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浅析普洱茶流通货的陷阱

浅析普洱茶流通货的陷阱

2019-11-05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流通货是今年普洱茶市场的一大热门词,炒不动了,茶企茶商都在强调开发大众即饮市场,做流通货,几十元、一百多元的产品之热卖,反映市场正在回归理性。但我们也要意识到,流通货只能救一时之急,其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普洱茶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在《普洱茶的两端革命》一文中,笔者提到行业最缺乏整合的就是生产与消费两端,普洱茶产业的升级将围绕这两端来深度展开。两端革命其实就是告别以前跑马圈地之粗放式开发,而是潜心对生产端与消费端进行深耕细作,让生产与消费无缝对接,基础打牢了,互联网+、大资源整合才能真正落地,才能奠定普洱茶的百年根基。这注定是个慢工夫,而流通货的调性显然与之不符,其追求的是快速走货,用简单粗暴直接的超高性价比来攻城略地,而生产的升级、消费市场的深度培育显然不是其所考虑的。


  究其本质,炒作与流通其实玩的都是渠道分货的游戏,其区别不过是,一个靠不断拉升价格来吸引下家,而另一个则是靠降低价格将知名度高的产品做成流通货。


  许多人认为普洱茶的最大问题在于缺乏流通,其实普洱茶从来就不缺流通性,炒作其实也是一种大流通,其利用茶市大热,将茶价不断炒高,将普洱茶的金融属性玩到极致,引起全国人民都来热炒,厂家与大盘商的销售行为也简单到极致,也就是玩渠道分货制,产品还没生产出来,就已经通过大盘商、小盘商以及下家将货分好了,就这样一层层将货分下去,都是一件件地卖,纸箱一拆就不值钱了。茶叶躺在仓库里睡大觉,价格一直哗哗往上涨,一直涨到市场崩盘为止。


  我们可以发现,炒作货与流通货做的都是价格的文章,都是流通的文章。炒作货利用茶价快速上涨来做快速流通,而流通货利用调低价格主打超高性价比来做流通。这两者玩的流通,主要是在渠道里打转,它们都是功利主义者,不会去做深度优化上游的生产端结构的傻事,也不会去慢慢深入地引导消费者喝茶。对于它们而言,茶叶来自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拿来的茶叶能快速走大货,或能囤积起来牟取暴利;茶叶卖到哪里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茶叶卖出去了天塌下来都跟我没关系。


  当然,流通货与炒作货相比,其还是能流入终端大量喝掉的,因为其定价便宜,许多都是品牌货,品质还过得去,当日常口粮茶还是不错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流通货是对炒作的一种对冲与纠正,是市场回归理性的一种表现。现在市场处于深度调整期,大家的日子都不怎么好过,做流通货能带来大量的客户、消费者,为企业带来稳定的现金流,这是值得褒奖的一面。


  但企业将自己的命运都押宝在流通货上可能就不对了,很可能会陷入陷阱之中去。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流通货是茶企的一种懒政主义,是随大流的一种表现,也就是市场上什么热我就生产什么,卖什么。今年,中期茶热,熟茶热,陈皮普洱热,茶企一窝蜂地都去做这个。因为这些热点产品,市场认知度高,很容易做成流通货。


  在某种程度上,跟风做流通货是企业的一种浅薄浮躁病!


  我并不是要大家都不去做流通货。企业要生存,善于做流通货就是一种很好的生存方式。我想表达的是,企业在做流通货的同时,适当抬头仰望一下灿烂的星空,还有什么梦想可以上路。除了做大路货之外,你还能为自己也为茶界做些什么?(原题:跟风是一种病,浅谈普洱茶流通货的陷阱)

有用+10
分享

我理解的普洱茶

       普洱茶至今在茶史上的定位,始终是粗茶,我们不妨客观的分析一下,即便在云南每年有上贡的茶品,却至今不见茶史中或文人们对普洱茶歌功颂德。而更多听说的概念,普洱茶大多数是提供给边远的草原山区地带的牧民,那里没有蔬菜种植,普洱茶通过茶马古道运送过去,仅仅是为了牧民们日常助消化罢了。这是我们必需要尊重的历史,即便国家参与炒作普洱茶,但普洱茶的性,至今的定位仍是粗茶。

  我曾经不止一次的听到一些茶庄的老板侃侃而谈,号称他手中有多少大树茶,古树茶,在30年前的很多茶品都是用大树茶制成。但真正了解普洱茶历史的人都清楚,哪怕是十年前以前的茶品,也很少见到有详细标注是哪个茶区的茶品。也就是说,我们见到的普洱茶,绝大多数能够看到的是编号,或者甲、乙、丙、丁级,但不会是分茶区的。如果这个概念成立,那十年之前,怎么会有大树茶批量压制品的存在呢?说出这样话的人,明显是不懂普洱茶的。

  记得在2003年的时候看过一本书,国家对云南的大叶普洱有准确的定义标准的,就是采摘下来的鲜叶,其长度要达到7厘米,才为之大叶种。如果这样说来,我们喝到的多少片茶的叶片都能达到这个尺寸?说白了,我们都被国家给忽悠了。

  我们可以以当年最著名的昆明、勐海、下关三大茶厂为例,他们生产的茶品,一般有详细分级,最高级别的往往用宫廷料作为标签,越是高级别的茶,茶品越细嫩。在古树茶甚至大树茶的叶子里很难找到细嫩短小的芽头,采摘的难度要比台地茶高的多,而且茶厂收购茶青往往以短小的嫩芽为收购高标准。这样一来,以前就算有大树茶,茶农采下来了,多数也是留着自己喝,不会卖给料头,哪怕采下来喝不完,茶农可能也会自己把大叶子掰断了再卖给茶厂充数,这是历史遗留问题,谁都改变不了。所以如果很多人说以前的什么什么茶都是大树纯料,我会告诉你,那纯属是胡扯淡。因为从宋聘一直到红印之间,我至少喝过20种以上的号级茶或印级茶,我比很多人都有实际体会。那些印级茶怎么可能是什么古树茶?而且,很多都是假茶。只不过是入过湿仓之后,你看不出罢了。

  我的手中,的确存有一点没有进过湿仓的号级茶(鸿泰昌和蓝票宋聘),这些茶的由来,是在70年代,云南运送茶品到香港九龙仓的时候,因手续不齐全被扣押下数吨茶,众所周知,当年在香港要做湿仓是要交钱的。当年号称没有进过湿仓就不能叫普洱的概念,因为特殊原因得以保存实属侥幸。这不到2两的茶品是台湾一位不喝普洱茶的好友赠送与我的礼物,至今没有舍得喝,用信封装着。从信封外面可以闻到很特殊的中药味。这说明了一个问题,以前的号级茶,很多用的是易武料,易武料在存放的过程中会逐渐转为药香型。当然,也有少部分临沧料会转为药香型,但不多。

  大树茶的概念谈过了,那么我谈谈存放的问题

  大树茶究竟是用来干什么的?非常简单的一个回答:我个人认为,大树茶是用来马上喝的。

  既然大树茶的兴旺至今还未到8年时间,那么,大树茶究竟是否真的存在存放价值,或者存放了过后的确可以“转的更好喝”,历史还没有给我们准确的答案。因为,我们至今喝到的存放的很好的老茶.........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台地茶!

  台地茶经过了若干个十年的存放检验,对所有人阐述,台地茶是适合存放的。因为,台地茶的树龄轻,生命力强,活性重,茶质丰富。

  借助大树茶的存放,我们探讨一个很特殊的概念,就是普洱茶的新品种,是否存在存放的价值?

  我所指的新品种,包括:

  1.2002年年底开始炒作的千年古树茶或大白毫(云南烘青大叶种绿茶)

  2.2003年年底开始炒作的紫茶或紫芽

  3.2003年开始炒作的螃蟹脚

  4.2005年开始炒作的茶苞芽

  5.2006年开始炒作的东方美人(也有人叫这个做月光白)

  这些茶,在以前的历史上从未有人提起过,我们先不谈存放,先从本质谈谈这些茶的准确定义

  烘青大叶种绿茶,产自云南多个地段,景迈是其中之一,如果不是普洱茶树种,那绿茶是否存在保存价值?我们家中的龙井、碧螺春、毛尖等茶都是趁新鲜喝掉,存放超过半年,基本上就是鸡肋了。一股子闷草的味道,香气尽失,口感转苦。如果这样,云南产的绿茶会不会也是这样呢?答案:当然是一样的!

  紫芽茶和紫茶,在某种程度上定义为茶科所研制出的新普洱品种。我都喝过,两种茶的茶性极弱,茶性弱的茶是不适合存放的,随着茶性的逐渐流失,茶品会越来越淡而无味。适合现买现喝!

  螃蟹脚属于普洱茶树的寄生植物,可以肯定的说这种所谓的植物并不属于普洱茶,从中医药理来判断,螃蟹脚性极寒凉,属于药用植物。如果当作茶品天天喝,这么寒的饮品对男性身体的冲击可想而知。

  茶苞芽——最早出现在大雪山一代,号称从大叶普洱乔木上手工掐出来的芽头。是2005年进贡到中南海的礼品,这种略带酸又微甜的口感颇得;普洱新生喜爱。但茶苞芽真的是普洱茶吗?答案是否定的!喝过茶苞芽的人都清楚,如果是大叶乔木芽头,应该具备了非常丰富的营养,茶性极强。但茶苞芽的口感,却是以酸和甜为主。究竟茶苞芽为何会酸?历史上有哪些普洱茶的口感是酸化的?大家客观判断一下就知道了。

  东方美人,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口感和茶苞芽极其接近,另一个带酸的所谓普洱茶品种。虽然外形特殊讨好,但芽头茶底全部深色偏红,究竟是为啥?我专门请教了资深茶友,得到的消息比较震惊。东方美人其实就是一种云南产绿茶的【红茶发酵版】,在制作中减少了摊堆这一工艺,由得其自然发酵,所以芽头的那片叶子是红色的,而且带酸。所以肯定了一个概念,东方美人跟普洱茶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属于即买即喝的红茶版本。

  关于茶王班章的概念,我想,这个帖子应该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说明了。

  只有喝过纯料老班章的人,才有资格对老班章下准确定义。老班章之所以为茶王,是因为老班章是目前云南茶区茶性最强烈的茶,如果我们喝一泡茶性比较弱的茶,只需要在里面添加十分之一甚至更少的老班章茶,就可以轻易改变这泡茶的味道和回甘面。所以,老班章也被资深茶人称为“味精”。

  自大的说一句,我认识的茶人里面,100人里面也找不出一个喝过老班章的,200人里面也找不出一个知道什么才是老班章的。2008年春节之前,乔某人还抱着手里的大黑茶、那卡茶当作老班章四处招摇。结果呢,喝过一次真老班章之后......那叫一个脸红.......自那开始,我多了一个师父,还多了一个师兄

  现在每个月都会有人拿着号称纯老班章的压制品给我试,但每次的品鉴结果都让对方失望而回,我实在不太愿意把我手里剩下那么一丁点纯料拿出来泡给他们喝。我真的不舍得。但有喝过我的调配茶的人,只要不是死鸭子嘴硬那种,全部都举双手投降了。老班章能够改变其他茶的茶性,也能改变人的味蕾。这是板上钉钉的铁律。如果至今还要说老班章村里种的白菜也叫老班章,那适随专便,咱绝不勉强。

  我为什么不喝湿仓茶?

  道理很简单,湿仓茶的霉菌超标,于我健康有碍,我当然不喝了!我曾经在外讲课,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写到湿仓茶对口腔粘膜产生的影响,导致口腔产生自我保护而收缩唾液腺出口。这是有科学依据的东西。茶不但要好喝,还要喝到肚子里的,至今虽然没有收到关于喝湿仓茶喝出什么毛病的例子;但至今也没有见到天天吃发霉饭菜吃到住院的例子。这么说来,在有的选择的前提下,我当然是喝纯干仓茶了。哪怕年份轻一点,总比湿仓茶喝着健康舒服。

 

解读普洱茶“古树茶”的真真假假

解读普洱茶“古树茶”的真真假假

“古树茶”的市场现状

“古树茶”是近年来普洱茶市场的主要消费热点,消费者对于“古树茶”的喜爱和追捧热度持久。尤其是近几年政府为了保护古茶树资源、保护云南茶文化出台了多项保护条例,启动了很多宣讲活动,“古树茶”的资源优势早已深入人心。但由于利益驱动,一些人借助社会热点截取片面信息向消费者“讲故事”,偷换概念恶意炒作“古树茶”,导致部分消费者对“古树茶”的认知产生较大偏差,在选择“古树茶”产品的时候被很多“概念”搅得无所适从。

“古树茶”品类缺失行业标准

就目前的现状而言,茶商和茶企对“古树茶”的定义主要来自于两个概念:树龄和纯料。

关于树龄,业内普遍认可的标准是“100年以上”。但是树龄的判断本就是科学难题,现有的方法更多采用历史记录和生物学经验得出一个估值,不可能精确到具体年限。

解读普洱茶“古树茶”的真真假假

关于纯料,争议就比较大了。茶叶采自同一棵古树是“纯料”,采自同一个寨子的不同古树也是“纯料”,采自不同地域的不同古树还是“纯料”,到底有多纯才是“纯料”根本难有定论。于是,所谓的“纯料”本质上成为了茶农采摘方式的管理,但古茶树资源本就是分散型,而且通常不同树龄的茶树共生,茶农的采摘过程是很难得到有效管控的,如果茶商和茶企做不到对茶农采摘过程的精细化管理,“纯料”就只能是一个噱头而已。

所以目前“古树茶”还处在定义模糊、标准缺失的现状之中,但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更多的外资将它作为炒作的核心,毕竟这种看似价值很高,但具体价值又说不清、道不明的产品,最适合向市场“讲故事”。

消费者很难分辨“古树茶”的真假

尽管“古树茶”确实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但是一轮一轮热炒下来,消费者想要品饮或者收藏“古树茶”的代价确实也高了很多,而在这个过程之中最让消费者闹心的问题必然是“古树茶”的鉴别,花了高价却买了假货,肯定是任何人都不能接受的。

解读普洱茶“古树茶”的真真假假

央视财经频道2017年5月15日的《消费主张》栏目做过调研报道:资深的茶商和茶友根本无法仅仅凭借对茶叶的品鉴来有效分辨出“古树茶”,而且在优良制茶工艺的影响下,“古树茶”的品质并不见得能超过所谓的“小树茶”。所以,一旦茶叶制作完成,再想要有效区分“古树茶”几乎不太可能。但是“古树茶”的价格又远远高于“小树茶”,这就导致消费者必须采取手段予以区分,而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是深入茶产地,守着茶农把茶做出来。

但是深入茶产地,也只能是部分有经济实力的发烧友才能做到,且不说每年得面对波动极大的资源价格,即使确实收到了真正的“古树茶”原料,如果没有后续的生产、技术、运输、仓储作保障,依然做不出真正高价值的“古树茶”,有时甚至还会糟蹋了好原料。

解读普洱茶“古树茶”的真真假假

所以关于“古树茶”,虽然大部分消费者都能认可其表象的品质和价值,但是只要一深入其中,很多理解和认识都是难以统一的,甚至存在诸多的误解,这种现状对“古树茶”的后续发展也是不利的。

如何正确认识“古树茶”

通常来说,存活年代较久的古茶树周边生物多样性保存较好,土壤结构良好且有机物含量复杂,茶叶的内含物质也就更加丰富,这些茶树多年与自然和谐共生,茶叶生长的生态性也确实更具备优势,所以“古树茶”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原料资源。但是资源优势是相对的,即使是古茶树,假如所处的生长环境较差,再生长多少年也不会强于优质生长环境下人工养护的小茶树。

更何况原料仅仅是普洱茶生产过程中的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其他诸如生产工艺、车间管理、物流管理、技师能力等都对普洱茶的品质产生重要的影响,仅从原料就决定茶的优劣,这种对比也是片面的。

解读普洱茶“古树茶”的真真假假

而“古树”“名山”“纯料”等概念巧妙地把普洱茶的价值全集中到了“资源”的头上,使得投机商既可以巧妙地避开硬件设施投入的必要性,以及工艺的重要性,又可以避开投资周期,大大降低成本和风险,同时获得丰厚的利润。这也许才是“古树茶”热的真正推动力。

所以,“古树茶”尽管有一定资源优势但是并没有达到在普洱茶市场睥睨天下的层次,而且目前“古树茶”的价格体系已经开始超出其实际价值,再加上“古树茶”的资源稀缺性让它不可能承载普洱茶大市场的真正繁荣。本该是普洱茶界中面向小众市场的特色精品之一,如何能够扛起普洱茶再度复兴的大旗。

【结语】“古树茶”就像百花园中那朵带刺的玫瑰,美艳动人的身影之下藏有利刺,我们既要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果敢,也要时刻保持对利刺的警惕。百花园中奇花争艳,玫瑰只是其中之一,绝对不可能遮盖其他花朵的艳丽和芬芳。“古树茶”也只是普洱茶众多品类之中的优秀代表,但是优秀的普洱茶产品还有很多,我们要放开眼界,不能因为一朵“玫瑰”否定整座“花园”。

关于普洱茶的简要介绍


传统意义的普洱茶是指所有“在普洱地区集散的茶”。品质与在原产地刚做出来时的散茶、清香、黄绿汤色、滋味有收敛性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外界消费者对普洱茶的理解、要求、适应与原产地的生产者、消费者大相径庭的原因。

现在的普洱茶是什么概念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按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普洱茶分为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两大类型。这是06年7月1日发布,06年10月1日实施的云南省地方标准的定义。

普洱生茶和熟茶的区别:普洱生茶是用云南大叶种做的晒青绿茶,经蒸软压制成形后放在适当的条件下贮藏,有待慢慢转化成熟的紧压茶。而熟茶是用晒青茶经渥堆达到快速发酵成熟的散茶、紧压茶。区别在于生茶是自然陈放而熟茶是渥堆快速发酵。

普洱茶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晒青茶在适当环境中陈放,晒味淡去,渐趋花香清爽甘纯;晒青茶经渥堆发酵后适当放置酵味淡化而甘醇渐浓。无论生茶、熟茶贵在好的条件下陈放。普洱茶生茶中的茶多酚对于减肥具有很好的作用,熟茶中茶多酚含量没有生茶多,但是熟茶中有洛伐他丁,而这种成份就是用于降脂的药,所以说生茶、熟茶都有减肥功效,而效果如何要看各人对生茶、熟茶的适应程度,饮用量的大小、饮用时间的长短。

加工普洱茶用非地理标志区域的、非云南大叶种的原料;用炒青或烘青茶、用白茶、红茶做原料;掺入非茶植物的;掌握不好渥堆发酵的;称有许多年份的;喝普洱治百病的;投资普洱茶一定会升值赚钱的;诸如此类。

如要长期贮藏茶就应存生茶,在适当的条件下让生茶慢慢转化为熟茶。,每年存少量优质生茶,多年后再喝,这是很有意思的事。而熟茶已经熟了,不宜再长期贮藏。作为日常饮用,就根据个人爱好选喝不同程度的熟茶。如有幸、有缘遇见二、三十年及以上的老茶,那是需要静下心来品的,邀约三五个茶友知音,找个幽静清洁的去处,备一桶好水,坐下来细细的品,慢慢的聊。

上面是关于普洱茶的简略介绍大家是否有所了解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