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今日话题】:普洱茶行业的三种人群

【今日话题】:普洱茶行业的三种人群

2019-11-05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昨天喝茶聊天的时候,我们聊到了一个关于普洱茶行业里人群的问题。晚上回去的时候我想了一下。普洱茶行业基本只有三种人“小白”、“茶商”、“茶人”。

 

  “小白”这个群体在普洱茶行业中占比最大,目前至少80%以上,也就是对普洱茶不懂或者说半懂不懂。这个群体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对普洱茶没有自己的主见,别人说哪个好就跟着说好,别人说哪个不好也跟着说不好。平时习惯于看茶品的销量,喜欢价格便宜又品质好的。当然,也有只喜欢价格贵的,喜欢那些概念的。

 

  “茶商”这个群体在普洱茶行业中是占比拍第二的,这个群体和“小白”群体有部分是有交集的,但另一部分区别于“小白”的地方就是逐利目的性很强。茶商买卖茶(进货卖货)第一目的不是茶品的品质,而是利润空间有多少,周转周期要多长,资金能否通畅流动。第二才是茶品品质,很多人不屑于卖便宜普洱茶的那些茶商,但人家几年下来,什么都有了。有钱了要什么品质的普洱茶收不到,做茶商不就是为了卖茶赚钱吗?

 

  “茶人”这个群体在普洱茶行业中是占比最少的,它跟“茶商”这个群体有交集。也就是普洱茶商中有部分是普洱茶人,普洱茶茶人有部分不是茶商,但一定不会是“小白”。普洱茶人的第一目的是普洱茶茶品的品质,认准了普洱茶的品质才会去考虑普洱茶的价格和销售方面的事。说白了就是普洱茶人才是最懂普洱茶的。而普洱茶的品质的认同是一个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的事情。我们就不细说了。

 

  普洱茶行业中的这三种人群,不懂茶的“小白”,逐利的“茶商”,懂茶的“茶人”。这三者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联呢?

 

  “小白”能做茶商,亦能进步到“茶人”。现在的普洱茶商,不是我打击,真的很多都是普洱茶“小白”。可能我说这句话挺打击人,也会得罪人。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管不了。连基本的普洱茶几种滋味都表述不清楚,尽讲故事和说一些摸不着虚无缥缈的话。说来这里插个小故事。前两天有位台湾的普洱茶商在微信朋友圈写了这么句话:“有茶友现场提问:某老师如何看待大厂品牌的台地茶与小品牌的大树茶,哪个更有转化发展的潜力?某老师回:不管是大品牌小品牌,我只看你的产品是不是大树茶,大树茶适合做普洱茶,台地茶只适合做绿茶红茶。——[偷笑][偷笑][晕][晕]嘖!大樹茶的對反面根本不是台地茶,而是小樹茶,許多老台地茶嚴格說反而是「很規范的斷頭大樹茶」。台地茶如果少採,也有大樹茶的范兒;大樹茶如果老採,我感覺還不如喝台地茶。”

 

  “茶商”能进步到茶人,而“茶人”也可以变成茶商。茶人在普洱茶行业在以往完全就是个笑话,因为很多人把茶人搞复杂了。茶人简单来说就是懂茶的人。而不是懂茶树的人,也不是懂茶叶生产加工的人,更不是懂茶艺表演的人。茶,是茶品,茶品是茶叶产品。普洱茶行业自然就是普洱茶产品,普洱茶产品何其多,但万变不离其宗,该有的客观存在的东西——茶品品质,又怎么能让茶人去违心的说假话。懂了,说不说是一回事;说了,真不真又是一回事。

有用+10
分享

一般劣质普洱茶的表现有哪些?

 

  (1)条索松泡、轻薄、扁曲、刺手、断碎多者;

 

  (2)茶条芽毫少、芽叶瘦小,老嫩混杂者;

 

  (3)茶条色泽泛黄、枯、暗、斑杂、色呆滞不润者;

 

  (4)干嗅气味透粗老(干稻草味)、"熟闷气"、霉味、杂有烟、焦、馊、酸和其它杂异气味者;

 

  (5)冲泡后热嗅气味杂异、香味不纯、短滞、低闷,香气持续时间短者;

 

  (6)热看茶汤色泽呆滞浑浊、亮度差者;

 

  (7)滋味淡薄、漂浅无味,恶苦、钝涩,无回甘生津者;

 

  (8)叶底(茶渣)少芽、多茶梗、色斑杂、质地硬脆、长短大小不均匀者;

 

  (9)混入非茶类夹杂物者。

  普洱茶品质主要由"外形"和"内质"两方面构成。

 

  "外形",指未浸泡之前,保持自然状态的普洱茶的形态,主要从"条索形状"、"老嫩程度"、"色泽特点"、"气味类型"进行比较鉴别。

 

  "内质",指开汤(冲泡)以后茶叶所表现出来的品味特点。一般从气味、汤色、滋味、叶底(茶渣)四个方面进行比较。

茶人微语录︱泡普洱茶的温杯洁具的作用

茶人微语录︱泡普洱茶的温杯洁具的作用

@i:【普洱茶知识】初识普洱茶,所谓“谷花茶”,我是这么理解的,是采用秋茶再配上稻谷花配成的茶叶。所谓的“谷香”,也就是下图这种茶才有的谷香。待真正认识普洱茶后,方知,“谷花茶”仅仅是秋茶的一种代称,亦称雨水茶;而“谷香”,便是普洱茶万千香气中的一味,甚是独特。

@殷若衿:精于审美之人,往往有清逸之格。一件雅物于俗子而言,只是日用之器,但于心怀雅韵之士,却是艺文之余漱洗尘心的真善之物。古人云:“观门径可以知品,观轩馆可以知学,观花卉可以知旨趣,观楹帖可以知吐属,观图画可以知胸次”。一件雅物在谁人手中,其趣味、审美、学识便可窥得一二,无需他言。雅物韵士,同具一味,清气往来,相看无厌。

@南茗佳人-挽月:冬天喝熟茶,似乎更能体会熟茶的温润如玉,一口入喉,暖润清甜,带着丝丝温暖,如同风雪中的夜归人,抬头看到远处屋檐下,挂着一只暖黄的小橘灯,散发着淡淡的暖,隔绝了寒冬的冰冷。

茶人微语录︱泡普洱茶的温杯洁具的作用

@崔赛先:【泡普洱茶的温杯洁具的作用】其一洗去茶具灰尘;其二烫茶具,消毒;其三,把杯子提高到暖热的温度,投茶注水后可不至水温快速下降,保持在热水状态,泡茶更好,茶味平衡释放。不仅是仪式,也有很强的实用功能,必不可少的一步。

@新益号:熟茶,懂的人喝出了香甜醇酣、韵味无穷,不懂的人只有一种感受:难喝、奇怪。或许不是熟茶难懂,而是我们没能遇上真正的好熟茶。

@车海茶翁:去云南做茶时,在倚邦老街上遇到帝都的茶客,豪气地要茶农拿最好的古树茶青,要买几公斤。老实的茶农双手捧上来,茶客一看不开心地絮叨“把我当菜鸟,这么细小的茶青那是古树茶青啊!”茶农也不说话,又捧一把大叶种的茶青来,茶客看到后开心的说道“来,泡一道尝尝……”可他不知,最好的倚邦古树茶是中小叶子的。

@舍得Roy:普洱茶难泡好,其原因主要在于普洱茶的复杂性。普洱茶从选料、加工到储存,太多的因素造就了普洱茶的万般变化和独特魅力。但最好的技艺是建立在对茶叶的热爱和了解的基础之上的,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普洱茶,自然慢慢就会熟悉、了解它,并找到一种最适合它的冲泡方法了。

@爱茶笔记:“漂亮的外表很多,有趣的灵魂太少”——时下,言必称“颜值”,似乎外表就是美的一切。在茶界,过度营销、华丽包装、新奇概念漫天飞的现象愈演愈烈……不过,我相信,这些都是暂时的,就好比“小鲜肉”也终将变“老腊肉”,没有内在又如何撑得起健全之人格?人如此,茶亦如此。做茶、喝茶,还是实实在在好!

茶人微语录︱泡普洱茶的温杯洁具的作用

@老聂:关于喝茶的时间,本人认为任何时间点都是可以喝茶的。视个人习惯而定。

一般地,早上起床后吃完早餐,半小时后便可开始喝茶,当然也有朋友一起床就空腹饮茶。这个时候可以喝一些爽口清新的绿茶,也可以是香味浓郁的花茶。帮助你清心明志,兴奋神经,以便集中精力投入上午的工作。

中午午睡醒来,可泡一杯红茶。唤醒倦怠的大脑,让身心提前进入下午工作状态。也帮助肠胃,消化一下中午的午餐。

下午三点以后,长期的工作让身体开始疲倦,人体细胞也正希望补水。这正是英国下午茶的时节。贵族妇女们在聚会时小憩,喝一杯加奶的红茶,吃一块小点心。一般聊天,一边打发时间,等待晚宴时间的到来。

晚上七点,打开新闻联播,这个时候手里应该有杯乌龙,一边品茶,一边品天下。

晚上十点,一天的事情都办完了,心情大为放松,倚在案前,煮一壶老茶,让茶味在高温中酝酿,放思绪在岁月中遨游。等到茶香溢出来,勾起肚子里的馋虫,用分茶器分出一战杯,送到唇边……

特此声明:本文由通过自媒体平台整理发布,其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本网任何立场。

有关于普洱茶的“品”与“喝”的区别

“品”普洱茶与“喝”普洱茶,从字面上来看,前者似乎多了几分文化气息,让人想起一群文人在一起一边饮,一边谈;而喝普洱茶,更容易让人想起刘姥姥进大观园后,在妙玉住处饮茶的场景。

有关于普洱茶的“品”与“喝”的区别

这样一对比,就很明白了,“品”是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情调的,而“喝”就更多的是为了生活需要、为了解渴了!或者说,前者更加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注重的是普洱茶的文化底蕴、口感韵味,而后者更加接地气,更多的是对生活的追求。当然,这只是很感性的来看“品”普洱茶和“喝”普洱茶的区别,也许不同的人感受会有所区别。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大概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为什么普洱茶有“品”与“喝”的区别,而没有人说白开水需要“品”,这就是普洱茶的底蕴问题了,普洱茶有很多内含的东西,这是需要慢慢“品”才能品出来的,而白开水只要喝就好了,它再怎么品也还是那个味道,也就没必要“品”了。也就是说白开水只具有解渴的功能而不具备“品”的功能,换言之,对于喝普洱茶的人来说,普洱茶的解渴功能是最重要的,他们只是把普洱茶当作可以解渴的饮品的。

再来进一步看,“品”三个口,这就可以有以下情况:1、一个人很闲,闲的没事做,闲的可以有很多时间来聊、来说、来谈,所以人们会觉得他有3张嘴,也就是“三个口”;2、几个人在一起,至少3个人,才可能有3张嘴。所以,品普洱茶就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1、时间比较多、比较没有事做的人,他是会坐下来慢慢“品”的;2、几个人坐一起,一起品,边品边谈!

而“喝”普洱茶,以此类推,只有一张口,口的旁边是渴的另外一部分,也就是说,“喝”普洱茶的人是为了解渴,他自己想什么时候喝就什么时候喝,只要渴了就喝,而不像品,非得几个人在一起或者有足够时间了才品!想想,生活中老百姓都说喝杯茶,没有人会说品茶,说了也许会换来别人的一番嘲笑吧。

这样分析下来,“品”普洱茶与“喝”普洱茶的区别似乎就很明显和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