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要这样喝才有意思!

普洱茶要这样喝才有意思!

2020-01-05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普洱茶属于后发酵茶,在茶书中经常会提到“普洱越陈越好”。

但这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比如茶本质好坏.适宜的储存环境和陈放时间),

茶品在存放过程中使茶叶内含成分发生转化,通过微生物和酶的作用,

产生了许多新的成份如:生物碱、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芬香类物质等含量,从而形成这一品质。

想要形成这一品质的时间十分漫长,如果在存茶的过程中想要品但又不懂该从哪一年下手,拆了年份不足又觉得可惜。

下面就以在南方(广东)自然仓储下存放的普洱古树生茶来给大家大致整理三个前期的适饮时间段。

第一个阶段:新茶

采摘的鲜叶经加工制作后完成的茶,属于茶友常说的“新茶”。新茶内含物质丰富,

叶涩类物质的茶多酚相对较平衡,因而古树茶茶汤饱满度好,苦涩味均衡,芳香度和鲜爽度高,

茶味十足,回甘强劲,汤质层次丰富,耐泡度好,韵味更加悠长。茶汤颜色上,以浅黄、黄绿透亮为常见的色泽。

较适于喜欢喝口感清新或收藏的人群。

图为2015年易武张家湾茶汤.茶底

第二个阶段:5年

南方雨水多,天气湿润,气侯暖和,为普洱茶的后发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所以茶品在转化速度上相对要比北方快1~2年。茶品经过5年时间的陈化,香气内敛,

没有新茶的香那么张扬,却更显魅力;口感上变得醇厚,涩感变淡,但茶汤进入口腔后,

体感却更为明显了.这个时期的生茶,茶汤的黄色特征会逐渐加深,油亮度也会提升,品饮价值凸显。

图为2012年易武弯弓茶汤.茶底

第三个阶段:10年

经过10年的时间,茶品渐渐开始进入一个较为稳定的阶段。多酚类物质、

色素类物质在和空气的接触中不断氧化,比例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在茶汤颜色上,

则以橙黄、橙红透亮为主;茶味更是醇滑.厚重,满口的茶香与醇厚的茶气相融,

冲击着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让人身心愉悦,满满的幸福感瞬间到来。

图为2007年易武帕溪河茶汤.茶底

正确的品饮过程中你会发现,在仓储得当的基础上,之后的20年.30年,甚至更久,

茶的真味就会越来越突显,其茶叶品质会有质的飞跃,开始呈现出迷人的特性。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惨状的真实故事

  曾经“炒茶”一度齐名于“炒股”,甚至凌驾其上,茶市和股市也经常成为人们捏在一起评头论足的谈资。可是茶为消耗品,而股票却可以融资、循环,如果把茶当股票来炒,等于将终端消耗堵死,实在不算明智。最多也就是个囤积居奇的勾当,一阵风的事。当茶商们乐此不疲地玩弄手段和伎俩的时候,这阵风也就快过去了。

  一句“能喝的古董”让很多茶商动了借古董说事的脑筋,继而各种慈善义拍、减少发货、买断货物等手段不绝于市,100克的“宫廷普洱茶”曾拍卖出16万元的天价,某些茶叶的价格一年内疯长了百倍,一年的成交量也超过过去的10年。以前从事建材、造纸、贸易等行业的商人纷纷倒戈将资金投入到开设普洱茶厂上。

  07年5月份,这片人为的价格泡沫终于不堪重负,一朝破碎。仅3天时间,就从22000元一件跌成9500元一件,并且一发不可收拾。据相关部门统计,去年普洱茶的产量为14万吨,但真正被喝掉的只有两万吨,大量的普洱茶被库存,造成市面上供大于求的状况。据业内人士透露,在马连道市场上,被套的普洱茶商户中,出货较快的也还有30%左右的库存,库存有100多万元的商家不在少数。

  今年的普洱茶,新茶价格继续低迷,而大部分商家仍有囤货积压,为了收回成本,这些商家基本上是在低价甩卖,售价甚至低至10-20元/饼,可真正买来喝的消费者并没有明显增多。“炒茶”让更多人知道了普洱茶,但同时带来的负面影响更甚。

  定错位,酿惨状

  茶,究竟为何物?饮品而已。普洱茶的不同,不过是具有了放久点会更香的特性,不可否认,这个特点使普洱茶具有了一定的投资气质,然而,正如比格斯所说的,人们并没有理智地利用这种气质。一句“能喝的古董”看似将二者之利尽收囊中,但实际上在大多数人眼中,“古董”的概念已经深深地淹没了能喝的脾性,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于是市场也就拧了劲了。总之一句话,都是“古董”惹的祸。

  普洱茶被茶商喊成“能喝的古董”,这个定性一下子就惹毛了所有“收藏家”们。你说你是古董,有几人是真正拿来压箱底的,有几人是拿来鉴赏的,你身上又有几斤历史来自称古董?你不过是茶,苛刻的保存条件和百年限期注定了你成不了古董。不能被欣赏,却只能被沏泡,沏泡之后又不复存在,所以非要说成古董的话,充其量只能称为“一次性古董”。题外话:第一个喊出“能喝的古董”的人一定不是收藏家。

  有人用“一克普洱一克金”来形容普洱茶的昂贵,也有很多人真的把普洱茶当黄金一样来投资,这也是不少茶商们所期望的。可是仔细想想,一个是茶,一个是黄金,可类比的地方就只有水涨船高的价格而已。抛开贵金属的本身价值不谈,仅矿产不可再生的稀缺性这一点就是普洱茶比不了的,茶,只能越种越多,喝掉才是它的正道,囤积、投资都只能让它越来越贬值。

  茶是一种文化的饮品,不是一种可以喝的文化

  所有行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都逃不开两个问题:一是应该给消费者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二是应该以什么方式推广和销售产品,对农产品而言尤为重要。基于本身特有属性,农产品大多关乎人们的衣食民生,是基础性产业,因此对消费者的导向是否正确就异常关键,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普洱茶本身在中国的茶产业中其实是有着区隔别众的品性的,关键在于它采用了怎样的方式和手段让人们知道。鉴于普洱茶的案例,做以下思考:

  1、品牌路上,提防“文化陷阱”

  中国的茶产业,若干年以来一直处于一种有姓无名的发展状态,即人们只知其产业,不知其品牌。诸如立顿那样的品牌性企业,国内同业尚属空缺。当然不可否认,近年来,中国茶产业也逐渐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并为之努力。

  李明利本人认为,茶产业是个很容易和文化扯上关系的领域,尤其是在中国,茶文化已有千年历史,积淀厚重。于是中国茶产业的品牌之路,文化这张牌意义非凡。当然,这其中也潜藏着一些隐形的文化陷阱,往往是擦着文化的边,打着非文化的球。因此在制定品牌发展策略的时候要有洞察文化真相的眼光,分辨得出真文化与伪文化,才不至于误入歧途,走了弯路。

  就像普洱,名气大,品类标识性强,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但普洱的问题是概念模糊,产品认知不深,品牌识别薄弱,消费者对其功能及陈茶特性一知半解。于是,普洱茶在寻求被认知的道路上选择了一条所谓的“捷径”,貌似“陈”、“古董”都与文化有着某种血缘关系,孰知最初以文化打品牌的动机却最终导致了沦为满足人们利欲熏心的金融工具的结果,终是人走茶凉。

  2、品牌壮大需根植于产品的土壤

  文化固然是提升产品内涵,树立品牌的重要元素,但终究只是产品的一种附加价值,它必须以产品为根基才能得以升华,一切脱离产品谈文化的行为无异于纸上谈兵,空中楼阁。

  普洱茶“炒茶”事件中所犯的错误就是脱离了本性为茶的“土壤”。其实普洱茶本身有着不错的产品基础,如各种保健功能及陈茶更香的脾性。虽然文化上也大有可挖之处,但说到底它始终还是一种饮品,上一步讲,它是一种农产品。农产品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即可消耗性,作为消耗品,拉动消耗才是最大原则,只有消费者不断地消耗掉你的产品,你才有继续种植、生产的可能和必要。即使产品本身具有了耐存放的特性,也应在不影响整个产业链正常运转的前提下适当典藏,才能维持一个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3、依托政府,立足产业

  在地方区域品牌的树立和突围过程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视。品牌质量的保证、特色的保存,对传统作坊式生产和经营方式的统一规范和管理,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与更新,对知名品牌企业的扶持和监管等,都将影响和决定到区域经济的健全和理性发展。从这个角度上讲,当初普洱的误入歧途,区域政府有一定的责任,而如今普洱要想从跌倒处爬起来,区域政府也有正确引导和扶持的义务,而作为企业,更应有意识地将政府资源最大利用。

  另一方面,产业营销是现今营销领域里颇受关注的新锐理念,也是营销时代的大势所趋。不同于以产品为中心的“点子时代”,也有别于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系统时代”,产业营销理念特性在于配套农业产品,在精耕产品的基础上,整合行业、政府、公共关系等资源,对接市场需求,从整个产业的高度制定策略,以产业的做大带动企业的做大。

  4、启用智囊系统,严控渠道末梢

  随着品牌意识在中国茶产业中的逐渐加深,企业捆绑专业策略营销团队的模式广为应用。而选择一个专业的,真正能做到量体裁衣的智囊军,能让一个企业决策尽可能的少失误或不失误,这是企业发展长征中关键的一步。

  渠道终端是好决策的执行者。如果决策好,渠道涣散,叫力不从心;如果决策偏差,渠道精良,叫有劲没处使;如果决策和渠道都疲软,这叫心力交瘁。只有两头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消费者才能真正买产品的帐。

  总之,普洱茶是中国近几年来茶叶行业的热点,作为茶叶行业应该有这种营销意识,更重要的是不要偏离产品特性,才能发展更持久。相信,有了这一轮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普洱会发展的更健康,中国的茶叶也会更健康。

干货︱普洱茶最佳的保存方法

  目前较广为茶客采用的是“陶缸堆陈法”,取一口陶缸,将老茶、新茶掺杂置于缸肉,有包装者最好退除,以得陈化,缸口则以木板、棉布复盖,使其通风、不落尘、不进异物即可。

 

  普洱茶保存得当,会越陈越香,这是普洱茶与其他茶不同之处,有的朋友在购买的时候会发现普洱茶的外包装上有标示保存期限,这是因为规定食品必需要标志,事实上消费者在饮用普洱茶时,是可以不须在意的。但要是大家在选购时发现发霉就不能喝了。

  《普洱茶记》中记载:“气味随土性而异,生于赤土中杂石者最佳”,“种茶之家,芟锄备之,旁生草木,则味劣难售”。

 

  这说明对茶叶品质的要求,早在栽培时期便要讲究,同时,为了保持普洱茶的品质,古人也有“或与他物同器,则杂其气而不堪饮矣”的警语。其实普洱茶的保存条件,已是所有茶品中最为宽松的了。

 

  一般来说普洱茶的收藏只要不受阳光直射,阴凉通风,远离其他气味浓厚的物品或环境,例如香皂、蚊香、樟脑丸、神龛、厨房、卫浴等就可以,如果普洱茶的陈放数量较多,不妨拨出一个小房间,摆上除湿机,湿度计,定期翻堆。

  陶缸堆陈法的概念是模拟一个微形茶仓。安排一个适合茶菌生长的环境,让老茶的茶菌顺利繁衍到期新茶上,且新茶的茶气刺激老茶,达到新旧并陈,阴阳互补的效果。

 

  即将饮用的茶饼,老茶客们另有一套“茶气调和法”:将茶饼整片拆为散茶,置入半斤、一斤的陶罐中(勿选不透气的金属罐),静置半月后即可取用。

 

  这是因为一般茶饼往往外围松透,中央紧结,加上七饼这一落的包装方式,长期下来,茶饼内外氧化后熟程度不一,外围水滑,中央气强。经过上述“茶气调和法”处置后,即可让内外互补,享受到较高品质的茶汤。

 

  新的普洱茶味道浓烈,刺激性强,对于喝惯高山茶或者普洱茶的人比较不习惯。老的普洱茶由于陈放较久,经过长时间的后氧化作用,茶性变得较温和无刺激,能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不刺激胃,普洱茶气清香,口感甜爽,口感好。

 

  普洱茶的收藏饮品及品饮者应皆知,只要不受阳光直射,阴凉通风,远离其他气味浓厚的物品或环境污染的地方就好,总的来说存藏更是关键,不同的环境与容器,对其品等高下之影响不可忽视。

 

  所以上上品的陈年普洱茶决非只要茶材优、制作佳,而随意放在一般环境之通风处可得。就个人经验归纳此存茶四要:恒温、恒湿、不见光、无杂味。上上品之陈年普洱茶,除茶材与制作讲究外,更要有和缓的后发酵存藏。

东莞仓储的普洱茶,是另一种生命形式的存在


东莞不产茶,但大家都知道,东莞是中国的“藏茶之都”。有专家透露,仅普洱茶,东莞就藏了超过30万吨。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有关数据调查:云南全省普洱茶年产量约为8万吨。因为没有权威统计数据,只能做以上描述性的说明了。但仅此,茶,尤其是普洱茶在东莞的地位,就可见一斑了。

曾经是躲在深山人不识,在最近的20年中普洱茶却成了茶界宠儿,投资者趋之若鹜。在富可敌国的制造业发达的东莞,对“越陈越香”的普洱茶在收藏价值上,成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业态突出表现。东莞的地理气候条件和多年来形成工业文明管理促进了普洱茶藏在东莞的迅猛发展。实践证明,在东莞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环境中,普洱茶蜕变积淀的内含物质,能获得更好的口感和更多的有益于健康的物质。


普洱茶产于云南,茶树是普洱茶生命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它只适宜于林森茂密的大山中。采摘下来的叶片是普洱茶的另一种生命形态,萎凋、杀青、揉捻、晒干、发酵、压制等制茶工艺,虽然表现为人的主观行为,却是基于人类通过长期实践对这种特定的生命形态不断深化的理解,就此而言,传统制茶工艺流程是适宜于普洱茶青的生存环境。

对于普洱茶来说,陈化是一个最为漫长的生命旅程,通常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它们的环境需求是不断变化的,营造适宜于普洱茶陈化的动态环境,正视普洱茶仓储是关键所在,陈化环境的固然需要人工营造,但是前提是尊重特定阶段的生命规律,而不是将人的主观意志强加给茶,在东莞干仓陈储的普洱茶就自然成了人们热议和关注的对象。


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在东莞良好的环境和科学规范管理下,普洱熟茶经3年以上生态仓储后,陈韵初显,汤色鲜亮,汤质粘稠适度,虽仍略显苦涩,但总体口感顺滑甜柔;普洱生茶经6年以上生态仓储后,茶性转温,苦涩协调,甘甜初显,口感润泽,饮后齿颊留香。这些口感特征应该作为界定优质普洱茶的基础。

东莞仓储的普洱茶,是作为另一种生命形式存在的,在这里,通过科学管理,合理的温湿度,产生均衡的微生物菌群,现代化高科技术进行理化分析保障茶叶陈储过程的健康安全。使在这珍藏的每一饼普洱茶中蕴含了无穷的日月精华。

当然,普洱茶的陈化年限总会有一个极限值。到那时,普洱茶被彻底碳化了,不再是普洱茶了,据说故宫存的金瓜贡茶陈期已近两百年,已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了。


当生活的脚步越来越急促的时候,我们应该在普洱茶的浓郁厚重中回味,体悟从大漠洪荒到现代科技文明的漫长道路上,大自然对于人类的恩赐,和人类祖先的智慧光芒给我们的启迪。所以,在这有生之年,爱好普洱茶的人们,都来享受:产自云南,藏于东莞的厚、醇、温的特性普洱,在品味时光倏忽而逝中,品饮每一次的灵光乍现,那必是能从味蕾中感受到余味悠长,使身心舒畅,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