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京东“食力报告”:吃货偏爱普洱茶和特产零食

京东“食力报告”:吃货偏爱普洱茶和特产零食

2019-11-16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让中国人找到一个贴切的词来代表自己——吃货。从《舌尖上的中国》到《人生一串》,再到《风味人间》,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部美食纪录片在大家的朋友圈中“霸屏”,把深夜观看的人馋得“嗷嗷叫”。

那么,如何当一名合格的吃货?京东大数据研究院和南都消费研究所联合发布《2018京东食力消费趋势年度报告》(下称《食力报告》)告诉你,真正的吃货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食力报告》显示,休闲食品、饮料冲调是线上消费者更加喜爱的食品饮料品类,地方特产、普洱茶等品类的增速快。同时,高单值的食品持续热销,这说明吃货们相对价格,更加关注食品的品质与体验感。

“怎么吃”“跟谁吃”与“明天吃什么”是生三大难题。数据显示,“高单值”食品的销售额增速逐年稳步提升,如高单值牛奶乳品销售额同比增幅近70%、高单值食用油的销售额同比增幅超50%、高单值大米的销售额同比增幅超90%。

从报告中不难看出,民众对普洱茶的喜爱度越来越高,未来的市场可以预见,肯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中的单宁就是茶多酚吗?

普洱茶中的单宁就是茶多酚吗?
  茶多酚曾经叫茶单宁。在十九世纪的初期,由于中国茶叶大量输出国外,引起了国外学者对中国茶叶品质形成的研究和探索。1867年哈斯惠知从红茶中分离出没食子酸、黄酮醇和槲皮素,1900年后又由几位外国学者研究出他们是一些可氧化的物质,因为其具有涩味和收敛性的特点,故称之为“单宁”,是鞣质的音译。后分析这种“单宁”没有鞣革的作用,为了区别又称为假鞣质,日本提出改为“茶丹仁”、“拟单宁”。1926年日本学者分析出L-表儿茶素,便称这类物质为儿茶多酚类。1940年后,学者们又分离出这类物质是由三十多种化合物组成,称其为多酚类物质。1962年,劳伯茨从这类物质中分离出黄烷醇和黄酮醇、黄酮苷类,就又改名为类黄酮类,后来又有人根据其化学物质的性质称其为多酚类衍生物。近年来,中国茶叶研究所为区别其他植物中的酚类物质,就改名为茶多酚。

  茶叶中的茶多酚占干物质总量的20%35%,是茶叶内含可溶性物质中最多的一种。它对茶叶色、香、味的形成影响很大,对人体生理也有重要作用。鲜叶加工成干茶后,多酚类物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变化程度取决于加工方法。多酚类物质具有杀菌抗病毒、清除自由基、保护和修复DNA结构等生化活性,这些生化性质使得茶叶具有降血脂、抗肿瘤、抗脂质过氧化、抗凝促纤溶、增强免疫学功能、抗菌、抗病毒、解毒、抗衰老、抗辐射损伤等生理功效。

名山普洱茶是如何“出名”的?

名山普洱茶是如何“出名”的?

普洱茶本没有名山,叫的人多了也便有了名山。翻开近代普洱茶产更是没有山头一说。如若不信,参看从1950年起到1979年截至,是否存在这样一款山头标志很醒目的产品。

不光近代没有名山茶,就是遥远的古代也没有太多记载。哪怕是普洱茶最繁盛的清中期,能够叫得出的山头也只有产于倚邦的蛮松贡茶。至于蛮砖、曼撒这些更倾向于产区而不是山头。

普洱茶山头文化的盛行是当代普洱茶发展的标志,跟传承并无太大关系。甚至跟清代普洱茶的加工都关系不大。普洱茶的核心在于原料、工艺其次。清代普洱茶的原料主要以叶形区分,春茶、秋茶、夏茶、产地这些并不强调。在加工的过程当中,一饼普洱茶所包含的原料经常跨越三个季节,这就跟现在的区别非常大了。至于工艺,以最著名的贡茶来说,相传当年金瓜贡茶的工艺接近40道,现已佚失。所以过去的老茶山头的概念并不突出,还是要看茶青(偏采摘规格)的质量,以及加工的查号。

到了近代普洱茶文化的兴盛也经过了若干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后,落后的企业文化使普洱茶企业一度遭遇危机。甚至到了2000左右的时候,在云南从事生产加工普洱茶的企业出现下岗分流。到了2005年大益改制的时候,当管理者说出要生产加工品质最优秀的普洱茶的时候,很多年轻工人面面相觑:“啥是普洱茶?”

近代普洱茶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成长发展起来的,至于山头文化是普洱茶加工文化的延伸。是茶客对普洱茶品味的提高,品味的提高意味着在普洱茶花费的提高,这对于商家而言是看的到的利润。茶客的追捧,商家的利润,2者相加,自然众人拾柴火焰高。普洱茶名山出名也就见怪不怪了。

专家刘玉清谈普洱茶

文/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刘玉清
  作为食品的茶叶,云南独有的普洱茶,近年来所受到的关注日益高涨,这在普洱茶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什么是好茶?茶叶的品质是由内在物质决定的,我们喝茶时感受到的苦、涩、爽是由生物碱、酚类及氨基酸决定,人们偏爱春茶或嫩叶茶,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氨基酸偏高。在制茶工艺中绿茶最完整地保护了这三类物质。在这三类物质中,第一类生物碱主要为咖啡因,世界各地民族千百年来寻找筛选各种植物作为一种重要的日常的饮料,结果都发现并固定了含有咖啡因的植物,如咖啡、可可、茶叶,所以说咖啡因饮料是一种国际型饮料。第二类物质酚类即人们所说的茶多酚是茶叶中最重要的物质。科学实验表明,茶多酚中的没食子表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ECG)、没食子表儿茶素(EGC)、表儿茶素(EC)具有非常强的抗氧化、抗辐射、抗癌、降血脂等的生理活性。单体EGCG的售价在国际上每千克可达几十万元。目前国际上公认好的六大饮料首选绿茶,原因就在于此。第三类物质氨基酸,就是氨基酸和少量挥发性成分给茶叶增添了无穷的风味。

  普洱茶现已分为生茶和熟茶,生与熟的区别在于熟茶经过了“渥堆”,即所谓的发酵。普洱茶制作中应用“渥堆”工艺是在上世纪70年代才开始的。“渥堆”后的茶叶经过剧烈的氧化及生物反应,内含物特别是茶多酚已大大下降,保键功能也已下降,严格意义上说已不属于普洱茶,在制茶工艺中应归属于黑茶,在此不做过多的讨论。

  历史上的普洱茶经过蒸压成形后就上路了。经过了千山万水,各种地理环境,约半年的时间,普洱茶的陈化(有人称“冷发酵”)过程就基本完成。在此过程中,温度无论在制作中还是在运输中都是影响茶叶品质的关键因素。温度过高,酚类物质容易氧化成醌类物质,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口感。五条茶马道中最有名气的茶马古道属北西道,其路径为:普洱经大理、丽江、中甸进入西藏,由拉萨中转尼泊尔等国,这恰好是一条高海拔、低温度的路线。正是这样的低温路线对普洱茶的陈化起到了重要作用。近日在报上看到云南省要在元江建盖普洱茶陈放库,元江是一个低海拔高温地区,在这里建盖普洱茶陈放库是需要认真论证的。

  由于没有经过渥堆,茶叶的内含物之一酚性成分仅损失一部分,随着存放时间的加长,这些酚性成分越来越少,由于存放的原因,有生命的普洱茶也向无生命过渡,内含物也在变化,新近年份与年份久远称之为“能喝的古董”的普洱茶也不尽相同,并不是越陈越好,而是越陈保健功能越差。有专家称普洱茶的茶多酚含量达20%,这是不准确的,因为普洱茶制成后,1年或200年的都称普洱茶,而茶多酚是逐年下降的,也就是说内含物是动态的,用一个百分比给整体的普洱茶打标签既不严肃也不科学。也有专家要制定一套普洱茶的指纹图谱,众所周知,普洱茶因产地,年代、存放、条件等的不同,其内含物也有差异,体现在口感,色泽,香气的不同,特别是香气的差异目前还不能做科学的好坏评断,一套普洱茶的指纹图谱只能对一个厂家的一个牌子的特定年份产品有用,广义的普洱茶图谱是没有意义的,这和我们现在不能做广义的腌肉、腌萝卜的指纹图谱是一个道理。

  如何看待普洱茶的价值?以商业价值来讲,存放时间久远的可称为文物或古董的普洱茶有了极高的商业价格,在一些拍卖会上有天价的报道,这是由于它稀少,少数人心里能接受的价位,当然,买来后还是应该再存放。前不久有报道,有人将鲁迅先生家保存的皇宫内的普洱茶拍卖出了天价,笔者认为这是真伪是难辨的,即便是宫内的,是否是皇族享用的,它真的就是普洱茶吗?当然从文化内涵角度是有价值的。1744年,普洱茶被朝廷列为贡品,给朝廷的贡品是春天最嫩的嫩芽,其制作方法与普洱茶的制作是不一样的,所以列为贡品的普洱茶只能理解是来自普洱最鲜嫩的茶叶,因为原料与工艺不一致,所以贡品普洱茶和我们今天所说的普洱茶也不应该一致,它应该归属绿茶。

  普洱茶的“陈”常被普洱茶爱好者所追求,除了历史的韵味、汤色的悦目,香气成了重要指标,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概念仅仅是口感上的感觉,它的香气可分为荷香、枣香、陈香、樟香等,不同的人能感受到不同的口感与香气,这也是普洱茶的特殊与神秘之处。当然,随着时间长久陈放,香气也慢慢消失了,成了无色无味商业价值极高的普洱茶,而饮用价值就没有了。

  好的普洱茶应该是制作时条件温和,存放年代不久远(不超过10年),内含物尽可能接近绿茶,口感有独特的风味。也许有人只追求口感而不管成分,这也是可以的,正如人们都知道香烟是有害的,可吸烟的人都在追求它的味。爱普洱茶你可以感受到历史韵味及文化,而不要只爱它的“陈”;喝普洱茶你可以品味到滋味浓厚及回甘,而不要仅喝它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