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主要色素物质: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

普洱茶主要色素物质: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

2019-08-21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普洱茶主要色素物质是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目前认为这三种色素是茶多酚的主要水溶性氧化产物。

茶黄素是茶汤“亮”的主要成分;茶红素是茶汤“红”的主要成分;茶褐素是茶汤“褐”的主要成分。

(1)普洱茶在贮存过程中的茶黄素含量的变化波动性较大,其总趋势是:干仓茶的茶黄素含量增加,湿仓茶的茶黄素含量减少。

(2)贮存过程中的普洱茶茶红素含量的变化,呈现: 生普洱茶在干仓贮存过程中呈增加趋势,分别由贮存前期的7.47%(干仓生普洱散茶)和7.22%(干仓生普洱饼茶)增至2年期的7.73%、7.77%;而在湿仓中,不论是生普洱茶还是渥堆发酵的熟普洱茶,其茶红素含量均大幅下降,2年期时降幅分别达35.55%(湿仓生普洱散茶)、47.40%(湿仓生普洱饼茶)、65.96%(湿仓熟普洱散茶)和38.71%(湿仓熟普洱饼茶)。

(3)普洱茶的茶褐素含量在贮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性好,除了渥堆发酵的熟普洱茶(含熟散茶和熟饼茶)在干仓贮存中基本保持不变外,其余均增加,尤以贮存于湿仓中的生普洱茶为甚,分别由贮存前期的4.86%(生普洱散茶)、4.46%(生普洱饼茶)增至2年期时的10.49%(湿仓生普洱散茶)、8.62%(湿仓生普洱饼茶),增加一倍左右,已快达到渥堆发酵普洱茶的一般水平,这些色素的综合变化,就促成汤色逐渐变深。
有用+10
分享

办公室久坐人群:这4条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你知道吗?

  近年来,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逐渐引起了办公室久坐人群的注意。办公室人群有着光线的外表和体面的工作,但同时也是一个"亚健康人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年因为久坐而死亡的人数超过了200万人,而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长。

 

  国家一级评茶师郭子剑认为,办公室久坐一族通过日常饮用普洱茶,可以达到调理身体、改善慢性疾病的功效。

  普洱茶对办公室人群的作用与功效主要有以下4点:

 

  1.保护眼睛,缓解疲劳

 

  办公室里有着各种电子设备,再加上长期面对电脑和密密麻麻的文件资料,使得眼睛不能好好休养,办公室人群更容易造成眼睛疲劳性损伤。

 

  普洱生茶含有多种维生素族群,具有缓解眼部疲劳的功效。所以每天泡饮一杯普洱茶,既能保护眼睛,缓解眼睛的疲劳状态。

 

  2.降低辐射,保护皮肤

 

  办公环境中的电子设备都会产生一定量的辐射,办公室人群长期处于这种高密度的低频辐射环境之中,容易造成慢性损伤,引发诸如脱发多汗、月经絮乱、性功能衰退、冠状动脉疾病等。

 

  所以防辐射也成为办公室久坐人群必须面对的健康安全问题。大量实验证明,茶叶中的茶多酚是一种比维生素C抗氧化性更强的物质,不仅可以抗辐射,还能够减缓人体的氧化衰老。

 

  3.促进消化、清肠排毒

 

  久坐办公室的白领,由于缺乏适当运动,肠胃蠕动会减慢,胃部分泌的消化液减少,长期以来会导致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

  普洱茶中含有咖啡因,能够刺激胃部分泌胃酸、增加肠胃蠕动,从而促进食物消化;同时茶多酚能够刺激肠道反应,加速大肠蠕动,从而促进肠道中废物的排出。

 

  4.减肥降脂、新陈代谢

 

  久坐带来的另一项问题就是--肥胖。世界卫生组织将肥胖定为一种疾病,肥胖甚至会导致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冠心病、中风等疾病。

 

  普洱生茶和熟茶都具有减肥功效,但熟茶经过发酵之后,除了咖啡因和儿茶素之外,还具有一些能够达到减肥效果的有益菌以及茶多酚的二次代谢物,所以发酵后的熟茶减肥效果要相对优于新制成尚未转化的生茶。

 

  作者:郭子剑1998年到云南,师从普洱教父白水清学习普洱茶,后当选为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只见普洱"淘宝店掌门人。

 

  注:文章为作者投稿至,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普洱茶仓味有哪些?怎样鉴别普洱茶仓味

  普洱茶的仓味是因为存储的不同所产生的,仓味一般是闻不出来的,只有冲泡后品其茶汤才能分辨。那么普洱茶仓味有哪些呢?怎样来鉴别普洱茶的仓味?

  喝茶之后喉部如果是干燥、刺激、不适,口腔也有燥、苦的感受,就是仓比较重的茶。仓味就是不同地方储存出来普洱的不同味道,不同地方、不同温度、不同湿度所储存出来的普洱是不一样的仓味与霉味有所区别,但对于一般人,那就是一回事,仓味闻起来就是一股子霉味。

 

  1、低温、低湿度下形成仓味

 

  这类存放茶叶环境,平均温度在20度以下,湿度在50%以下,这类普洱茶问题是不陈化,只氧化,汤色变化微乎其微。这样环境用纸箱不密封存放普洱茶,在密闭空间里加一盆水,是较为正确方法。茶在这个环境下变化非常慢,香气保留虽好,喉韵方面,润滑感觉不明显,更多时候会感觉喉干,喉部肌肉紧缩。

  2、高温、低湿度下形成仓味

 

  这类茶市场经常可见,最主要仓味表现在酸味上。这类茶经常会换一张新棉纸包装,仓味不会显得明显,整个茶叶冲泡散开后,叶底鲜活干净,但整体口感有一种淡淡酸味,这就是退仓时间不久。如果退仓时间很长,这类茶就不会泛酸味,茶香显得闷哑一些。

 

  3、低温、高湿度下形成仓味

 

  这类普洱茶仓味,主要是因为存放在山区,存储于防空洞、山体石洞中。这类情况下,茶不会变酸,但霉菌迅速生长,是整个存储环境下最差普洱茶,基本上,即便退仓,生茶也会有熟茶化汤色、叶底。

  4、高温高湿度下形成仓味

 

  这类普洱茶存放、存储地方,温度一般在30度以上,湿度一般在百分之八十五以上。这类普洱茶因为温度高、湿度大,会加速普洱茶变化发酵。甚者有时候会发霉,好普洱茶会有白霜附于表面。香气迅速下降,汤色迅速变红,汤甜,但汤色黑红不透。如时间存储较长,则叶底容易出现黑而且硬,无弹性。饼面上的白霜,或者白霉,是很容易消除的,日光下晒干,或者在干燥环境退仓,即可消除。

 

  鉴别这类普洱茶仓味时:在洗茶时(水温要高、但不要直接对着茶叶冲水),闻叶底味道,有沉闷刺鼻味道;二是泡散开茶叶看叶底是否鲜活,入仓较久,发黑,干硬,无弹性,入仓时间稍短,叶片也会呈现部分发黑的状况。

普洱茶“价格倒挂”是个伪命题

普洱茶“价格倒挂”是个伪命题

最近有个新词儿热门--普洱茶“价格倒挂”。传播的来源,指向广州日报发布的一则消息:由于天气原因,今年普洱茶原材料大幅减产,记者在近日举行的广州茶博会了解到,普洱茶毛茶(即毛料、原料)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35—40%,高端原材料价格涨幅在50%左右,然而茶叶市场整体行情仍在低位,毛茶与成品茶价格出现倒挂。

聊这个话题,先要说说什么是价格倒挂。吃茶哥百度了一下,价格倒挂,指同种农产品在同一时间内销售价格低于购进价格的现象。在中国,这是国家制定的一种特殊价格政策。为了照顾农民利益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国家提高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但为了不影响城镇职工生活或促进工业生产发展。暂时不提高销售价格。一旦收购价格的提高幅度超过购销差价,就形成倒挂现象。购销价格倒挂额由国家财政给予补贴。

一看词条定义就明白,价格倒挂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但纵观茶行业,十分充分的自由市场经济,何来价格倒挂?

普洱茶“价格倒挂”是个伪命题

再说了,要想价格倒挂有一个前提,你销售的价格,要低于购进的价格。各位茶商和大厂扪心自问,你们的卖价,难道真的低于了你收茶的价格?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吃茶哥的观察看来,今年的茶业市场整体行情没有出现跟涨是真,但绝没有出现普跌。这就意味着茶商们顶多是少赚了或者不赚钱,根本谈不上价格倒挂。

普洱茶“价格倒挂”是个伪命题

换句话说,计划经济时代,价格倒挂额有国家财政补贴,你亏本卖茶谁给你补贴?有人说,不能实现盈利的企业是可耻的,说句实话,亏本赚吆喝我不都不相信你真亏,9块9没利润了,19.9的茶不也出现了么?所以说,价格倒挂是个伪命题。

说完茶商,再来说说茶农。今年的毛茶涨价,我相信茶农们也会理性看待。如果我是茶农,我今年的茶发得晚,产量减产了40%,我涨价20%,这无可厚非,但前提是你的茶要足够靠谱,卖得掉。如果你减产前能做一吨茶,但是你只能卖掉500公斤,减产后你能做800公斤茶,你只能卖掉400公斤,那么你就要想想这价该不该涨,或者说该涨多少了。

这里吃茶哥想说句公道话:今年我的渠道虽然茶价有所上涨,但绝没有涨到40%-50%这么离谱,至少是在一个比较公道的范围内。是我认识的茶农都比较懂市场吗?也许吧。

普洱茶“价格倒挂”是个伪命题

因为据我所知,今年不少茶农涨价了,但是尾货也增加了。为什么呢?因为茶商成本增加,自然会降低收购量,如果市场行情不够好,茶商的成品没有涨价,自然降低了收茶的积极性,不少茶商会转而去找性价比更好的茶来替代你--除非一个因素,你的茶是名山古树,是茶友必收的爆款,那么好,茶农就算涨价茶商也会收,这也就是部分高端原材料价格涨幅在50%左右的原因。但这里面也存在风险,一些大厂并不会被茶农绑架,据我观察,某大厂今年的某款茶就直接不做了。

普洱茶“价格倒挂”是个伪命题

吃茶哥是怎么做的呢?首先,今年茶价有所上涨,但吃茶哥只要认为值得做的,做了肯定不会亏本的,也做了;第二,吃茶哥选择茶价和去年保持一致,老款茶没有涨价;第三,吃茶哥寻找了同比更有性价比的茶款,按照自己的做茶宗旨,低价入市销售;第四,吃茶哥在今年茶价普涨的情况下,选择提前低价预售,用数量来弥补利润的损失;第五,吃茶哥对选茶的标准更加严格甚至苛刻,完全按照自己关注的茶区和价值观来挑选原料,做好自己。做到了这五点,吃茶哥今年对茶友、茶农和自己,都有了很好的交代。至于未来怎么走,咱们走着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