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绿茶>毛尖茶>信阳毛尖茶手工炒制技术

信阳毛尖茶手工炒制技术

2019-10-17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信阳毛尖手工炒制分生锅、熟锅、烘焙、拣剔等过程。

1、生锅

生熟两锅均用直径82.5厘米的“牛四锅”,呈30-35斜度安放在33厘米多高的锅台上,两锅相连砌置。生锅即杀青和初揉,炒茶前要把锅面磨光擦净,保持锅面清洁光滑。锅温较高,各级鲜叶要求不同,高档鲜叶160-180℃;中低档鲜叶180--200℃。每锅投叶量0.5-0.75公斤。生锅炒制时间,根据鲜叶老嫩,芽叶肥瘦,水分多少灵活掌握,一般翻炒加揉捻需7-10分钟。锅温升到要求时,开始投叶,用特制的茶把子(一种竹茅编扎成事的圆帚)有节奏地挑翻,将叶子在锅里不断翻炒,发出经微的啪啪声,水分迅速散发,约3-5分钟,叶质变软,叶片卷缩,手握成团改用起揉捻的“裹条”炒法,用茶把子前端竹梢将叶子收拢,在锅内呈弧形团团滚动,用力先轻后重,转幅先大后小,动作先慢后快,并不时用茶把抖散茶叶,以散发水分。如此交替进行,约经7分钟左右,炒至四、五成干(含水量为55%)条索明显,少量茶汁挤出有粘手感时,扫进熟锅整形。

2、熟锅

熟锅是形成毛尖细圆、紧直的关键环节,通过整形使水分蒸发,香气发挥,外形达到细、圆、紧、直。锅温80-90℃。锅面要求清洁光滑。

生锅叶扫进熟锅后,开始仍进行“裹条”和“扇条”。裹条用力大,转圈小,主要是进一步把条揉紧,扇条用力小,转圈大,具有揉条和散发水分的作用。当茶条紧细,进行“赶条”。赶条要求紧握茶把,稍碰茶条,上下转动,赶直茶条,抖散团块,炒至六、七成干,叶面茶汁不再相互粘着,就用右手(以习惯为好)进行“理条”。

理条包括抓条和甩条两种手法。抓条时,掌心向下,拇指捏起,离锅心12---15厘米高处用腕力将叶条由“虎口”处迅速敏捷地摇动甩出,使茶叶条从锅内心沿顺序落入锅心,手中的茶叶不要一次甩完,宜保留五分之二。循序进行,到茶条形成,达七、八成干(含水量33-35%)时即可出锅。

“理条”要抓得匀,甩的开,摆的直而不乱,所以手势开始应松、高、轻、慢,随水分散失,逐步紧、低、重、快。

3、烘焙

烘焙主要作用是固定外形,继续蒸发水分,达到干燥的目的,防止品质劣变,进一步发挥色、香、味。烘焙分毛火和足火两次进行,中间适当摊放。

初烘(毛火):熟锅出来的叶子摊放在烘笼上,约半小时,每烘笼摊放4-5锅叶量,即可上炕灶进行初烘,初烘温度(烘头中心处)70--90℃,时间20-25分钟,每隔5-8分钟翻动一次,烘至含水量15%左右,即下烘摊放。摊放时间不少于40分钟,以使叶内水含量重新分布,利于足干。

复烘(足火):采用文火慢烘,火温60℃左右,每烘笼叶量2.5公斤左右,时间30分钟,每10分钟翻动一次,使其含水量达6%,手捏茶叶成粉末,色翠香高,条形美观,白毫显露时立即下烘。

4、拣剔

信阳毛尖初制后,经人工拣剔,拣去粗老叶和黄片、茶梗及碎片,拣出来的青绿色成条不紧的片状茶,叫“茴青”,拣出来的大黄片和碎片末列为级外茶。
有用+10
分享

北港毛尖茶叶有保质期么

因为不了解茶叶,认为茶叶没有保质期,以为茶叶只要存放的好,放多久都没有关系。这是错误的,茶叶是一种饮品,当然是有保质期的。

北港毛尖保质期一般是18个月。过了保质期或者存放不适当,茶叶同样会霉变的,霉变的茶叶不能再喝。通常,密封包装的茶叶保质期是12个月至24个月不等,在茶叶的包装袋上会标明的。散装茶叶保质期就更短,在购买时,尽量选当年的新茶买吧。

毛尖茶怎么泡最好

毛尖茶属于绿茶,外形细圆、光直、多白毫,色泽翠绿,冲后香高持久,滋味浓醇,回甘生津,汤色明亮清澈。毛尖茶怎么泡才可达到此种效果?

瓷杯品绿茶适于泡饮中高档绿茶,如一、二级炒青绿茶、珠茶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之类,重在适口、品味或解渴。一般先观察茶叶的色、香、形后,入杯冲泡。可取“中投法”或“下投法”,用95--100℃初开沸水冲泡,盖上杯盖,以防香气散逸,保持水温,以利茶身开展,加速下沉杯底,待3—5分钟后开盖,嗅茶香,尝茶味,视茶汤浓淡程度,饮至三开即可。这种泡饮法用于客来敬茶和办公时间饮茶较为方便。

杯泡法,茶叶与水的比例,因人口味而定,一般以200cc水泡3克茶为适中。喜浓饮者可略多加茶,喜淡饮者可略少加茶。


湖南武陵山区古丈县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古丈毛尖茶企业精准脱贫

湖南武陵山区古丈县是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全县共有茶园13.8万亩,产量达6012吨,产值5.6亿元。近年来,古丈县立足特色优势资源开发,突出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和茶旅融合的发展模式,着力提升茶叶品质、拓展销售市场、创新扶持机制,加快茶叶产业转型升级,茶产业已成为该县最具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产业。

一、突出科技兴茶,着力提升茶品质。古丈县在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和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强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全县茶叶品质得到提升。一是推进茶园有机化。以推进有机茶叶标准园、示范园、精品园建设为抓手,积极做好有机茶园培管,加大与认证机构对接合作,大力推广使用生物肥、枯饼肥、人畜绿肥,所有茶园实现了无公害栽培。目前全县绿色生态茶园达13.8万亩,其中有机茶面积3.8万亩。二是推进生产标准化。建成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红、绿茶地方标准体系,先后完成“古丈毛尖”QS质量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欧盟有机茶认证,古丈毛尖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实现了产品分级、质量安全有据可依。同时加强高标准红、绿茶智能生产线建设,全县名优茶加工总量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三是推进队伍专业化。与湖南农大等科研院校合作,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组织科研人员上门开展茶叶技术培训,选派200余名农技干部、专业大户和企业负责人到高等院校学习茶学知识,全县共培养茶叶技术骨干1800余人、茶艺人才150余人。

二、突出品牌带动,大力拓宽茶市场。古丈县着力树立品牌、开发新品和搭建平台,不断提高“古丈毛尖”市场知名度、竞争力。一是树立品牌拓市场。加大品牌创建申报力度,“古丈毛尖”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保护产品、“2014世界茶业博览会”金奖、“百年世博中国名茶评比”金奖、“中华文化名茶”等殊荣。2016年至2017年3月,古丈县被评选为“中国有机茶之乡”、“全国茶叶百强县”、“中国茶文化之乡”,品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先后成功举办斗茶会、茶文化节、茶歌大赛、茶产业微视频大赛及“古丈毛尖”中国行等一系列宣传推介活动,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加大品牌管理监督力度,强化古丈毛尖“母子商标”管理,建立茶叶质量检测中心和茶叶质量安全管理可追溯系统,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二是开发新品拓市场。在做优古丈绿茶的基础上,变传统的一季采茶为春、夏、秋三季采茶,成功开发出了古丈红茶、湘西红砖茶、古丈黑茶、高纯度茶多酚、古丈参茶、青龙茶等新产品,茶园利用率和产业综合效益稳步提升。2016年,全县完成茶叶生产加工6012吨,实现产值5.6亿元,分别增长39.2%、39.6%。三是搭建平台拓市场。搭建“传统市场”平台,在县内建立茶叶专业市场“茶文化一条街”,鼓励茶企在省内外中心城市和旅游城市开设实体店,目前已在长沙、北京、上海等城市建立销售网点230个,部分茶产品出口到欧盟、美国、港澳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古丈毛尖官方网站,在天猫、京东等电子商城开设旗舰店,销售网络持续拓展。

三、突出茶旅融合,致力提高茶效益。古丈县按照“茶园景区化、茶旅一体化”思路,突出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济,全面提升茶旅融合效益。一是加快茶区景区一体化。紧扣红石林、坐龙峡、栖凤湖、高望界、天桥山等一批知名度高的核心景区开发,合理布局茶产业,科学植入茶文化,推动茶区围绕景区调结构、出产品,景区依托茶区出特色、提品质。整合茶叶专业村寨、传统村落、特色民族村寨、特色旅游名村等优势资源,积极开发茶旅农家游、生态游、田园游、民俗游等特色项目,茶旅产业融合已初见成效。二是加快茶旅产业一体化。以打造“武陵茶都”为目标,在新区规划建设茶叶博物馆、茶叶休闲广场、茶叶主题公园、茶乡影剧院、茶叶交易中心、茶乡旅游接待中心等标志性项目建设。按照“一廊四带”布局,着力建设百里生态有机茶廊、十里茶园休闲观光带、高标准茶叶产业示范带、茶叶旅游示范带、高山云雾有机茶产业带,努力打造茶旅精品游线。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跟进,推动茶旅企业强强联手、整体促销,加大茶旅市场开发,在国省道沿线开设旅游接待销售网点,不断提高茶旅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突出机制创新,竭力强茶惠民生。古丈县把茶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主要内容,探索出了资金变资本、资本带产业、产业促增收的扶贫新模式。一是健全“整合投入”机制。坚持“统筹规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扶贫开发、农业、交通、国土等涉农资金,大力推进茶叶标准园、精品园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健全“政策扶持”机制。抢抓全省“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工程政策机遇,从政策资金、土地供应、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倾斜帮扶。2016年,全县共发放茶业扶持贷款0.9亿元,产值过5000万的茶叶生产销售企业达6家,茶叶合作社、茶叶协会等协会组织达31个。三是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1带N”的方式与贫困农户结成联股、联利共同体,实现茶企增效、茶农增收。目前,全县4万余名茶农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立利益联结关系,贫困农民通过入股分红、获取劳动报酬等每年可增收2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