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龙润茶技术总工卫宗成荣获“普洱茶传承工艺大师”称号

龙润茶技术总工卫宗成荣获“普洱茶传承工艺大师”称号

2020-01-06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2018年8月26日,“第十三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暨首届国际普洱茶产业发展大会”在普洱市隆重举行,“普洱茶传承工艺大师”齐聚一堂,亮相茶博会。龙润茶技术总工卫宗成荣获“普洱茶传承工艺大师”称号,一生制茶,匠心传承。

各位领导为大师颁发荣誉证书

本次茶博会由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以“一带一路·共享普洱”为主题,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客商、市民前来参展、参会、采购,有效促进了产销衔接。今年首次在全省开展“普洱茶传承工艺大师评选”,并将“普洱茶传承工艺大师”颁证仪式定在茶博会上举行,旨在传承制茶工艺,推动普洱茶产业发展,促进普洱茶文化发扬光大。

卫宗成大师喜获“普洱茶传承工艺大师”殊荣

在“普洱茶传承工艺大师”颁证仪式上,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陈勋儒,中共云南省委农办主任、云南省农业厅厅长王敏正,云南农业大学校长盛军,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石丽康等领导上台,为8位大师颁发证书。龙润茶卫宗成大师凭借专业的制茶技艺和极致匠心喜获“普洱茶传承工艺大师”殊荣。卫大师是临沧人,从小生长在云南,是土生土长的普洱茶人。一生为茶、一辈子制茶、品性如茶。

真大师,精工艺,传匠心

此次卫大师荣获“普洱茶传承工艺大师”称号,可谓实至名归。1978年他开始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从事茶叶工作,从茶叶的栽培管理,各类茶初制加工、精制加工,茶叶拼配,到新产品研发、销售等工作,具有丰富经验和能力,得到同行的好评和认可。40年的时光,一瞬而逝,留下的只有对制茶的热爱!

1982年卫宗成大师被选派到日本国研修学习茶叶

卫宗成大师(右)在央视节目里讲解普洱茶文化

传承工艺,匠心做好茶。1982年卫大师被选派到日本国进行研修学习茶叶近半年,当时的日本茶厂已经实现了流水线作业,这段经历给了他莫大的影响,不仅开阔视野,也提升各方面的制茶能力。回国后,他就开始着手引进茶树新品种,规划茶园发展,推广标准化种植。在2015年,他还代表龙润茶企业登上央视CCTV7讲解普洱茶历史,传播茶文化。

工作中,卫大师常常在摊晾车间忙碌,不舍昼夜,随着时间流逝,久而久之,茶气“刻”入了手掌,再怎么冲洗双手都有一股淡淡的茶香!时代需要“匠人精神”,需要持之以恒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世人留一处经典之作。精工艺,传匠心,卫大师在揉捻时力道与手法的极致融合,使茶叶紧卷成条,形成茶的滋味,才成就了龙润茶优质的品质。

树典范,助发展,作贡献

在此次茶博会上为“普洱茶传承工艺大师”颁发荣誉证书和奖杯,不仅营造了云茶产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传承文化、珍惜荣誉”的良好行风,同时也为中国茶行业树立了典型,鼓励大师传承工艺,传播茶文化,推进茶产业的不断发展,为打造“绿色食品牌”、实现“千亿云茶产业”目标作出贡献。

龙润茶,中国味,世界香

3000年入药,1000年成饮,中国茶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实用性,更在于它的文化底蕴,散发着东方农业民族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情调。龙润茶,每一片茶叶都释放着来自云岭秘境的阳光、山风、雨露的独特情怀;每一杯茶汤都倾注了龙润制茶人的虔诚、专注和温润谦和的情感,在一次次轻重缓急的揉压唤醒下,重生为有血、有肉、有魂的茶。

时代在变迁,制茶的初心未改。龙润茶始终敬畏和关怀每一个生命,以“86道质量把关”贯穿生产全程,用制药的经验制茶,构建了龙润茶科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体系。龙润茶制茶大师们虔心制茶,只愿做好中国茶,传播好中国茶文化。让国人喝得有自信、有底气,品得有骄傲、有魄力。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新手不能错过的几款标杆茶

普洱茶新手不能错过的几款标杆茶

新人买茶最怕买到学费茶,可一般买茶往往买到的就是学费茶。在这个连部分专卖店都售假的时代,更别说残次品泛滥的电商平台。我觉得普洱茶市场最大的悲哀就是打开电商平台在首页输入“老班章”之后,如同大海捞针般在搜索结果中去寻找正品。

对于售假者,自然有工商管理部门来进行查处。但对茶客而言,怎么样才能避免买到学费茶。老茶客靠的是口感,新茶客则需要靠对比。

相比于学费茶,总有不同价位的非学费茶可供参考。作为一名新人,可以建立一个小小的标本库,有标本作为参照,再通过自己不断品饮提升的口感,买到学费茶的几率将会大大降低。

很多茶客一上来就冲着名山古寨而去,但在之前这几款茶手上必须要有存货,而且每款茶至少要喝上十回。它们分别是:大益7542、下关甲沱、特沱、黎明的黎明普洱,这些茶虽然都是台地茶。但都极具代表性,无论是生津、回甘、还是苦涩度、都可以作为口粮茶的参照。

而且我还可以负责任的说,在这市面上包装上印着“古树茶”字样,但实际品质不如以上这几款产品的普洱茶比比皆是。至于价格,几十块一公斤的原料,换个高大上的包装,再卖出几千元高价的产品更是数不胜数。

说句不好听的,当三公章成为正品老班章的象征后,手里有假章的茶商一抓一大把。看公章买茶还真不如蒙着眼睛靠鼻子去闻,哪个香买哪个都比看公章靠谱。

“学费茶”在不同茶客那里标准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人认为不能带来经济收益的茶是学费茶,那是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也有人认为不是大厂茶的茶都是学费茶,那是从品牌的角度来说。

在我看来,只要满足一分价钱一分货的茶,同时卫生有保障,生产的厂家正规那就不是学费茶。毕竟茶是用来喝的,先从最最基本的标杆茶喝起,这样既有价格参考,又有口感参考,剩下的事情就交给缘分。

说不定有一天就能碰到一款既好喝,又便宜的“心头茶”。

什么是普洱生茶的正常口感?

什么是普洱生茶的正常口感?

普洱茶,很多人喝不懂,开始以为主要是老茶和熟茶水太深,于是去追貌似“容易喝懂”的新生茶(有人叫它毛茶),谁知追到山头大树旁,追到茶农炒茶锅边,还是没整明白,生茶咋还有那么多滋味啊?哪一种才是普洱生茶的应该有的滋味?

不说云南的那些“一山一味”的千百个山头茶,即使在同一个山头的同一种古树鲜叶为原料,单就工艺上的区别,你也未必能喝懂?

你喝到红茶口感的茶,商家告诉你,这茶转化快。

你喝到绿茶口感的茶,商家告诉你,这茶的特色就是香气好。

你喝到黄茶口感的茶,商家告诉你,这茶入口舒服不?叶底漂亮不?

你喝到不够香的茶,商家告诉你,这是低温炒的,保留了酶的活性,后期转化才好,才会越陈越香。

仔细一想才发现:商家的潜台词就是“您需要什么口感,我们就给你做成什么口感的!”其实也对,客户需要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根据客户的需要随意改动加工工艺:或萎凋过度制前发酵,或小火慢炒低温闷黄,或故意炒生高温提香…总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问题是客户心里也拿不准:我要的这种茶现在好喝后期会不会出状况?现在不好喝的后期会不会真的变好?

好像现在消费者、商家和茶农自己也蒙圈了:什么才是普洱生茶的正常口感?

什么是普洱生茶的正常口感?

俺不是专家,也没有不同工艺制成的各年份的茶作参考,仅仅以一个普洱茶爱好者自己的经验谈点浅见:

1、对于一款生茶现饮和存放的期待尊重每个人所看重的点。你只想现饮,那就找适合自己口感的工艺制成的生茶,不管这种茶是偏红偏绿还是偏黄,你喜欢就好!什么?拿不定注意,让我推荐,OK,我自己嘛,偏红偏绿还是偏黄我都不喜欢,炒糊的自然也不好,炒生的臭青味太重直接扔掉,半生不熟散发骚香之气的也不选,我只选稍稍偏生有点太阳味的!

2、如果期待后期存放价值,那么我告诉您:

偏绿:(指口感绿茶化)普洱毛茶直接否定,因为无论是杀青过程的高温还是干燥过程的高温,已将茶叶中的酶类赶尽杀绝,后期不用再期了;

偏红:(叶底带红梗红叶)的有两种情况造成:萎凋过度和炒茶杀不匀,这种情况如果现饮没有明显的红茶口感,可以存,很多易武茶都是这样的,这也是说易武茶有转化快的特色的原因之一了;

偏黄:(叶底)的原因:一是杀青时的刻意闷炒,二是杀青之后闷黄,不管哪一种原因,这种普洱茶现饮起来香甜适中,涩苦不显,最绝的是叶底均匀,清一色的黄芽黄叶,临沧很多茶山一带流行这种做法,也很受市场欢迎,即时品饮和卖相确实不错,不过说到它的存放价值却也不敢恭维,毕竟多了一道人为加工,提前透支了营养成分,指望越陈越香,估计很难了;

偏焦:多为茶青锅温、时间、手法控制不当造成,如果少量出现焦边黑点,属正常,这也是手工炒茶很难避免的现象,如果大批量出现,那就不可原谅了;

偏生:杀青不够造成,叶底通常显绿,新茶喝起来青味重。偏生也要分“生”的程度,如果臭青味太重,那是生得过头了,这种茶只会越存越差,放弃!如果青味适度,闻之还有令人愉悦的花香,那便是可存的好茶了!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便是茶炒的偏生,却还伴随又焦边糊点,这种里生外焦的情况其实还很普遍,选择方式是“一闻二看”,先闻青味重不重,再看叶底焦糊多不多,之后相信您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看来,普洱生茶的正常口感,没有死的标准,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不同层次的普洱茶从业者、商家、茶农和茶客都会对它有不同的理解,商家根据客户的需要做选择,茶农根据商家的要求来制作,至于茶客消费者,先做一个自我定位,这茶您是要喝还是要存,再以此为目标去选择尝试,总会找到您认为正常的口感。(

普洱茶鉴赏·黑茶味道

普洱茶鉴赏·黑茶味道

七八月份,正是安化压制成品黑茶的时节。夏日的热潮撩拨着心弦,使人坐卧难安,唯有四散弥漫的茶香能够让人保持片刻宁静。  

夜晚的安化,清凉了许多,难得有半日闲暇。与朱海燕老师及几位茶友一起品饮着试验中的嫩叶黑茶,几天前喝的时候,苦得大伙眉头紧锁,苦得难以下咽,这苦让人仿佛从凉爽宜人的度假村来到酷热难耐的沙哈拉,令人焦躁不安。总结上次经验,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工艺处理,再配以朱海燕老师高超的泡茶技艺,茶的苦味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温和,悠长,耐人寻味,即便泡久了有少许苦涩飘在口腔里,也迅疾转化为甘甜。

黑茶原料一般较为粗老,这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总结的经验。最近,为满足市场需求,丰富消费群体,不少黑茶生产基地都在尝试将黑茶原料嫩化,以满足内陆市场的需求。那么,嫩化的黑茶究竟该是一种怎样的味道?这个问题已然超出我的认知范围,却又不禁让我思考,黑茶的本味是什么?

安化黑茶的历史可谓连绵久远,一直以来都是作为边销茶,运往西北等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饮食以肉类和乳类等高脂食品为主。西北地区历来缺雨少水,水资源匮乏,不利于蔬菜等绿色食品种植生产。但是,在没有绿色食品补充维生素等人体必需元素的情况下,人是无法生存的。以往不同于今日,从内陆往边区运送物资,路途遥远,道路艰辛,少说也得一年半载,而普通的蔬菜水果几天就会发霉腐烂,根本不可能运送过去。

茶,特别是安化黑茶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边区人民的生活里扮演着重要角色。黑茶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同时又能长期保存,黑茶成了他们的生活必需品,解决了边疆地区人民的生存问题。在当地,流传着“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谚语,充分体现出茶对他们的重要性。

不仅仅是边区人民,生活在内陆的人,更应该感谢安化黑茶。古代由于生存环境恶劣,资源匮乏,边疆少数民族与汉族经常在边关发生战争,导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黑茶进入少数民族地区后,迅速得到他们的喜爱,中央政府通过茶马互市等一系列外交活动,稳定了边关地区,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这一切,都离不开黑茶。没有黑茶,战争将不会间断,社会将处在动荡之中,人民难以安居乐业,国家难以繁荣昌盛,社会发展便不会这么迅速。

因此,当我们品饮黑茶的时候,首先喝到的是它长期以来为维护国家稳定所做的贡献,这是一种功德无量的味道。

随着社会发展,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肉食成了很多人饮食中的必需品,一日不食,浑身难受。过量摄入肉食,导致身体肥胖,以及内脏器官为消化食物而过度运转,一些疾病也随之降临,像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据调查显示,青海、甘肃、新疆等地(古时的边疆地区)的“三高”患病率远远低于内陆及沿海地区。同样吃肉食,而这些地区居民的肉类食用量远远超过内陆居民,为什么他们的“三高”患病率却低?这也要感谢黑茶。

早在几百年前,边区人民就发现黑茶具有促消化、降解油腻、助排泄等功效,能促进身体对食物的分解消化,而内陆地区的人们则很少甚至不喝黑茶,正常情况下无法将这些肉食及油脂完全消化,它们在人体内发生化学变化,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又不能及时排除,人也就容易患上疾病。

因此,当我们在品饮黑茶的时候,喝到的该是它促进人体健康的味道。

与其他茶类相比,黑茶较为温和。当牧民们从冰天雪地回到帐篷里,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捧上一杯熬煮的黑茶,就上几块奶酪。喝下这杯黑茶,饥寒交迫之感顿时一扫而空,浑身都暖和起来,充满能量。

黑茶,它既不如绿茶般鲜爽,也没有红茶香甜,有的只是平和而温暖的感觉,也正寓意着这样一个哲理:平平淡淡才是真。

当经历了人生百态,尝遍了酸甜苦辣,我们的心也开始归于自然,归于安宁。此时,我们需要的是那一份来自家人和朋友的温暖,虽然平淡,却又刻骨铭心。

当我们品饮黑茶的时候,喝到的该是它暖暖的味道,暖身,更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