶,刮掉泡沫和茶沫之后盖好盖子。一般来说前几泡只需要几十秒就可以出汤了,后几泡时间稍久。

注:如果是砖沱茶前几泡需要闷泡,让茶散开,后面的泡法和饼茶一样。如果是陈放了3-5年的生茶,水温则要高一些。

有用+10
分享

揭秘:那些触目惊心的普洱茶造价事件(二)

揭秘:那些触目惊心的普洱茶造价事件(二)

湿仓发酵普洱霉变“湿死”

“湿仓茶”是好茶还是坏茶,如何认定?茶叶界有不同的声音,但都一致肯定“湿仓茶冒充老茶”的做法,就是欺骗消费者。事实上,一些不法茶商将茶品搬进云南、贵州等地湿度浓的溶洞,加速陈化,发酵霉变,希望借此炒作年份,造旧普洱茶,不仅违背茶叶内质自然氧化发酵规律,更让普洱茶失去保健功效,反而伤害人身健康。

存放湿溶洞让茶发酵

“‘湿仓’是一些茶商为了让新鲜的普洱生茶能提早饮用,马上见利润,把普洱生茶存放在通风不畅、湿度较高的地窑、防空洞、土房等地,因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容易造成茶叶麴菌的孳生,加速陈化,这种麴菌氧化称为湿仓后发酵。但是,湿仓普洱茶完全破坏了茶叶纤维,改变了茶叶原有本质,违反茶叶内质自然氧化发酵的规律。”资深茶人、茶艺乐园(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璋说,他一贯主张以“干仓”存储普洱茶,也就是说,茶叶在温度、湿度适中,通风透气,清爽无杂味的环境下发酵陈放,既保存普洱茶的本质真性,又增加了品茗价值。湿度高茶叶霉变湿死。

为让记者有形象认识,陈国璋拿出平日给普洱俱乐部会员讲课用样本——经湿仓陈化造旧的普洱茶,与干仓陈放、保存良好的普洱茶进行对比。记者发现,经湿仓陈化的沱茶已经霉变长出白霜,而另一块同样经湿仓陈化的砖茶块颜色暗淡而发黄,霉变长白霜的沱茶闻起来有一股糠味,而发黄砖茶有股霉味。

“同是坏茶,哪种坏一点?”记者问道。陈国璋回答说:“发黄(区别于“金花”黄金菌,“金花”应以科学、正确的态度去评价)那块更差,只是黄色没有白色显眼,其实茶叶已‘湿死’!”

陈国璋解释,茶叶存于湿仓,因水份过多容易霉变,霉变厉害的茶叶会长出白霜,若未及时作退仓风干处理,白霜就会转变为黄霉(黄曲霉)。现在,有人说“普洱茶越霉越好”,其实不然。霉变的茶本质已变坏,水份过多助长白色、黑色、绿色、黄色的细菌生长,喝茶原想有助健康,但饮用这类茶效果相反。

自然湿仓可陈化好茶人为发酵多破坏茶品

另外,一些茶业界专家并不否定湿仓的做法,只是湿仓陈化出好茶品的技术难以掌握,湿度过高或不适时,货品就容易出现黑霉和绿霉,成为坏茶。目前市场不少人利用坏的“湿仓茶”来冒充陈茶和干仓老茶。

湿度超85%茶就发霉

台湾资深茶人、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之一的石昆牧说:“如果有两块50年代存期的干仓茶和湿仓茶,我一定选择喝干仓茶,但并不表示湿仓茶不好,只是个人口味不同。事实上,现存老茶基本上是湿仓茶,甚至连20万元一饼的老茶也是湿仓茶。要知道,空气相对湿度超过85%,存放的普洱茶就会发霉,像广州年平均相对湿度88%,过去作为存茶重地的广东、香港其实就是‘天然湿仓’,基本没有干仓老茶。”

石昆牧告诉记者,在香港,所谓“入仓”是指不以自然存放方式,企图以人工控制环境加速普洱茶陈化,广东方面有类似方式,如利用盖铁皮屋、进防空洞等来加速普洱茶的陈化,“这些人工方法所生产的茶,只要不是太过离谱,在以现代医学检验的标准而言,尚无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直接证据,甚至有时温湿度与时间、翻仓处理得当,在口感香气表现,身体感受也有令人惊艳之处。”但利用入仓炒作年份,利用造假误导消费者,不仅不道德,而且伤害人的身体。

湿仓陈化茶品技术难

对于“湿仓”问题,云南省茶叶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邹家驹也表示,微生物发酵先决条件是要一定水分、温度和氧气,没有水不会发酵,好比星球上没水就不会产生生命一样。

他举例说:“同港九茶叶商会小聚,说几十年前有人用塑料纸密封生茶饼,后来打开变化很小。道理就如同我们平常所说的干仓,干仓水分越少,茶叶陈化速度越慢——许多普洱茶书把干仓捧上天,殊不知没有一定水分湿度,哪来微生物的生存和繁衍环境?”

“我经常在昆明茶厂、下关茶厂和勐海茶厂发酵车间观察,技术掌握得好,出正常的白毛,就是好茶;堆子温度高了,茶胚烧掉,温度低了,堆子表面出现黑毛,就是坏茶了。”邹家驹认为,这些是因为技术掌握不当,湿度过高或不适时,让部分货品出现黑霉和绿霉。由于技术难度大,哪能生产这么大批量陈化好茶。

茶商借入仓炒作年份

“生茶品经过快速陈化处理,其优点在于能立即将苦涩度降低、汤色转红、滑口带甜。而熟茶则能将渥堆味(新味、腥味)快速去掉,汤质滑润,出现明显陈香,两者共通点是入仓能把新茶刺激味快速消失。”石昆牧虽然肯定“湿仓”,但表示入仓存在5个方面的负面影响:仓储过程耗损大,霉变可能性大增;外观与饼面油光消失;仓味永远不会消失;同一批茶,香气口感品相差异大;与未入仓茶对冲斗茶,其仓味串鼻,口感香气丧失。

“入仓不见得一定不好,但入仓常被茶商作为炒作年份的手段误导消费者产生错误观念。”石昆牧说,个别商人为利所驱,通过往成品普洱茶上大量泼水或施放其他变色物质,或直接放在潮湿地上,让其生长出霉菌,陈化年份,最终不仅没了存放的韵味,也没有普洱茶保健效果。

发水暴晒快速造“陈茶”

用化学药品做旧茶


其实,比湿仓茶冒充老茶谋利更为可恶的是,通过加温增湿,甚至利用化学药品做旧茶叶。陈国璋说,目前高温“做旧”成为最新造假方法,他们将一盘盘喷洒了水的生茶和装了水的容器摆进铁箱,然后放在高温下曝晒,觉得铁箱未够高温高湿,再往炙热铁箱淋水,反反复复操作,以求让普洱茶快速“变旧”,“南方的夏天,这样速成的普洱茶可以达到3个月抵5年的效果。而且,经过这样的高温烘焗,做出的普洱茶色泽较红润,卖价很高。

而且,“发水做旧”是“湿仓普洱”的升级版。陈国璋告诉记者,他们不仅将普洱生茶存放在通风不畅、湿度较高的地窑、防空洞、土房等地自然陈放,还人为往茶叶上洒水,让湿仓后发酵速度更快,“我亲身去过做旧地窑,有的卫生条件很差,茶叶长时间堆沤已经发霉长虫。

记者一个半月前,在朋友家中尝过这种湿仓发水造旧茶。这块所谓存龄20多年的中茶文革砖(250克/块),在芳村茶叶市场的零售价高达4000多元/块,表面看起来算整洁,闻起来没霉味。但是,同行深资专家一看就知道是“湿仓货”,开汤一试味苦而霉气重,苦味久久存于口腔,难以消退。专家说,这块湿仓造旧茶外表处理得好,骗了不少人,人为湿仓存放的茶,开汤后有刺鼻气味,汤色黑混,锁喉,干茶见绿色、黑色、红色等霉斑,冲泡后叶底发粘稀烂。

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炳基在接受记者采访说,有些普洱茶造假更为“恐怖”,他们将做好、加工好的茶重新拿去蒸,用高温蒸完以后,丢到已经是关闭的那些砖窑、瓦窑去给蚂蚁咬,咬到茶叶烂了、纸也烂,再重新晒干,茶叶有点腐烂了、纸也腐烂了,于是蒙人说“我们是老茶,茶已经有点腐烂,因为老了、存的时间长”,“还有更缺德的是,有些人甚至用高锰酸钾水浸泡茶叶,一方面茶叶腐烂更快,另一方面颜色较通透、明亮。

郑炳基向记者举例:“2005年一天,一个朋友神秘兮兮找我,递上一样东西。接过朋友的‘宝贝’,小心翼翼层层打开,一大股霉味扑鼻而来,整个已经腐烂掉,上面还有虫子爬过的痕迹,以及虫拉出来的巴巴——我觉得恶心,可能不懂的人觉得是百年老茶,懂茶的人就觉得恶心。这不是茶,这是垃圾!

茶龄辨识要点

先观外包纸质与印刷:每一年代的纸张印色都是无可取代的,加上纸张与印色历史时间的风化,其特殊性更加无法仿冒。此外,内飞纸质与印刷也是相关的,与外包纸质和印刷相同,更加特殊的是内飞镶嵌在茶品內的,在一般情形下不能抽换。

同时,模具,包括石模、铁模、木模等等,在每一个年代都有其特殊外观与制程,这对茶品的陈化深具影响。而茶菁的拼配手法,每个年代会因时代背景不同而不同,将此与压制模具作综合判断,可作为普洱茶年份辨识的辅助条件。

干仓普洱茶条索紧结、发酵均匀,油光润泽,用手轻敲茶饼,声音清脆利索,茶汤清澈明亮、回甘生津、清新无杂味;湿仓普洱茶条索松散、颜色暗淡无光泽,若水份过多则茶叶表面披白霜,或者茶叶由内而外孳生出霉菌,有浓烈刺激性味道和碱味、霉味,茶汤混浊像熟茶,口感有如针刺不舒服的感觉。

七子饼普洱茶怎么喝大师来教你泡茶步骤

我们都知道普洱茶是云南的特产,但是云南七子饼茶怎么喝你们都清楚吗?那么就由大师为我们具体解说冲泡七子饼茶的具体步骤。

秒杀价格最低的品牌茶,关注柒拾贰匠微信

1.洗茶

将普洱茶叶倒入滤杯中,以铺满杯底略高出一些为准。用刚好煮沸开的水倒入滤杯中,没过茶叶,浸泡顷刻,拿出滤杯倒弃首次冲泡的茶水。

2.一泡

再次倒入沸水,没过茶叶,盖上杯盖静候20秒。翻开杯盖取出滤杯置于杯盖内,能够品味香浓醇和的普洱茶了。

3.二泡

普洱茶十分耐泡,享用完后将滤杯从头放回茶杯,再次冲泡。一泡和二泡的茶水能够混着一同喝,避免茶水过浓。

4.三泡

第三次冲泡今后,每多冲泡一次静置多15秒,充沛冲泡出普洱茶精粹。

5.品味

普洱茶有必要趁热闻香,其香气动人肺腑,有如幽兰清菊。用心品茗普洱茶,啜饮进口,才能品出其真韵。初进口略感苦涩,待茶水在喉舌之间稍作停留,能感觉到满口芳香,回甘生津,令人神清气爽。

以上就是对于云南七子饼茶怎么喝的方法,茶友们无妨品茗一下它的魅力吧。

普洱古桥的踪迹

  普洱古桥的踪迹
  茶马古道上人烟稀少,河流成了阻隔路途的最大障碍,每座桥都是马帮前行的希望。而有时候,这些桥看起来是那么单薄,那么瘦小,那么简陋。用细小的藤条编织而成的藤桥,摇荡的铁索桥,水涨桥高的浮桥。这些在风雨中飘飘摇摇的桥,总是出现在人迹罕至,山高水急的危险地段,它们以超常的坚韧,串接起人们前进的希望。

  桥连接了天与地

  风雨桥,是茶马古道上的地标性建筑。宁洱县境内的谦岗风雨桥,是茶马古道上唯一一座保存最为完好的石台水面瓦房古桥。

  谦岗风雨桥长123s米,宽2.7米,桥两头建有用砖和土砌作基础的亭子,坚硬和牢实的大木作基层,厚实的木板铺设桥面,桥面上立有坚固的木房架,房顶覆盖着清瓦。这座风雨桥结构坚固,造型古朴,虽然经历了沧桑巨变,但它却静静地独处一隅,任凭脚下的流水千回百转,穿流而过,它依然坚强地、真实地存在于天地之间。

       
        此桥不代表该桥,仅供参考而已!

  我曾多次流连在谦岗风雨桥上,有时坐在桥上凭栏远眺,在车辆如梭的今天,古桥尚存,马帮不再,蜿蜒于山林间的古道听不到清脆的马铃声,只有风过林梢时摇响起松涛阵阵。有时,双脚踏着桥面上布满尘土的木板,就像踩着一段光阴,恍恍惚惚步入到历史深处,去领会我们的祖先,从桥面延伸至千山万水的战胜自然的意志力。

  单孔石拱桥,是茶马古道上遗存数量最多的桥。大都建造在地势险要,水流湍急的地方,有意思的是,茶马古道上关于桥的种种神话和传说,大都和建造这样的桥有关。

  那柯里驿站至思茅腊梅坡的这段古道上,有一个叫坡脚的小村子,坡脚村头至今遗存着一座石拱桥,桥不是很大,但却很坚固,经历无数山洪的冲击,依然牢固地将古道连接在—起。

  传说在很久以前,坡脚还是傣族土司管辖的地方,那时这条河上没有桥。雨季天,不仅马帮来往不方便,就连土司的象队也难经过。后来有个土司就征了一些银子在这儿修桥,奇怪的是,筑起的桥孔总是垮塌。土司听信了巫师的话,弄了一对童男童女筑进了桥中。等石桥建成的时候,土司带着他的象队来了,他威武地骑在象背上,想成为第一个过桥的人。不料,象队到了桥头便停住了脚步。不管象奴怎么驱赶,大象就是不肯踏上桥面一步。最后在头象的率领下,象群径直走下河谷,绕开这座桥走到了对面。

  这个传说很冷,很玩味。至今走到那座桥前时,都有点背脊发凉的感觉。前不久,桥头有人垒了个香台,立马就有人前去点香烧纸,也不知道是不是在祭奠,在感谢那一对稚嫩的生命,感谢人类在战胜自然时的牺牲。

  石楼对石鼓,造桥银余三百五。欲知存何处?请问半坡李老祖。

  关于古桥的神话传说总是这么千奇百怪,而在精彩纷呈的故事中,镇沅县玻烈桥的传说更是充满了神眭。

  玻烈桥所处之地是普洱府至大理、西藏的茶马古道上。现距离下关—恩乐—宁洱公路主干道不足1公里。玻烈桥始建于乾隆年间,后被洪水冲垮,道光十七年(1887年)过往马帮与庶民集资在原址下游数十米处的悬崖峭壁上重建。

  直到今天,镇沅县恩乐镇玻烈村的老百姓都熟知一首充满玄机的打油诗:“石楼对石鼓,造桥银余三酉五。欲知存何处?请问半坡李老祖。”这首诗中蕴藏着玻烈桥的传奇故事。

  据说,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玻烈桥桥址的河床相对平缓,跨度也大。古时这里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过往行人、马帮昼夜不断。就在乾隆玻烈桥建好的若干年后的某一天,晴朗的天空突然电闪雷鸣,暴雨骤降,连续几个时辰不止。临近黄昏时,玻烈河洪水暴涨,湍急的洪流如脱缰的野马从几十公里的上游狂泻而下,面对来势汹涌的洪水,过路马帮正犹豫着是否上桥通过时,只听有人惊呼道:“大蛇!……龙!龙!”

  但见一条又粗又长的巨蟒之尾上扬至桥面正中,随即将桥身紧紧勾住。在众人魂飞魄散的刹那间,桥身轰然而垮,滔滔洪流顷刻之间席卷而下,咆哮着闯进了离桥不到一公里的恩乐大河。

  玻烈桥毁了,但马帮和路人有增无减,人们只好晴通雨阻。然而,让人心惊胆寒的是,河北岸的悬崖上仿佛居住着一个庞大的蟒蛇家族,大大小小的蟒蛇不时出没于此,有时甚至公然捕食过往的零星马匹和当地百姓的牛羊。

  一天,一位鹤发童颜的老道云游至此,察觉这一代有妖气在飘荡。于是前往查看,发现果然有一条修炼千年但已走火入魔的巨蟒,道士还算出,当年毁坏玻烈桥,就是这条巨蟒在小试身手。

  为消除蟒患,道士建议众人募集银两,在老桥址下游的要害之地建一座“蜈蚣桥”以降压邪气。

  为建成此桥,人们多方奔走,募集资金,甚至在路旁设点让过往马帮、行人捐资,无论多少一律计入造桥功德簿。于是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就连一个过路乞丐也捐出了三文钱,很快资金就够了。由于桥址选在了两岸悬崖峭壁之间,工程无比艰巨,好在资金和劳力都很充盈,三个月后,一座气势不凡的单孔石拱桥眼看就要合龙竣工了。但是,奇怪的事情又发生了,最后一块合龙石竟然让无数经验丰富的工匠苦干了七天七夜都不能嵌合。

  领头的长者摆起香案,召集所有造桥者,让大家反省看看是不是做了什么得罪神灵或是有违良知的事。正在众人议论猜测之时,长者恍然入梦,耳边传来一个声音:“若要石桥嵌得拢,三文铜钱要捡起。”长者忽地醒了过来,说起梦中之言,收银和记账的两个年轻人才猛然想起,过路乞丐的三文钱忘了入账计入功德碑了。长者再次焚香,向神灵磕头谢罪并将三文钱入账,乞丐之名计入功德碑。礼毕,众工匠齐心合力打制好合龙石,合龙一次成功。

  新建成的单孔石拱桥跨径14米,宽4米,高10米。拱顶两方的披水石上各有一节石条对称伸出,面向河上游造型为凤,面向河下游造型为龙,桥栏两端备有一对石鼓。桥体南高北低,既像待发之弓,又似螟蚣身飞吸两岸峭壁。当地百姓又称其为蜈蚣桥。据说,此桥造好之后当地的蟒蛇逐渐消失藏匿起来,大蟒出没的情况再也没有发生过了。

  为纪念给予此桥支持的各方人士组织者特意在南岸桥头和古城附近的大路边各立了一块碑,并在其中一块碑上刻了那首流传至今的打油诗。

  造桥银剩三百五,埋在半坡李老祖。世人皆迷离,我画李花破迷津。

  时光流逝,当日造桥的亲历者们渐渐作古,留下的打油诗却不断向人们暗示着一个玄念:当日修桥所募之银还剩三百五。我想,其实这个暗示是留给有心的人们,若要修缮古桥时,可别忘了去问“李老祖”取得银钱。然而,世事变迁人心不古,更有那贪财之人,一心想寻得银子,发不义之财,这样的人又往往是心智迟钝,不能悟透玄机的。可怜居住在半坡村附近的李姓人家,常常遭到威逼甚至酿成灾难。多年以后,一位女画家随马帮路过此地,见此桥空灵之至,便驻足写生,又听说这诗后,心有所悟,于是寻到半坡村为此村画了一幅风景画,画上题诗一首:“造桥银剩三百五,埋在半坡李老祖。世人皆迷离,我画李花破迷津。”

  人们在她的指点下,果然在老李子树下挖出了“剩银三百五”。

  这个故事真是一波三折,扑朔迷离,不仅充满神秘色彩和扣人心弦的传奇,更将世事演变,人情纷繁隐于其间,让人生出无尽的思索与想象。这也是迄今为止我所听到过,读到过的茶马古道上关于古桥最完整详尽的传说。如今,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故事已经被时光一点点地剥蚀,昔日的古桥,落在史料中时,只剩下几行干巴巴的文字,枯涩而又单调。

  我沿着茶马古道上的人文流向,寻找着古桥的踪迹,磨黑的永安桥、士堂庙桥、把边吊桥、墨江的忠爱桥、涟漪桥,景谷的芒玉古桥,镇沅的难搭桥……我惊奇地发现,其实,这些古桥依然活着,即使有的桥已经不复存在,但它却新新鲜鲜地活在民间的种种传说中,活在老人的依稀的记忆里。可别小看这记忆的依稀,只要遇到湿润的目光,有血性的心灵,就能从支离破碎的记忆里掰开一砖一瓦,从而收获一段完整的历史和故事。文/黄雁!本文由中国普洱茶网首发,转载请注明来自www.puercn.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