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年度新闻盘点】2016古树普洱茶十大新闻事件

【年度新闻盘点】2016古树普洱茶十大新闻事件

2019-11-05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古树茶因其稀缺性和不断炒作,在2009年逐渐走热,随着资本的介入带来的价格飙升,在业内产生了不小的轰动效应,其报道也层出不穷。在价格攀升后带来的巨大利润空间,使得资本疯狂追逐,进而原本就稀缺的古树茶,在一片硝烟中逐渐陷入“死生”之地。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1、茶企古树茶在市场上的动向

 

  2、品饮和收藏价值的变动,对古树茶的造成影响和冲击

 

  3、古树茶走热之后,利益带来乱采乱伐的现象预演欲烈

 

  4、价格飙升,引起的市场强烈波动

  虽然2015年市场对其狂热度有所减缓,但在“欲得之,必先取之”造成对古茶树及古茶造成的伤害,却难以在短时间内挽救。那么时隔2015年整整一年,这样的现状有没有改观,在2016年里,古树茶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变故?我们从2016年古树普洱茶十大新闻事件中,为你一一揭晓行业迷雾及你心中的疑惑。

 

  一、价格两极分化市场已形成,古树茶、台地茶价差可达500倍

  “近2年的普洱茶投资市场环境非常不好,截至目前,很多投资客在普洱茶上的损失已过百万元。如果行情再这么下去,不少投资客恐怕是真的要退出普洱茶这个行当。”见证参与了2008年到2016年,普洱茶动荡发展近9年历史的施远清最近的一番话,道出了目前普洱茶投资收藏市场的一个侧影。

 

  如今正值春茶上市之际,虽然普洱茶的春茶上市期要晚于绿茶,但要不要收藏猴年茶?要不要提前参与众筹?要不要组团赶赴茶山?普洱茶江湖早已生起风波一片。

        http://www.puercn.com/puerchanews/scdx/102039.html
 

  二、2016年古树茶头春价格预测,你怎么看?

  2016年茶价不会大涨,基本和2015年持平,有些古树茶可能还会略有下降,有的黑马可能要涨价,需要补涨!此价格是头春毛料价格,不是全年价格;茶友问“古树为什么涨?最直接原因就是古树已经不增加了,而喝古树和收藏的人在增加。
        http://www.puercn.com/puerchanews/hyxw/102776.html

  三、困鹿山古树茶价格大涨每公斤涨2000元

  困鹿山位于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宽宏村,距县城38公里。困鹿山古茶园里,有400至500余年的栽培型古树茶421棵。421棵古树茶分属多户人家,虽然每家卖的价格不一样,但同比去年,涨幅都比较明显,有的人家一公斤鲜叶甚至卖到了2400元,综合下来看,同比去年每公斤干毛茶上涨了2000余元。

        http://www.puercn.com/puerchanews/news/103124.html
 

  四、2016云南头春名山古树普洱田野调查报告

  2016年1月下旬,云南遭受了严重的冻害影响,主要受灾区域集中在勐海各茶山。在本次调查的过程中,通过实地考察,在各茶山茶园中都亲眼见到了茶树老叶脱落一地的情况。其中衰老的茶树,以及十年以内树龄的小树,有部分受冻害导致枯死、枯枝的情形,但并不严重。最大的影响在于从勐海、澜沧、景洪、勐腊各茶山实地了解,茶树整体较往年推迟萌发7~20天,普遍在10天左右。由于前期温度低,后期温度快速升高,茶树新稍普遍形成驻芽,普通意义上,每年3月10号至4月10号之间称为头春,古树茶减产已经成为定局,这对今年茶价的止跃具有自然的调节作用。

        http://www.puercn.com/puerchanews/hyxw/103516.html
 

  五、山头—寨子—茶地—单株——古树在纯料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普洱茶的古树纯料,是一个新事件,却也是一个老话题,它会一直这样朝着精益求精的道路上发展?还是变成少数人的游戏?它是会促成整个普洱市场不断细分,良性发展,还是变成一桩闹剧,最终湮灭在人们的笑谈之中,就像当年的荷兰郁金香炒作事件一样,我们拭目以待。
        http://www.puercn.com/puerchanews/news/103616.html

  六、老班章茶农收入超千万,被”稀释”的古树纯料

  2016年普洱茶春茶收购季已近尾声.在整体毛茶行情下行的大背景下,”名山古树”茶毛料因为资源的稀缺的优势,价格继续上涨.以老班章为例,今年的古树毛茶价格在3000—8000元每公斤,比去年上涨了30%。

 

  有茶农自己爆料,过去的一个月,他们家的收入已经超过了1000万元.这个价值换算成产量,即便按照古树茶的上限价格8000元计算,也达到了1250公斤.而整个老班章村114户茶农,实际的古树纯料乐观的数据也只有4000公斤上下.换句话说,这个茶农一家的”古树茶”产量就占到了全部产量的30%!

        http://www.puercn.com/puerchanews/news/103862.html
 

  七、2016古树茶,乱局之中的机遇

  普洱茶其实是有巨大存储价值的,如何收来原料在新茶期看似平平,而在两三年后惊艳四座!如果你能真正下功夫,空间一点都不小。这还只是说产品,品牌的文化价值更是大有可为。混乱的时代,正是格局初现的时代,信息通畅的时代,无论如何是对消费者有利的,更专业的产品和服务将会脱颖而出,何妨拭目以待。

        http://www.puercn.com/puerchanews/scdx/104245.html
 

  八、春茶收购进入落潮期,普洱古树茶涨10%、台地茶跌15%

  “明前茶和谷雨茶的价格又有一些区别,如果在清明前就销售出去的古树茶价格肯定更高一些。”有权威信息显示,以明前茶为例,云南普洱茶西双版纳境内共12座古茶山,其中南糯山古树茶春茶价从120元涨到260元,易武则从去年220元/公斤上涨到400元/公斤。
         http://www.puercn.com/puerchanews/scdx/104861.html

  去年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冰岛茶市场价格不够统一,有市场价为2万元/公斤的,也有4500元/公斤的。而今年,临沧市农业局的消息则显示,2016年冰岛古树今年干毛茶的收购价为1.2万元/公斤。

 

  九、2016年普洱茶古树茶市场指南

  随着2016广州春季茶博会的举行,平静的古树茶市场终于迎来一丝暖意。从茶博会整体来看,几乎所有展位都在销售古树茶。那么如此之多的古树茶究竟谁真谁假。

 

  茶博会结束后古树茶市场虽然有所松动,但确实没办法回到行情火爆的2014年。消费者普遍比较理性。几万元一公斤的古树茶鲜有人问津,真正热卖的还是千元左右的古树茶产品。

        http://www.puercn.com/puerchanews/news/105484.html
 

  十、普洱茶投资分析:古树茶本身就应该"少而精"

  市场规模越做越大,品饮古树茶的人也越来越多。十年前做古树茶的茶企可谓少之又少,十年后的今天除了一些传统大厂,你要说不做古树茶,那绝对是行业奇闻。

  做古树茶的企业越来越多,被开发出来的山头也越来越多。近几年古树茶市场的发展有点脱离正轨。其中最大的因素在于拼配被滥用,这在电商市场极为普遍。
        http://www.puercn.com/puerchanews/scdx/108305.html

有用+10
分享

阐释普洱茶的纷乱概念

阐释普洱茶的纷乱概念

历史上的“普洱茶”,本是个简单朴实的概念。明代和清朝初期,“普洱”是隶属于车里的“极边地”(北端门户),由车里土司设置有“头目”管理“六大茶山”茶业和茶税,凡由此遵章贩卖出入内地的“六大茶山”茶,都须加盖“普洱”头目的官印。它们被贩卖到异地,外地人就按所盖的“普洱”官印称之为“普洱茶”。其中包括“传统生茶”和“传统熟茶”两大类。从上世纪70年代起,“普洱茶”的工艺和分类及其名称,开始被前代和当前这代茶界专家误导、歪曲,导致它们现阶段的混乱。

一、普洱茶的“生”、“熟”概念

这个概念的区别需分为两个阶段:即民国末期及其以前和上世纪70年代起至今这两个阶段。

1、古代的“生”、“熟”之分

最初被命名的“普洱茶”产于滇西南“车里”辖区。西南该区域民族既是“不粟食”民族,即不种植、也不吃粮食,靠放牧、狩猎和采集野生植物为食;又是“不火食”民族,即吃生食的民族。因前者,离不开茶;因后者,到唐代初期,多数贫民还无锅,靠竹筒和宽叶为炊具和餐具,甚至仍然吃生食和以手爪为餐具。因而直到唐朝咸通年间,其“普洱茶”还“无采造法”,亦即不经锅炒就生晒制作。到唐朝中后期众多傣族和汉商渗入,传入土锅和铁锅技术,才学内地炒青。

依据此,将不经高温炒熟,“生制”的茶称为“生茶”;将经过高温锅炒至熟以后揉制的茶称为“熟茶”。按此,前者的紧压饼就是“生饼”或“青饼”;后者的紧压饼就是“熟饼”。

所以这时的“熟茶”和“熟饼”,都不是现今所谓“发酵”的“熟茶”和“熟饼”。

2、现代的“生”、“熟”之分

在笔者于2005年从清思茅厅下发的贡茶《札文》内所载“生、熟茶芽”和清云贵总督鄂尔泰《手记》里“生晒为佳”以前,包括全国、全世界茶专家,无人知道明代、清代及其以前的“生茶”和“熟茶”,所以,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生产“熟茶”初期,专家们就未经考证和疏理地将上述“高温锅炒至熟以后,揉制和干燥的毛茶”,即古人所称的“熟茶”,命名为“生茶”,并将其紧压饼称为“生饼”;而把它们“发明”的“湿水渥堆”,捂臭、腐烂、霉变的“茶”,命名为“熟茶”,并将其紧压饼称为“熟饼”。

可见,现今所谓的“发酵”“熟茶”及其“熟饼”,并不是明、清两朝及以前古代所称的“熟茶”及其“熟饼”。

实际上,专家所“发明”的“熟茶”及其“熟饼”,分明已经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已经是与腐烂蔬菜等同的植物茎叶的腐败物!何谓“茶”?有色的汤水就是“茶”吗?!凡是真正而正常的“茶”,都有相应而特有的茶味!蒙住对方双眼,不告知啥夜体,递杯汤水给对方,对方凭气味和滋味可判定其为“茶汤”。但是,针对仅喝过真正意义的“茶”而不曾喝过“熟茶”的人,以同样的情形递杯“熟茶”给他,绝对判别不出它是“茶”,他必定问:这是什么东西?饮者可自行对比,不曾霉变的所有茶水,都大同小异,有其共性,那就是茶特有的滋味!可是所谓“熟茶”,丝毫不带“茶”特有的滋味,只有烘烤过的植物腐败味!它根本不再是人类原本意义上的“茶”,而是与腐烂蔬菜同类的植物茎叶的腐败物的污浊汤。

可是,人们为了争相抓“老鼠”,为了宣传和销售“熟茶”,完全不顾并违背事实,主观而昧心地将针对现代概念的“生茶”和“熟茶”的滋味和气味的平价对调过来,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与此相应,当地毛茶的初制,经“高温锅炒至熟”以后“揉制”,然后干燥。干燥的方式多样,未必都是晒干,还有适温烘干和晾干。而且,这三道工序,真正的“杀青”是“锅炒”,而不是“晒”。因而,由此工艺初制的茶,不是“晒青茶”,而是“炒青茶”!

二、发酵与霉变

“发酵”是指物质构成成份的分解;“霉变”通常是狭指物质内外产生有害的霉菌。正常“发酵”的茶,干茶清秀、光洁,无杂异味;泡渣深黄色、黄褐色、红褐色、褐色、深褐色等,无碳黑色;气味无霉臭味、蟑螂屎味等杂异味。一是泡渣不带碳黑色;二是泡渣“脚底”只会有碎末,不会有泥状粉末;三是汤色均匀、透明、清澈、鲜红、亮丽,不会暗黄、暗红和黑色。四是汤里也无霉气味、臭泥味、蟑螂屎味等杂异味。五是饮用时,即使还有涩味,不太柔滑,饮后喉咙将洁净、润滑、空阔、通畅。与此相应,“霉变”的茶,一是干茶内外不清秀、不够光洁,有杂异味;泡渣带碳黑色;有无霉臭味、蟑螂屎味等不良气味或杂异味。开泡时有漂渣,汤面不清秀。二是泡渣不成形,泡渣“脚底”和茶汤倾剩的“脚底”会有泥状粉末;三是汤色至少不够均匀、不够透明、不够清澈、多显暗黄、暗红或黑色。四是汤里有霉气味或臭泥味,或蟑螂屎味等不良杂异味。五是饮用时,即使无涩味,很柔滑甚至油滑,饮后喉咙将不洁净、不润滑、不够通畅。这就是判定陈茶和发酵茶有无霉变和腐烂的五个标准。其中,第一、三、四个现象,是霉茶的显著特征;第二个现象是茶腐烂的标志。第五个现象则是霉茶的隐藏性特征;

三、矮化、非矮化、放高。

由于前半个世纪和目前专家们的错误文化,大多数茶树被重度矮化。但本世纪初,发现矮化茶苦涩度高,甘甜丰富度低,人们稀望将茶树放高,就暂时出现了这些差别。

矮化茶,包括总高平剪至1.2米以下的台梯茶、非台梯散种茶,即传统稀植式低龄(小)树茶和中龄小树茶及老树茶;还有平地起的总树干或岔干高不足1.2米的散种茶,即传统稀植式低龄(小)树茶和中龄小树茶及老树茶;有管理林的,也有荒野或国有林的。有生态的和非生态的。此类茶,在同环境下,比同树龄的茶,甘甜丰富度更薄,苦涩度更高。尤其前类更突出。

非矮化茶,是指该茶树从栽培起,其总树干或平地起的树岔高度不曾砍伐至低于1.5米,而且其分岔也不曾短于1.2米的茶树。包括曾砍伐过,但其重新生长的总树干或平地起的树岔又达约50年以上,高度不曾再次砍伐至低于1.5米,其分岔也不曾短于1.2米的茶树。

放高茶,又称散养、散放或松放等,是指让原来的矮化茶树的树岔长高。其中,分扦插苗和果实苗。若是扦插苗的茶树,无论放几年,长得多高,其品质永远都无法明显提高。若是果实苗,低龄和中龄矮化树,按其树龄,至少需放八年以上,其品质才会明显提高,但未必达到理想的丰富饱满度。若是百年以上老树,至少需放五、六年以上,其品质才会明显提高,但也未必到理想的丰富饱满度。

三、小树,大树和古树

由于前半个世纪和目前专家们的错误文化的误导,50多年来人们随专家追求60年以下低龄树茶,仅有苦涩味,缺乏综合甘甜味。但本世纪初,发现低龄树茶苦涩度高,甘甜丰富度低。而百年以上高龄树,尤其是其中的乔木树,苦涩度低,甘甜丰富度高,香气也更高。人们想望将茶树放高,就暂时出现了这些差别。

“小树”,树龄100年左右以下,不管高矮,包括台地茶、其它矮化茶、乔木茶。“大树”,实际就是“古树”,树龄100左右以上。有部分人瞎编,分开来,把三四十年至八九十年间的放高或原乔木树,称为“大树”。它实际是小树范围的中龄树茶。

四、荒山(荒野)和国有林

由于前半个世纪和目前专家们的错误文化的误导,50多年来人们都按专家的指导,往茶地里施肥、喷农药(杀草或杀虫),使所产茶都不生态,丧失自然性。到本世纪初,人们发现饮用这类茶后,使人产生各种不良反应。而未用过化肥、农药的地里的茶,饮后不会使人产生类似负面影响。人们因此追求生态茶品,就产生这些差别。

荒山(荒野)茶,是指个人、集体或国有荒野里采来的茶,有老树、小树;有矮化的,也有未曾矮化的;有生态的和非生态的。国有林,多数是纯生态林的古树和小树,少数会有非生态的。有乔木树,也有曾矮化树。但有人不守此信。

五、易武正山

易武1100左右海拔以上,曾有古茶树范围生长的茶,包括老(古)树、小树(矮化台地、小乔木、放养树)。不包括从其它山、其它片区或茶区收购来的茶。但如今很少有人守此信。(

普洱茶降血糖功能研究成果通过鉴定


普洱茶降血糖功能的机理研究成果日前通过云南省科技厅的鉴定,这为科学饮用普洱茶,预防和治疗Ⅱ型糖尿病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据了解,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中Ⅱ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90%以上,我国肥胖者中有30%患有Ⅱ型糖尿病。研究表明,Ⅱ型糖尿病与人体内一种生物酶活力的异常(增高)密切相关,这种生物酶也逐渐成为治疗Ⅱ型糖尿病的重要靶标之一。国内外一些研究机构和公司开始寻找这种生物酶的抑制剂,但目前尚无一种安全无毒副作用的抑制剂应用于临床。

  据普洱市委副书记朱飞云介绍,目前,由普洱市普洱茶研究院、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诺贝尔奖得主命名的实验室--费舍尔细胞信号传导实验室、长春理工大学共同合作完成的一项课题初步解释了普洱茶降血糖功能的机理。日前,这项成果通过了云南省科技厅的鉴定。专家认为,这项成果将为科学饮用普洱茶预防和治疗Ⅱ型糖尿病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为普洱茶降血糖的产业化开发和质量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最终开发出治疗Ⅱ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普洱茶产品奠定了基础。

研究发现,普洱茶具有显著抑制糖尿病相关生物酶的作用。以云南大叶种为原料生产的普洱熟茶,经过现代生物发酵技术和现代提取技术精制的固态速溶普洱茶粉,对糖尿病相关生物酶抑制率达90%以上。糖尿病动物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普洱茶浓度增加,其降血糖效果越发显著,而正常老鼠血糖值却不发生变化。与不喝普洱茶水对照组动物相比,连续喝42天普洱茶水试验动物组血糖下降42%,而口服降血糖药罗格列酮灌胃组下降36%。连续11个月喝普洱茶(熟茶)水的糖尿病模型老鼠全部存活,并且无长疮、无感染,而饮用11个月的普通水组动物存活2只,死亡率为80%。动物实验中还发现,使用口服降血糖药组动物血糖虽然显著下降,但有30%的老鼠出现了糖尿病特有并发症。

  动物实验中观察到,两个月连续喝普洱茶(熟茶)水组糖尿病老鼠体重下降28.3%,而引用口服降血糖药组糖尿病老鼠体重增加,说明普洱茶具有显著减肥的作用。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普洱茶饮用方式对降血糖效果影响较大,在普洱茶定量饮用情况下,分次连续饮用比一次饮用效果更好。

  在对120名糖尿病患者普洱茶体验中发现,对注射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严重抵抗的患者,在不停用药和不改变饮食习惯的情况下,饮用定量普洱茶水的体验者,70%糖尿病患者血糖下降至7以下,血糖值平均下降35%。其中,40%饮用普洱茶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不停用药)血糖降至正常值,而参与体验的正常人血糖值无改变。

  专家评价,科学饮用普洱茶有助于预防或辅助治疗Ⅱ型糖尿病,并减少Ⅱ型糖尿病导致的并发症。目前,普洱茶降血糖研究的相关发现和发明,已经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

鉴别普洱茶膏的几种方法

鉴别普洱茶膏的几种方法!普洱茶的品质特性,首先取决于原料(云南大叶种)鲜叶固有的成分,再取决于制造工艺的特殊性和科学性,以及贮藏环境和时间的影响,而这些又都与云南特殊的气候条件紧密相关,对于鉴别普洱茶膏的方法主要有四种:

1、普洱茶膏有其独特的陈化周期。从理论上推算,其时间大约为60年。超过陈化期的茶膏,在其内在物质转化完毕后,伴随所含结晶水的变质,茶膏的品质呈下降的趋势。膏体也产生风化戓霉变。因此,对市场上出现所谓高年份的“老茶膏”,一方面不要轻信;另一方面,即使有,内含的营养物质也丧失殆尽,没有品饮价值。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近几年,民间也间断出现过一些普洱茶膏制品,甚至也冒出过一些所谓老茶膏,基本上也都是沿用大锅熬制方法制成的现代“仿品”,与清宫御茶房的制作工艺有非常大的区别。笔者曾对近几年市面上流传的几款所谓的老茶膏进行了化验,几乎全被检测出现代农药的残留物,证明这些茶膏均采用现在的茶菁制作,而且制作工艺也与清宫御茶房制作的普洱茶膏相去甚远。

2、观察膏体外观。一是如果是黑色,表示生产时间不长;二是膏体表面泛出一层白霜,表示已有一段出产时间,而且白霜愈重,证明陈化时间愈长。至于能否依据挂霜的多少来明确年份,这是一个非常难的课题,因为挂霜的多少除了有时间因素外,也与存放方式有关,裸露在自然条件下,挂霜既少且慢;反之,在密闭的条件下则挂霜很快;三是当膏体的外观呈现灰色,则是变质的表现,这样的茶膏冲泡后,汤色一定混浊、呈暗红色,并带有大量沉淀物和悬浮物。不适合饮用。

3、观汤色,注重通透性与亮度。这是鉴赏茶膏很重要的环节。汤色通透,呈宝石红,证明茶膏内含杂质极少,萃取的环节比较严谨,品质较好;反之,汤色发暗,且有悬浮物,无通透性,证明杂质较多,提取的手段相对落后(大锅熬制的茶膏绝大部分属于这种)。

4、注重口感的醇厚度与滑感及特有的沉香味。这是鉴赏茶膏最重要的环节。很多茶膏的汤色呈红色,也通透,但是一品,缺少一种厚重感,更缺少滑润度。这是茶膏内含物质太少,是高温状态下茶膏内的大量生物酶被破坏,至使茶膏缺乏后陈化的“动能”所致。因此好的茶膏一定是醇厚度极强(内含物质多)、且滑感甚佳(果胶含量高)、有淡淡的一股中药香(沉香)。只有这样品质的茶膏才能达到入口即化、生津极快和回甘持久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