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古树普洱说句实话

古树普洱说句实话

2019-11-05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收茶正在顺利进行中,期间新老茶友都会交流一些问题,最多的其实还是那些我们说过多次的问题,看来还是有必要再集中分析一下。

 

  前提还是那句话,哪位专家大师,或者哪本书上的,并不就意味着真理。出版公司和我约了很长时间稿子了,我还没有动笔,不是说不能写,而是有些基本问题还需要更多数据和实例的支持,既然很多观念现在看起来是100%的误导,提出新的观点就更不能仓促上马,要经得起检验。

 

  这个公众号上发出的,也都是有一定实践基础,但还没有系统整理的观点,供茶友们参考。

 

  先发一张图,帮我们理解。这张图是1月平台上首发的(“一张图看透普洱茶品质”),现在大家在别处也能看见,不仅是图,全文也是一字不落。我不是反对传播和转发,哪怕你不提来源我也不介意,但前提是不能说这个是你的,用来卖你的无品质茶,就这一个要求,希望理解。

  工艺

 

  通过这张图我们知道,普洱茶无非就是原料,工艺,存储这三方面。工艺不能说不重要,但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达到基本水平。走过这么多茶山,工艺上可以提高的茶山很多,但不能容忍的很少。所以大部分只要调整调整,基本都还能胜任。这里先不重点讨论。

 

  顺便说一句,现在还有很多人讨论烘青问题,我不太理解,文革的时候晒青和烘青就已经分得明明白白,生产的区域和原料都是有界定的。只是后来一小段时间,有人把卖不出去的烘青茶(也就是绿茶)混到普洱茶里去卖,如果你不是专门研究那个时间段的个别厂家的茶品的话,你根本不用考虑这个问题。我走过这么多茶山,还真没看到现在哪个地方古树普洱用烘青的。我知道有很多专家重视这个,我也非常尊重这个研究成果,但以后这个问题,不需要再问了。

 

  原料价格

 

  这个去过茶山的就知道,没去过茶山的,根据市场上几百元的班章冰岛去判断原料价格,那是缘木求鱼,问题是那饼茶的原料究竟是什么?

 

  古树原料根据企业和茶农的协议价格也是不靠谱,实际上以协议价格收古树是不可能的。古树资源有限,茶农就是谁给钱高卖给谁,你可以骂那些给钱多的人,我肯定也不喜欢,但是人家也没犯法,自由竞争是个良性市场,总比里面藏很多猫腻强。再说咱们可以找不那么热的茶山不就行了。

 

  网上流传班章8000一公斤,冰岛近2万也不是瞎说,关键看是不是真正最老的那些树,单价比这高的也有,因为资源有限,有人不差钱。勐海稍好一点的都要过千,要是你好像听说过名字的,要更高,临沧普洱的名茶不比这低,但平均来说要低一些,低的也有三五百一公斤的,但多是百年左右树龄且品质一般的,极偏僻地区性价比会高点,但也没漏可减,茶农没事儿也看微信。你就根据这个判断你买的茶可不可能是古树春茶就行了。

 

  山头不是一种茶

 

  以山头名称来判断品质和价格其实一点都不科学。我们先假定这个料确实是某山头的,但这里面树龄差别很大,大树小树台地价格差10倍也正常。朝向土壤这些小生态就不说了,最为关键的是品种也不一样啊。武夷山一个地方上千个品种,布朗山和武夷山面积相当,难道就一个品种?你喝着能一样吗?

 

  这也是茗寿堂做品种数据库的原因,我们现在还做不到那么科学严谨,但或许也没必要,我们需要的是像岩茶那样和口感体验结合的品种区分,这对普洱茶来说意味深长。

 

  存储的前提

 

  篇幅有限,拣重要的说。存茶最重要的是密封,这基于两种考虑:第一避免香气和内涵物质流失,如果不密封超过一年时间,品质就会有明显下降。第二提高单位空间内物质浓度以利于转化。

 

  生茶转化是内在酶促生化反应,和熟茶的微生物发酵不是一回事儿,熟茶和转化多年的生茶不一样,不光是时间问题,机制也不一样。

 

  密封不是真空,不是就不能进行有氧反应了。密封过程中偶尔适当接触空气可能更加有益,而长期密封的茶,饮用之前醒茶也会有所帮助。

 

  茗寿堂今年会用全新的存储利器助力大家的普洱茶存储,回馈大家的支持。

 

  水温

 

  普洱茶就应该是沸水?真的不是,无论是陆羽时代的茶道观念,还是咖啡的品鉴指南都反对使用滚沸的开水,这说明了人类品鉴需求的某种共性。只要你想“品茶”,就得有点耐心。普洱茶的新茶细腻的香气层次与汤质结构,需要较低的水温来展现,熟汤气会把这一切搞得一团糟。不同的茶冲泡水温有所不同,分布在75度-90度之间。老茶水温可以高一些,有益于内涵物质发挥,但也不宜滚沸,95度为宜。熟茶、红茶亦如此,大部分在80-95度。

 

  不用急着认同或反对,自己实验一下就知道了。

 

  先挑问得最多的说这么多,其他的以后慢慢说。

 

有用+10
分享

识别普洱茶品质优劣的方法

  要识别普洱茶的优劣并非那么简单,需要我们从多方面的综合考量,这样才能真正的买到一款品质上好的普洱茶。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下识别普洱茶品质优劣的方法。

  识别普洱茶品质优劣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看:

 

  看质:

 

  质即原料好,这是任何优质茶的第一基本要素,第一物质基础;没有这一点,普洱茶的其他美德就无从谈起。各产地由于气候、土壤、植被等不同,又各有特色,例如西双版纳的易武、临沧双江勐库、思茅澜沧的景迈山等所产的茶,应该都是普洱茶中之极品,但各自特点鲜明。

  观形:

 

  形即茶叶的条形,条形是否完整,是否紧结和清晰。叶老或嫩,老叶较大,嫩叶较细;看干茶色泽和净度,无异、杂味,色泽棕褐或褐红(猪肝色),具油润光泽,褐中泛红(俗称红熟),条索肥壮,断碎茶少。

 

  质次的则稍有陈香或只有陈气,甚至带酸馊味或其他杂味,条索细紧不完整,色泽黑褐、枯暗无光泽。生普的外形匀称、条索紧结、色泽呈青棕或棕褐、油光润泽,用手轻敲茶饼,声音清脆利索。熟普的外形匀称、条索紧结、清晰,色泽褐红、油光润泽。

  以上只是一般的情况,但对普洱茶的外形鉴别,长期接触普洱茶的,另有一种审美习惯。对于其他茶类,追求越新越嫩越细就越好;譬如龙井、毛峰瓜片等,然而在普洱茶面前,似乎应该"重神轻形",因为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为原料基础,叶形新、嫩、细者,茶气并不很足,尤其是老树茶,粗老壮硕、黝黑朴素与秀润可人并不矛盾。

 

  事实上,在品饮实践中,细嫩精致的宫廷级固然不错,但四五六级、甚至混有茶梗者别有风味;另外,尤其是一些手工作坊,由于每一道工序都是人工所为,跟工业化标准化的就不一样。这些石磨压制的茶饼,也许不够圆整,厚薄不够均匀,甚至有些歪斜,但别有一番传统工艺的人文美感在里面,很富有收藏价值。

  看色:

 

  色主要看汤色的深浅、明亮,优质的普洱熟茶,泡出的茶汤红浓明亮,具"金圈",汤上面看起来有油珠形的膜,优质的普洱茶熟普叶底呈现褐红色。

 

  质次的,茶汤红而不浓,浓而不透,欠明亮,往往还会有尘埃状物质悬浮其中,有的甚至发黑、发乌,俗称"酱油汤".优质的生普,色泽橙黄、清亮透明,仿佛被一层油膜包裹,久泡其色不变。

  普洱茶的迷人之处,很大程度上是汤色上的赏心悦目,思茅朱飞云先生用"融化的玛瑙"来形容普洱茶汤,以宝石红、玛瑙红、琥珀色等作为以汤色区分普洱茶品高下的简单方法,富有诗意而实用。

 

  总而言之,以色别鉴茶,干茶须以自然油润为上,汤色以通透明亮为佳。

  闻香:

 

  普洱茶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所谓茶香实际是不同芳香物质以不同浓度组合,并对嗅觉神经综合作用所形成的茶叶特有的香型。

 

  茶叶芳香物质是由性质不同、含量微少且差异悬殊的众多挥发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迄今为止,已分离鉴定的茶叶芳香物质约有700多种,有的是各自分别独具的,有的是在鲜叶生长过程中合成的,有的则是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形成的。

  普洱茶的香气成份到底具体有哪些还没有被完全检测出来,对普洱茶香气的鉴别,在品饮过程中主要采取热嗅和冷嗅的方法。

 

  优质的云南普洱散茶的干茶陈香显露,优质的热嗅香气显着浓郁,且纯正,冷嗅香气悠长,有一种很甜爽的味道。质次的则香气低,有的夹杂酸、馊味、铁锈水味或其他杂味,也有的是"臭霉味"、"腐败味"。

  闻香鉴别普洱茶,在整个冲泡过程中随时可以进行,但普洱茶的香气变化复杂,很不容易用语言准确表达,当然不同的闻香方法有不同的效果,有空杯热闻香、哈气闻香、开饼刀痕处闻香、杯盖闻香、杯底闻香等;还有冷香、温香、热香、前香、后香、暗香、沉香、明香等等区别。

 

  无论如何,普洱茶的香气重在自然,浓而不腻,清而不扬,重而不闷等。茶人们用米香、花香、果香、蜜香、草香、枣香、兰香、樟香、荷香等不得已的比喻来相容普洱茶的不同香气,这表明普洱茶香气的复杂丰富,而且这些变化万千的香气来自普洱茶原料本身和后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温度、湿度内部元素变化的结果。

  品味:

 

  味是对普洱茶感知理解的最重要的第一步,是普洱茶品鉴的"初级职称"."味"之特点,也是普洱茶在品饮中与其他茶类有着显着区别的特征。

 

  在品饮实践中,普洱茶的"味"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舌面口腔的生理活动、生理体验感觉,另一层是以此为基础的含有很大程度的审美性趣味,成了"体味"、"玩味"、"品味"等意蕴,使人感受到不同味道的普洱茶和与之相应的不同味道,同时具有使人得到精神愉悦。

  我们经常说道"回甜"与"回甘",就是这两层感觉得混合;但是普洱茶以回甘为上,回甘的一定回甜,但回甜的不一定有回甘感。也就是说,回甘的普洱茶在"甜"外,还有一些对人的味觉有益的其他成份,古人品尝美食说的"兼味"、"味外味"就是此意;更具有对味的体验主要是从滑口感、回甘感和润喉感来感觉。

 

  优质的滋味浓醇、滑口、润喉、回甘,舌根生津。清爽滑润,醇和、甘甜、生津而千变万化。总之,就熟茶而论,好的普洱茶在"味"是大同小异的优秀,既回甜又回甘;反之,质量差的普洱茶则各有各的差劲处,不同程度的有苦、馊、酸、涩、麻、挂等特点。

  茶气:

 

  气是品鉴玩味普洱茶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普洱茶使人流连忘返、让人有依赖性的基础。普洱茶之深,很大程度上是深在一个"气"字上。

 

  气原是一个哲学概念,指构成天地万物初,始的最基本的物质。气论贯串着中国传统艺术和人物品藻的始终。普洱茶品饮的较为抽象的范畴,却也是普洱茶上品下品之分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常说,普洱茶是有生命的,品饮普洱茶是一门艺术,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普洱茶的"气"而言。

  普洱茶之气,就是以优质原料的基础,所谓的"得天地之精、日月之华"、"百草之首、万木之花"的好茶,再经过人的用心加工,得天、地、人之灵,生普洱茶厚、正、足之气。

 

  当然,普洱茶神奇但不神秘。所谓茶气,就是茶之所以为茶的物质基础在品鉴时候在人的感官和精神上的综合经验,我们形容茶气,往往用"茶气足不足"、"茶气正不正"、"茶气厚不厚"等词语形容,从物质基础来看,主要是茶多酚、咖啡因含量足不足;而茶多酚,就是茶之所以为茶的物质基础。

 

  普洱茶的原料必须要用云南大叶种,就是因为茶多酚含量比国内国外其他任何茶区茶种的含量高,生茶在悠悠岁月的陈化中茶多酚的含量会逐渐降低,茶多酚的含量也大幅度的减少,如果作为原料的晒青毛茶茶多酚含量低,就形成了茶品的先天不足,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会说某一款茶"茶味淡薄",也就是茶气不足。

  茶韵:

 

  韵是普洱茶品鉴中较"气"更难加以形象地说明的主观感受,可以先打个比方,唱歌时虽然旋律、音高、节奏准确,但无动听感,就称为"有声无韵";在评价人物时,一个美女即便是身高、三围、五官都很好,但死板呆滞无灵气无教养,就缺少"韵",也难给人美感。这一点甚至让李笠翁为难,在《笠翁秘书。态度篇》里,他说美女要让人迷恋,重要的不是身材皮肤五官,而是"媚态",媚态又是无形之物,非有形之物,能"使美者愈美,艳者愈艳"。

 

  普洱茶的韵很难界定,但在品饮实践中的最直观体验就是"生津",各种不同的上品之茶,有的生津在舌尖,有的在舌面,最佳者连喉部都生津,所谓的喉韵就是指这一点。饮茶生津,有如听音乐的"余音绕梁",看好风景的"山色有无",与德高学深的长者相处的"如沐春风"之感。

  当然,生津不能完全概括普洱茶"韵"的感觉。老茶之韵与新茶之韵不同,新茶之韵较直接,老茶则显含蓄--当然,有些品饮者把"湿仓味"当成普洱茶的韵,其实是把缺点当成了特点甚至优点了。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了解到,普洱茶可以从几个方面识别它的优劣,而这几个方面都需要综合起来考量,我们才能识别出这款普洱茶是否是上等的普洱茶。总之,买普洱茶的时候,我们多加用心的挑选就好了。

贡润祥普洱茶膏特有现象

挂霜

贡润祥熟茶膏放置一段时间后,膏体表面泛出一层白色,俗称挂霜。挂霜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由于茶膏所含咖啡碱和茶皂甙随茶膏水分的挥发渗出表面,水分析出后这些物质滞留于茶膏表面形成白霜。挂霜没使茶膏有益成分有所增减,既不是霉变也无特殊价值,但可以说明该茶膏有一定的陈化时间,口感会更好。

斗沫

贡润祥茶膏放入沸水中烹煮后,表面会堆积起细细的泡沫,像白云浮于紫霞之上。这是优质的茶膏表现出来的特有现象,因为只有高度浓缩茶叶中的精华,才会起茶沫。品质差、浓缩度低的茶膏有益物质含量较低,茶沫中的主要物质茶皂甙含量不足,也就难以形成茶沫。

贡润祥普洱茶膏采用不同水质烹煮,在色彩上也会发生变化,用纯净水煮呈金黄,用矿泉水煮现酒红,稍冷却会慢慢转换成鲜红;水质的ph值及温度不同而出现均会导致色彩的深浅变化。这是因为贡润祥茶膏有益物质含量极高,膏质较敏感,茶多酚等成分会与水中的矿物质发生变化,生成茶红素等有益物质,使汤色呈现不同色彩,这也是高品质茶膏才会体现的特有现象。

德丰昌说普洱普洱茶生产交易中心转移路线

百年普洱 经典传承

云南普洱茶历史悠久,时代的变迁,也严重影响着普洱茶的兴衰。普洱茶生产交易中心的转移,也造就了不同地方的历史变迁。

视频用时8分56秒

普洱茶生产交易中心转移路线:

倚邦

从《明·滇志》的记载可看出,倚邦茶山在明代中期(1435-1572)茶园已成片,有傣族、布朗族、哈尼族、彝族、基诺族等少数民族在此种茶居住。

明隆庆四年(1570年)车里宣慰司划分十二版纳时,六大茶山和整董合为一个版纳,称茶山版纳或版纳整董,茶山版纳的治所便设在倚邦。

从明隆庆四年至光绪末年,倚邦一直是六大茶山的政治中心和行政主管地。

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置建了普洱府,把六大茶山从车里宣慰司的土地上划入普洱府,任命曹当斋为倚邦土千总。曹氏家族管理倚邦茶山、革登茶山、莽枝茶山、蛮砖茶山近两百年。

从乾隆初年到光绪初年,六大茶山一直呈现着繁荣的景象。

易武

清乾隆年间是易武茶业快速发展的时期,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政府颁布了云南茶法,实行“茶引”制购茶,思茅总茶店撤销。

从乾隆初年开始,普洱府对茶的垄断经营放宽,上万的汉人涌入易武,在易武改造老茶园、开建新茶园,易武呈现一片繁华的景象。

易武是六大茶山一带地主经济出现最早的地方,相比倚邦,其土司势力较弱。嘉庆初年易武的茶商已开始向土司买土地,争土地所有权,茶业兴旺使新兴地主和商人们富强起来,到嘉庆末年易武土司势力已经开始动摇。

道光年以后,易武的茶号、商号大增,从同治、咸丰年间开始六大茶山的茶叶加工中心、商贸中心逐渐向易武转移。

清咸丰后期,因战乱发生,易武人将茶叶转为主销东南亚和香港。越南莱州、老挝丰沙里成为六大茶山茶叶外销的中转站,有广东商人在莱州设商号专收易武茶,易武茶商也开始跑香港,到光绪年间易武经济实力超过了倚邦,成为六大茶山最大的茶叶加工基地、出口基地和内外商品流转地,1897年清政府在易武设海关,说明当时易武的对外贸易规模已非常大。

勐海

清代二百多年间,普洱茶的生产加工中心在澜沧江以东的六大茶山,普洱茶的交易主要在普洱、思茅。

到了民国2年,云南省督府设普思沿边行政总局于车里辖西双版纳全境,柯树勋任总局长,开始恢复发展勐海地区茶叶,六大茶山茶号老板及思茅、元江的茶商常年进勐海购原料。

1924年,腾冲富商董耀廷携资进勐海建洪记茶庄,1925年玉溪商人周培儒来勐海建可以兴茶庄,勐海茶叶原料从此以后运往思茅和易武的越来越少。

1927年,改土归流结束,汉人开始自由的进入车里、勐海、南峤三个县。随后,云南四大商帮全聚佛海,私人相继入住佛海建立茶庄,至1937年佛海私人茶庄多达20多家,成为澜沧江西岸最大的茶叶加工基地和出口基地。

1939年4月,范和钧来到勐海,为了垄断经营,提出茶叶出口要由政府专营,在孔祥熙同意下,范和钧一纸文书将六大茶山的几十个茶号控制住。至此易武、普洱、思茅从普洱茶加工中心、交易中心、出口中心的舞台上彻底退下。

1939年至1942年,佛海(勐海)名副其实的成为了云南省最大的茶叶加工中心和出口基地,易武失去了百年老大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