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黑茶>六堡茶>六堡茶泡法>六堡老茶头是什么?如何冲泡?

六堡老茶头是什么?如何冲泡?

2019-03-01 访问量: 34 茶礼仪网

六堡老茶头是什么?如何冲泡?

说起老茶头,不得不先说六堡茶现代工艺的诞生,因为它是随着六堡茶现代工艺的出现而产生的。

六堡茶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的根本区别在是否有进行“加水渥堆”。加水渥堆是六堡茶现代工艺的核心。加水渥堆是将筛分、拼配好的半成品根据茶叶等级和气候条件,采取蒸软或加水后进行堆积,利用湿热作用、酶促作用和微生物作用进一步促进多酚类物质、糖类物质及芳香类物质的转化,使色泽黑褐,汤色红浓,滋味醇厚,发出陈香。

六堡老茶头就是六堡茶渥堆发酵时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自然结块的茶。能结块的老茶头,其实是最嫰的茶,由于嫰芽茶胶质含量高,所以也就特别容易结结块。老茶头以“粒”、“紧”、“甜”、“糯”为主要特色,干茶色泽乌润呈褐色、紧实而饱满,冲泡后汤色红浓清亮,滋味醇厚甘爽。它和常规的现代工艺六堡茶相比,更是多了一份醇和与自然,历经时间的洗礼,无论以后大家还是否热衷,它都将在时光的点点滴滴中,不慌不忙地改变着。

如何冲泡六堡老茶头?

快洗一次就行。新茶头,建议重手洗20秒左右,或者10秒2次足以。有些年份的老茶头虽然在多次冲泡后并不一定会散开,但至少条索很清晰,发酵程度一目了然,如果是看到红泥状颜色的叶底,或者汤色极度浑浊,建议不要喝!冲泡后,主要观察汤色是否明亮通透,是否有杂味异味。

第一道茶水弃去,称之为洗茶,目的是洗去少许灰尘和杂质,30秒左右!

第二道茶水弃去,目地是唤醒茶性,第二道的茶叶浸泡时刻为30秒!

第三道茶水开端喝,茶叶浸泡时刻为10秒左右!越泡茶水浓度越淡,则浸泡时刻也就能够越长。

六堡老茶头非常耐泡,20泡后还可以煮。相较之下,小编更喜欢煮老茶头。老茶头含有丰富的果胶很难泡出来,煮的老茶头茶汤更香、更醇、口感更顺滑。

煮茶的过程是美丽的漫长。你想想,关上门,在密闭的客厅里,当煮茶沸腾后,香气四溢,满屋飘香,透明的玻璃壶内酒红的茶汤诱人,那绝对是一种视觉及精神至高的享受,此时,三五知己茶友,闲聊神侃,人生最美妙的时光不过如此!

有用+10
分享

传统农家六堡茶的工艺和分类方法

六堡春茶开采的日子不在“明前”,而在“春社前”。 春祀秋祭,是六堡镇茶农的传统习惯,六堡镇修葺一新的小码头边立着一块刻着“ 合口码头”的巨石,像在昭告路人这里正是六堡茶侨销海外、声震南洋的起点。

传统农家六堡茶的工艺和分类方法

茶船古道的起点

最近小编收到茶友的留言,想了解传统农家茶的工艺和分类,小编今天就做一下科普。

六堡茶的历史

六堡茶因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得名,六堡镇山峰峻拔,坡度陡,台地少,茶园茶树散布于高山密林深处,间植于高树之下,茶树在云雾弥漫、直射光少的环境下成长,叶张肥厚,味浓而香高,为六堡茶独特品质风格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传统农家六堡茶的工艺和分类方法

六堡镇茶园

茶学泰斗庄晚芳教授所著的《中国名茶》中,根据古籍《桐君录》分析:六堡茶可能是湖南黑茶的前驱,六堡茶的产制,应该有一千五百年以上历史。六堡茶兴盛于晚清民国时期,是当时著名的侨销茶,出口南洋诸国,畅销粤港澳,一时颇负盛名。

传统农家六堡茶的工艺和分类方法

茶园风光

农家六堡茶的工艺

农家六堡茶(也有称为古法六堡茶)采用传统的手工工艺制作,在《茶叶采制方法》记述,传统六堡茶制作过程是:杀青—揉捻—堆放发酵(闷堆)—复揉—干燥。堆放发酵:茶揉捻后堆放一夜,让茶叶与空气接触,可使苦涩味变成甘醇;茶汤色变成红黄色……茶叶由青绿色变成青黄色时,发酵即完成。

六堡茶传统手工制作技术传唱歌诀

采茶:雨天不采晴天采,提手采茶满竹筐,午后山阴过岭脚,赶紧收工把家还。

拣茶:采回茶叶先萎凋,粗幼老嫩细细挑,茶梗烂叶丢屋角,有芽没芽要分镬。

炒茶:高温快炒来杀青,茶杈摆拢有真经,一边兜来一边抖,炒到嫩绿变暗青。

揉茶:揉捻尤需卑心机,又要匀来又要黏,推压粘卷辨茶气,一箕斤半最适宜。

堆茶:揉完往往到三更,熟茶且留箕中墩,沤堆沤出甘香醇,明早饭后再揉阵。

烘茶:一早又把茶来烘,熟茶入甑灶烧红,边整形来边干燥,勤搓密翻不放松。

农家六堡茶的适制茶树品种

六堡茶属于黑茶类,其品质形成的关键在于微生物后发酵,根据六堡茶品质特征及形成机理,适制六堡茶的茶树品种要求内含物丰富,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等含量较高,历史上适制六堡茶的茶树品种主要有:六堡茶群体种、资源大叶茶、桂青种等。

其中,六堡茶群体种多酚含量高,茶味浓郁,主要分布在苍梧县六堡镇、狮寨镇,藤县金鸡镇等地区,要以灌木型和小乔木型中小叶种为主,六堡茶群体种在千百年繁殖的过程中,进化出青芽、紫芽、红芽、中叶、小叶、小小叶等十数个不同的个体种类。该品种制作的农家六堡茶,汤色红亮,香气纯正,滋味醇和爽口,耐久藏,可视为六堡茶的上品。

传统农家六堡茶的工艺和分类方法

红芽茶

传统农家六堡茶的工艺和分类方法

紫芽茶

农家六堡茶的分类

六堡茶又称“可以喝的古董”,有越陈越佳的特质,农家六堡茶种类丰富,按照不同季节可分为社前茶、雨前茶、明前茶、夏茶、暑茶、霜降茶(老茶婆)等种类;按照老嫩程度来分又有茶谷(茶芽)、中茶、二白茶、老茶婆等种类;按照存放陈化时间的长短,又分为新茶和陈茶;此外还有茶花、茶果壳甚至龙珠茶(虫屎茶)等一些很另类的茶品,颇受一些资深六堡茶客的欢迎。

茶谷:指细嫩的茶叶,如稻谷一样是茶树最好的出品。一般社前、明前、雨前的一芽二叶三叶等精制出来茶叶都是茶谷。过去,黑石山的茶谷都是被粤港茶商抢购一空的。

中茶:春末、夏季、初秋采制的一芽三四叶被制成中茶,中茶制作较粗放,揉捻不充分,一般农家留着自己喝。

二白茶:除了冬季,农家还会在农闲时采摘一部分长高了的茶芽,并且连老叶一起摘下,因为老叶无法揉捻,所以制出来的茶有黑有白,各种叶态混杂。

龙珠茶:即虫屎茶,就是一种特殊的夜蛾的幼虫吃了茶叶拉出来的粪便,挂在网状的茶叶残渣上像珠子一样,专治各种肠胃不适。

老茶婆:过去六堡有霜降前后采摘老叶制成老茶婆的传统,蒸汽或水捞杀青再烘干,存放经年之后,会转化出甘甜蜜香,是治一切水土不服之症的良药。现在茶农也会将每年修剪的老叶收集起来制作老茶婆。

六堡茶果、茶花:这些陈放之后都是农家必备的防暑去湿良药,一般煮饮。

传统农家六堡茶的工艺和分类方法

农家六堡茶手工揉捻

传统农家六堡茶的工艺和分类方法

农家六堡茶种类

农家六堡茶最大的特色在于传统手工和六堡镇原种茶青制作,六堡茶从清末民国盛极一时的侨销茶,到解放后的公司合营,联产承包,发展出现代工艺六堡茶,再到如今,普洱茶的风靡让六堡茶再度兴盛,传统农家六堡茶就像一颗散落在“茶船古道”上的明珠,静静的守望者那些养育它的六堡镇山水和古老的岁月!

 

 

“茶船古道”散落的明珠——山坪村

我们曾在六堡文化之旅中介绍了茶船古道”散落的其中一粒明珠培中村,今天说说另一颗明珠——山坪村。

山坪村位于塘平村西面,与狮寨镇安乐村交界,山高林密,是瑶族聚居的村落。这里是六堡茶的主产区,全村茶地较为零散,掩藏在崇山峻岭之间,80年代后期茶价低落之后渐遭荒废,今又渐渐复垦。山坪村在肇庆顶的东侧,山林草莽之间还遗留有很多明清时期的茶树遗株,是六堡茶原种的基因宝库。

“茶船古道”散落的明珠——山坪村

在山坪村,在那些荒废的茶园中你可以找到很多野生的老茶树,有些茶树甚至隐藏在荒山野岭里,没有人带路你是很难找到的。

瑶民们都说,云雾再高飘不过肇庆顶,总在我六堡打转转。这里的茶叶香高味厚,不逊于塘平茶。

瑶民们很聪明,由于地处山坪村,以前步行到六堡合口街要6--7小时的路程,且走的全是山间小路。为了方便,很多茶农便将六堡茶稍作加工,将做好的六堡散茶蒸软后用手抓成一团,烘干或晾干后再挑到合口街卖,减少了茶的体积,更便于运输,这就是别具特色的山坪村手抓茶。

话说六堡社前茶

话说六堡社前茶

应《文化苍梧》主编之约,写篇苍梧六堡茶的文章。

时值春社,就写篇《话说六堡社前茶》吧,说说当年收茶的历史和文化,亦可谓应节之作。

今年的3月18日,乃春社之日。古时于春耕前祭祀土神,以祈丰收,谓之春社。周朝采用甲日,但各诸侯国也不尽相同。自宋代起确立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社”的做法,沿用至今。从前,农历二月初二在民间称“土地诞”,又叫催春节。历史上,这也曾是作为一个春社,也叫“民社”,别于前面说的官社。

春社日:家家扶得醉人归

在梧州的一些地方,如藤县、苍梧等多个地方,还保留有春社祭神及“太公分猪肉”的传统做法。

春社日,同宗同族的人们聚在祠堂内,按各自族里面的定例,摆上丰富的食品供奉社神,有社酒、社肉、社饭、社面、社糕、社粥等,拜祭祖先,祈求社神赐福、五谷丰登、茶事顺畅。接着,将祭过社神的猪肉平分给各人,这猪肉称“社肉”或“福肉”,民间“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的说法便由此得来。

能够分到社肉,被认为是受到神的恩赐。把肉拿回家后(有的地方更把社酒、社饭、社粥分给众人),茶乡以当年的社前茶敬奉,当晚全家共同分享,让全家老少都能受土地神的惠泽。入夜,有的村中人多聚集一起,焚烧用禾杆束制成的巨大花炮,花炮常带有两个小炮,称“猪仔炮”,捡到这个“猪仔炮”据说不久便会添丁。

旧时,春社是乡间一个很热闹隆重的节日,从前村中还有赛会、饮酒、斗唱采茶调的风俗。唐代诗人张演有《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可见一斑。南宋陆游有四首七绝《春社》,更是生动再现旧时春社日的热闹景象:“桑眼初开麦正青,勃姑声里雨冥冥。今朝有喜君知否,到处人家醉不醒。”;“社肉如林社酒浓,乡邻罗拜祝年丰。太平气象吾能说,尽在冬冬社鼓中。”;“柴门西畔枕陂塘,社雨新添一尺强。台省诸公方衮衮,故应分喜到耕桑。”;“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且看参军唤苍鹘,京都新禁舞斋郎。”

社前茶:六堡茶之上品

六堡原产的地方群体种属于早芽品种,而且六堡地处桂东,气候比较温暖也比较湿润。在一般的年份,春社前便已经有一到两轮的采摘期,有的年份雨水和气温适宜,甚至可以达到三四轮。这个时段所产的茶称之为社前茶。

对比其他品种而言,六堡茶品种产量不算高,但六堡民间有“茶为奴”之说法,说的是茶树在合适的气候条件下,越是采摘越是多萌芽的特性。从前,六堡茶采制按季节粗分,分作四造茶。但细分起来可分为很多个时段:社前茶、明前茶、雨前茶(清明茶)、春茶(雨后茶、春尾茶)、夏茶、秋茶、霜降茶、冬茶等。这里说到的社前茶,便是六堡茶一个很有特色的品种,倍受茶人及消费者的青睐。

今年,由于受长时间的低温阴雨的影响,茶树迟迟未萌芽,采摘时间比往年推迟了20多天,笔者于春社当日走访了六堡四柳、理冲、不倚等多个茶山,看到很多茶树才刚刚萌发出一个芽头,部分茶树长出了一芽一叶,相信随着近日气温的提高,才逐步进入春茶的采摘期。茶农反映今年六堡社前茶的数量非常少。

六堡当地人往往根据社前茶嫩芽多,芽尖多带称作“白髻”的白点作判断,但也有部分采摘精细的明前茶有此“白髻”,因此,还需再根据条索、茶味、叶底作综合分析,仅凭一个方面往往判断不准。

一年之始:祭祀茶神开秤收茶

旧时,在六堡镇合口街开设茶庄的很多是广东人,有来自广州、佛山、鹤山、江门的茶老板。一些老板和请来的茶师傅多在冬季无茶的时候,从水路沿着茶船古道回家过年。待第二年春社之前,再来乘船来到六堡合口街,张罗布置当年的春季收茶。

各个茶庄会提前在各自的商号门前贴出红纸,告示本庄于春社日开始收茶,价钱公道、童叟无欺云云。

广东人做生意很有一套,为了掌控茶源收拢茶农人心,也为了在日后收茶中茶庄间的竞争,展示茶庄自身实力,有茶庄向春社日前来交售社前茶的茶农封个利是,取茶叶丰收、诸事顺利之意头。也有的茶庄,如英记等,兼营一些日用杂货,在平日赊账给茶农,春社日便开秤收茶抵账,保证了稳定的货源。

春社日,茶农交来的都是当年的社前茶,这样很便于茶商区分开来。由于社前茶在市场上备受消费者青睐,其交收的价钱也往往会高些。春社日之后交收的茶,即使真是社前所采制,往往难卖得社前茶的价。

春社当天,祭拜茶神后,开秤收茶,从而拉开一年的收茶序幕。

品饮社前茶:内质浓厚越陈越佳

旧时茶庄将六堡茶按等级分为细茶、元度(亦作原度)、粗茶、行等四个级,其中,细茶主要为社前茶,当然,出于利益驱使,也有部分茶庄选用春社日前后一些精选幼芽作“细茶”。选用单芽、一芽一叶,少量一芽二叶。条索紧实、细黑油润,弯如鱼钩,民间有“鱼钓茶”之说。

厚,乃六堡茶之特色。从同治版《苍梧县志》的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夜不变”中特地注明“味厚”可知。而六堡社前茶,更是滋味浓厚的典型。

经过漫长冬季的孕育积蓄,而且社前茶的萌芽、生长气温较低、温差较大、多雾,而且,多是刚萌发的新芽,以单芽、一叶一芽为多,茶味浓厚。特别是一些山脊坡地上种植的茶,更是内质丰富、味浓水厚。

六堡茶越陈越佳,已为实践所证实。六堡社前茶浓厚耐泡的内质,给经存放越陈越佳提供了物质保证。而如何通过品鉴六堡茶品质,并认定其具备很好的后续变化空间,也就是如何从社前茶味判断该茶有没有存放的潜力,至为重要。

一般而言,原种六堡茶茶青并以一定标准选料,以地道工艺加工,经适合的存放的,在冲泡几道之后,会慢慢“出香”或叫“显香”,这是六堡茶品鉴之一大特点,也以此作判断其后续潜力。

据笔者经验,一般六堡茶“出香”需5年左右,社前茶、明前茶会较快一些,有3年半即出香的,有的夏茶甚至要6年左右才出香,出香之快慢、出香之类型:或显或隐,或强或弱,或浓或淡,或清雅或厚实,或醇和或高飘,不一而足,从新茶,可以大致做个判断,固有其风格不同,但也从中可以断定该茶的后续变化及空间。

品饮六堡茶,品饮着其后续变化之妙,乐在其中。

彭庆中【三口居士】/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blog.sina.com.cn/sankouju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