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连涨三年:部分价格腰斩藏家悄然出货

普洱茶连涨三年:部分价格腰斩藏家悄然出货

2020-03-08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票选好银行:由新浪网主办的“2015(第三届)银行业成长论坛”定于7月9日在北京进行。作为年度盛会的重头戏,“第三届银行综合评比”正火热举办中。接待投票!

保藏局面

最近,在中国·双江第二届勐库(冰岛)茶会勐库大叶种茶拍卖会上,普洱茶中的极品古茶价再次革新新记载,最高拍出18.4万元/公斤的单价,茶叶知识,古树茶再次成为本年茶保藏的追捧方针。普洱茶保藏投资热在海内已风靡多年,但近两年热度降温,老班章、冰岛等极品普洱茶价值大幅回落,普洱茶也陷入新一轮低迷期。记者日前从2015春季中国(广州)国际茶颐魅展览会宣布会获悉,自客岁年底股市火爆,一部门投资普洱茶的资金转投股市,再加上经济增速放缓,广东省普洱茶贩卖市场呈现连年来少有的低迷情况,普洱茶保藏热降温。据悉,东莞普洱茶藏家们正在清静出货。

●南边日报记者 欧志葵 演习生 王思思

市场

连涨三年后部门产物价值腰斩

据相识,在年均匀涨幅20%持续飙升了三年后,本年普洱茶价迎来近3年来的初次下滑,整体降幅二至三成,部门品牌普洱茶乃至“价值腰斩”。5月23日,记者从业内知名的中国普洱茶网获悉,行业风向标大益茶多款茶价值均呈现大幅下跌环境,如大益初春乔木圆茶(357克/饼,7饼/提,6提/件),2013年6月25日价值:20000元/件,2014年1月1日价值:29000元/件,2015年5月22日价值:15600元/件;再如大益7742青饼(357克/饼,7饼/提,6提/件),2013年8月15日价值:11800元/件;2014年1月1日价值:14100元/件,2015年5月22日价值:7000元/件。从客岁年头至今,大益部门茶品价值尤如“过山车”,大起大落。

普洱茶行情的走冷,在近期云南昆明、东莞举行的茶博会同样可以感觉到。据媒体报道,在经验了2013、2014年的持续暴涨之后,普洱茶“山头热”今春急剧降温。在东莞茶博会上,有“临沧班章”之誉的昔归,客岁春季的昔归毛茶,价值曾一度高达3800元/公斤。本年同期,昔归茶价已回落至2000元/公斤,价值与2013年差不多;大品牌大益“好汉骏马”生肖茶,客岁年头厂家配货价为每件5000元,随后,市场价上涨至每件24000元的高位,客岁下半年,该生肖茶市场价竟跌至今朝每件5700元的低位。在云南昆明举行的普洱茶国际博览买卖营业会上,“天价茶”再难觅,老班章、冰岛等极品普洱价值大幅回落,个中冰岛售价在2000元阁下一片;中茶普洱的357克老班章,客岁推出时售价8800元/片,本年每片则下调1500元。云南一家茶企有关认真人宣称,本年古树茶下跌30%阁下,台地茶(人工栽培的茶树)的跌幅到达50%以上。

据广东省茶叶行业协会秘书长张黎明讲解,2014年上半年,普洱茶市场掀起一股古树茶“炒作”之风,发动普洱茶贩卖价值的迅猛上涨,再加上北方市场的鼓起,浩瀚企业纷纷前去云南抢购质料,致使古树茶的质料价值不绝攀升上涨至50%以上,大宗普洱茶在进货本钱增进的环境下,市场售价也有必然涨幅,约在80元/公斤。但进入下半年,受经济情形和“节省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为什么要压成饼

   
     普洱茶为什么要压成饼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其实一开始普洱茶饼的紧压,只是为了在那一段时期中,解决交通不便引起的运输损失。

  第一,普洱茶紧压成饼,水分的吸收与蒸发对于紧压的普洱茶影响度不大,因此,微生物跟香气都能更好的保存下来。

  第二,普洱茶紧压成饼,那样空气中的温度对紧压茶的内部影响不大,茶叶中的微生物能更好的存活下来。

  第三,氧气和光线与普洱紧压茶的接触面积相对缩小了很多,多酚类,酮类与叶绿素的氧化就缓慢了很多,茶质就能更好的保存。

  当然,普洱茶后期的转化,基础还得靠茶叶本身的品质,在茶叶原料本身品质有保障的前提下,再辅以优良的工艺,紧压成饼,才能转化出优质的普洱陈茶。

  文艺的中国人,把紧压茶切成七子饼,饼茶一般是357克,寓意是:3+5+7等于15。15是相聚的日子,象征团圆。且不管这些附加的美称与多好的寓意,为什么普洱茶饼要紧压而不散存只因紧压茶存放后,香韵,滋味的保持,比散茶更好。普洱茶在后期的存放中,茶叶会自动氧化,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微生物作用的转化,这些转化的因素,主要有水分,温度,氧气和光线。

 

易武:普洱茶重镇,贡茶之乡

  易武镇位于勐腊县北部,离勐腊县城111千米,距州府景洪122千米。东与老挝接壤,国境线长100千米,北与江城县整董镇相邻,南与勐仑镇和瑶区乡相连,西与象明乡相望。全乡土地总面积878.2平方千米,最高点位于东北部的黑水梁子海拔2023米,最低点位于南部的回洼村海拔630米,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山脉波状起伏,山势陡峭峻险,南部山区沟壑纵横,溶岩景观奇丽。

  ↑↑易武镇

  ↑↑中国·易武

  ↑↑云南·易武

  ↑↑西双版纳·易武

  ↑↑勐腊县·易武

 

  易武地处南亚热带,北纬21°51′~22°24′,东经101°21′~101°38′之间,属北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型气候,海拔高低差别大,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点,终年湿润。常年降雨量在1700~2100mm之间,平均气温17~21℃,全年日照时数达1880~2200小时,有雾日120~150天。

 

  在热带亚热带季雨林成土条件下,茶区土壤由紫色岩和沙岩母岩上风化发育而成,主要为砖红壤、赤红壤、黄壤;各地土质呈微酸性反应,pH值在4.6~6.5之间;土壤养分积累快,分解利用快,土壤有机质含量4.6%以上,腐殖质厚5厘米以上。易武的植被生态系统保持良好,茶区内生长着椿树、香樟树、榕树等高大乔木,和古老的茶树一起,构成了易武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

  易武是普洱茶的故乡

 

  最早在历史文献中记载普洱茶种植的人,是唐代唐懿宗咸通三年(公元862年)曾亲自到过云南南诏地的唐吏樊绰,他在其《蛮书》(约成书于咸通四年即公元863年)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姜、椒、桂和烹而饮之。”“银生城”指的是唐南诏所设的“开南银生节度”区域,辖今景东、景谷、普洱、西双版纳;“城界诸山”即今景东城边哀牢山、无量山及两山余脉,涵盖了今天的普洱、版纳(含易武)、临沧、玉溪、红河以及老挝、缅甸和越南的部分地区。这也是普洱茶区产茶的最详细、最可靠的记载。

 

  另南宋李石《续博物志》中亦有载:“茶出银生诸山,西番之用普茶,已自唐时。”清人阮福在其撰写的《普洱茶记》中说:“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之思茅厅界也,厅治有茶山六处,曰倚邦、曰架布、曰嶍崆、曰蛮砖、曰革登、曰易武。”由此可见易武种茶历史之悠久。

 

  易武茶山今属勐腊县易武镇,现存古茶园约7000余亩,落水洞、刮风寨、桥头村等地都生长着大茶树,树龄数百年,基茎围140~160厘米不等,树高达23米左右,小片成林。易武茶山面积和产量均居六大茶山之首。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首任所长蒋铨,于1957年对六大茶山实地考察写出的《六大茶山访问记》证实:易武与基诺两地范围广、产茶多,按面积和产量,易武名列榜首。《勐腊县志》中说:“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莽枝(勐芝)、架布、习崆等茶山逐渐衰退,易武茶山取而代之。”史料文献中,因茶业兴衰演变,地名、产量记述有异,但易武茶山是普洱茶的生产地则是无疑的。

 

  易武是普洱贡茶之乡

 

  清朝是普洱茶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普洱贡茶的兴盛和顶峰时期。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罗养儒著《纪我所知集》载:“论云南贡茶入帝廷,是自康熙朝始(公元1662年),云南督抚派员支库款,采买普洱茶5担运送到京,供内廷作饮。至此,遂成定例,按年进贡一次。”可知普洱茶作为贡茶北进京师始于清康熙年间。

 

  雍正七年(1729年),鄂尔泰出任云南总督,推行“改土归流”的统治政策,设立普洱府,控制普洱茶的购销权利,同时推行“岁进上用芽茶制”。阮福《普洱茶记》有载:“普洱茶名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可见普洱茶入贡朝廷倍受欢迎。《普洱府志》记载:清乾隆九年(1744年),普洱茶被宫廷正式列入《贡茶案册》。

 

  普洱贡茶初期采自六大茶山,后渐以易武山为主。清康熙年间,易武、倚邦归车里宣慰司管辖,是普洱茶的主要产区,上缴的贡茶即由于色香味具佳而倍受皇室成员青睐。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在易武设置“钱粮茶务军功司”,专门管理茶叶和粮食的购销,并把易武定为贡茶采办地。自此,易武成为了茶人眼里的“朝圣地”。

  易武是茶马古道的源头之一

 

  其实远在唐代,易武就曾是南诏政权的“利润城”,在茶马互市以及与吐蕃关系的维系上,都发挥了很多作用。明代以来,商贾、民众出资出力修路架桥,开辟茶马古道;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开辟易武至思茅的主要通道;道光十年(1830年),在磨者河上首建永安桥,连接易武和倚邦;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修建由易武经倚邦至思茅的茶马古道。

 

  从此易武茶内销西藏、思茅、元江、石屏、昆明等地。易武东部又直接国界,历来即是通往东南亚的陆路口岸,成为六大茶山的茶叶集散中心和内外商品流转地之时,以易武为中心的茶马古道朝四方散分开去,除了进京、进藏的两条线路外,其余都通向了毗邻的国家:泰国、老挝、缅甸、越南和印度等。

 

  易武镇成为六大茶山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流中心,易武镇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思茅、普洱城里鼠疫、痢疾渐发,茶商渐走转入易武,易武茶业更为兴旺,一度成为名符其实的普洱茶贸易和集散中心。

 

  易武茶是普洱茶的典型代表

 

  普洱茶是不是能复制的地域性名茶,有其特定的内涵。作为传统普洱茶重要原产地的易武茶,自始至今保持着传统普洱茶的特色,深受普洱茶爱好者的青睐。现在的茶商们更是追根溯源深入易武茶区重金收购,每逢采茶季节,还有众多港台、韩国茶商云集易武。由此可见,如今易武茶已成为传统普洱茶的典型代表。

 

  2004年4月,勐海县政府邀请省内外茶业专家学者10余人考察易武、倚邦、曼洒、曼庄、革登等古茶山。易武茶山仍有古茶园7000余亩,面积和产量是其他四大茶山之和的数倍,显然是传统普洱茶的生产基地。

 

  目前易武茶区的大茶树基本是散种在山野树林之中,阳光漫射时间长,生态环境一流。历史上易武曾作为贡茶,为减低大叶种的苦涩度,传统的手工做茶采用轻揉捻的方法减小其揉出物,故新茶滋味稍淡,但亦由于采用晒青的杀青工艺,保存了茶叶的活性,存放一段时间后茶汤的滋味较新茶更浓醇。茶叶边缘带有锯齿状,新品香扬水柔、甘醇顺滑带冰糖香,喉韵甘润持久,苦涩度低,属刺激性较低的茶品。

 

经典普洱茶书之九:《茶马古道》

  李旭著《茶马古道》(新星出版社2005年7月)

  说到普洱茶,自然绕不开茶马古道。这是一条伟大的线路,这也是普洱茶宏大的故事背景。打开《茶马古道》,亲历者的形象跃然眼前:一脸虚张声势的胡须掩饰不住文质彬彬。一个经历过大山大川、千辛万苦的旅行者观察者言说者,他的行走显示了刚强豪迈,却依然目光亲和,嗓音柔和,内心祥和,文笔温和,让你看到千年古道虽已废弃,为现代公路所覆盖,只在偏远地方依稀存留,但作为形上存在,它不仅活在当地的口啤中,从此也在当代文本中再次活过。李旭为我们提供了眺望茶马古道的全景视角,我们也由此看到了他行走其上的身影——亲切的李旭,也是茶马古道冈景中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