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黑茶>六堡茶>专心和专业是品茗高端六堡茶的基础

专心和专业是品茗高端六堡茶的基础

2019-03-01 访问量: 37 茶礼仪网

广西六堡茶是中国名茶,由于养生保健功能显著,很对茶客养成了喝六堡茶的习惯。六堡茶,也有另一个境界,就是“品六堡茶”,通过有一定仪式感的方式去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也体现了喝六堡茶人和泡六堡茶人的审美意境。 

专心和专业是品茗高端六堡茶的基础

打个比喻,音乐有大众喜闻乐见的通俗音乐,节奏简单歌词直白,唱起来朗朗上口。也有殿堂级的音乐,层次丰富结构复杂,如果不用心不专业,是很难聆听到音乐细节的变化和情感的递进。六堡茶,亦然!

做为家常用的六堡茶,主要是满足人体对健康的功能性需求,而高端六堡茶自出生那天开始就不是寻常人家事。高端六堡茶,是大自然的精萃,有季节性和产地、采摘、制作的种种限制和要求,还有供求关系的矛盾,所以价格会高,在1000元及以上一斤的价格水平,少数高端六堡茶有上万元一斤的,甚至更高,一般不会做为普通生活用六堡茶。除了价格因素,惜物和审美要求也决定了高端六堡茶是以品评的形式和姿态出现的。

专心和专业是品茗高端六堡茶的基础

是什么原因让高端六堡茶的品评需要专心和专业呢?

第一,如果不用心品饮一款六堡茶,是不能仔细体会到六堡茶的丰富内质,和滋味在口腔里的变化。比如,当把古琴曲《渔樵问答》做为背景音乐听,仅仅觉得好听罢了,自然听不到渔夫和樵夫精彩的对话。

第二,如果对六堡茶没有足够的了解和认知,是无法辨识到六堡茶的内涵物因子的构成和层次变化,也就无法对一款六堡茶的内质、做工、冲泡做出判断。六堡茶有苦、涩、甘、香、辣味,滋味有醇厚、清爽之分等,体感有口腔感受和身体感受,没有足够的六堡茶知识是无法清晰辨识其区别的。

第三,如果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对一款六堡茶的产地、制作、六堡茶质及冲泡不了解的话,很难体会一款六堡茶的特点,并对它作出客观的评价。比如,各地绿六堡茶的制作和地域特点是不同的,四川绿六堡茶的厚重质朴和江浙绿六堡茶的清爽鲜香是不能用一个标准去比较的。还有,六堡茶因为有不同陈化时期的六堡茶,不知道当时的历史条件对生产销售的影响,也较难客观评价一款六堡茶。

第四,对六堡茶没有足够的认知,很难扬长避短地冲泡出一杯完美的六堡茶。不同的六堡茶,需要不同的水温、水质、冲泡器具,需要不同的注水方式和出汤时间,这些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

喝六堡茶,可简可繁,可上可下,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就好。当然了,如果手上有一款上等好六堡茶,用心地善待它就是一种尊重,才不负了大自然,不负了制六堡茶师那孜孜以求的匠心。

专心和专业是品茗高端六堡茶的基础

有用+10
分享

珍贵绝版图片展示晚清时期梧州的“六堡茶产业”

珍贵绝版图片展示晚清时期梧州的“六堡茶产业”

这是一条神奇的古道,无数茶叶沿着这条古道走向世界;这是一条独特的古道,无数茶事都在这条古道上轮番上演;这又是一条命运的古道,无数茶人与这条古道维系一生……这就是承载六堡茶深厚历史底蕴的“茶船古道”。
这条古道因水而兴,因船而旺,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漫长的足迹。其间有着无数茶农茶贩的艰辛与苦累、有着无数船工纤夫的血泪与汗水、有着无数挑夫雇工的悲喜与奔波,更有着无数茶商世家的恩怨与兴衰……但这些往事都已被历史长河冲刷得面目模糊。
如今,我们踏着这些旧日的足迹一路寻去,对“茶船古道”的史实,进行见证式采访、抢救式发掘,并将采访所得化为《茶船古道寻迹》系列报道,以此深入挖掘六堡茶历史文化,为梧州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文化支持,并更好地推动六堡茶产业发展。

《茶船古道寻迹》分“概貌”、“轨迹”、“余音”三个篇章,将通过对亲历者所见所闻的真实记录,尽可能拨开笼罩在“茶船古道”上的历史迷雾, 重新找到这条古道逐渐模糊的轨迹……

——编者的话

珍贵绝版图片展示晚清时期梧州的“六堡茶产业”珍贵绝版图片展示晚清时期梧州的“六堡茶产业”


清朝嘉庆年间被列为全国24种名茶之一的六堡茶,在过去陆路交通不畅的环境下,靠着由一条“主道”以及两条“辅道”组成的“茶船古道”,走出深山,越洋过海。

 

珍贵绝版图片展示晚清时期梧州的“六堡茶产业”6月9日上午,苍梧六堡镇,一队头戴斗笠、肩挑茶竹箩的茶农,迈着坚定的脚步,朝着合口码头广场走来。到达码头,茶农们虔诚地祭拜茶神,之后,便将一担担六堡茶有序地放到竹排上。在茶农们满是憧憬与期盼的目光中,竹排缓缓驶离码头……
这场备受游客赞赏的茶文化演绎,还原的是当年运茶船只、竹排从六堡镇起航,沿着被后人称之为“茶船古道”的航线,对外运输与销售的一个情景。云南普洱茶凭借“茶马古道”香飘世界,梧州六堡茶依托“茶船古道”远销海外。
珍贵绝版图片展示晚清时期梧州的“六堡茶产业”

茶农在六堡河茶船古道重现竹排运送六堡茶的历史情景。网络配图 
历史上,以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为起点,以茶叶、竹木等梧州特产为媒,以货船为主要交通工具,以六堡河、东安江、贺江、西江数百公里长的航道为纽带,自发形成了广西东部连接广东,再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通达南洋诸国的民间商贸通道和经济文化交流走廊。
在这数百公里长的航道上,有曲折蜿蜒的无数险滩,有往来穿梭的茶船木排,有炊烟袅袅的大小村庄,有色彩斑斓的风土民情,还有丰富多彩的码头故事。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风餐露宿的艰难行程中,茶商、茶农和船工们用清脆的号子、嘹亮的船歌和奔波的脚步打破了千百年山林深谷的宁静,开辟了一条通往大山之外的经贸之路。


珍贵绝版图片展示晚清时期梧州的“六堡茶产业”
晚清时期梧州码头对开的西江江面的船舶运输境况。

“茶船古道”《明史》载珍贵绝版图片展示晚清时期梧州的“六堡茶产业”《广西通志稿》记载:“六堡茶在苍梧,茶叶出产之盛,以多贤乡之六堡及五堡为最,六堡尤为著名,畅销于穗、佛、港、澳等埠。”
清朝嘉庆年间(1796 年~1820 年),六堡茶便以其特殊的香味声名鹊起,被列为当时全国24种名茶之一。
六堡镇有茶,史料多有记述,但重山“封锁”之下的六堡茶如何远销海外,却鲜有人知。
位于北回归线北侧的六堡镇,地处梧州市北部的桂东大桂山山脉延伸地带,四周群山环抱,山路崎岖难行。得益于山高多雾、树木阴翳这一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六堡镇盛产的茶叶张厚大、茶味浓香,并因此畅销一时。
珍贵绝版图片展示晚清时期梧州的“六堡茶产业”清末时期,两广茶产区使用当地的妇人分拣出口的茶叶。

在过去陆路交通不畅的环境下,走水路成了六堡茶向外运输的最佳选择。正是靠着一条“茶船古道”,六堡茶得以走出深山,越洋过海。
六堡镇的群山肃穆而恬静。二月将尽,春茶始发,在山间,茶农们打着火把采下一缕缕新芽。每到收茶季,四乡八邻的茶农总要起早摸黑上山采茶,将采摘下来的鲜茶精炒细揉后制成干茶,然后又打着火把翻山越岭,赶在晨曦来临之前,将热香未散的干茶挑到六堡镇街。彼时,镇上茶商已在茶庄等候多时,雇来的“工仔”也已经热好了大木甑,只等蒸茶压笠,打包装船。
珍贵绝版图片展示晚清时期梧州的“六堡茶产业”清代,妇女们上山采茶。85岁的陈式才久居塘平大山中的黑石村,世代种茶。对于他来说,上述画面再熟悉不过。“童年时,我看到父母经常举‘松节’(用松枝扎成的火把)半夜上山采茶,回家炒茶,赶茶圩。”

关于“茶船古道”的线路走向,在综合记者采访内容和查阅史料文献后可作出大致的勾勒。六堡河畔的合口码头,是这条“茶船古道”的起点。无数茶叶汇聚在此,然后装上小船或竹排,沿着六堡河—东安江—贺江—西江这条“主道”,又或是梧垌河—夏郢镇(思良江)—桂江—西江、六堡—狮寨—长发(桂江)—西江这两条“辅道”所组成的“茶船古道”一路向东,在“茶船古道的”终端——广州集结,对接“海上丝绸之路”,延伸至香港和澳门,然后直达东南亚,甚至北美地区。
“茶船古道”的水路流向在明代就已明晰,《明史·地理志》中也有记载。到了上世纪50年代,《中国茶讯》的描述则更为明确:
“旧时粤商在广西六堡乡合口街设庄收茶叶,计有‘广元茶’、‘广福泰’、‘新记’、‘三纪’、‘永组’、‘公盛’茶庄六个,以后将六堡茶炊蒸在箩,由合口街用小铲(一种小船)装运至梨埠,在春夏水大时每铲装运四十担。秋冬水小时每铲只能装运二十担。由梨埠换大木船运至封开,再用电船装运广州,出口港、澳。六堡茶除在穗港销售一部分外,其余大部分分销南洋怡宝(怡保)及吉隆坡一带。”


六堡镇居民车进良今年已92岁,他年轻时曾先后受雇于“文记”和“英记”茶庄,长期帮老板在码头边的茶亭上收茶、筛茶、运茶。在他的忆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合口码头当年的繁盛景象:码头上人声鼎沸,河岸边舟车辐辏,一箩箩六堡茶被装运上船,一条条运茶船浩浩荡荡穿越六堡河,顺水东去……
珍贵绝版图片展示晚清时期梧州的“六堡茶产业”

合口码头上反映水路运茶历史的壁画。 陈莉茵摄



运茶“主道”险滩多
沿六堡河,经东安江,走贺江,入西江,直达广州,对接“海上丝绸之路”……这条全国独一无二连接桂、粤、港,直通南洋的六堡茶“茶船古道”,在中国茶运史上影响绝不输于普洱茶的“茶马古道”。
走这样一条水路运输通道,需要经历许多艰难险阻,沿途不仅河道浅窄,而且滩多湾险。若非亲自用脚丈量,断不知茶船古道如此险峻。
珍贵绝版图片展示晚清时期梧州的“六堡茶产业”


六堡至梨埠的水路有60多公里,其间险滩重重。自合口码头以下,沙险、大中、寺坡……长则四五公里,短则一二公里便是一处滩头,其中最险的当属鸭婆滩,据说最善水性的鸭婆(母鸭)到了此处也难以调头,故而得名。
珍贵绝版图片展示晚清时期梧州的“六堡茶产业”81岁的李育恒现居六堡镇,从16 岁起就在六堡至梨埠段的水路上撑排走船,一干就是20多年。对于这段水道上的滩险,他深有体会:“水道狭窄,茶叶只能用尖头船运载。每艘尖头船能装一两吨茶叶,每船配备船工三人。为了能相互照应,每次起行,总是三四只船一起‘打帮’(结队)出发。”
一些经常走船的当地人描述,这条水道自然条件恶劣,浪急滩险,沉船翻船时有发生。经验丰富的老船工们会在船头发号施令,带领船队一次次越过险境。当尖头船顺流而下时,船上一人掌舵,两人手持长竿,一路拨扫船前大块的砂石,令船只惴惴前行。每遇险滩,所有船工一齐下船,有的在岸上拉纤,有的在河中撑顶,十余人合力把船只逐一“搬过”滩头。

在梨埠码头,茶叶将被换装到载重量达八至十吨的大木船上。此种木船单桅挂帆,每船船工有三至四人,一般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全家人一应生活全在船上,这些船民就是俗称的“疍家人”。装满货后,单桅木船即行出发,一路沿东安江入贺江,汇入西江,直抵广东封开江口或德庆都城,再把货物换装上更大的货船。
这段100多公里长的水路,暗礁遍布,遇到水面平静的河湾,方得歇息。作为“疍家人”,80岁的梨埠镇人麦瑞清曾在这段水路上“讨生活”。他说:“以前的河道比现在浅,从梨埠下江口、都城,滩头有几十处。遇到险滩,就算是女人,一样要下水去拉纤撑顶。”
珍贵绝版图片展示晚清时期梧州的“六堡茶产业”遇到滩险,船上的船工们要全部下水拉纤。 

大船从西江航线到达珠三角地区的商埠,那里的河道相对开阔些,但是经过肇庆的羚羊峡时,也是一次考验。羚羊峡内河道最窄处仅两百米,江流湍急,漩涡丛生,水位最深处达七八米,稍有不慎则船翻人亡。六堡人邓炳健的父亲曾是“英记”茶庄的经营者,谈及英记茶庄的运茶史,邓炳健说,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英记”茶庄所收购的六堡茶运到都城后,一般分装在几条大木船上,大木船用缆绳串联起来,再由“拖头”(机动驳船)拖住顺流而下,这样通过羚羊峡才比较安全。
为了航行安全,西江航线自晚清时期起就引进了汽轮。1941 年成稿的《苍梧县志》记载:
“清光绪十八、九年间(1892 年~1893年),梧始有平安公司之轮渡来往广梧。”
到了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梧州商人李虎石、周濂生等筹建西江航业股份有限公司,集资购买机动客货轮船“广泰”、“广威”,专营梧州至香港航线。其后,清朝宣统二年至民国元年(1910 年~1912 年),该公司又陆续购置“广南”、“广宁”、“广河”、“广平”、“广清”五艘客货轮电船经营梧州至南宁和梧州至广州的线路。

大量航行于西江航线上的货轮确保了六堡茶的运输安全。及至1935 年,广西省政府编撰的《广西一览》称:
“往来港粤,多通大汽船;溯江而上,皆通浅水电船。沿途诸埠皆可湾泊,帆船如鲫。”两条“辅道”均崎岖六堡镇黑石、恭州、芦笛、理冲等地方(即现在的塘平、不倚、四柳、理冲等地)从古到今一直是六堡茶最集中的产区,当地家家户户几乎都种茶做茶。这些村落都处于六堡最偏远的崇山峻岭之中,当地老茶人所走的道路亦不尽相同:有人沿六堡河而下,踏着前人清晰可见的航道一路东去;有人顿住脚步,继而转向西南,担茶翻山,以减少中途的水路运输,将自家茶叶运送到邻近地区交易。因此在“茶船古道”的线路版图里,又形成了另外两条分别从六堡翻山越岭到夏郢和狮寨,然后通过桂江下梧州,再入西江到广州的“辅道”。
珍贵绝版图片展示晚清时期梧州的“六堡茶产业”“茶船古道”线路图
六堡镇南部山区临近夏郢镇。于是,六堡镇理冲村、四柳村和不倚村的部分茶农会选择翻山越岭,翻过松山坳、蚕村、饭包坪、吃水冲儿、双洞,直趋夏郢。少数有条件的茶农则撑排装船,沿梧垌河溯江而上,到蚕村后登岸以人挑马驮,越过饭包坪等处,到达夏郢镇后进行茶叶交易。茶商在当地收购的茶叶,集中在夏郢的码头换装上小木船,顺思良江而下入桂江送到梧州。这段水路只有20多公里。
而六堡镇西部山区毗邻狮寨镇,当地山坪村、公坪村和塘平村等茶农则翻过界顶,直接把茶叶挑到狮寨交易,这些茶叶随后被挑到桂江边上的长发码头,装上木船,沿桂江顺流而下直到梧州。这段水路将近50公里。
六堡镇四柳村77岁的茶农易良成年轻时就经常翻山走这两条线路,“以前人力不值钱,我们的茶都靠自己担出去,五十斤一箩,每次担两箩。夏郢和狮寨我都去过。夏郢是个米市,狮寨也是个大圩,把茶叶担过去卖,换回些米盐布匹和日用品。夏郢远一点,一天来回不了,要停(住)一晚。狮寨近一点,早上去,晚上就能回来了。”
翻山越岭的陈年往事,易良成说得就如到邻家串门般寻常。实际上,这两条“辅道”的线路相当崎岖,其间山路数十里。据《支那省别全志》所述,
珍贵绝版图片展示晚清时期梧州的“六堡茶产业”“梧州在20世纪初期没有完整的陆路交通……道路皆为羊肠小道……道路修在断岩绝壁之下,洪水到来道路即被阻绝。”茶道通行之艰难,可见一斑。

由于有“大船”能够从西江经梧州上溯桂江直抵夏郢或狮寨,所以很多茶商喜欢乘船而上,到达夏郢或狮寨收购茶叶后,再步行或骑马走过这段山路进出六堡。邓炳健至今仍记得,他父亲说当年文记和英记茶庄就分别在夏郢或狮寨设有茶叶收购点。
这种状况直到上世纪50年代后依然如此。1952年底修编的《省茶叶改进工作组工作报告》里提到,“茶农普遍用肩担运出,六堡茶区现仅合口圩为集中地,第九区的五堡茶,则以狮寨为主要集中地,少部分以长发为集中地,茶农挑茶到圩场需50里路,经收购私商、合作社等踩制运往广州。”
珍贵绝版图片展示晚清时期梧州的“六堡茶产业”
如今,茶农们已不再行担茶翻山的“壮举”了,但在山坪村、四柳村等山间道路上,仍能不时碰见驮运物资的马匹。这些矮脚马闲庭信步,每每摇头晃脑,挂在马脖子上的铜铃相撞,发出的“叮叮”声响依然清脆悠扬。



广州中转销南洋六堡茶的输出,无论是依靠茶农肩挑担运翻山越岭辗转经梧州转运,抑或凭借不同的船沿水路在江口、都城集中,最终都归于西江水道滚滚而去。走西江水道,要途经德庆南江口、悦城、禄步、肇庆大湾、高要、永安、三水,然后才到达佛山和广州,这段水路全长将近300 公里。

得益于当时兴旺的水路运输,茶商们凭借西江黄金水道将六堡茶以最低的成本运达广州,大量六堡茶通过广州和港澳的出口商再加工、包装,主要销往南洋诸国。
珍贵绝版图片展示晚清时期梧州的“六堡茶产业”
晚清以来,出口的六堡茶成品已有块状、砖状、金钱状,广州和港澳地区的茶商又多以“四金钱”等商标命名待销的六堡茶。而对于散茶,茶商们更是直接分装入箩,投以记录该类茶叶信息的“内飞”(茶票),再“打唛”(上标签)出售。这些“打唛上飞”的六堡茶在广州和港澳地区稍作中转停留,很快又被换装上越洋巨轮,从珠三角各大商埠运往南洋地区。
随着六堡茶名声渐响、出口销量大增,不少精明的粤港茶商纷纷逆流而上,经梨埠直入六堡设庄收茶,减少了其中的流通环节,以便获得更多利润。广东茶商梁福就是其中的一员。清末民初,他已到六堡镇合口街开设茶庄经营茶叶生意,未几即把茶庄盘给了其义子陈永昌,自己回广州,直接代理了六堡茶区多家茶商在广州的销售业务,舒舒服服地当起了六堡茶输出终端的“大老板”。
随着香港“天顺祥”茶庄、“广生祥”茶庄等众多大茶庄进驻六堡,六堡镇上茶叶交易繁荣一时。六堡镇人陈胜文至今保留着父亲经营的“兴盛庄”茶行的“茶票”模版,模版上可见“广东省城河南广生祥”字样。当年,“兴盛庄”的六堡茶曾远销到广州和香港,甚至漂洋过海到了南洋一带,而茶票上的“广东省城河南广生祥”则是六堡茶在广州的代理商。
珍贵绝版图片展示晚清时期梧州的“六堡茶产业”

网友:莞尔/摄

总部设在香港的陈春兰烟茶庄,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已是六堡茶在南洋地区的主要经销茶行。该茶行购进六堡茶后,冠以“宝兰”牌子再行分销。在业务最兴旺时,陈春兰烟茶庄每季度进口300 箩筐六堡茶,每筐重达100斤。正因有一批敢闯而活跃的茶商,“茶船古道”从上游到下游,再到远洋,都流动着一股旺盛的商贸气息。
珍贵绝版图片展示晚清时期梧州的“六堡茶产业”航拍六堡镇全景。 网友junnyliang摄
“茶船古道”尘封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茶船古道”的航运依然如故。在1954年之前,随着时局稍稳,六堡茶的输出大增,广西农学院热作分院与广西区土产公司1981年合办的茶叶培训班,联合编撰了《茶叶初制与毛茶初评》一书,书中就特别提到,六堡茶“在新、马地区南洋一带的侨胞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当时六堡茶区内的茶商与国营的供销社同时设点收茶,双方竞相发力,“茶船古道”再度繁忙。
珍贵绝版图片展示晚清时期梧州的“六堡茶产业”但这已是私营茶商船队最后的一抹余晖。1954年,国家开始统购统销茶叶,私营茶商及船队迅速消失。往来于“茶船古道”上的船只逐渐增多,经营六堡合口码头至梧州段航线的,已是苍梧县公交船队和木双水运社,六堡茶在西江水路上的输出,则全部交由广西梧州航运局和梧州市水运公司负责。
茶叶统购统销后,中茶广西支公司明确了在六堡茶区统购的干茶,全部运到梧州茶厂进行精制加工后再行出口。从六堡运出的茶叶,虽然仍沿着六堡河、东安江、贺江的线路进入西江,但已经不再在江口或都城停留,而是直接运上了梧州。
珍贵绝版图片展示晚清时期梧州的“六堡茶产业”六堡镇风景 网友:莞尔/摄
另一路从夏郢镇和狮寨镇沿着桂江而下的干茶,也源源不断运到梧州。此后,梧州茶厂的生产线开足马力,成为六堡茶生产的主角。
苍梧县木双镇71岁的老船工毛江荣说:“上世纪50年代以后,我们撑船运出的六堡茶都送去三角嘴(梧州茶厂厂址)。送到码头后,茶厂工人就会来卸茶下船,那时的六堡茶都是一坨一坨用藤笠(竹笠)装好,外面用大片干竹叶包上。到了上世纪70年代后,我们也将茶送过去东出口的‘工农仓’(中茶公司的李家庄码头茶叶仓库)。”
其后四十年间,在梧州经过精制加工的六堡茶仍然沿着西江水道被运到广州,经港澳出口到南洋地区。
直至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六堡至梧州市区、夏郢至梧州市区、狮寨至梧州市区公路,以及梧州至广州国道相继贯通,繁盛一时的“茶船古道”逐渐为公路运输所取代。
珍贵绝版图片展示晚清时期梧州的“六堡茶产业”六堡镇景色   网友:莞尔/摄

六堡茶喝出黑茶好品味

六堡茶喝出黑茶好品味

提到黑茶,很多人立即会想起普洱茶,其实黑茶的种类、产区有很多,湖南、湖北、四川、广西、云南都有黑茶出产。

  近年来,原料粗老本被称为边销茶的黑茶,被认为具有补充膳食营养、利尿解毒、杀菌消炎、降脂降糖、化解油腻、延缓衰老以及抗癌等诸多功效,受到热捧,尤其是普洱茶一度被炒成了天价神茶。其实,想饮用黑茶不一定专注于普洱,诸多的黑茶品种其口感、功效和普洱相比各有千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来自广西的黑茶——六堡茶。

  六堡茶源自广西六堡镇

  六堡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所特有的黑茶品种,在梧州、横县、桂林等地都有生产。作为广西著名的茶叶品种,六堡茶的生产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并因最早产于梧州市苍梧县的六堡镇而得名。

  传统的六堡茶来自广西特有的桂青茶树,是以其鲜叶为原料,采摘时,要采集茶树成熟新稍上的一芽二三叶至三四叶,并于采摘后当天制作完成,形成六堡毛茶。

  在六堡茶毛茶的制造工艺中,工序依次为:杀青、揉捻、渥堆、复揉以及干燥。

  六堡茶是这样制成的:

  一、杀青对六堡毛茶来说,其杀青特点是低温杀青,但相比较而言,全程温度大致有一个低—高—低的变化过程,其他要点和绿茶杀青相同,杀青方法则有手工杀青和机械杀青两种。

  二、揉捻六堡茶的揉捻以整形为主,因要求耐泡,杀青叶揉捻前须进行半小时左右的摊凉,粗老叶则不必摊凉,要趁热揉捻以利成条。

  三、渥堆渥堆是形成六堡茶独特品质的关键性工序,目的是通过沤堆的湿热作用促进茶中内含物质的转化,以减除涩味,使滋味变醇,消除青臭气,激发特殊的香气并破坏叶绿素,使叶色转变为深黄褐色。渥堆的原则是嫩叶薄堆,老叶厚堆,一般堆高33-50厘米,温度控制在50℃左右,时间一般为10-15小时,待沤至叶色变为深黄带褐色,茶坯出现粘汁并发出特有的醇香即为适度。

  四、复揉沤堆后的茶坯有部分水分散失,条索会回松,所以要复揉一次汤条索卷紧。通过复揉还可使茶汁互相浸润,干湿一致,复揉时间5-6分钟,条索达到细紧。

  五、干燥六堡茶的干燥不能以晒代烘,对烘干所用的柴也有讲究,忌用有异味的樟木、油松等或是湿柴,否则会影响品质。

  喝黑茶不必过于求“金花”

  和普洱茶等黑茶一样,六堡茶的成品有散茶,也有制成块状、砖状以及坨状的。好的六堡茶,品质应有如下特点,即茶叶色泽黑褐光润,叶底为红褐色,特别耐冲泡,冲出的茶汤色泽红浓似琥珀,口感则醇和甘爽、滑润可口,细品有槟榔味。

  喝六堡茶,有些人讲究必须有“金花”。研究发现,六堡茶中呈金黄色的“金花”是在晾置陈化后产生的黄霉菌,这不是有害的黄曲霉菌。黄霉菌可以分泌淀粉酶和氧化酶,催化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并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得茶叶的汤色变为棕红,并消除茶中原有的粗青味。

  目前,有金花的茶还有茯砖茶,但金花是一种加工工艺,目前有很多茶在需要的时候都可以专门催生金花,所以,无论是普洱还是其他茶类,有金花不一定代表着品质就特别好、年代就久远,所以不必过于追求。

  散仓味10月北风为最佳

  黑茶讲究喝陈,且越陈越好,很多人因此买回黑茶后并不急着喝,而是储存起来。

  六堡茶在买回家后,一定要注意贮藏条件,才能使其茶味更醇厚。贮藏时,要注意此茶不宜被密闭,应略透气一些,用棉纸、宣纸或是牛皮纸包裹的茶,可剥开一些后存入瓷罐或陶罐中,罐口不要盖紧,略为透气即可。如果买回的茶有些仓味,可将茶叶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待仓味散尽再储存也不迟。

  如果家中的六堡茶储存已久,要散发茶中的仓味则可在每年的10、11月时,用自然风来吹最好,北风干燥利于仓味的散发。另外,如果是在其他时间散仓味,则要选在非下雨天,用电风扇的微风来吹,千万不要让阳光直射到茶叶上。

  整筒的竹壳茶饼如果没有仓味,就可用纸来包裹存放,纸有调节作用,可抵挡过度的湿气对茶的侵袭。但是,对于受潮了的六堡茶千万不要自行烘焙,烘焙后的茶味尽失已无饮用价值。

  此外,储存六堡茶还应远离厨房以及有特殊气味的地方,茶叶吸附味道的能力强,特殊味道会让茶染上怪味。

  对于储存了一定时间的六堡茶,如果喝的时候感觉茶汤的口感“紧”或是“涩”,则可将大的茶片剥散或是把散茶摊开,这样会使茶叶自然“回润”,滋味及香气就会重新回归。

  鉴别年代的方法30年以上“金花”已不可见

  喝六堡茶也是陈茶最好,所以区分茶叶年代的方法就变得很重要,鉴别方法如下:

  一、看外包装,一般来说,正规茶厂生产的茶叶,包装纸、盒等材质上,都会标注茶叶的商标、生产日期等。

  二、不同年代的六堡茶,原料构成是不一样的,早期的六堡茶用料十分考究,选用的全部是纯正的桂青种为原料,特点就是叶张肥厚、色泽黑褐油润且均匀一致,比较新的六堡茶,在用料上部分采用了拼配原料,叶张显薄、瘦,含梗也稍多,色泽较黄褐,且欠均匀一致。

  三、不同年代的六堡茶,其“金花”的色泽也不一样,刚出产或年份不是特别久的六堡茶,茶内会着生大量的金黄色的大颗粒,就像是米兰一样的“金花”,如果是这样的茶,一般年份是在10年以内的。随着陈放年份的延长,六堡茶中的“金花”会萎缩变小转白。30年以上的六堡茶,有些可能已经基本看不到“金花”了,有些还可能有,但已不像新茶时那么多、那么大了,只隐约可见白色欠均匀的斑点。

  四、一般情况是,六堡茶陈放的年代越久,陈香味就越浓,陈香带有一定的刺激性,称为茶气,茶气越足,表明年份越久,这种茶气相当持久。

  五、看耐泡性,陈的六堡茶在多泡以后,茶叶已淡,但茶气犹存并且依然纯正。越是陈放时间长的茶汤越易冲泡出来,且茶汤色泽红艳明亮,似陈放多年的洋酒。如果按1︰30的茶水比例冲泡六堡茶,15分钟后茶汤色泽仍能保持红艳。

  六、一般来说,六堡茶的茶汤滋味甜醇爽滑,陈放多年的则滋味甜醇,入口即化。所谓“化”,即是茶汤入口后无需吞咽,很自然地顺喉而下。“甜”是六堡茶的主要特色,甜须纯而不腻,丝丝甜味沁入喉嗓,沁人肺腑。十几泡之后,茶汤色泽逐渐变淡,但甜味犹在且更加纯正。

  七、喝完茶后要观察叶底,陈放多年的六堡茶,叶底黑褐均匀,质地稍硬,用手轻轻一捏叶底即碎。

  关于黑茶,你应知道的

  一、黑茶是我国六大基本茶类之一,最早为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日常饮用。

  二、黑茶有多个品种,包括湖北的青砖茶,湖南的茯砖茶、黑砖茶、千两茶、花砖茶、天尖,四川的康砖、金尖,云南的普洱茶,广西的六堡茶。

  

 

广生祥六堡茶参加济南茶协四届三次理事会暨迎春茶会

2015年1月13日下午15:00时,广生祥六堡茶受邀参加了在山东济南市第一茶市聚茗阁四楼济南茶叶博物馆举行的“济南市茶叶行业协会四届三次理事会暨茶事空间迎春茶会”。


本次茶会共安排了10个茶席,广生祥六堡茶有幸成为其中首个茶席。


在本次茶会中各位茶友对广生祥六堡茶表现出浓厚兴趣,纷纷在广生祥六堡茶茶席前共聚茶缘,共叙茶情,共享茶市,共襄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