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泡法>普洱茶冲泡的透和闷技法选择,和什么因素有关?

普洱茶冲泡的透和闷技法选择,和什么因素有关?

2019-07-16 访问量: 15 茶礼仪网

冲泡之于茶叶,犹如烹饪一道好菜,拿捏好了,才能良好的展现滋味,释放出美妙的口感。掌握普洱茶冲泡这门手艺,你需要拿捏好一点:“透”与“闷”。
普洱茶冲泡的透和闷技法选择,和什么因素有关?

什么是“透”和“闷”

“透”:指冲泡过程中,不加“盖”(如杯盖、壶盖等),快速降温,使茶香自然而缓慢挥发。

“闷”:指冲泡过程中,加“盖”(如杯盖、壶盖等),通过保持相对温度,发展茶品香气。
普洱茶冲泡的透和闷技法选择,和什么因素有关?

“透”和“闷”是普洱茶的两种冲泡技法。那要冲泡普洱茶如何把握“透”、“闷”技法呢?品茶人士对一杯好茶是十分讲究的,他们注重茶汤颜色、泡茶茶具、泡茶水质、茶气、茶香、茶香、茶性、口感等,所以在泡普洱茶时要注意“透”“闷”的泡茶技巧,还要注意冲泡普洱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只有注意一些细节,才能泡出一杯好茶。

冲泡“透”“闷”技法

普洱茶冲泡的透和闷技法选择,和什么因素有关?
冲泡普洱茶时,应视普洱茶的原料嫩度状况而定。一般说来,“嫩茶以透为主,多透少闷。老茶以闷为主,多闷少透”。

嫩茶,茶叶滋味释放快,浸泡时“多透少闷”,从而能将嫩茶的自然纯美之香气、茶汤的鲜爽感及活性充分释放出来。如果“闷泡”则茶叶容易“闷熟”,丧失活性,再好的茶,“闷”坏了茶汤也会苦涩、沉闷。

老茶,经过长年岁月的沉淀,内含物质在平稳转化,在冲泡时以高温和透闷结合的浸泡方法,使老茶陈香易显,茶汤陈酽润滑,使茶汤滋味甘甜醇和。

普洱茶冲泡的透和闷技法选择,和什么因素有关?

茶具与“透”与“闷”

把握好“透”、“闷”,还应注意茶具的选择。茶具的透气性、保温性对普洱茶味的影响也很大。日常冲泡,一般会选择盖碗和壶。两者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区别:

盖碗:适合早期、中期生普,早期熟普。其开口较大,散热快,泡茶时宜采用全“透”和半“透”法(后者效果更佳),但保温性能相对低,需掌握好冲泡的节奏。

普洱茶冲泡的透和闷技法选择,和什么因素有关?

壶:适合老生茶、中老熟茶。壶密封性较好,保温效果明显,但透气效果掠弱,所以壶具泡茶需要将盖子完全打开来全“透”。

有用+10
分享

普洱品鉴:体验普洱茶香的五个层次

普洱品鉴:体验普洱茶香的五个层次

初学时,体验不同层次的茶香,最主要依靠反复的对比,重点是注意力的分配,体验香入水,最关键是比较泡茶时挥发出来的香气和喝茶时的香气,若喝起来比较香,则应当将注意力移到喉咙和口腔中,体验水含香的程度,若茶汤喝完后比含在嘴里还香,则将注意力长时间放在喉咙部位,体验水生香,重点关注茶汤下咽后喉咙部位的香气的散发特征,持久度和浓度。

普洱品鉴:体验普洱茶香的五个层次

水飘香

初级的茶香,水飘香,茶香肤浅飘扬,闻得见,喝不着,其特征是,泡茶时散发在空中的气味,以及茶汤杯盖等,嗅起来很香,但入口后,香气即大幅下降,甚至没有什么香气,光剩苦涩。

普洱品鉴:体验普洱茶香的五个层次

香入水

次级的茶香,香入水,茶香大部分弥散开,少部分融入茶汤中,此类茶香给人的体验是:闻起来很香,喝起来也香,不过没有闻着那么香。

普洱品鉴:体验普洱茶香的五个层次

水含香

中级的茶香,水含香,茶香少部分弥散,大部分融入到茶汤中,融入到茶汤中的香气下沉,一部分从口齿中发散,一部分从喉咙中发散。体验这样的茶香,方法是,茶汤入口时屏住呼吸,待茶汤下喉后,闭嘴,从鼻腔中缓慢深出气,注意体验香气的源头。

普洱品鉴:体验普洱茶香的五个层次

水生香

高级的茶香,水生香,茶香和茶汤的融合度极好,闻起来几乎不香,但喝完后,香气从喉咙深处缓慢回出,异常持久。此类茶的汤感,通常比较油润。

普洱品鉴:体验普洱茶香的五个层次

水即香

顶级的茶香,水即香,这类茶,必须是原料工艺淳化都很优质的陈茶,其陈香浓郁丰富,和茶汤完全的融为一体,茶汤流到哪里,陈香就到哪里,且茶汤会随着茶香的挥发而呈现出一种奇妙的“化感”,饮之,有“汤即是香,香即是汤”的美妙感觉。

特别声明:转载此文仅作交流,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他媒体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家藏普洱茶需要注意什么?有哪些要点?

家藏普洱茶需要注意什么?有哪些要点?

1.场所

普洱茶陈化场所十分讲究,室内避免阳光直射,避免雨淋,温度应保持在25℃左右为宜,湿度控制在75%左右。

室内要通风,透气、干燥、无污染、无异味、清洁卫生,切忌与其它有异味的物品摆放在一起。陈化室周围应无异味气体污染。

2.分类

就目前来说,业界有人建议新茶老茶、生茶熟茶间杂堆放,也有人建议要分开来存放;但都没有一个定论。

其实倒不必那么复杂,家庭藏茶的体量小,本身也是以完整单位藏茶的,比如一筒、一件。这些茶之间本身就有一定的隔绝性,互相干扰不强,所以只要保证大环境下的温度和湿度就好了。

3.水分

水分:普洱茶陈化的条件最主要的是水分,水分会直接影响普洱茶品质。

(1)茶叶含水量:是影响品质变化的首要因子,含水量越高,对品质不利的变化速率越大。所以,应保持10%左右的水分。但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测量茶饼的含水量比较难以实现。

(2)空气湿度:是普洱茶品质形成的重要因子。良好普洱茶品质的形成需年平均湿度控制在75%以下。所以普洱茶的陈化更应注意及时开窗通风,散发水份。

4.温度

温度:普洱茶的陈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故温度不可太高或太低,最好保持在25℃—30℃之间。

太高的温度会使茶叶氧化加速,有效物质减少,影响普洱茶的品质。

5.光照

光照:光照能使茶叶内部的某些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因光线中的红外线会使茶叶升温,紫外线会引起光化作用,当茶叶受日光照射后,其色泽、滋味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失去其原有风味和鲜度。所以,普洱茶陈化必须避免光线直接照射。

6.空气

空气:清洁的空气有利于普洱茶品质的形成和保持。

普洱茶陈化的条件最忌的是与异味物质一起存放,因为茶叶有吸收异味的功效。因此,在普洱茶陈化室内不能存放其他有异味的物质,诸如香皂、棒脑、油漆、香烟等。

为什么普洱茶生茶不是绿茶?

普洱茶过去没有生熟之分,自现代普洱茶渥堆发酵工艺成功之后,人们便将普洱茶依工艺不同做了细分,将自然发酵的茶定为生茶,将人工发酵的茶称为熟茶。近几年,部分普洱茶界专家有一个新的提议:建议将普洱茶的生茶划归到绿茶。这种提议的本身就具有浓重的“绿茶情结”。

1、从历史的角度上看,普洱茶的制作早于绿茶。这方面的史料记载有很多。如果不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罢龙团凤饼,改散形茶”的圣谕,其“散形茶”(绿茶的前身)根本就不复存在。

2、现行的茶叶分类有两种,一种是按茶叶颜色划分,如绿茶、红茶、白茶、黑茶等,这是历史习惯的一种划分,但缺乏严谨性;另一种划分是按发酵程度划分,如不发酵茶(绿茶)、轻发酵茶(乌龙系列、白茶等)、全发酵茶(红茶)、后发酵茶(普洱茶、茯砖、千两茶等)。如果按后一种茶类划分的话,普洱茶的生茶也不应划到不发酵的绿茶系列中,因为普洱茶的生茶属于自然发酵的茶。

3、从制作工艺上看,绿茶采用的是一条“高温”路线,其制作过程的温度可达到100℃以上,而普洱茶则采用的“常温”路线,其制作过程的温度不能超过60℃。以两种茶产生的芳香类物质——即茶叶的香气为例,绿茶采用的是“高温提香”,而普洱茶香气则复杂得多,普洱茶是以发酵为核心的工艺,凡是发酵就离不开微生物,微生物能产“酶”,“酶”又能分解一些“脂类”物质,这些“脂类”物质又能演化成多种芳香类物质,普洱茶的香气就是通过这样一种特殊“通道”逐次转化而来。

4、很多人认为云南自身就有“滇青”“滇绿”两种茶品,它们一部分也是采用普洱茶“晒青”工艺,与普洱茶的生茶有极相似戓相近的工艺。那么,“滇青”“滇绿”属于绿茶范畴,普洱茶的生茶为什么就不属于绿茶呢?我们说,“滇青”“滇绿”的制作是借鉴了普洱茶的“晒青”工艺,是对绿茶工艺的本土化改良。“滇青”“滇绿”不重发酵,而普洱茶生茶重在自然发酵。

换一个角度思考:如果普洱茶的生茶可等同于绿茶的话,是不是绿茶存放时间长了也就能成为普洱茶?显然,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普洱茶的生茶不可能归属于绿茶,如同绿茶即使压成饼、无论存放多长时间,也不能成为普洱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