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今年早春茶在春节前上市――稀奇

普洱今年早春茶在春节前上市――稀奇

2019-10-19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记者2月10日上午,到普洱黄龙山大自然园茶叶基地调研时,在与之相邻的曼歇坝茶厂看到两位茶工忙于采茶。这是今年第一次见到采春茶,1月初普洱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创历史记录新高,到了1月下旬气温升高,这成就了早春茶早发芽。在茶地采茶的罗大姐说:“这片茶地今年比往年提前发芽近20天,这几天茶叶陆续开采,昨天,茶厂收购鲜叶的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这里上个月还下了一场大冰雹,堆了十多公分厚,从来没有见过。这可能就是人们说的瑞雪兆丰年,预示今年我们茶农将收获一个好年景。”

  据息,目前江城县、思茅区等部分水分条件好,修剪得早的茶叶开始发芽。预计今年茶叶普遍比往年发的早,在春节后将进入春茶开采期,茶农、茶企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苦涩不能化的原因

  普洱茶通常都会有苦涩味,这里“不能化”的意思是指苦涩后不会甘甜,苦涩长时间停留在口腔。好的茶苦涩能化,并回甘回甜,越好的茶化的越快,回得越快,它那种“苦”是苦凉的、打开的。像古树茶,苦涩味消失的很快,马上回甘回甜,而且甘甜长时间停留在口腔,令人感觉舒服、愉悦。

  喝茶应该使人解渴、生津的,品茶应该使人舒服、愉悦。但这都需要茶喝下去后,停下来去感觉。有些茶会使人越喝越口干,又苦又涩,甚至有胸闷、心烦、不舒服的感觉。茶不化的苦涩到底是什么呢?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要从茶树的生态说起,根据我们这些年在茶山的考察,我们先甄别茶树的生态,有原生态的古茶园;有新开发的茶园;有台地茶园;有施化肥、喷洒农药、打除草剂的;有没有的。在茶园里,我们摘茶的鲜叶品尝,发现有施化肥,喷洒农药,打除草剂的,苦涩不能化,有胸闷、心烦的感觉;原生态的古茶园,苦涩能化。再细品,发现前者的苦是死的苦、实的苦,后者(生态古茶园茶)是凉的苦、开的苦。两者的苦是不一样,前者不能化,令人不舒服;后者能化,令人舒服。前者的苦是来自化肥、农药;后者的苦是来自茶的本身。喝这两种茶时,入口时两者区别不大,特别不是专业人士很难分得开,但停下来,留口的感觉很多人都能分辨出来。

中国普洱茶产地地域傣族茶人

  傣族是西双版纳拥有自己文字的少数民族,据傣史记载,傣族人种茶的历史已有1700多年,其先民居住在云南西部广大地区。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澜沧江以西设不韦等二县,建立政权。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正式设置永昌郡,管理滇西一带。唐、宋时即公元8~12世纪,金齿、茫蛮、白衣各部统属于以彝族、白族为主体建立的唐朝“南诏”蒙氏政权和宋朝“大理”段氏政权。南诏地区政权划为十赕、七节度、二都郡。其中永昌(保山)、滇西(盈江)、开南(今景东)三节度所辖区域主要为“茫蛮”(今西双版纳傣族),各部不但接受“南诏”、“大理”政权的统属,而且承担了服兵役的义务。在傣族聚居的地方到处可见成百上千的古老茶园,总面积达万亩之多,茶树树龄都在500~1500年以上。

  傣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分布在云南境内,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德宏、耿马、孟连等地。傣族地区山川秀丽,资源丰富,到处都是绮丽迷人的亚热带风光,到处是茂密参天的原始森林,雨量充沛,气候湿润,特别适于茶树及经济林木生长,大叶种古茶树以其独特的品质著称。在已发现的傣文史籍中,记述着远古时期傣族先民的有关史迹。公元前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明确记载。汉代称为“滇越”、“掸”、唐代称为“金齿”、“银齿”、“黑齿”、“白衣”,宋代沿称“金齿”、“白衣”,元、明称“白夷”或“僰夷”,清代以来则多称为“僰夷”,这些都是他称。至于傣族自称则一直作“傣”。新中国成立后,按照傣族人民意愿,正式定名为“傣族”。傣族同源于古代“百越(百粤)”。据《史记》、《汗书》等史籍记载,在先秦以前“百越”族群分布于长江东南沿海及今浙江、福建、两广以西,直至今云南、东南亚北部的广阔地带。傣族信仰小乘佛教,教义上主张一切都是空,宣传人空、生空和我空。认为人生所经历的生、老、病、死都不外是苦。因而主张自我解脱和自我拯救。傣族能歌善舞,爱好音乐,舞蹈形象生动,情感细腻,动作为动物形态的模拟和美化,极为流行的“孔雀舞”、“象脚舞”等。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公历4月中旬举行,以泼水互至祝福。傣历新年是由太阳运行的位置来决定的。每当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到金牛宫时,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多数在傣历元月,如闰月就在七月初。泼水节文化内涵丰厚,历史悠久,备受人民青睐。

  在勐海,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把南糯山称为“孔明山”,把孔明奉为茶祖,民间传说:茶是孔明插下的拐杖生长而成,故祭奠至今。这种世代传承的节祭,江内外各民族历史同源、民族同宗,习俗相似,采茶前祭奠茶树,七月半祭茶祖,放孔明灯,其历史源远流长。

普洱茶膏成为茶中珍品

普洱茶膏成为茶中珍品!据介绍,我国普洱茶膏制作始于五代十国时期,史籍《十国春秋》就已记载南唐时期(公元937年前后),有贡品茶膏生产。云南土司以云南乔木大叶种茶叶为原料,采用大锅熬制的方法,小范围制作,形成普洱茶膏雏形。

最初的普洱茶膏,通过茶马古道传播到西藏,迅速被西藏上层人物接受,成为上层贵族(包括活佛级以上的僧侣、宗教领袖)享受的特权物品之一,民间则禁止流通。之后,清朝皇室开始注意这一现象并接触普洱茶膏。1729年(雍正七年),云南普洱茶团茶和茶膏开始向朝廷进贡。到乾隆年间,清宫御茶房开始制作普洱茶膏。御茶房在生产工艺上做了很大改进,普洱茶膏由贡品变成宫廷制品。

宫廷制作的普洱茶膏成为茶中珍品,始终没有在社会上流通。能够得到它的只有一个途径,就是皇帝每年拿出一部分赏赐有功大臣,而得到的大臣也轻易不舍得使用,只是把它当成高级药材存放,一旦身体不适时才拿出冲饮。

据史料记载,御茶房加工普洱茶膏工艺非常复杂。原料选用的是指定的云南六大茶山大叶种茶,经过186道工序,72天的周期。成品除了口感润滑厚重,入口即化,沏水后汤色浓艳,呈宝石红和玫瑰红色彩外,最重要的是它的特有药效成分。清朝药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曾这样评价:“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茶膏噙口内,过夜即愈”。

据海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研究,普洱茶膏其保健功能主要体现在: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改善微循环,抗衰老;具有显著的醒酒功能;具有抗疲劳作用;对亚健康状态有调整缓解作用。鲁迅茶膏的收藏者周海婴回忆说,每逢过年过节吃完大餐后,只要感到肠胃不舒服,母亲许广平就拿出一小块茶膏,泡给他喝,不舒服的感觉就消失了。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普洱茶膏首次作为礼品赠予到访的英国使团。当时英国人不知此为何物,把它封存起来。据说这批茶膏现仍存放在大英博物馆。

辛亥革命后,宫廷普洱茶膏的制作随之终止,制作方法也失传。虽然后来民间也曾出现过一些茶膏制品,但基本上都是沿用云南土司大锅熬制的方法,与皇宫御茶房的制作有非常大的区别。

随着前几年市场的需求,制茶业采用先进生物科技方法,已复原出清朝宫廷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研制出普洱茶膏系列产品,成为保健、收藏两相宜,使用、欣赏两相益的茶中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