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大红袍>乌龙茶香气审评与技术改良

乌龙茶香气审评与技术改良

2019-01-30 访问量: 60 茶礼仪网

茶叶的生产与经营、品饮与鉴定、教学与科研,以及日益繁荣的茶叶文化艺术活动,无不与茶叶自身的品质休戚相关。品质的确定依赖于茶叶审评技术。因此,审评技术精当与否,审评结果之准误直接影响着茶业的方方面面,有必要不断提升而精熟。

现行乌龙茶香味品质审评技法及其利弊

乌龙茶是重内质茶,在内质诸因子中,香气滋味又是重中之重,基本决定了乌龙茶的内质水准,同时也是乌龙茶审评技术的难中之难。

现行乌龙茶香味品质审评较为普遍的方法主要是审评术语及记分法两种。术语法以审评术语表示审评结果,这种方法能给以比较具体和完整的品质概念,利于指导品质改进工作。但存在问题是:其一,不便于反映等级规格;其二,必须同时使用许多术语才能把多样化的香味表达出来,显得繁琐;其三,不同的审评人员对同一术语的把握不尽一致而产生人为误差;其四,往往配搭了许多虚词副词,弄得更加复杂和混乱。

相对而言,记分法比较简单而直观,品质规格一目了然。不过这种技法操作上难度很大,它是建立在审评人员丰富的审评经验,心中自有一个明晰的品质定位系统,然后对应实际的审评感受评记品质分。其弊端是:第一,审评人员必须经验丰富,品质规格打分标准谙熟于心,否则心里没有谱无从操作;第二,每个审评人员感受器官的灵敏性、分辨力及各自心中的“谱”之差异,使得审评结果常因人而异;第三,审评结果以分示之,比较笼统,没有具体文字表述,不利于指导品质改进工作,此外,在实际生产经营中,由于实行了市场调节价格政策,许多情形是品质状况直接以价格形式体现,审评方法更简单,结果表达更笼统了。

乌龙茶香味品质审评新技术

香气品质审评

本法的审评主要对香气的香型、纯度高低、长短及持久性三个方面进行鉴评,故称“三香法”。

香型:香型的判断是乌龙茶香气审评的关键。乌龙茶的香型可分异杂型、糖香型、花果蜜糖香型四大类型。异杂型是乌龙茶在采、制、管过程中遇不良状态下产生的不良异杂气味,如粗老气、日晒味、霉味、水闷味、酸馊味、青草气、烟焦味、老火、油药味等。这些问题常见于低档乌龙茶中:糖香型香是茶叶糖类物质在制茶过程中受热作用产生的香型,俗称“火香”、“火功香”。又因火功程度而异,火功不足,火香低沉,火功适当,渐向糖焦香转化,直到出现优秀的蜜糖香。一旦火功过度则产生老火、火焦味。火功把握是否得当,主要在于调度糖与火的关系;花果香是茶叶的各类香气基质在合理的乌龙茶所特有的做青工艺中经一系列必要的生化反应所形成的似花香、似果香香气,所以又叫工艺香。如果工艺不当,花果香就不明显。此外,品种不同、遗传特性不同,则叶内香气基质不同,以致成茶香型有别,我们称之为品种香,如铁观音之观音韵,佛手的似香橡香。总之,各品种之特有香型须在合理的工艺条件下才能导出,否则,工艺不当,品种香不显。再者,产地不同、生态气候有别、土地状况不一,自然影响到茶树的新陈代谢,使茶叶内含物质也不同,因此成茶香型也各有特点,这种产地差异,我们称为区域香。区域香也同样受到工艺的制约,工艺不当,区域香不灵。一般来说,审评时能清晰感受到花果香时,此茶品质不俗。最理想和具品位的香型当属在花果香的基础上辅之以恰好的火功技术所形成的花果蜜糖香。

香气的高低与纯异:就内在因素而言,香气高低是乌龙茶香物质的丰富与贫乏所决定的。在表现形式上,物丰则香气显锐,挥发性好,可评为高。反之,物乏则香沉,定为低。香纯异问题指的是香气中的香型组分,是单一香型还是夹杂着不同的香型,更主要的是指香中是否含有异杂型组分。纯者优,杂则次。

香气的长短与持久性:香气的长短是指香气物质丰富,挥发性好,闻香杯在距鼻腔较长距离时尚能闻到香的称之为长,反之为短;香气的持久性是指茶叶香气在不同泡次的表现。泡次保持多且持久的好,反之为差。香长而持久,是乌龙茶香品质的重要指标,需要在审评中认真鉴别。滋昧品质审评

美食学皆以色香味形品评,又以味为根本。茶叶也是如此。所以相对而言,滋味比香气还更重要些。滋味审评是对茶汤滋味的“浓、醇(纯)、甘、爽、润”五大味性进行仔细品鉴,分辨定性,评出优劣,所以又称“五味”法。

浓度:通常人们认为苦涩的茶为浓,其实不然。浓是茶汤滋味优秀的指标之一,苦涩则是不良滋味的表现,所以二者不能混为一谈。不过,苦涩又确实是构成茶汤浓度的一种表现,它是茶汤中儿茶素的味性特征。当儿茶素含量适中时,茶汤味性表现出一定的收敛性,表现出茶的力度,给人以饮茶的满足。如果没有这种体现茶之力度的收敛性,饮茶如饮白开水,淡然无味。所以这种由儿茶素而来的收敛性成为茶汤浓度的特征之一。但是,事情都有个限度,如糖精超过了限度就变为苦了。同理,儿茶素含量超过一定限度后就转变为令人不适的苦涩味,成为不良之茶汤味性。不过,在这里要提出一个味阀概念,如果审评者本身的味阀值太低,本来恰好的收敛性恐怕也会感到苦了,这就会出误评。关于茶汤浓度问题,影响意义更大的是在儿茶素含量适中的基础上,丰富的糖类、氨基酸、咖啡碱等多种有效呈味物质溶入茶汤,共同构成茶汤滋味。舌感厚实,称为厚。浓厚成为茶汤浓度的最佳表现。

纯与醇:在审评中,人们易把纯与醇混为一谈。其实二者各有所指,纯指茶与非茶之别,醇为此茶与彼茶的关系。纯表明茶汤纯净、无茶外物混杂,醇则更上一层,反映出同一品种、产地、季节、工艺水平、等级规格的滋味特征。相对于纯是异杂味,各种异杂味多在原料品质低下、制茶环境不佳,气候不良,技术失当,保管不好的情况下产生的。如粗老、青涩、酸馊、烟焦、油药、霉变、辛辣等,这些具各种不良滋味特征的异味在低档茶中多见,在中档茶甚至高档茶中都可能不同程度的存在,需要在审评中辨出。

甘甜:甘甜是反映茶汤饮后回甘状况的滋味指标。饮后回甘是茶叶糖类物质在口腔水解酶的作用下降解为单体葡萄糖后产生的甜感,回甘越快越明显,越持久,是茶叶品质高的重要味性特征。中低档乌龙茶回甘不强。

鲜爽味: 这是一种鲜醇、清新、轻快、爽口的味觉,它是咖啡碱、氨基酸、茶黄素等物质滋味特征。茶汤的鲜爽味是滋味品质优良性状之一,同时也是新茶的典型味性。在中低档及陈茶中表现不佳。审评技术的难点是注意与轻微的青味区别开来。

润滑: 指茶汤似浆液圆滚滑润在喉腔轻顺下滑,它是茶汤的张力和果胶物质的胶质作用共同影响于茶汤产生的效果。润滑是优质茶汤的品质特征之一,中低档茶一般无此味感。

乌龙茶香味综合品质审评

依上述“三香五味”的方法,我们对乌龙茶的香气和滋味做出了较详见的辨析,但仍然未完全完成香味的审评工作,还必须进一步深入考察香味的综合品质表现——茶汤香味的耐泡性和均衡性。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茶汤香味的实际品质状况。

耐泡性:评审的是茶叶香味各因子在各泡次的分布表现情况。鲜叶原料好,内含物含量高,在各泡次就都有良好的表现,称其为耐泡。反之,制茶原料差,内含物少,泡次亦少,特别是在后泡次中香味低淡,徒然消失,谓之不耐泡。茶叶香味的耐泡性直接关系到茶叶的品饮价值和经济价值。

均衡性:由于鲜叶原料状况,气候状况,工艺得当与否等因素都会独立地对某一品质因子产生深刻的影响,如鲜叶原料等级低,内含物少,虽气候、工艺等因素无碍,成茶品质在前泡次尚能有较好表现,但往后耐泡性则差,即使在前泡次也有香味欠丰满、力度弱的问题。再如鲜叶原料,内含丰富,却因气候作崇或工艺上走水不足,使得成茶浓度可能有较好的表现,便不可避免地出现花香不显,青气严重,滋味青涩的问题。又如原料好,气候好,前期工序工艺也恰当,唯在最后一道干燥工序中,火功失当,温度太高或时间太长工,那么成茶茶汤中多种品质因子都可能有良好表现,但老火问题就来了。因此,在审评实践中,常常出现的情况是同份茶有的品质因子优良,有的因子就表现一般,有的低下,反映出香味品质的不均衡性特点。正是这种不均衡性使得茶叶香味高中有低,低中有高,花色丰富,规格齐全,琳琅满目,更使得茶叶生产、茶叶品质、茶叶技术的提高和发展永无止境。就审评而言,充分认识不均衡性的客观存在,审评结论才会更客观全面,不致出现全盘肯定或完全否定的失误。

有用+10
分享

水仙、肉桂、大红袍保存,能不能使用干燥剂?

水仙、肉桂、大红袍保存,能不能使用干燥剂?

水仙、肉桂、大红袍保存,能不能使用干燥剂?


一茶友,把今年剩下的最后三斤慧苑百年老丛水仙给圈走了。


忍痛割爱!


今年年终,只有牛栏坑肉桂形单影只地出现茶桌上。


差一点,不够圆满。


这位神交已久,素未谋面的茶友,分享了诸多喝茶体验。


选购、冲泡、保存,相谈甚欢。


其中,提到了一个大多数茶友关注的话题——到手的岩茶,要怎么保存。核心在于:怎么存茶,才不会返青?


水仙、肉桂、大红袍保存,能不能使用干燥剂?

水仙、肉桂、大红袍保存,能不能使用干燥剂?


岩茶不返青,防止水分过多


岩茶之所以会返青,在于密封没做到位或者是岩茶焙火不够透,水汽太高,致使水汽反作用在茶上,出现了青味。


故而,要让岩茶能较长时间保存,要从规避水分下手。比如,买焙火足的岩茶,保存时隔绝水分。


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焙火足的岩茶,需要茶掌柜的靠谱程度。选择一位能够信任的掌柜,认准自己喜欢的岩茶,即可。


而到手后,存茶环境的水分控制,则需要购茶者自己营造。


如保持空气的干燥是关键。


茶友问:岩茶保存,能不能使用干燥剂?直接将干燥剂放在里,像包装月饼那样。


水仙、肉桂、大红袍保存,能不能使用干燥剂?


岩茶保存,能不能使用干燥剂?


最好不要!


使用干燥剂保存岩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其一,干燥剂安全性不确定


干燥剂,我们都不陌生,在日常购买一些零食的过程中能够见到。


这些干燥剂,被装在一些白色的包装袋里,小小一袋,长度2厘米左右,宽度1.5厘米,比较不起眼。


从外观来看,千篇一律。但内在成分却千差万别。


常见的干燥剂成分有三种。


生石灰干燥剂

硅胶干燥剂

氯化钙干燥剂


这三种成分,生石灰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是氧化钙,氧化钙带有腐蚀性,用手接触都会有瘙痒感,跟水在一起还会起化学反应,从而爆炸。


这对岩茶储存而言,是一大风险。


茶友兴许会说,那我选择不是生石灰的干燥剂不就行了。


理论上行得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有诸多制约因素。


水仙、肉桂、大红袍保存,能不能使用干燥剂?


其二,干燥剂使用寿命有限


存茶使用干燥剂,并不能一劳永逸,永除后患。


有的干燥剂使用寿命,是看它的吸水性。就像是海绵,当它吸饱水后,内部处于饱和状态,再也吸收不下一滴水。


干燥剂也是如此,当它的使用寿命结束后,再也不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彻底失去效用。


且这个干燥剂什么时候寿终正寝,我们也不知道,若是盲目相信干燥剂的使用而忽视保存细节,将会带来诸多后遗症。


说不定岩茶将会偷偷返青,连声“你好”都不和你说。


水仙、肉桂、大红袍保存,能不能使用干燥剂?


其三,干燥剂未必能顾全大局


使用干燥剂存岩茶,真的能做到一劳永逸吗?


不一定!


干燥剂的能力有限,它只能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发挥作用。面对来势汹汹的湿气,可谓是螳臂当车。


比如,我们存的岩茶有一整箱,但只有在干燥剂附近的茶叶才能得到保障,远离干燥剂的部分,则失去了庇佑。


难道,我们要在箱子里洒满干燥剂吗?


显然不实际。


对于岩茶爱好者而言,干燥剂保存 ,非明智之选。


水仙、肉桂、大红袍保存,能不能使用干燥剂?


岩茶,我到底该拿你怎么办!


对于岩茶爱好者而言,我们想将岩茶长久保留下来。


它的色,它的香,它的味,最好能长时间保存,永不变化,这是我们的愿景。


为了能实现这些目标,我们会为之而努力。


比如,要求茶农将岩茶的火焙足、焙透,以保证岩茶能够长久存放。


除了对茶有严格要求,在日常存放时也要注意细节!


岩茶保存,有五大原则。


遮光

密封

干燥

阴凉

无异味


在存放岩茶时,这五点请先自查,是否都能做到。


尤其是干燥这一点,不可忽视。


日常我们能买到的岩茶,多数是泡袋装好的茶,一次8克,用覆铝牛皮纸袋密封好。


到手后,还要放在一个干燥的房间里。


为保证房间的干燥度,可以开空调抽湿功能,或者是使用家用小型抽湿机。这样才能做到一劳永逸。


要保证空气中没有异味,可以用竹炭吸附。



水仙、肉桂、大红袍保存,能不能使用干燥剂?


于岩茶拥趸者而言,遇到一款好喝的茶,只有一个旋律——买,买,买。


这一点,麻花深有感受,就像慧苑老丛水仙,虎口夺肉,冒着被丢臭鸡蛋的危险,夺了十斤茶。


到手后,用最高规格保存。


塑料袋密封好,套两层,纸箱用五层瓦楞纸,四周都统一密封好。放在阴凉、避免光线直射的房间里,抽湿机二十四小时不停运转。


好茶,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这世上存岩茶,并无双全法,要岩茶永远不返青,这是不存在的!


最行之有效,最偷懒的方式,就是趁早喝完。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大红袍茶的真伪鉴别三招教您鉴别大红袍

“极品大红袍只有正岩区才有,这是必要条件。而在正岩区的极品大红袍中,又有不同的等级。”行家张翔说。业内人士说,大红袍要经过武夷山的茶叶专家的品鉴与参数比对,一致认同后方为“极品”。

大红袍茶的真伪鉴别三招教您鉴别大红袍

现在市面上存在许多以次充好或者以假乱真的大红袍,要想买到正中的大红袍我们要懂得如何鉴别大红袍,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三面对来鉴别大红袍。

一看:看茶叶的外形:大红袍是武夷山最传统乌龙茶的代表,武夷山可以说是乌龙茶的发源地(有据可查)乌龙茶得名于乌黑呈龙形故称乌龙.所以大红袍必须是乌黑呈龙形的单叶条索形茶.如果是其他外形的可以确定为非大红袍。

二闻:福建乌龙有南乌龙(铁观间)与北乌龙(武夷岩茶)之说,大红袍做为北乌龙的代表是传统茶的代言,属于熟香茶。培火相对较足,初闻茶有炭火茶及茶叶的自然干香。火香味较足。不应有其他的杂味,香味有人说大红袍具有明显的桂花香.这是一个错误的说法,香气过重过于明显的茶就不是大红袍了,大红袍自古以来就是以水以韵得名,而不是以香得名的。

三品饮:品饮大红袍是要有95度以上的开水冲泡,大红袍汤色呈褐黄色,汤色透亮较重。这与茶的培火有关。入口有微苦而余味足,重韵味和回甘,但绝不可以是入口就非常的香甜。久泡亦无苦涩味,且可以多次冲泡有十泡有余韵之说。

马小姐喝茶记【青茶·大红袍】

茶叶真空包装机 马小姐喝茶记【青茶·大红袍】好多年前我去过一次武夷山,喝了大红袍,看了印象大红袍,武夷与大红袍总是密不可分的。

当时还不怎么爱喝茶,卖茶的姐姐泡了大红袍给我们喝,第二泡我就有点坐不住了,倒是觉得武夷留香(黄酒)好喝极了,如今的马小姐才算真的长大了。

一、知茶

大红袍属于乌龙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兼具绿茶的清香与红茶的甘醇。

大红袍是有些故事的,在武夷山听到的版本最多的是,一个书生进京赶考,途径武夷山生病,寺里和尚用大红袍医好了书生,书生中了状元,回来致谢,脱下身上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

每次想到这个故事,马小姐总是想,山野里的茶叶也需要伯乐吧,那么多山那么多茶,好喝的大概不止这一个,所以凡事总要有个机遇啊。

二、泡茶

选择95-100度水,1:50茶水比,用盖碗泡。

因为大红袍不像铁观音、漳平水仙那样压制的很扎实,所以洗茶简单又快。

同时高冲冲泡让茶叶翻滚,加盖30秒。

我们今天喝的是极普通的大红袍,但普通也是好的,不泡太多回,只4泡,再多也就淡了。

三、品茶

干茶是黑色干净的,一条一条弯曲又厚重,汤色是橙黄的,气味是有点果香的,喝到口里是微甜回甘的。

我想不起那年在武夷山喝的大红袍是什么味道了,可能当时根本就没想记住那味道,你不喜欢,他再好你也不放在心上的,你喜欢,他太普通你也觉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