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漫画图解:普洱茶制作全过程

漫画图解:普洱茶制作全过程

2019-08-20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部分茶友可能不太清楚普洱生茶茶饼是怎么制作出来的,下面用漫画图解普洱生饼的制作全过程。

采茶——右手的食指和拇指夹住新梢的芽尖或一二片嫩叶,小心用力掐下来。

萎凋——散失鲜叶中一部分水分。在走水过程中有一些香气物质形成,部分大分子酯容性糖水解为小分子可容性糖。

杀青——传统锅炒杀青,因鲜叶含水量高,杀青时必须快、抖结合,使茶叶失水均匀,高温快速钝化酶活性,制止多酚氧化。蒸发一部分水分,利于揉捻成条。

揉捻——破碎茶叶细胞,保证茶汁在冲泡时充分浸出。揉捻要根据原料老嫩灵活掌握,嫩叶轻揉,时短;老叶重揉,时长。掌握揉至基本成条为宜。

晒青——把揉捻好的茶叶在太阳光下自然晒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中的有机质和活性物质。而其晒干的茶叶表面细胞孔隙最大,有利于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

称重——标准七子饼为357克/饼

蒸压——根据成品的要求把晒青的茶叶称足重量用蒸汽蒸湿,放在不同模具里压成形。

晾干——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储藏的含水量以下,根据不同的原料等级,和制作工艺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3%以下。

包装——用食品白棉纸包装茶饼,七饼用笋売扎为一筒。
有用+10
分享

“脚踏车理论”说明普洱茶发酵原理

  关于普洱茶的发酵,我暂且用个“脚踏车理论”来说明。脚踏车要骑得又快有省力,基本得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1.前轮先启动,再带动后轮;

  2.前轮大,后轮较小;

  3.前轮和后轮的大小比例要适中;

  4.链条要长短适中;

  5.前轮、后轮及链条的比例必须视当时的路况(上、下坡)而调整。

  现在普洱商家各说各话,没有一个标准的方法及共识,造成市场的混乱,甚至有些重要的观念也是是非不明,造成消费者无所适从,其中有以“干仓”和“湿仓”存茶观念的误导最为严重,日后可能会造成业者和收藏者受到伤害,不得已不正视之。以下是本人多年存茶研究的一些心得,希望与大家分享。

  首先,我们一定要先建立一个正确及客观的观念,那就是普洱茶是因存放环境的不同及时间的长短而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滋味,就如同台湾的乌龙茶,同样一批刚制好的毛茶,可依照不同的温度、时间、烘焙出至少五种以上完全不同口感、香味、滋味的乌龙茶。简单的说其原理,就是如何去掌握茶叶内有机物质的化学及物理变化。普洱茶亦然。只是乌龙茶的转化是利用“火”(辐射热或热风)当媒介动力,而普洱茶是利用“大自然的环境”罢了。因此,对于普洱茶,我们绝不可以用有限的眼光去窄化它,反而应该用更开阔的胸襟及敬畏的心去了解、探索。不同年代、陈期及不同存放环境,究竟对普洱茶有何影响?哪一阶段是你所喜爱或能接受的?还是您跟我一样,不论新茶或陈期久远的老茶,在每个阶段只要环境存放得宜或适当的温度冲泡,其实都各具特色。

  第二点,也是最重要、最困难了解的一点,究竟普洱茶要如何存放,才会愈陈愈香?是随便放个地方就好,还是要照目前最流行的“干仓”存放才好?至于“干仓”其标准又是如何?难道湿气多一点都不行吗,还是另有其意?

  我相信一定让很多的业者及消费者迷茫多时,包括我本身在研究普洱茶的初期,也遭遇到同样的困境。为什么一样是茶叶,乌龙茶的的变化理论套用在普洱茶时,却是完全不适用,反而适得其反。一直到我将普洱茶的麴菌发酵与茶叶内部氧化发酵的关系变化串联在一起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普洱茶的后发酵是那样的复杂,不是只有单一的麴菌发酵或茶叶氧化发酵,而是两者之间在不同环境下,所引发一连串复杂且互动的化学变化。

  因此要如何存放,一定要先了解茶叶发酵的原理及当时的普洱茶是在什么状况,还有自己希望普洱茶往哪个方向、什么滋味变化,才能将普洱茶存放得当。

普洱茶熟茶知识问答

普洱茶熟茶知识问答

问题一:有的六七级料发酵后的熟普,叶底深褐色,有润度,但叶片和茎却一捏成泥(2014年的),这种叶底成泥的现象好吗?嫩度高的料或年份长的熟普叶底一捏成泥是否正常呢?

回答:在发酵中,级别越高,越不容易发酵,比如全部都是一芽一叶,肯定要比一芽两叶难熟。如果全部都是芽头,发酵期更长,如果发酵给水较多,翻堆时间间距过长,温度又低,会导致叶底呈泥状。如果给水过多,发酵温度过高,会导致碳化,叶梗较硬、较脆,没有韧性。只有发酵严谨,叶底才会呈韧性状态。一款上好的熟茶,叶底必须具有一定的柔韧度。泥状和碳化都是发酵不够严谨导致的。在低温状态下发酵,给水是关键,需要多次给水。

问题二:叶底有韧性的熟普随着时间的推移,到最后(比如15年后)还能保持它的韧性吗?

回答:韧性会在后期转化过程中弱化的。越是优质的春茶,发酵后韧性越强。前提是发酵严谨。

问题三:我喝过一款2005年的轻发酵熟普茶砖,料碎级别低,汤色酒红,不厚,香不持久,棕色叶底,细看叶底除了捏成泥还有老梗呈纤维状,很硬。我的理解是雨水料对吗?

回答:是的!雨水茶发酵要么硬,要么泥状,有时候会出现在同一批发酵茶中,茶梗发硬,叶片呈泥状。

问题四:我理解的,雨水料得重发酵才对啊。雨水茶本来没啥滋味,发酵过度点能醇厚点吗?

回答:发酵中的给水度、发酵温度,是根据茶叶的级别和韧性来斟酌的,每一款茶的发酵都要微调,春茶和雨水发酵中会有区别。雨水茶内涵物质偏低,发酵过重会导致内涵物质更少,茶汤更薄。

聪明的人都会明白,那些轻发酵的熟茶,多数的原因是由于内涵物质偏低,也就是说,雨水茶才会侧重于轻发酵,当然,这是大多数情况,也有优秀茶质偏轻发酵的!

问题五:大树和小树茶的发酵不一样吗?

回答:小树和大树发酵也会有区别的。发酵犹如炒菜,不同季节的菜不同的炒法。发酵熟茶中,发酵温度和给水度是关键。不懂得控制发酵温度和给水量,那就不算好的发酵师。

问题六:高品质普洱茶熟茶有没有可能轻发酵呢?

回答:大家都知道,茶厂、茶商的经营模式就是资金快速回笼,如果高品质茶轻发酵,那么转化到适口性需要的时间更长,也就是说,压在自己手里的时间会更长,不利于茶厂的资金回笼。但是玩家级的除外,其目的是为了确保更佳的品质,不在乎资金的问题,只在乎品质。

普洱茶仓储详论普洱茶存储概念(一)

随着普洱茶市场的持续火热,普洱几乎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一句“普洱茶是能喝的古董”将普洱老茶推向了明星般的舞台。

这些年,涌现了许多喝老茶,存老茶,痴迷老茶的人士。伴随而来的就是疯狂的买新茶,存新茶。甚至买别墅,买洋楼,放的全是茶。在如此疯狂追逐普洱茶的背后,是不是所有人都清楚明白普洱茶该如何存放?怎样的普洱茶才值得真正存放?

本文,小编从自然仓储环境、现存仓储种类、仓储形成原因、历史角度、广东仓储实战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和理清普洱茶的仓储概念。

首先谈到底何为自然仓环境:

自然仓储环境——温度20~30℃之间。


专业仓储环境

现在普洱茶爱好者都在追求“干仓”(自然仓),所谓“干仓”即普洱茶存放在上述环境的仓库里让其自然陈化的结果。普洱茶的醇化,是由内在因素和外在条件的协同作用带来的结果。内在因素,是茶叶内的化学成分的聚合、分解等化学过程,以及微生物的酶化过程。所以,需要一定的温度让其自然陈化,如果温度偏低,则茶叶转化太慢,温度偏高,则茶叶会熟化甚至烧心,馊变。最佳的温度就在20~30℃之间。

自然仓储环境——湿度湿度65%~75%。


观众参观茶仓

说到陈化,就一定会和空气接触,茶是植物,吸收水分之后会自然氧化,发生微生物变化,但是一旦含水量过高,则容易在高温的同时使茶叶过度发酵,发生致的变化,出现湿仓茶(后文将会提到何为湿仓茶),影响口感。含水量过低则影响普洱茶的转化时间。所以最好的湿度就控制在65%~75%。

自然仓储环境——通风无异味。


黑茶仓库

我们都知道,茶叶易吸味,一旦吸收杂味,异味,就难以散掉,影响口感,所以我们存贮的仓库选址极为重要,一定要在无异味的地方,通风,透气,但是不能暴晒的地方。

以上三点就是普洱自然仓储环境的基本要求。那到底如何控制温湿度,如何把握仓储,在接下来的文章中会为大家简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