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绿茶>碧螺春>2017明前洞庭碧螺春特级新茶叶闽悦天香江苏炒青绿茶250g

2017明前洞庭碧螺春特级新茶叶闽悦天香江苏炒青绿茶250g

2019-03-08 访问量: 35 茶礼仪网

此款茶叶色泽好看、颜色光亮鲜绿、采摘于明前春茶,好看又好喝、汤色清澈透亮、香气高、浓香耐泡、口感滋味鲜醇回甘好,带您领略早春江南的独特韵味。碧螺春的经典包装,开店至今,已获数人茶友的见证与肯定:精美铁盒包装搭配铝膜袋,物流无忧,且防潮保鲜,现批发价热卖中...前1000名送水晶杯哦!

价格:¥150.00

淘宝价:¥69.00

生产许可证编号: QS340214010040

产品标准号: GB/T14456.1

厂名: 安徽省天香茶业饮品有限公司

厂址: 安徽省芜湖市三山区峨桥镇七号桥工业区

厂家联系方式: 18375630001

配料表: 碧螺春嫩芽.鲜叶

储藏方法: 密封.防潮.防异味.或常温.冷臧储存。

保质期: 540

食品添加剂: 无

净含量: 250g

品牌: 闽悦天香

系列: 碧螺春

外包装类型: 包装

包装种类: 盒装

食品工艺: 炒青绿茶

采摘时间: 明前

级别: 特级

产地: 中国大陆

省份: 江苏省

城市: 苏州市

生长季节: 春季

茶种类: 碧螺春

特产品类: 洞庭山碧螺春

口感: 厚实醇正

买家热评:茶叶挺好,正品。 

有用+10
分享

碧螺春的介绍

洞庭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是我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碧螺春始于何时,名称由来,说法颇多。据清代《野史大观》(卷一)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煞人香’。康熙己卯......抚臣朱荦购此茶以进......,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自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又据相传,明朝期间,宰相王鳌,是东后山陆巷人,“碧螺春”名称系他所题。又据《随见录》载“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称‘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 碧螺春’”。 若以此为实,则碧螺春茶应始于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声显赫了。也有人认为:碧螺春是因形状卷曲如螺,色泽碧绿,采于早春而得名。不管碧螺春的名称由来如何,该茶历史悠久,早为贡茶是毫无疑义的了。 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洞庭山,洞庭分东、西两山,洞庭东山是宛如一个巨舟伸进太湖的半岛,洞庭西山是一个屹立在湖中的岛屿。两山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5~16.5°C,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太湖水面,水气升腾,雾气悠悠,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风,一片片浓荫如伞的果树,蔽覆霜雪,掩映秋阳。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 碧螺春采制技艺高超,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每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名贵。通常采一芽一叶初展,芽长1.6~2.0厘米的原料,叶形卷如雀舌,称之“雀舌”,炒制500克高级碧螺春约需采6.8~7.4万颗芽头,历史上曾有500克干茶达到9万颗左右芽头,可见茶叶之幼嫩,采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细嫩的芽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茶多酚。优越的环境条件,加之优质的鲜叶原料,为碧螺春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采回的芽叶必须及时进行精心拣剔,剔去鱼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保持芽叶匀整一致。通常拣剔一公斤芽叶,需费工2~4小时。其实,芽叶拣剔过程也是鲜叶摊放过程,可促使内含物轻度氧化,有利于品质的形成。一般5~9时采,9~15时拣剔,15时~晚上炒制,做到当天采摘,当天炒制,不炒隔夜茶。 碧螺春炒制的特点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 杀青:在平锅内或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90~200°C时,投叶500克左右,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分钟。 揉捻:锅温70~75°C,采用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炒时手握茶叶松紧应适度。太松不利紧条,太紧茶叶溢出,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产生烟焦味,使茶叶色泽发黑,茶条断碎,茸毛脆落。当茶叶干度达六、七成干,时间约10分钟左右,继续降低锅温转入搓团显毫过程。历时12~15分钟左右。 搓团显毫: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锅温50~60°C,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八成干左右时,进入烘干过程。历时13~15分钟。 烘干:采用轻揉、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当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锅温约30~40°C,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历时6~8分钟。全程约为40分钟左右。 碧螺春分7级,芽叶随1~7级逐渐增大,茸毛逐渐减少。炒制锅温、投叶量、用力程度,随级别降低而增加。即级别低锅温高,投叶量多,做形时用力较重。 碧螺春的品质优异,据清未震钧(1857~1918年)所著《茶说》中道:“茶以碧萝(螺)春为上,不易得,则苏之天池,次则龙井;岕茶稍粗......次六安之青者(今六安瓜片)”。可见,碧螺春在历史上就荣以为冠。其品质特点是: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之称。当地茶农对碧螺春描述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 品尝高级碧螺春颇有情趣。品饮时,采用洁净透明的玻璃杯,先冲开水后放茶。或用70~80°C的开水冲泡。当碧螺春投入杯中,茶即沉底,瞬时间“白云翻滚,雪花飞舞”,清香袭人。茶在杯中,观其形,可欣赏到犹如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的三种奇观。饮其味,头酌色淡、幽香、鲜雅;二酌翠绿、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真是其贵如珍,宛如高级工艺品,不可多得。 碧螺春贮藏方法十分讲究。传统的贮藏方法是纸包茶叶,袋装块状石灰,茶、灰间隔放置缸中,加盖密封吸湿贮藏。随着科学的发展,近年来亦有采用三层塑料保鲜袋包装,分层紧扎,隔绝空气,放在10°C以下冷藏箱或电冰箱内贮藏,久贮年余,其色、香、味犹如新茶,鲜醇爽口。 如今,碧螺春畅销国内各大城市和港、澳地区,远销美国、德国、比利时、新加坡等国家。碧螺春茶区每到采茶季节,春意盎然,满山苍翠,茶香百里。真是“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洞庭碧螺春没有两座相同的山坞

太湖东洞庭湖山那么大,但茶山却有着十分明确的分区,基本一处山坞衍生一个自然村,茶山主要集中在每个村子后的山坞中,后山的格局则更加清晰,因为靠近太湖,地少人少,只在几个山坞坞口形成几个村落,一个村子不过百十户人家。村子分行政村和自然村,往往一个行政村涵盖多个自然村。

洞庭碧螺春没有两座相同的山坞

东山沿太湖西岸线自丰圻自然村至洪湾自然村长长的一带过去统一称为尚锦行政村,如今称为莫厘行政村,包括丰圻、石井、小长湾、尚锦、周湾、洪湾6个自然村。除去已经走访过的丰圻和洪湾,石井、小长湾、尚锦和周湾我们集中在一起分两天走完。山坞虽多,但每个山坞都不同,都有着十分明显的特征。这也是我们走访东山茶园的乐趣所在,每个山坞都隐藏着不同的风景,有的令人兴奋,有的却令人伤心。

谢燮清和章无畏两位老人撰写的《洞庭碧螺春》一书中提到石家坞有一棵百年老茶树,直径达到十几厘米,90多岁的夏家老太公带我们去看的却是旁边的丰圻坞,走访过石井村后的石家坞之后,我感觉书中提到的应就是丰圻坞。

石家坞整个山坞老茶树极少,大多是新种植的早生品种,山腰以上有一些树龄较大的茶树,但也在30年以下,只在接近山腰的一棵大杨梅树下横生一枝粗壮的茶树枝,侧枝直径达到五六厘米,迎面走来的一位老人说他小时候这棵茶树就在了,他今年71岁。石家坞九成半以上茶树嫁接了早茶或直接种下的早茶。走过2/3的东山茶园,才知道早茶品种的问题糟糕到什么程度。

尚锦之名涵盖了6个自然村,应该来说尚锦自然村应是六村之中实力最大的一处了。然而可以说,尚锦村后山坞是我目前见到过的最糟糕的山坞,脏乱差的代表,本身因枇杷树多而茶树少,大多为新种植的早茶,许多枇杷树上胡乱挂着五颜六色的破烂衣物,又不同人家的茶园中间以石头压破烂衣服成一条线进行划分,茶园到处可见食物包装袋、纤维袋等垃圾,茶果园规划较乱,加上山坞阳光较少比较阴暗,偶尔还飘来牛粪猪粪的异味,让人难以久驻。山林中有一座石头垒成的房子,房子里堆满杂物及柴火,要这样倒也是一处山中风景,但房子里各处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塑料袋,这个村子的审美趣味实在有意思。可惜了石头房墙壁中的那些老青石碑,从那些深宅大院拆下来胡乱盖了石头屋。

洞庭碧螺春没有两座相同的山坞

再走进旁边的周湾山坞时,我站在干净清明的茶园里想,我对茶园的要求是越来越低了,一开始我寻找的是有未嫁接老茶树的茶园,后来感觉有老茶树树根就好了,只要环境底子好,树根在就还能恢复。走过陆巷后,我感觉有茶树的山坞就是好的。去过尚锦山坞,我感觉茶园里干干净净就值得欣慰了。

周湾山坞很深,整个山坞的管理都是极好的,道路清晰干净,茶树与果树的比例得当,且保留有丛林原始的几株古树,我们需要保留一些对自然的敬畏。这座山坞比较开阔,阳光充足,鸟声从各处清清脆脆此起彼伏地地传过来,令人时常驻足倾听,穷乡僻壤会被形容为鸟不拉屎的地方,反过来说,受鸟儿们青睐的地方大概都是不差的了。我站在周湾山坞最深处大杨梅树下的石堆上,俯视整个山坞的茶园及远处的太湖,正好一条渔船经过,此情此景,值得带一瓶热乎乎的冬酿酒来这里喝一碗。

这6个村子最令人喜爱的是小长湾,山坞很浅,但令人意外的是唯有这里大部分茶树都没有被嫁接早茶,除此之外,这座山坞上的岩石极多,甚至在山腰处一大片岩石树林未被开垦种茶树或果数,而是保留了原本的树林,地上落满了野橡果。

在山顶最高的一片茶园后是一片开阔的岩石面,似泰山的晒经石,这里当然没有刻上《心经》,但来这里晒白茶倒是极好的。这片岩石面下有一口石头垒起来的大蓄水池,池中水十分清澈,水呈现青色,这座山上蓄水池很多,水质皆清,不似别处茶山的蓄水池,大多因为农化而生满了各种微生物。山顶上小石头表面呈现铁褐色,大抵因为这里的水质含有某些丰富的矿物质。躺在岩石上晒太阳是极医意的,要是来杯茶就更好了。

在我不断深入碧螺春的茶山期间,让我倍感欣慰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我对老茶的执着,并且愿意一起加入保护老茶树的行列。虽然如今的茶山还是早茶的天下,但是我渐渐看到了老茶树的生存希望……

太平猴魁和碧螺春简介

太平猴魁和碧螺春都是著名的绿茶,碧螺春在五次中国大会名茶中存在,而太平猴魁在195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太平猴魁和碧螺春简介:

太平猴魁

1、产地

太平猴魁产于黄山北麓的黄山区,由于产地低温多湿,土质肥活,云雾笼罩,故而茶质别具一格。

2、品质特征

太平猴魁的品质特征:其成品茶挺直,两端略尖,扁平匀整,肥厚壮实,全身白毫,茂盛而不显,含而不露,色泽苍绿,叶主脉呈猪肝色,宛如橄榄;入杯冲泡,芽叶徐徐展开,舒放成朵,两叶抱一芽,或悬或沉;茶汤清绿,香气高爽,蕴有诱人的兰香,味醇爽口。其品质按传统分法:猴魁为上品,魁尖次之,再次为贡尖、天尖、地尖、人尖、和尖、元尖、弯尖等传统尖茶。

3、制作工艺

经杀青、揉捻、烘烤等工序,当天制成。

4、治疗

太平猴魁花香高爽,滋味滑润甘甜,具有独特的“猴韵”,品饮此茶真正体会到“深谷幽兰”之感或喻为“大山深处的高贵公主”。据广大爱好者反映,对慢性咽炎,经常吸烟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碧螺春

1、产地

碧螺春属于绿茶,因产于江苏吴县的洞庭山区,故又称“洞庭碧螺春”。洞庭山分东西两处,洞庭东山为三面环水的半岛;洞庭西山则为太湖上的小岛。东西洞庭山均为果茶间种。

2、加工

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

3、品质特征

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叶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碧螺春,名若其茶,色泽碧绿,形似螺旋,产于早春。

综上,太平猴魁和碧螺春都是著名绿茶,但是它们的产地不同、品质特征不同、加工工艺也不同。总之,因为都是绿茶,所以它们之间有很大的相同点,但是也因为太平猴魁和碧螺春毕竟是不同的茶叶,所以它们之间也有很多的区别。