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黑茶>六堡茶>六堡茶储藏>六堡茶越苦越有收藏价值吗?

六堡茶越苦越有收藏价值吗?

2019-03-01 访问量: 38 茶礼仪网

相信不少茶友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得到一款年份较少的六堡茶,却试茶后发现该茶苦涩难耐,但却有茶艺师说这种新茶越苦越有收藏价值,茶苦说明茶里内含物质丰富,所以这一款茶后期转化会非常好。这六堡茶越苦越有收藏价值的说法到底有没有依据呢?

六堡茶越苦越有收藏价值吗?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茶叶的滋味物质有哪些:茶叶滋味物质是茶叶中由味觉所能感受到的茶味构成物的总称,一般由甜、酸、苦、涩、鲜等味素构成。

茶叶苦味物质主要有咖啡碱、茶叶碱、可可碱、花色素类、茶叶皂苷、苦味氨基酸及部分黄烷醇类;而茶叶涩味物质则主要是茶多酚类、醛、铁等物质。

茶汤的苦味和涩味相伴而生,在茶汤滋味结构上处于主导地位。茶汤中的生物碱和大量儿茶素类物质形成氢键缔合物,所以茶汤中生物碱和儿茶素类对味觉受体既有协同作用,也能互相制约,形成我们所能尝到茶汤滋味,这就是茶汤呈现的综合表现。

使用检测仪器检测茶汤可以检测到茶汤中单个内含物质的含量,但人在喝茶的时候,却只能感受到茶汤呈现的综合表现,如果我们在品茗时只感受到了苦这种滋味,那么说明在茶汤中苦味物质过多。

六堡茶越苦越有收藏价值吗?

那如果茶汤的滋味很苦,是否能说明茶叶内含物质就是丰富呢?而答案是不一定的。哪怕这种六堡茶冲出来的茶汤物质确实很丰富,也只说明了这个茶的内含成分并不平衡,茶汤中偏苦涩类的物质含量过多,无法确定这种茶叶在后期滋味是否能转化得很好。

相反如果一个茶内含物质丰富,而且当各个物质间搭配平衡时,它往往并不会表现出强烈的苦涩味,因此茶汤物质是否平衡饱满,口感是否舒适才是我们衡量一个六堡茶是否值得收藏的标准。

有用+10
分享

六堡镇茶区简介

六堡镇茶区简介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产茶区域广布大江南北,在北纬18°到38°,东经94°到122°的范围内都有种植,而专家们普遍认为,最优质的茶叶一定是北回归线带内出产的茶叶。

六堡茶的产区正好坐落在北回归线带北侧,分布在北纬22°58′-24°41′、东经110°01′-110°41′之间的苍梧县北部多雨地区和高寒地区约50多万亩的林地上。

在苍梧产茶的早期,这里所生产的茶叶概称为垌茶,是属于地方上各村各垌农户自产自用的产品。真正形成并被称作“六堡茶”的地域品牌的时间是进入清中期乾隆盛世以后,其产区分布是苍梧县原多贤乡的四堡、五堡、六堡一带,而以六堡所产者为优,所以称为六堡茶,产茶区域即为现在的六堡镇、狮寨镇以及梨埠镇和贺州小水的局部地区。这些地区山高多雨,土地肥沃,是种植六堡茶的宜茶之境。

六堡茶产区是大瑶山余脉以及大桂山余脉的扭结点,那里山脉穿插、岗峦起伏、冷热干湿气流交汇碰撞,形成了雨量充沛、云雾弥漫、空气湿润、日照时间较短、全年气温不高、昼夜温差较大的气候特点,所以那里植被丰厚、林木茂盛、地面松散堆积物以及腐植质层深厚,给茶树的生长提供了极好的气候和营养环境。

六堡镇年平均气温21.2℃,年降雨量1500毫升,雨量的充足保证了茶树旺盛生长的水分和无机盐需要;年平均气温不高,有利于氨基酸、咖啡碱等含氮化合物的合成与积累;正是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小气候,造就了六堡茶与众不同的特色和底蕴。

“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古人已经认识到,好茶叶特别适宜于朝早有晨阳照射,午后又有高山为它遮荫的优良环境中生长。六堡茶区正符合这种特殊的光照要求。

那里溪流纵横,山清水秀,日照短,终年云雾缭绕,山坡面接受阳光很早,而且山高谷深,山与山之间的间距很小,午后两点以后,相邻高山的阴影又升起来了,各种有利的条件使得生于其中的六堡茶树苗芽茁壮,叶张肥厚。

据数据显示,六堡春茶鲜叶含水浸出物42.65%,氨基酸总量3.12%,咖啡碱3.77%,儿茶素143.99毫克/克,茶多酚含量高达28%以上,给六堡茶的品质以及越陈越香特色的形成提供了无可替代的物质基础。

习惯上,人们喜欢按照生产六堡茶的村庄来划分具体的茶区,如不倚茶区、塘平茶区、公平茶区等;也有从历史上的质量排名来划分茶区的,如黑石茶区、恭州茶区、罗荻茶区等,不一而足。如果能以山峰加上茶树品种以及产品来综合命名的话,相信会更加容易形成品牌品种,增加六堡原产地茶品的竞争能力。

为了方便,我们还是以行政区域的划分方式来命名六堡茶的各个茶区。六堡全镇总面积291平方千米,辖六堡、哈口、大中、高枧、梧桐、大宁、四柳、理冲、不倚、塘平、公平、山坪瑶族村等16个行政村和一个六堡社区,现在随着梧州市打造百亿茶产业战略实施,茶叶种植已逐步扩散到全县其他各镇。

中茶六堡茶古法制作“老味道”

中茶六堡茶 古法制作“老味道”

近日,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新推出的“老味道”才在第三届中国(南宁)国际茶业茶文化博览会上惊鸿一现,产品一经推出即销售一空。“老味道”究竟有何过人之处?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均伟介绍,最难得的是它用大树乔木料坚持了古法制作,真正重现了六堡茶的传统老味道。

据悉,“老味道”是只有3400箩的小箩装紧压茶,朴实的外包装牛皮纸盒上,关于古法制作的介绍十分简洁明了:“鲜叶-杀青-揉捻-解块-堆闷(发酵)-干燥-汽蒸渥堆发酵-蒸压入箩-晾置陈化。经过窖藏及1000天以上后续陈化处理才出库销售。”张均伟说,别看这短短五六十字,其实要实现并不容易。

早在清朝时期,销往南洋的六堡茶销量就已相当可观,许多广东大茶庄干脆到六堡镇上设茶亭收茶。收茶主要以收购茶农交来的毛茶为主,为什么不直接从鲜叶采摘到发酵、入箩一条龙完成?第一是许多茶山仍属于茶农个人,茶厂没有那么多自家茶园;第二,多数茶农自身制茶技艺不高,场地设备等也有限制。这种向茶农收毛茶,运回茶厂再精制的流程一直延续至今,当下能实现从鲜叶采摘到晾置陈化一气呵成的厂家仍少之又少,即便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此次推出的“老味道”数量也非常有限。

听完了历史,再回头看看眼前这款“老味道”,外形漂亮均匀,芽叶乌黑肥壮,茶汤澄红明亮,是很“正点”的六堡茶汤色。充满期待地入嘴品尝,浓郁的槟榔香扑鼻而来、张扬高长,十泡之后仍有余香。而来自高海拔的大树乔木果然实力不俗,即便只有3年多的陈化时间,但滋味已醇厚有力,回甘强烈,让人憧憬它未来的转化潜力。“老味道”果然是款让人印象深刻的好茶。

六七十年代初期的六堡茶原料

六七十年代初期的六堡茶原料

60-70年代初期的六堡茶原料,8泡后叶底 与干茶对比

60-70年代初期的六堡茶原料,叶底反青,蟾蜍背现

洗茶两遍,第三泡开始品饮。该茶入口满嘴兰花香韵,槟榔味足,汤质柔、稠、滑、厚、活、饱满,入喉即化,且在口腔,齿缝间皆有明显的胶质附着。茶汤泛金圈,甘甜爽滑,口中唾液似泉水般绵延不断,而此时随着茶汤的入喉,留在口腔、鼻腔之间的那股子特别的茶香以及该茶的气韵实在是令人清神明智、飘扬欲仙!

本文全文链接:http://huang78117.tn5.net/bbs/viewthread.php?tid=965&extra=page%3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