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树好“景迈山”品牌形象

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树好“景迈山”品牌形象

2019-11-05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普洱茶香,香飘世界。2017年2月7日,普洱市委、市政府在昆明市海埂会堂举行普洱市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建设新闻发布会。

 

  中共普洱市委书记卫星出席新闻发布会并讲话,中共普洱市委副书记陆平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共普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鸿彬主持新闻发布会,普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卫东作新闻发布。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要负责人就保护景迈山古茶林、发展景迈山古茶等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中国普洱茶网摄)

 

  发布会上,卫星从“天赐普洱,一张云南丰富性、多样性的靓丽名片;世界茶源,一张茶产品的响亮名片;茶马古道源头,一张“古南方丝绸之路”的历史名片;中国咖啡之都,一张浪漫与时尚的名片;新中国民族团结和民族工作第一碑诞生地,是名副其实的少数民族文化“大观园”“万花筒;区位独特,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窗口;绿色发展新高地,全国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等方面推介普洱。他说,景迈山是一座令人心驰神往的千年万亩古茶林,具有很高历史、人文、经济、生态、科研价值,是普洱茶文化的精神高地,是世界茶文化的根和源。做好普洱景迈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打造普洱市的普洱茶地域品牌,是对普洱景迈山最好的保护,是对普洱茶文化最佳的传承,对于边疆民族地区人民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加快推进普洱追赶跨越、绿色崛起之路进程,有效捍卫中国茶文化在世界种茶、制茶及饮茶领域的主体地位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卫星说,省委、省政府领导十分关心关注普洱发展,陈豪书记、阮成发省长就如何打造普洱品牌,做大做强普洱茶产业,作出了明确的指示要求。为打造普洱市普洱茶地域品牌,提升“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助推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普洱全面启动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建设工作,着力打造品牌、严格标准体系、狠抓产品品质、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强化影响力,构筑诚信联盟、产品标准、标志使用监控、产品检验“四条防线”,明确特定的企业、特定的产区、特定的原料、特定的工艺、特定的标志“五个特定”,使每一片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四有四可”,即:有标识、有标准、有检测、有监控;可识别、可查询、可追溯、可信任。目前已经完成诚信联盟组建、产品标准制定、生产加工监控系统建设、产品检验等工作,即将向市场推出一款有身份证、有履历、可查询、可追溯的新型普洱茶产品。

 

  “空气带不走,生态带不走,但绿色健康养生产品可以带走。”卫星强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普洱将努力把普洱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大健康食品供应基地,让绿色有机、健康养生成为普洱“代名词”,让广大消费者成为普洱产品的“粉丝”。


  景迈山古茶林(图片来源网络)

 

  陆平说,面对当前普洱茶产品小、散、乱的现象,普洱市委、市政府将按照发展生态化、产品特色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品牌高端化;普洱茶发展有主体、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文化的“五化五有”思路打造全国著名全球知名普洱茶品牌,推动普洱茶品牌化、高端化发展,唱响普洱茶文化。

 

  杨卫东说,今后普洱将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打造为起点,按照“五个特定”的模式,大力推进全市其余25座古茶山、有机茶园以及生态茶园的品牌打造工作,真正做到让消费者放心、安心、认可,全面提升普洱茶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全力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

 

  据了解,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建设旨在借助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东风,依托位于普洱市的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这一全国唯一的普洱茶专业检测机构,通过打造普洱景迈山古树茶地域品牌,把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遗与古树茶品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奠定普洱市作为普洱茶地理标志保护核心区的地位,增进消费者对普洱景迈山古树茶的信任度,增强普洱景迈山古树茶的消费和收藏价值,提升普洱景迈山古树茶的品牌价值,提高茶农的收入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起到率先示范的作用。


  与会嘉宾查看现场展示的景迈山普洱茶饼(中国普洱茶网摄)

 

  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新闻社、云南日报、云南广播电视台等近50家新闻媒体记者参加发布会。

 

  背景资料:普洱景迈山古茶林基本情况

 

  景迈山是一座令人心驰神往的千年万亩古茶林,是普洱茶文化的精神高地,是世界茶文化的根和源。国内外专家学者称景迈山为“人类茶文化史上的奇迹”“世界茶文化历史自然博物馆”。中国科学院研究指出:景迈山古茶园集生物宝库、文化宝库、金山银库、生态宝库、人文旅游宝库及艺术宝库于一身,是重要的自然和人文遗产。

 

  具有很高历史价值。景迈山种茶历史有近2000年。据记载,1800多年前,布朗族祖先帕岩冷带领部族在景迈山开疆辟壤、种植茶园,并给后代留下了这样的遗训:留下金银财宝终有用完之时,留下牛马牲畜也终有死亡时候,唯有留下茶种方可让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景迈山的茶叶其沉淀时光的特殊品质,与普洱多姿多彩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和边地文化深度融合,带有普洱各民族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情调,有“容百峰于胸襟,育万物同竞辉”的矢志不渝,有“山花烂漫不自傲,落木萧萧不自怜”的气闲神定,有“一草一木自有天地,一鸟一蝶共享春秋”的虚怀若谷。

 

  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景迈山古茶山核心区由景迈、芒景、芒洪等9个布朗族、傣族、哈尼族村寨组成。整个古茶林占地面积2.8万亩,实有茶树采摘面积1.2万亩。从明代以来,景迈山的茶叶已是孟连土司及皇室贡品;元代开始,景迈山的茶叶沿着茶马古道,远销东南亚、南亚等国;1950年芒景布朗族末代头人苏里亚将景迈茶献给了毛主席;2001年在上海召开的亚太经济合作论谈大会上,景迈山古茶园的茶叶作为国礼赠送给各国首脑。

 

  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在景迈山的丛林深处,少数民族村庄依山而建、傍水而居,错落有致、古朴典雅,人们家家有树,户户种茶,茶与树为邻,人与茶为伴,生长在万木丛林中的普洱景迈茶,在普洱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和清新空气的滋润下,远离了农药化肥的污染,集“和、大、贵、美”的气质为一身,深得自然之性、彰显自然之美,是人与自然融合的最佳典范。

  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普洱的先辈们就在这片土地上栽培驯化野生茶树,完成了茶树从野生到人工栽培的过渡,完善了人类发现、利用和驯化茶树的文明序列,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历程的历史见证,是研究我国乃至世界茶叶发展、茶树种植、茶叶贸易、茶艺表演与饮茶习俗等的实物载体。

 

  2012年9月,普洱古茶园和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2012年11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5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3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被国家列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申遗规划。

有用+10
分享

普洱19座茶山千百种味!(四)

   16.曼撒

 

  茶区位置:曼撒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中北部,古六大茶山茶区。清朝乾隆年间开始,曼撒茶山进入了最辉煌的时代,据史料记载,这里茶叶的年产量达到了万担以上。同治十三年至光绪十三年,曼撒遭遇了两次大火,使得昔日繁荣的小镇被无情的毁灭,而第三次大火伴随着瘟疫更是将曼撒变成了一座荒城。

  从此,离曼撒20公里处的易武迅速的取代了曼撒的位置,成为六大茶山中重要的茶山。以至于在民间,有不少的厂家和从业者把两个茶区所产的茶叶统归于易武。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香气高扬、汤水柔和。在香甜茶系当中属于最具有特色的茶品。舌面与上颚中后段的香气感饱满,优质茶的甘韵能扩及到两颊。近年来因为过度采摘和季节的因素影响,汤质变薄。

 

  17.巴达

 

  茶区位置:巴达位于西双版纳州孟海县西部。巴达茶山有野生茶树群和栽培型古茶园两大资源。1961年在巴达大黑山发现一株高达50余米的巨大茶树,被称为“巴达茶树王”,树龄在1700多年,成为巴达茶区特殊的资源景观。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数量少,口感类似于布朗山茶区,舌面后段与上颚后段微苦,但平均茶质较为薄水,上颚中后段有特殊的气味。

 

  18.勐宋

 

  茶区位置:勐宋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南部。西双版纳有两个勐宋,分属勐海县和景洪市。这里介绍的是位于景洪市南部之勐宋。东与布朗山接壤,南部与缅甸交界。勐宋是傣语,意为高山间的平坝。

  于大勐龙、勐宋地区有不少栽培型野生茶林,为早期布朗族所栽种。野生茶品种中,当地布朗族区分为“甜茶”和“苦茶”,苦茶苦而不化,难入喉。茶农们采摘制茶的为甜茶类。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水柔香甜,上颚与舌面后段有特殊气味,舌面根部苦味明显,难化。近年来因为易武茶价高,民间有的就以勐宋茶仿冒易武茶销售。

  19.滑竹梁子

 

  茶山位置:被人誉为西双版纳屋脊和西双版纳之巅的滑竹梁子旅游景点,坐落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西部的勐海县勐宋乡境内,海拔2429米,地跨西双版纳勐宋乡蚌冈、蚌囡、曼吕3个村公所,是西双版纳旅游景点最高之山。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汤色浓黄透亮,回甘平缓但持久,香气较为突出。

老班章普洱茶的鉴别小窍门

  说起老班章大家并不陌生,那如何来鉴别老班章普洱茶呢?不要着急,看看以下的文章吧!是对你有帮助的哦!

  一是外形香气滋味之辨。

  一般认为有芽头大而金黄的、苦味特重,涩感较轻的茶才是“老班章”,这是一种片面认识。老班章茶有芽头大也有芽头细的。其滋味有苦茶、涩茶、甜茶。其实“老班章茶”,不管是苦茶还是涩茶、甜茶,只要是古树茶,都有一种独特的“班章味”:

  首先是独特的香气。老班章古树晒青普洱茶的香并不是很张扬,嗅之有一种如蜜的韵香,茶底香气同样如此,冷嗅香气厚而持久悠长。

  其次是品之滋味厚重,但这个滋味厚重不是以苦涩味重为代表,而是一种复合型的,既有一定的苦,入口也能感受到茶质所含的甜,层次的变化十分明显。

  其三是回感特佳。总之冷杯香气厚而持久,品之滋味厚重,苦涩味入口即化,口感协调,韵味丰富,耐泡度高,回甘生津强烈持久。

  二是价格之辨

  从对老班章古茶树研究看,古茶树共有78555棵,均为人工栽培型,茶龄树从七、八百年至一、二百年不等(其中800年以上的有9412棵,500年以上的有27664棵,200年以上的有33810棵,100年以上的有7669棵)。年产古树茶40吨左右,小树茶8吨左右。真正的老班章春茶每季不超过10余吨。

  三是原产地原生态之辨

  首先在概念上要对“老班章茶”和“班章茶”有所区分。因为“老班章茶”和“班章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班章茶”一般可指“老班章”以外的、包括新班章、邦盒、老曼俄、广别老寨等地古树茶、新树茶。

 

普洱茶三次发展轨迹

  清代开始,普洱茶成为名贵贡茶,并先后在攸乐、易武地区组织了官方管理的督办、采造。高档普洱青茶成为宫廷享用的贵重茶品以及馈赠外宾、从属国、边疆朝贡的珍贵礼品。中低档茶的茶马贸易达到鼎盛,成为与康藏、四川地区互市的重要商品;但由于交通运输不便利,未能广泛行销于中国中、东部地区。清中期以后产销达到一个高潮,大量私商字号先后涌现,不少商品甚至远销至东南亚。

 

  民国前期延续了清代的繁荣,由于政府组织,甚至数次出现在世界商品博览会上。中空的沱茶形制发明(由瓜茶、紧茶演化而来)。1940年前后,由于政府的倡导、努力,现代体制的公司与大型茶厂相继成立:1938年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939年顺宁实验茶厂(凤庆茶厂前身)成立;1940年佛海实验茶厂(勐海茶厂前身)成立;1941年康藏茶厂(下关茶厂前身)成立,等等。但此时由于战乱等因素,茶叶运输及销售渠道受阻,公私茶厂、商号受到严重打击,大量倒闭关张。

 

  1949年建国以后开始恢复生产。1956年实现公私合营,进入完全的国有计划经济时代。但由于管理的粗放、大跃进的人为破坏,刚刚恢复的生产又不断遭受重大破坏,仅能相对满足内需,对外创汇则很困难。1966年文革后茶叶发展几成停顿状态。

 

  上世纪70年代中期,熟茶发酵技术成熟,重新组合现有资源后省公司开始着手扩大国外市场。70年代后期经由香港茶商的中介,开始了同法国长期而稳定的普洱茶贸易。并先后打开日本、东南亚等市场。此时对外交易的中心在香港及广州,产品主要为新制生、熟茶品。老茶尚未得到重视,直至80年代前期,香港的陈年茶尚属滞销货品。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普洱茶转变为一种文化现象,从而开始推崇老茶。台湾的中医师、教师、气功师、太极拳师等发现了老茶补益气血的作用,导致陈年茶价格的第一次抬升,香港旧茶成规模地销售至台湾,并形成一小股稳定的茶叶消费潮流。香港南天公司等一批新的业者进入这一领域,扩大了普洱茶的生产与出口。这一领域的消费方面,香港仓老茶为重要流通品(当时价廉)。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香港茶业、酒楼业对于香港回归后事业发展的担忧,导致陈年茶大量出仓,投入市场变现。同时台湾由于邓时海《普洱茶》一书的推波助澜,正式在文字著述上将普洱茶品茗提升到文化层面,导致商家将大量港茶贩入台湾炒作。海外市场则将文化影响扩大到韩国等亚洲国家。此时价格第二次抬升。新茶得到更大的需求,对于做旧的迫切需求,也导致了深圳、广州等大规模仓储(湿仓)的发展。此时的消费,由于老茶价格的抬升,新茶收藏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高,陈年茶方面依旧是湿仓茶完全占有市场。

 

  2000年前后,渐趋饱和的台湾市场扩展到大陆,先后在广州、云南形成规模,2003年后带动北京市场的发展。海外则带动马来西亚等地资金的大量涌入。云南当地建立起大量中小型茶厂与私家作坊,旧有的红绿茶茶厂、产地相继改产,思茅、版纳等地开始有规模、有计划地推广茶叶种植,生产呈现无序状态,品质也参差不齐,直至2005年广州市场发生动荡,引发了云南茶叶生产的初步洗牌。流通环节,此时老茶已经为罕见商品,多数已经退出流通市场,市场消费的主流完全转为新茶的品饮、收藏。约在2002年前后,对于干仓茶的需求逐渐抬头,但由于相应商品的稀少,流通环节中还是入仓茶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