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高端普洱茶掀起的“涨价潮、随着游资炒作而消退

高端普洱茶掀起的“涨价潮、随着游资炒作而消退

2019-11-05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前些年如同坐了火箭的普洱茶价格,今年却是“低姿态”。昨日,导报记者从市场获悉,今年以来,高端茶尤其是普洱茶销售严重受挫,多个品牌价格陆续从高位滑落,甚至部分新茶价格跌幅达50%以上。

  最近几年,蔡先生都有去云南采购普洱的习惯,他告诉导报记者,2003年到2013年十年间,普洱茶成品总产量超过50万吨,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各地中游茶商、投机投资商库存的旧茶超过20万吨。而现在,消费者已经不再盲目地不分品级地去投资普洱茶,而是学会了理性出手。

 

  “所以今年普洱的价格相比以前降了不少,尤其是高端品种。”指着一款茶饼,蔡先生透露,这款茶叶现在售价一斤1000多元,而前两年至少要3000元。

 

  厦门茶叶协会人员也说,近几年,高端普洱茶掀起的“涨价潮”,很大程度上是受游资炒作的影响。但市场最终还是要靠理性的消费者来支撑的,当普洱茶进入品饮为主的理性消费阶段,也就意味着价格要降下来了。

 

  茶叶协会人员认为,很多茶企在做品牌时,盲目地打“高大上”牌,靠包装、走礼品,不接地气,廉价劳力、破坏自然等已经严重透支了茶行业的资源,回归市场需求、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的变革已迫在眉睫。随着市场的变化、政府消费的控制,传统茶行业将迎来转型升级和洗牌。

 

  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游资炒作的消退,未来,每斤价格在100-500元之间的茶叶或将成为市场消费主流。

 

有用+10
分享

阐释普洱茶的纷乱概念

阐释普洱茶的纷乱概念

历史上的“普洱茶”,本是个简单朴实的概念。明代和清朝初期,“普洱”是隶属于车里的“极边地”(北端门户),由车里土司设置有“头目”管理“六大茶山”茶业和茶税,凡由此遵章贩卖出入内地的“六大茶山”茶,都须加盖“普洱”头目的官印。它们被贩卖到异地,外地人就按所盖的“普洱”官印称之为“普洱茶”。其中包括“传统生茶”和“传统熟茶”两大类。从上世纪70年代起,“普洱茶”的工艺和分类及其名称,开始被前代和当前这代茶界专家误导、歪曲,导致它们现阶段的混乱。

一、普洱茶的“生”、“熟”概念

这个概念的区别需分为两个阶段:即民国末期及其以前和上世纪70年代起至今这两个阶段。

1、古代的“生”、“熟”之分

最初被命名的“普洱茶”产于滇西南“车里”辖区。西南该区域民族既是“不粟食”民族,即不种植、也不吃粮食,靠放牧、狩猎和采集野生植物为食;又是“不火食”民族,即吃生食的民族。因前者,离不开茶;因后者,到唐代初期,多数贫民还无锅,靠竹筒和宽叶为炊具和餐具,甚至仍然吃生食和以手爪为餐具。因而直到唐朝咸通年间,其“普洱茶”还“无采造法”,亦即不经锅炒就生晒制作。到唐朝中后期众多傣族和汉商渗入,传入土锅和铁锅技术,才学内地炒青。

依据此,将不经高温炒熟,“生制”的茶称为“生茶”;将经过高温锅炒至熟以后揉制的茶称为“熟茶”。按此,前者的紧压饼就是“生饼”或“青饼”;后者的紧压饼就是“熟饼”。

所以这时的“熟茶”和“熟饼”,都不是现今所谓“发酵”的“熟茶”和“熟饼”。

2、现代的“生”、“熟”之分

在笔者于2005年从清思茅厅下发的贡茶《札文》内所载“生、熟茶芽”和清云贵总督鄂尔泰《手记》里“生晒为佳”以前,包括全国、全世界茶专家,无人知道明代、清代及其以前的“生茶”和“熟茶”,所以,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生产“熟茶”初期,专家们就未经考证和疏理地将上述“高温锅炒至熟以后,揉制和干燥的毛茶”,即古人所称的“熟茶”,命名为“生茶”,并将其紧压饼称为“生饼”;而把它们“发明”的“湿水渥堆”,捂臭、腐烂、霉变的“茶”,命名为“熟茶”,并将其紧压饼称为“熟饼”。

可见,现今所谓的“发酵”“熟茶”及其“熟饼”,并不是明、清两朝及以前古代所称的“熟茶”及其“熟饼”。

实际上,专家所“发明”的“熟茶”及其“熟饼”,分明已经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已经是与腐烂蔬菜等同的植物茎叶的腐败物!何谓“茶”?有色的汤水就是“茶”吗?!凡是真正而正常的“茶”,都有相应而特有的茶味!蒙住对方双眼,不告知啥夜体,递杯汤水给对方,对方凭气味和滋味可判定其为“茶汤”。但是,针对仅喝过真正意义的“茶”而不曾喝过“熟茶”的人,以同样的情形递杯“熟茶”给他,绝对判别不出它是“茶”,他必定问:这是什么东西?饮者可自行对比,不曾霉变的所有茶水,都大同小异,有其共性,那就是茶特有的滋味!可是所谓“熟茶”,丝毫不带“茶”特有的滋味,只有烘烤过的植物腐败味!它根本不再是人类原本意义上的“茶”,而是与腐烂蔬菜同类的植物茎叶的腐败物的污浊汤。

可是,人们为了争相抓“老鼠”,为了宣传和销售“熟茶”,完全不顾并违背事实,主观而昧心地将针对现代概念的“生茶”和“熟茶”的滋味和气味的平价对调过来,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与此相应,当地毛茶的初制,经“高温锅炒至熟”以后“揉制”,然后干燥。干燥的方式多样,未必都是晒干,还有适温烘干和晾干。而且,这三道工序,真正的“杀青”是“锅炒”,而不是“晒”。因而,由此工艺初制的茶,不是“晒青茶”,而是“炒青茶”!

二、发酵与霉变

“发酵”是指物质构成成份的分解;“霉变”通常是狭指物质内外产生有害的霉菌。正常“发酵”的茶,干茶清秀、光洁,无杂异味;泡渣深黄色、黄褐色、红褐色、褐色、深褐色等,无碳黑色;气味无霉臭味、蟑螂屎味等杂异味。一是泡渣不带碳黑色;二是泡渣“脚底”只会有碎末,不会有泥状粉末;三是汤色均匀、透明、清澈、鲜红、亮丽,不会暗黄、暗红和黑色。四是汤里也无霉气味、臭泥味、蟑螂屎味等杂异味。五是饮用时,即使还有涩味,不太柔滑,饮后喉咙将洁净、润滑、空阔、通畅。与此相应,“霉变”的茶,一是干茶内外不清秀、不够光洁,有杂异味;泡渣带碳黑色;有无霉臭味、蟑螂屎味等不良气味或杂异味。开泡时有漂渣,汤面不清秀。二是泡渣不成形,泡渣“脚底”和茶汤倾剩的“脚底”会有泥状粉末;三是汤色至少不够均匀、不够透明、不够清澈、多显暗黄、暗红或黑色。四是汤里有霉气味或臭泥味,或蟑螂屎味等不良杂异味。五是饮用时,即使无涩味,很柔滑甚至油滑,饮后喉咙将不洁净、不润滑、不够通畅。这就是判定陈茶和发酵茶有无霉变和腐烂的五个标准。其中,第一、三、四个现象,是霉茶的显著特征;第二个现象是茶腐烂的标志。第五个现象则是霉茶的隐藏性特征;

三、矮化、非矮化、放高。

由于前半个世纪和目前专家们的错误文化,大多数茶树被重度矮化。但本世纪初,发现矮化茶苦涩度高,甘甜丰富度低,人们稀望将茶树放高,就暂时出现了这些差别。

矮化茶,包括总高平剪至1.2米以下的台梯茶、非台梯散种茶,即传统稀植式低龄(小)树茶和中龄小树茶及老树茶;还有平地起的总树干或岔干高不足1.2米的散种茶,即传统稀植式低龄(小)树茶和中龄小树茶及老树茶;有管理林的,也有荒野或国有林的。有生态的和非生态的。此类茶,在同环境下,比同树龄的茶,甘甜丰富度更薄,苦涩度更高。尤其前类更突出。

非矮化茶,是指该茶树从栽培起,其总树干或平地起的树岔高度不曾砍伐至低于1.5米,而且其分岔也不曾短于1.2米的茶树。包括曾砍伐过,但其重新生长的总树干或平地起的树岔又达约50年以上,高度不曾再次砍伐至低于1.5米,其分岔也不曾短于1.2米的茶树。

放高茶,又称散养、散放或松放等,是指让原来的矮化茶树的树岔长高。其中,分扦插苗和果实苗。若是扦插苗的茶树,无论放几年,长得多高,其品质永远都无法明显提高。若是果实苗,低龄和中龄矮化树,按其树龄,至少需放八年以上,其品质才会明显提高,但未必达到理想的丰富饱满度。若是百年以上老树,至少需放五、六年以上,其品质才会明显提高,但也未必到理想的丰富饱满度。

三、小树,大树和古树

由于前半个世纪和目前专家们的错误文化的误导,50多年来人们随专家追求60年以下低龄树茶,仅有苦涩味,缺乏综合甘甜味。但本世纪初,发现低龄树茶苦涩度高,甘甜丰富度低。而百年以上高龄树,尤其是其中的乔木树,苦涩度低,甘甜丰富度高,香气也更高。人们想望将茶树放高,就暂时出现了这些差别。

“小树”,树龄100年左右以下,不管高矮,包括台地茶、其它矮化茶、乔木茶。“大树”,实际就是“古树”,树龄100左右以上。有部分人瞎编,分开来,把三四十年至八九十年间的放高或原乔木树,称为“大树”。它实际是小树范围的中龄树茶。

四、荒山(荒野)和国有林

由于前半个世纪和目前专家们的错误文化的误导,50多年来人们都按专家的指导,往茶地里施肥、喷农药(杀草或杀虫),使所产茶都不生态,丧失自然性。到本世纪初,人们发现饮用这类茶后,使人产生各种不良反应。而未用过化肥、农药的地里的茶,饮后不会使人产生类似负面影响。人们因此追求生态茶品,就产生这些差别。

荒山(荒野)茶,是指个人、集体或国有荒野里采来的茶,有老树、小树;有矮化的,也有未曾矮化的;有生态的和非生态的。国有林,多数是纯生态林的古树和小树,少数会有非生态的。有乔木树,也有曾矮化树。但有人不守此信。

五、易武正山

易武1100左右海拔以上,曾有古茶树范围生长的茶,包括老(古)树、小树(矮化台地、小乔木、放养树)。不包括从其它山、其它片区或茶区收购来的茶。但如今很少有人守此信。(

问香本味普洱传承中华文化

问香本味普洱传承中华文化
 

“泡茶能使人迅速平静下来,也带给了大家以心交流的氛围,让我从中受到熏陶,获得安闲的心情与平和的心态。”在20日举行的“问香本味普洱,传承中华文化”主题活动上,来自北京华文学院的泰国华裔学生汤文慧与数十位来自北大附属中学的学生们交流分享自己的茶道感悟。

 

 

“记得小时候,我的长辈们都很爱喝茶,他们经常相约在茶馆,一坐就是一下午,我们就在茶桌边玩耍。”汤文慧告诉我们,她祖籍在福建,从小她就好奇,长辈们为何独对茶情有独钟。通过这段时间对茶文化的潜心学习,她深深体会到父辈们对茶的那份独特情感。

 

 

“学生学习茶道礼仪与中华礼仪是一脉相承的,传统礼仪能培养孩子的风度,会伴随孩子一生的成长。”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德育主任方燕介绍说,2015年,人民政协报社就在该校开设公益性的茶文化选修课,学生们从品茶开始,了解中国茶的分类,学会观其形、闻其味、品其味,探索茶文化的乐趣。

 

 

人民政协报社社长李红梅说,作为在青少年中传承茶文化的实践,通过向学生们教授茶之历史、品茶礼仪,让孩子们懂得总结和反思自己,学会更好地尊重他人。

 

 

在正在举行的北京国际茶叶展期间,由人民政协报社、云南双江勐库戎氏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这场“问香本味普洱传承中华文化”主题活动,正是为进一步向海内外青少年普及、传承中华茶文化。

 

 

“茶是大自然的馈赠,茶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们要做好茶,更要向青少年传承中华茶文化。”活动主办方之一,云南双江勐库戎氏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戎玉廷说,在侍茶的路上,不少人感慨地对他说,有些中国人已经把老祖宗传下来的茶文化丢了。他总是明确地表示,没有丢,只是暂且放在一边了,那深入民族血脉的东西,拿出来温习一下,很快就又回来了。

 

 

对茶的这份信心,来源于戎氏三代人对茶的执着与传承。出生在制茶世家的戎玉廷,从小耳濡目染,体味茶朴实无华的本性,他认为,做茶者要学会乐在其中,“坚守”二字必须当头,不随波逐流,传承好祖辈留下的好东西,好好做茶。努力让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这也是制茶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饮茶为什么能成为文化?著名文化学者陈漱渝认为,种茶、制茶、沏茶、品茶都有讲究,而且其中还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经济、文学、美学、植物、工艺等方面的知识。喝茶使人内心变得“静”“谦”“和”,能培养清廉俭朴的品质,更能喝出和睦。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茶一直是友好使者。

 

 

极富民族特色的民俗茶艺、禅茶一味的禅茶茶艺,普洱茶知识讲解,与茶艺师的现场互动等精彩环节,给现场的青少年们带来了一场茶文化的盛宴。

 

 

对茶文化的渴求与热爱,也引发了青少年们对诗、琴、书、画、昆曲等与之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与探索,自发地学习或拜访专家,甚至研究起旗袍盘扣、古代建筑等。

 

 

“一杯中国茶,千年茶文化”,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艾克拜尔·米吉提鼓励青少年认真学习中华茶文化的智慧与丰富内涵,走进中国茶,常饮中国茶,传播、传承茶文化,并伴随茶文化健康成长。来源:国际在线(记者 林纯):

 

喝普洱茶为什么会腹胀?

普洱茶是所有茶叶中含茶多酚最多的一种茶叶,茶多酚因含大量亲水性基团,因此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保持皮肤的水份含量。茶多酚还可以使皮肤增白,消除皮肤色斑。喝普洱茶为什么会腹胀?喝普洱茶腹胀是为什么呢?

a.茶喝多了,上火了。

普洱茶本身就是性温,加上大家在夏季饮用时,环境气温高,所以容易上火。解决办法:可以在普洱茶里加菊花,或者减少每天的喝茶量。除了每天必备的3杯茶以外(早中晚各一杯,其余时间就喝白开水,或者喝绿茶,铁观音等凉性的茶)

b.茶的浓度浓了。

普洱茶本身能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润肠通便。但是茶要是喝浓了,就会适得其反,甚至导致“晕茶”,或是“醉茶”。所以姐妹们一定要控制好自己喝的茶的浓度,由于每个人体质不一样,所能接受的茶的浓度也会有差别,那么就在以自己为标准,降低茶叶使用量,反复2,3次调整,以达到最合适的浓度。

c.喝茶的时间不对。

普洱茶刮油,但是一定要在饭后半个小时以后才可以喝,最合适的时间就是40分钟左右,如果吃完饭就喝,茶本身含有的鞣酸会影响胃液的消化,从而导致腹胀,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