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叶底有什么秘密?

普洱茶叶底有什么秘密?

2019-08-16 访问量: 12 茶礼仪网

普洱茶叶底有什么秘密?

选择茶叶,鉴别茶叶的好坏,看茶底判断茶料,不会完全准确无误,只是“尽可能的估计”。大多数的情况下,好茶自有好料之相;少数情况下,有可能因为看不见的制程或者是仓储问题,导致好料未能成为好茶。即使如此,研究茶底仍然是普洱茶爱好者值得了解的知识。

一、春料

春料的主要特征:

芽至初叶的距离很短,这是和秋茶、夏茶来比。

另外有四个辅助特征﹝辅助意谓非必然﹞:

1、叶接梗处明显变粗,有人称为马蹄。

2、梗较粗壮﹝【叶厚梗粗与熟茶的关系】厚的叶及粗的梗里面的汁液富含光合作用的成果─淀粉,陈化后淀粉经过水解作用产生醣类,可以增加茶汤甜味,所以适当捻揉及裁切茶菁可以使释放更多含淀粉汁液。另外叶与梗的淀粉量多于芽,所以茶菁等级低作出来的熟茶更甜。﹞

3、叶较丰厚

4、白毫密多﹝【叶子为什么需要白毫】高山日光强烈白毫可以减少水气蒸发。﹞

这四辅助特征就是经过一个冬天储存的养份释放的结果。

二、芽头

辅助特征是园地茶胖粗,大树茶反而精瘦。

三、秋料

芽至初叶的距离较长,叶的厚度比较单薄,但是也有马蹄。

四、夏料﹝雨水料﹞

除秋料就有的特征之外,梗长而无力,梗面会因水份过多又干燥失水呈现凹痕,有点像芹菜梗。

五、台地茶叶面

主要特征:就是叶面薄弱,如薄纸易折;泡汤之后无力恢复弹性,甚至多次冲泡也不能展开,叶子愈薄当然愈差。
有用+10
分享

什么是普洱茶的樟香?普洱茶樟香到底从何而来?

  普洱茶樟香:云南大叶种普洱茶,茶性非常强烈浓郁,得到了樟香的掺合,显现出一种高贵古朴、阳刚亮丽的茶性美。从一般普洱茶品茗者认知中,都认同樟香昔洱茶,必定来自樟树林底下的茶园,也必定是从肥沃土地中成长的,可以提供人类生命力量的营养。灵芝是一种非常神奇的药性食物,一般中医界都认为生长在樟树上的灵芝,不仅是香气优美,而且最具医疗功效。

 

  普洱茶樟香到底从何而来?

 

  在西双版纳茶区,多为乔木或乔木型态的高大茶树,有的混生于樟树林中。云南各地有高大的樟树林,这些樟树多数高达一、二十余丈,在大樟树底下的空间,最适合普洱茶的种植生长,大樟树可以提供茶树适当的遮荫机会,在樟树环境下可以减少茶树的病虫害发生。更可贵的是普洱茶树的根,与樟树根在地底下交错生长,使茶叶有了樟树香气。同时樟树枝叶也会散发樟香,茶树更直接吸收了樟香气,贮存于叶片中。

 

  由于普洱茶菁的老嫩,所含的樟香浓淡度便有所不同,大约由四级茶菁开始摆脱了荷香的影响,七等较明显的樟香。六、七等最壮的茶菁含樟香最强,九、十等茶菁已是老弱的叶子,所含樟香渐渐转淡了。由于茶菁的老嫩、樟香的浓淡和陈化的长短,三方面条件相互的影响之下,所以有了青樟香、野樟香和淡樟香之分,也形成普洱茶樟香多采多姿的变化,耐人寻味,令人着迷。

普洱茶的另类——“边境茶”


  有不少茶友时常提到一种物美价廉的普洱茶,就是利用云南边境周边国家原料所生产的普洱茶,本地简称边境茶。提起边境茶,本地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个饱受战争折磨的国家——越南。越战期间,美军发动以摧毁越南森林植被掩护为目标的“牧场行动”,在越南约10%的领土上喷洒了约8000万升落叶剂,其中绝大部分是含有剧毒物质二恶英的“橙剂”。二恶英是世界上最剧毒的物质之一,化学性质十分稳定,进入生物体内后很难排出,会引起基因病变和多种癌症。越南北部由于二恶英长期流转于食物链中,引起癌症、孕妇流产、婴儿畸形和各种怪病,约500万人深受其害,其中包括至少15万儿童。由于对土壤、环境的疑虑,北越茶被世界很多国家怀疑为不可饮用的茶叶,导致其价格极其低廉,不少商行便大量采购此类原料制作普洱茶出售。

  但边境普洱茶原料来源并不仅仅是越南,此外还有与云南接壤或邻近的缅甸、老挝、泰国等地。由于边境茶原料价格普遍较低,很久以来就被商家用来仿制利润较高的台湾乌龙及普洱茶。

  用来制作普洱茶的边境原料大致可分成两类。一类是云南大叶种,由于山脉相连、品种近似,这些茶品的品质、口感近似于云南原料,很难加以区分,基本可当作同类茶品看待。另一类是中小叶种乌龙茶,在成茶外形、口感上与云南茶有较大区别,接近于广东原料普洱茶饼。很多早期茶品如鸿泰昌、河内圆茶、福禄贡茶、天信号、水蓝印、后期宋聘、同庆、同昌黄记与黄文兴,以及近日市场上很多入仓的“陈年生散茶”都是以这两类原料制作。边境乌龙种原料各方面表现近似于广东普洱,而同云南大叶种茶树有很大区别:叶片外观不同;茶梗截面多呈扁方形或带一条贯穿始终凹槽的圆形,持嫩性差而多木质化;成茶揉捻条索较紧结卷曲,颜色乌黑不显毫;口感柔和但带青臭味,不若云南茶口感清爽、淳厚、质重耐泡。 

普洱茶中茶多酚、茶黄素、茶红素

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是茶叶中的重要活性物质,是茶叶中多种酚类化合物的总称,是茶树鲜叶的主要组成成分,其中以儿茶素为其主体成分,占多酚类物质总量的60%~80%,与茶的汤色、滋味和香气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多酚类物质含量与云南普洱茶品质成正相关,滋味苦涩,有较强的刺激性,在贮藏过程中容易发生自动氧化,因此,在加工过程中的多酚类物质的变化及其在成品中的含量对普洱茶的品质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

云南大叶种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茶叶中的多酚物质含量特别高,“味最酽”,其鲜叶中的多酚类物质是形成普洱茶品质的最重要的物质。普洱茶经过加工过程的复杂变化,多酚物质含量大幅度下降,其留存的多酚类物质大致可分为未被氧化的多酚类物质、水溶性的氧化产物和非水溶性的转化物等三大类。

未被氧化的多酚类物质主要是残留儿茶素类。因能溶于水,在茶叶冲泡时进入茶汤中,是茶汤浓度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儿茶素是茶汤的爽口成分,也是茶汤的刺激成分,是普洱茶主要的生理活性成分。

多酚类物质的水溶性产物是要是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茶褐素是儿茶素氧化聚合形成的一类结构十分复杂的产物的总称,在普洱茶的加工过程中80%的茶黄素和茶红素氧化、聚合,形成茶褐素,并使其含量成倍增加,从而使茶汤的收敛性和苦涩味明显降低,再加上较高的糖和可溶性水浸出物含量,这就形成了普洱茶的滋味醇厚,汤色红褐的物质基础。从普洱茶的汤色看,茶黄素是调色“亮”的重要成分,但在普洱茶加工过程中茶黄素由于氧化聚合而大量减少;茶红素是普洱茶汤色“红”的重要成分,滋味强度的主要物质,并与茶汤的浓度有关;茶褐素是汤色暗的主要原因,当茶褐素含量达到6%~8%,汤色可呈现红褐明亮的品质特征。当茶褐素含量低于5%时,意味着发酵不足,汤色呈现红橙明亮的特征。

非水溶性转化物主要是茶多酚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那一部分存在于叶底的多酚类物质。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非水溶性茶多酚含量前期增加迅速,中期增加趋缓,后期含量又增加明显。多酚类与蛋白质的不可逆结合是导致普洱茶加工过程中非水溶性茶多酚增加的主要原因。此外,过氧化物酶也可促进茶黄素氧化成不溶性茶红素复合物。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氧化物酶活性增强,酶促催化作用加快,因而茶黄素的量就减少,生成不溶性茶红素的量就增多。总之,由于多酚类非水溶性转化物的大量产生,使普洱茶的滋味变得醇和,刺激性和收敛性得到改善,保健养生功效逾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