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储藏>什么是普洱茶最好的存放?

什么是普洱茶最好的存放?

2019-07-16 访问量: 19 茶礼仪网
普洱茶是越陈越香的,但是要如何存放普洱茶才能不跑味,又越陈越香呢?

普洱茶具有降脂、减肥、暖胃、帮助消化等功效,特别对人体中的类脂化合物胆固醇、三硝酸甘油和血尿酸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但如何保存才能使普洱茶味道久存“不跑味”?不用急,不用烦,干快来看一下专家如何支招,使普洱茶味道久存“不跑味”

什么是普洱茶最好的存放?

普洱茶具有降脂、减肥、暖胃、帮助消化等功效,特别对人体中的类脂化合物胆固醇、三硝酸甘油和血尿酸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茶叶的陈化与环境因素有关,如温度、湿度、空气、光线等都会使茶叶的内质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所以保存普洱茶要有窍门,把普洱茶置于干净、有一定温度、湿度、在与空气充分接触的环境中保藏才能有效促进茶叶的陈化。

普洱茶最好的存放是:不要让阳光直接照射,使用的包装材料透气性要好;不装罐不烘烤不冷冻;空气中间歇性保持一定的水分。普洱茶存放到一定时间后,会达到其最佳的品质期

普洱茶饮用很有讲究,一定要用冲泡而不是浸泡的方法。热水注入,泡出茶汤后,就要将茶汤与茶叶分开来,保持茶叶干爽,不能长时间让水浸泡着茶叶。冲泡的茶能够安神定惊,使人更好地入睡;而浸泡的茶却正好相反,会让人提神醒脑,更加清醒。

什么是普洱茶最好的存放?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的紧压程度,对转化有怎样的影响?


  普洱茶的转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其制作过程中,就压制的紧压程度而言,一般都会影响普洱茶(生、熟)的后期转化。

  压得比较紧,茶叶的内部条索空间非常的紧凑,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就会非常的小,那么温度、光线以及空气中的水分、氧气等因素对于茶(饼、砖、沱)的影响就不大,或者说短时间内不太明显。

  因为外部条件很难进入到内部与茶叶快速产生变化,只能最先在茶叶的表层发生作用。那么茶中的微生物能够更好的保存下来,而茶叶内含物质,包括酚类、酮类与叶绿素的氧化程度就会缓慢很多。

  相反的,如果茶叶压得松的话,那么茶叶与温度、水分、氧气接触面积就大,那么氧化程度也就快。因此,紧压程度不仅会影响普洱茶的氧化速度,也会影响后期茶叶转化快慢。

炒青与烘青绿茶能用来加工普洱茶吗?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该定义限制性的规定了“普洱茶”的先导原料是云南晒青毛茶,所以,采用云南晒青毛茶以外的“毛茶”制成的产品,不属于普洱茶的范畴。

  其次,普洱茶是“一定程度的发酵茶”。普洱条的陈化和“发酵”,主要依靠茶叶的自动氧化、多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微生物作用等实现的。普洱生茶的陈化主要依靠晒青毛茶自身的自动氧化和多酚类物质酶促氧化达成的。由于烘青、炒青毛茶杀青温度高,杀青叶温高达90℃以上,多酚氧化酶被钝化、被破坏,加之毛茶在于燥时,采用了高温快速于燥,烘干或灿干温度高达120一140‘C,多酚氧化酶被进一步破坏、钝化,形成烘青、炒青毛茶“汤青叶绿”的特拥。加之烘青、灿青毛茶含水量低,只有4%一日%,完成“陈化”和“发酵”十分困难,甚至无法完成“自然陈化”,不宜用来加工普洱茶。

  再次,就普洱熟茶而言,品质形成的关键工艺是对毛茶增温增湿的“渥堆发酵”工艺。“渥堆发酵”主要依靠多酚类物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复杂而剧烈的生物转化和酶促催化反应。生物转化是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和多酚氧化酶共同完成的。烘青、炒青毛茶经高温杀青和高温烘烤,酚氧化酶被钝化、被破坏,缺乏先导基质。即使对烘青、灿青毛茶进行“渥堆”处理,转化速度依然是缓慢的,茶胚因长时间“渥堆”“酸馊”而影响品质,更难获得“茶汤红褐、叶底猪肝色、陈香显露”的普洱茶特殊品质。所以,烘青、炒青毛茶不宜用来加工普洱茶。

普洱茶膏是历史的陈香与现代工业文明的融合

普洱茶与“四夷”

要说普洱膏,不能不说普洱茶,而要说普洱茶,又要先从茶这种植物饮品说起。

中国人饮茶的历史很早,宋人寇宗奭撰《本草衍义》称“晋温峤上表,贡茶千斤,茗三百斤。”明末学者顾炎武据此认为,“是知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但此时饮茶尚未蔚为大观,至唐人陆羽著《茶经》后,饮茶始得大行天下,《新唐书·陆羽传》载,“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茶矣。”

所以,陆羽的功劳,不仅是推出一部中国最早的专业茶著,而且是藉此把饮茶的生活方式全面推广,使得中国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身体更加健康。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原王朝开始把茶作为一种对游牧民族的羁縻手段,“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历史上,古人对茶也有微词,唐玄宗朝右补阙毋煚对茶深恶痛绝,他说“释滞销壅,一日之利暂佳;瘠气侵精,终身之累斯大。获益则归功茶力,贻患则不为茶灾。岂非福近易知,祸远难见。”宋人黄庭坚《煎茶赋》则云“呕酸寒胃,令人失睡……寒中瘠气,莫甚于茶。”顾炎武据此认为,“今南人往往有茶癖,而不知其害,此亦摄生者之所宜戒也”。

茶的减肥去脂功效,在农业社会,吃肉都是很奢侈的时代,这种指责有其合理性。但到了今天,人们摄食油腻过重,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普遍出现的今天,正是茶的“释滞销壅、瘠气侵精”等减肥降脂功能为平衡人体营养摄入,居功至伟。

也正是茶,尤其是普洱茶的这种保健乃至药用功效,如前所述,才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政权对边地少数民族政权的羁縻方略,普洱茶,成为羁縻手段,客观上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开拓了疆域。

普洱茶具有解毒、助消化、增加维生素的附带功能被发现后,曾经作为战略物资,被专制王朝用以羁縻游牧民族,于是政治视野中的普洱茶出现了。

《明史·食货志四·茶法》说:“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而明制尤密。”《宋史·食货志下五·茶法》说:“茶之为利甚博,商贾转致于西北,利尝至数倍。”这里所以特别说把茶千里贩运至西北获利颇丰,就是因为西北皆游牧民族,其日常生活以牛羊肉食为主,普洱茶“解油腻牛羊毒”的特性在此演变为巨大的利润兴奋点。

历史上曾经发生因为中原王朝不与游牧民族交易茶马而发生战争。史称1573年,明神宗万历元年,蒙古人和明朝发生了一场持续3年的清河堡战争,起源就是明朝断绝与蒙古人的茶马互市,断茶就等于断了蒙古人的命,于是,发生一场为茶而战的战争。

“茶对于边地游牧民族而言,是血,是肉,是生命,茶有助消化,分解牛羊肉毒的功能被发现后,从唐代开始就成为中原王朝控驭少数民族的一种手段,当时开设茶马互市,主要就是这个目的。”云南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教授、“茶马古道”的主要命名者木霁弘说,“到清代的康熙,才认为没有必要沿用这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